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有哪些

作者&投稿:楚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

波)可以用复数表示
功的计算(向量的点乘)
力矩,能量等的推导都应用到了微分
一些运动(简谐振动,加速度,角速度,角动量,动量,角加速度、波(三角函数)
速度物理上所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向量)
简谐振动,科里奥利加速度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尤其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工具作用。有些初中学生数学学得比较好,但物理不一定学得好,因为这些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或求解物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一、用数学式子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用字母表达物理量、已知量、未知量。初中学生初学物理时往往对用符号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不习惯,不会应用这些物理量的符号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息,不清楚公式中的符号哪些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导致公式变形出错,乱套公式,物理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1)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读题 → 标量 → 选公式”的方法。即学生边读题,边在相应的数字下面标上相应的物理量的符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明确了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物理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公式来求解。(2)解题时强调运用“三步法”,即“公式 → 带入数据 (数字+单位) → 结果(数字+单位)”。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先写出公式,再带入相应的数字和单位,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得结果。(3)物理量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学生往往不能把字母和它表示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如学生在数学中未知数都可以用X、Y表示,有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管是求哪个物理量,他们都用X、Y表示,这样不便于理解物理含义。在分析题时让他们在物理量的旁边写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符号,再看求哪个量就用他在这个物理量旁边标出的字母来表示。 通过不断强化及练习,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能力来求解物理问题,使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由不熟悉到能够灵活运用。二、用方程表达物理关系、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往往在数学中会列方程解方程,但不会求解物理关系式。 解决途径: 教师应教会学生将物理关系式与数学方程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物理关系式实际上是将方程概念赋予了具体实际的内容。在建立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体积为10cm3的铁块浸没水中,不触底,此时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实际是求铁块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拉力多大。(1)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重力、浮力、拉力。(2)引导学生分析能求哪些量:如:F浮= ρ水 gV铁,G=ρ铁 gV铁(3)建立力的平衡式 F拉 + F浮=G (4)代入求解 F拉 =G + F浮 可以看出物理中力的平衡式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方程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程思想来求解物理问题。通过例题分析、训练,学生逐步增强数理结合的意识,能将物理问题自觉地灵活地转化为受物理规律制约及显示物理规律、物理情境的数学问题。三、用分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单位换算。初学物理的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成为学习物理知识的障碍。 解决途径: 首先让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单位换算,实际上是数学中的等量代换思想的体现,其次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换算关系。例如:速度的单位换算,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1)分子分母分别换算法 例如:20m/s = 20 = 72km/h(2)利用速度进率法:1 m/s = 3.6 km/h20m/s = 20 3.6 km/h = 72km/h 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今后能灵活自如的进行单位换算,不要让单位换算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四、区分物理平均与数学平均。 学生对物理中的平均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数学的平均思想上,不注意条件,不注意适用范围,导致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平均与数学中的平均概念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例如:求平均速度问题,原则上应该是,S代表总路程,t代表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1)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隐含的条件是 S1 = S2 = S 但是有一些学生不理解物理上平均速度的含义,直接利用数学上的平均思想解题得出的错误结论 。(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速度为 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隐含的条件是 t1=t2 = t 又如:伏安法测电阻,多次测量利用数学的加权法求平均电阻值有实际意义。而电功率的平均值没有实际意义。 可见应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注意概念的物理含义和规律成立的条件,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强化物理意义、物理内涵,公式形成过程的指导以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以使学生在扎实的物理基础上恰当、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五、利用函数图像理解物理意义。 物理规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达出来。但是有的学生不能将函数图像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造成解决物理题的困难。 解决途径:首先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再分析这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如: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斜率表示密度ρ=m/v,即m与v成正比,也就是说同种物质,质量增大多少倍,体积也增大多少倍,比值不便,这个比值就是密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总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迁移到学习物理上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数理知识的结合,利用多渠道的有效途径,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才能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有哪些
