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传的所有成语带解释

作者&投稿:其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左传》的成语(越多越好)~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2、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4、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5、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6、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7、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8、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9、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0、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1、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2、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3、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4、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5、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6、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7、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8、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19、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0、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1、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iky8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左传中的成语故事
爱鹤失众 读音: ài hè shī zhòng 释义: 比喻因小失大。出自: 《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不可偏废 匹夫无罪 读音: pǐ fū wú zuì 释义: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

跟《左传·崤之战》有关的成语?
1、墓木已拱 [ mù mù yǐ gǒng ]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秦晋崤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翻译: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

出自历史的成语及翻译,有出处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传·...

成语 鞭长莫及 出自《左传》
鞭长莫及,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左传》,释为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6、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7、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8、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9、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

求 左传中有典故成语,多多益善,作业啊作业啊,速度啊
“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君子语)成公十三年:唯利是图 语本“余唯利是视”(秦人语)成公十四年:惩恶劝善 语本“惩恶而劝善”(君子语)成公十六年:甚嚣尘上 语本“甚嚣,且尘上矣...

成语典故|“尔虞我诈”源自《左传》,本为: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成语的形成,大多源自古代经典著作或者名人趣事,在形成的过程中,大多意思延续本意,然而也有不少,经过演变,反而成了相反的意思,诸如“尔虞我诈”就是其中之一。成语“尔虞我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是楚国和宋国战后盟誓的话,原文为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意思是我不欺诈你,你...

与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有关的成语
有天无二日、处心积虑等。1、天无二日 天无二日,拼音是tiān wú èr rì,意思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今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意思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此成语与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争夺国君君权位的事迹符合。

一个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成语,3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出自左传的所有成语带解释 -
采威澳拉: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从左传中总结出的成语是什么? -
采威澳拉: 1、爱鹤失众【拼音】: ài hè shī zhòng 【解释】: 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举例造句】: 你...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有关左传的成语和经典语 -
采威澳拉: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出自左传的成语故事 -
采威澳拉: 咫尺天涯、幸灾乐祸、一鼓作气、天经地义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左传经典的成语 -
采威澳拉: 引经据典 [yǐn jīng jù diǎ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出 处 《汉书·荀爽传》:“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例 句 他写起文章来,~,咬文嚼句,学究气十足.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旁征博引 反义词 不见经传 胡说八道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写两个出自史记左传的成语 -
采威澳拉:[答案] 暗度陈仓 安堵如故 百步穿杨 彬彬有礼 不得要领 百二山河 变风易俗 悲歌慷慨 不寒而栗 白虹贯日 不绝如带 败军之将 不经之谈 不可胜道 卑礼厚币 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请予以好评.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左传中的成语故事 -
采威澳拉: 爱鹤失众读音: ài hè shī zhòng释义: 比喻因小失大.出自: 《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不可偏废 匹夫无罪读音: pǐ fū wú zuì释义: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出自: 《左传·醒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谁能帮我收集齐《左传》《战国策》《国语》《春秋》《诗经》中的俗语和成语?万分感谢了!!! -
采威澳拉: 左传成语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沙坡头区17148263314: 用出自左传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下小人物 -
采威澳拉: 其貌不扬 qí mào bù yáng 【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用于形容人的外表.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辨形】扬;不能写作“杨”. 【近义词】贼眉鼠眼、獐头鼠目 【反义词】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例句】 (1)~的他;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2)这个人;虽然~;但才华出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