什么叫“八股取士”?

作者&投稿:职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八股取士的意思是: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取士”,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扩展资料1.八股文取士,虽主要考《五经》、《四书》,以至专重《四书》,但却不采用要求考生死记硬背之法,而是规定必须撰写文章,阐述经义,以“代圣贤立言”。
2.八股取士种做法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强调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容易产生死记硬背之弊,而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发挥,又容易陷入“妄作主张”的境地。
3.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股取士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就是 以写 八股文 来考试。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便是适应这种考试要求,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    “八股文”之难,如归纳为简单的几句,即“文意根于题、措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博、持律如诗严”数语。这几句怎么解释呢?就是文章意思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按题目模拟古人语气写。说事情好像对策,即回答问题,说道理又像写论文。引证资料要像写赋那样掌握渊博的典故,对仗平仄,又要像写律诗那样严格。在此我虽然把主要难点较通俗地解说了一遍,但一般今天读者对此历史事物已时差过远,变化太大,恐怕对“八股文”之难作,看了这些解释,仍然不得要领,无法理解,我在后面再分别作些补充说明。   一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即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   二是要经过由破题到完篇的长时期写作练习,有复杂的写作步骤,按步骤练习,等到会写整篇的“八股文”后,再写各种题目、经过成百篇的写作练习,再在老师及名家不断修改下,才能学会比较熟练地写出符合各种要求的八股文。   三是在一定字数、一定结构,一定句法、句数、中间四组严格对仗的、及其他种种限制之下,写出模拟古人语气的八股,而且又要有新意,在成千上万篇现成八股文之外的新文章,这才有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的希望,具备了这样的水平,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这就更难了。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

这是明朝一种科举制度。目的是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忠心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由于出现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而资本主义强调工业生产,封建统治却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就引起了矛盾,所以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们想要控制儒士的思想,这类似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遏制资本主义,却扼杀了人才的创新能力。)
“士“就是读书人。
“八股“是一种考试文章体裁。而且“八股文”是一种格律很呆板,表现形式很单一的文体,这就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发挥。培养封建的走狗文人!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按照这种制度选取人才称为“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是明朝什么年间开始的?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

八股取士八股指的是什么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

科举制改变的概况:(明朝的八股取士)作用、如何评价及前后的不同_百度知...
八股取士 明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

八股取士产生于明朝什么时候
明宪宗朱见深,也叫成化帝,当时的科举发生变革,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

请谈谈对八股取士制度的看法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八股取士明清时代科举制的称呼,科举制作为古代中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许多文化现象的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而应该从多方面来看他的作用。科举的积极意义在于1通过科举考试,为下层知识分子入仕,参与国家政权提供了途径,同时科举制也是一项相对公平的制度2科举制实行...

八股取士的影响
但是八股文形成到成熟的时期,无体不备,名家迭出,对于八股文研究来说,具有标本意义。只要克服误解和偏见,一般读者也可以从八股文中汲取独特的滋养。八股取士的形成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清朝废除。明清科举考试中的文章...

八股文是明朝的什么文章?
八股文是明朝“八股取士”的文章。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

八股取士是朱元璋提出的吗
由此可见,在闱牍科条未立的洪武朝,行文多涉颂体,并不同于后来严格的八股文。但这时毕竟已开始要求经义用“古人语气”,文中亦多用比偶,为后来制定八股程式提供了基础,故谓八股取士制度始于洪武朝,当合史实。到成化一一弘冶年间,严格的八股程式便固定了下来.所以始于明朝 参考资料:http:\/\/ks....

八股科举制度是什么
因为首场作八股文,试官评阅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场,首场不入试官眼。二场、三场所写的论、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场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因此,兵部侍郎舒赫德给皇帝上奏折,建议废除八股文。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什么是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

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⑶评价: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唐朝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储备。而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了人才,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积极意义,走到了穷途末路。八股取士...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 - 搜狗百科
仇琴健择:[答案]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是什么? -
仇琴健择:[答案]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
仇琴健择: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 -
仇琴健择: 八股文(英译: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

海曙区19330274147: 请朝初期科举考试的“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
仇琴健择: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海曙区19330274147: 何为八股取士? -
仇琴健择: 首先更正楼主一个观点 隋唐时期的是科举制度..并非八股取士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始于哪个朝代? -
仇琴健择:[答案] 明朝 明太祖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

海曙区19330274147: 什么是八股科举? -
仇琴健择:[答案] 大概内容前边两位说的差不多,做个补充. 很多人说 八股科举 束缚人的思想 毒害人的灵魂,总的来说这都是扯淡,这是我们... 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吃饭噎死了,就告诉别人吃饭很危险一样. 总的来说八股取士跟高考一样 在他们所处的时代 都是一个利远...

海曙区19330274147: 八股取士始于何时? -
仇琴健择:[答案] 明太祖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土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