重心 是规则图形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尤其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工具作用。有些初中学生数学学得比较好,但物理不一定学得好,因为这些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或求解物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一、用数学式子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用字母表达物理量、已知量、未知量。初中学生初学物理时往往对用符号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不习惯,不会应用这些物理量的符号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息,不清楚公式中的符号哪些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导致公式变形出错,乱套公式,物理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1)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读题 → 标量 → 选公式”的方法。即学生边读题,边在相应的数字下面标上相应的物理量的符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明确了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物理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公式来求解。(2)解题时强调运用“三步法”,即“公式 → 带入数据 (数字+单位) → 结果(数字+单位)”。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先写出公式,再带入相应的数字和单位,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得结果。(3)物理量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学生往往不能把字母和它表示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如学生在数学中未知数都可以用X、Y表示,有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管是求哪个物理量,他们都用X、Y表示,这样不便于理解物理含义。在分析题时让他们在物理量的旁边写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符号,再看求哪个量就用他在这个物理量旁边标出的字母来表示。 通过不断强化及练习,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能力来求解物理问题,使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由不熟悉到能够灵活运用。二、用方程表达物理关系、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往往在数学中会列方程解方程,但不会求解物理关系式。 解决途径: 教师应教会学生将物理关系式与数学方程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物理关系式实际上是将方程概念赋予了具体实际的内容。在建立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体积为10cm3的铁块浸没水中,不触底,此时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实际是求铁块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拉力多大。(1)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重力、浮力、拉力。(2)引导学生分析能求哪些量:如:F浮= ρ水 gV铁,G=ρ铁 gV铁(3)建立力的平衡式 F拉 + F浮=G (4)代入求解 F拉 =G + F浮 可以看出物理中力的平衡式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方程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程思想来求解物理问题。通过例题分析、训练,学生逐步增强数理结合的意识,能将物理问题自觉地灵活地转化为受物理规律制约及显示物理规律、物理情境的数学问题。三、用分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单位换算。初学物理的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成为学习物理知识的障碍。 解决途径: 首先让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单位换算,实际上是数学中的等量代换思想的体现,其次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换算关系。例如:速度的单位换算,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1)分子分母分别换算法 例如:20m/s = 20 = 72km/h(2)利用速度进率法:1 m/s = 3.6 km/h20m/s = 20 3.6 km/h = 72km/h 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今后能灵活自如的进行单位换算,不要让单位换算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四、区分物理平均与数学平均。 学生对物理中的平均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数学的平均思想上,不注意条件,不注意适用范围,导致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平均与数学中的平均概念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例如:求平均速度问题,原则上应该是,S代表总路程,t代表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1)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隐含的条件是 S1 = S2 = S 但是有一些学生不理解物理上平均速度的含义,直接利用数学上的平均思想解题得出的错误结论 。(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速度为 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隐含的条件是 t1=t2 = t 又如:伏安法测电阻,多次测量利用数学的加权法求平均电阻值有实际意义。而电功率的平均值没有实际意义。 可见应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注意概念的物理含义和规律成立的条件,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强化物理意义、物理内涵,公式形成过程的指导以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以使学生在扎实的物理基础上恰当、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五、利用函数图像理解物理意义。 物理规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达出来。但是有的学生不能将函数图像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造成解决物理题的困难。 解决途径:首先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再分析这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如: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斜率表示密度ρ=m/v,即m与v成正比,也就是说同种物质,质量增大多少倍,体积也增大多少倍,比值不便,这个比值就是密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总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迁移到学习物理上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数理知识的结合,利用多渠道的有效途径,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才能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的几何中心有些求力臂的可能会用到勾股定理还有就是一般性的计算了


学习物理,最重要掌握什么知识点?
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和设计的装置通过对现象的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它是研究、探讨、验证物理规律的根本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物理的主要途径。正因如此,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所在。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观察法,观察实验应注意...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三、分析与综合能力:要能够做到独立分析、研究遇到的问题,搞清楚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等;要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并能找出其间联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答问题。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必须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光学知识 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镜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久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若是在此时打蜡,也容易造成车身色泽不均匀。一般在傍晚或阴凉处洗车。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

如何在初中开学第一课上教授物理知识?
1. 导入主题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必须明确课程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开始。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物理吗?”,或者,“你们了解什么是能量吗?”。这将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并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2. 做活动 在物理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制作一个运动...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
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初学者通常以为选A或C,但一旦知道准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寄义自然是心心相印。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历程即是一个“相识——实践,再相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历程”就表如今这里。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历程即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历程。我们前面...

物理哒~~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

情境学习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问题情境学习法正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一种学习方法...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比如讲;1,我们使用的电灯泡,当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源出来,经过导线达到灯丝,由于灯丝的发热,直至发出光来,用作照明这就是电传输中在电阻上发 热的物理现象;2,电风扇的使用,是利用了电流在导体中流过时,导体周围产生的旋转磁场,使风扇的电动机旋转(电磁力)带动风叶旋转而"作功"的物理现象;3,我们把锅放在发热...

怎样学好物理
以下是如何学好高中物理:1、物理知识点多,概念多,公式多,必须扎实基础,牢记概念并理解!2、回归课本+习题练习才是学习最重要方法,选择一本参考书认真做题并及时查阅课本,并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加强练习的好习惯!3、根据周考或月考成绩,进行查漏补缺,对不会的知识点做专题突破训练!

东河区15748046209: 数学在物理上的应用有哪些(急用!) -
乌荀锋泰: 不晓得你是要写文章还是准备什么比赛、考试?我按照写文章的思路给点建议吧: 1,核心 数学作为物理学最根本的工具,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作为解决时空与物质运动问题的学科,物理学和其中纷繁复杂的问题从提 出、抽象...

东河区15748046209: 数学在物理上的应用有哪些(急用!) -
乌荀锋泰: 微积分——对于渐变过程的研究以及大量微观事物的统计矢量、坐标(平面、空间)、解析几何——运动轨迹,光路,电场、磁场、引力场、电流场等各种长的描述立体几何——空间力系的...

东河区15748046209: 有哪些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
乌荀锋泰: 初中物理的应用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东河区15748046209: 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
乌荀锋泰: 你好!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他为物体提供思路指导和方法解答.首先数学可以帮助建立物理模型,从而进一步简化,使题意更加清晰易懂,方便简答.再次,数学为物体提供一系列基本的算法和基本思想:方程思想,代数思想,微分思想等等,如果你尝试研究物理竞赛,高等数学中的微分积分可以解决很多物理问题,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祝你物理数学学习进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河区15748046209: 有哪些数学知识在物理上有应用
乌荀锋泰: 最基本的当然是数字计算了~ 向量(矢量)是力的抽象,力的合成也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物理上的变化率相当于数学中的导数 如位移是速度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等等 谈导数就要谈定积分 变力做的功,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要靠它 引力、重心要靠它 然后还有微分方程 简谐振动的很多量都可以直接用数学方法求出 总之,数学和物理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了~

东河区15748046209: 导数在物理上的应用要求列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举出这些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的四道例题,不得重复. -
乌荀锋泰:[答案] 利用导数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

东河区15748046209: 物理学中运用到那些数学知识(越详细越好)??
乌荀锋泰: 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到物理学中,除了个别纯抽象的数学理论. 几何不用说了,力学电学运动学什么都可以用. 代数也是解决物理方程式很重要的工具,特别是近代天文物理和量子物理学.各种高次多项式的运算更是重中之重.

东河区15748046209: 物理学中运用到的哪些数学知识?? -
乌荀锋泰: 很多,基本上物理和数学不分家的.不如说物理上最常用的微积分,还有其他比如说函数的思想,导数,解析几何等等,可以说数学上的东西你想用到物理上就能用的上

东河区15748046209: 高一研究性学习,数学在物理上的应用
乌荀锋泰: 很多,用得最多的就是微积分了,其他还有比如正弦定理在解力的三角形上就有用到,还有等差,等比数列在解功能问题上的应用,以及不等式用在讨论范围,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这些也有应用. 还有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个是利用向量的知识.

东河区15748046209: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
乌荀锋泰: 力的概念最初是具有人类自身生物学意义上的,类比地面物体的推一推动一动是力所致,所以人们总是以人为力去理解自然力.物质世界是以自然力而运动着的,然而我们却用人为惯性机械论的思想观点去类比对待自然界显然是不妥的,力被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