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调的剧种简史

作者&投稿:鄂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听音调如何区分戏曲剧种~

楼上的长篇大论显然营养不够,请看我的理解。
呵呵,如果您一点都不懂就没办法讲了。

最好辨认的是京剧,是 京胡伴奏,唱腔极富个性,生旦净末丑分明,有脸谱。老生唱腔清澈,声音就像是喉部发出可以看看《定军山》《空城计》等等,小生的声音调高,有点像捏着嗓子唱的《群英会》《白门楼》等,老旦唱腔是真嗓,有男子风格,可以看一下《钓金龟》,《徐母骂曹》等。青衣,小旦是假嗓,流派众多,建议看下程派的《锁麟囊》和梅派的《贵妃醉酒》。花脸比较突出,现在最流行的是裘派,《铡美案》《探阴山》《锁五龙》《盗御马》等等,都是名剧。

越剧 一般来看女子演戏的多,大多是有女子扮男子,以浙江方言演唱,婉转柔和,但是和沪剧容易混淆,基本上没脸谱。

川剧 有变脸的肯定是川剧

黄梅戏 不知道您看没看过经典的《天仙配》,经典黄梅调和黄梅戏演员的特殊声腔一直以来没什么改变,应该可以听出来。

豫剧,梆子,等等的北方剧种一般以板胡伴奏,服饰脸谱等等的和京剧是一样的,锣鼓经也是基本一样的。

一时也说不完,我的QQ4180025,有空聊聊。


只有这一本
先发给你
其实很简单啊
学校的知网或者图书馆里都有,你在中国知网上下载
或者去图书馆借本书,复印一下不就完了
我当时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然后复印的额

淮调也写作“怀调”,又称“漳河老调”,是在豫北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剧种。流行地域涉及彰德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人们称之为“五府淮调”。淮调产生于明清之际,清代中期,已在豫北、冀南广泛流行,各府衙和军队的戏班多是演唱淮调的,当时已有许多知名戏班,如彰德府的头皂班、二皂班、西营班等等,也有许多知名演员,如二壮、天保、杨凤山等。内黄县的傅老桃淮调班在乾隆年间开始兴办,连续办了十三科。盛行期间,组织有淮调行会,至咸丰年间行会才停止活动。民国时期,淮调已经衰微,抗日战争时期只剩一个班社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地方成立了淮调剧团,但不久陆续停止了活动。现仅余安阳县一个专业团体。淮调历史悠久,影响较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传统剧目300多出,四大板类变化丰富,具有训练严格、班规严格的传统,至今传承谱系清晰。




介绍家乡剧种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

汉调桄桄的剧种简史
汉调桄桄又称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

荆州花鼓戏的发展简史
1. 荆州花鼓戏起源于沔阳小调,其唱腔主要分为高腔和低韵两大类。到了元代,被当地梨园弟子命名为沔阳花鼓戏。这一剧种在明初定型,由沔阳民歌和沔阳话结合发展而成。明末清初,荆州花鼓戏已具雏形,清末民初已具规模,精湛于清末。2. 荆州花鼓戏的演出活动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清道光年间。它经历了...

晋剧的剧种简史
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

宜黄戏的剧种简史
中国三百多个剧种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们分属五个不同的声腔系统,即: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梆子腔和皮黄调。宜黄腔属于皮黄调一类。而据考宜黄腔就是京剧、赣剧与徽、汉、湘等皮黄系统中二黄或称南路腔的前身,宜黄是二黄腔的发源地,宜黄戏以“宜黄腔”为主要唱腔。“宜黄腔”因产于宜黄县而得...

查一下黄梅戏的资料,详细一点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三、黄梅戏发展简史: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

二夹弦的剧种简史
两夹弦剧种起源于鲁西南地区,是基于当地流行的曲艺形式“花鼓丁香”发展而来。这种曲艺因其经常上演《休丁香》等剧目而得名。至迟在清代中叶,它已在菏泽地区流行。两夹弦的演唱形式起初是清唱或简单化妆演唱,只用一面手锣、一个梆子和一个挎在腰侧的凸肚花鼓伴奏,没有丝弦乐器。后来,艺人白殿玉在...

锡剧的剧种简史
1.大约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锡常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称为“东乡调”。2.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又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滩簧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并曾用采茶灯、花鼓戏的...

我知道的京剧小知识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

什么是哈哈腔是哪里的剧种?
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有关文化部门的考察资料,远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鲁西北各县和河北沧州地区各县流行,延至清乾隆期间,又进一步流传到...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请问淮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
柘炭氟康: 淮剧是中国江苏省江淮地区的地方戏剧,主要流行于扬州、淮安、盐城等地,在上海... 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山东地方戏有几种?试举五例 -
柘炭氟康: 戏曲方面:有平调、高调、评剧、枣梆、弦子戏、花鼓戏、柳子戏、淮调等形式.说唱方面:有洋琴、坠子、大鼓、莲花落等形式.山 东 省 地 方 戏 曲 -- 枣 梆 枣 梆 , 流 行 于 东 菏 泽 一 带 以 及 河 北 、 河 南 的 部 分 地 区 . 是 1880 年 前 ...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中国戏曲的种类有哪些 -
柘炭氟康: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常见剧种名前带'*') 北京市: *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淮海戏产生的背景? -
柘炭氟康: “淮海戏”最早起源于清乾隆时期(1736一1795)海州一带流行的〔拉魂腔〕.据称,历城唐大牛、唐二牛来海州、灌云、沭阳一带卖唱讨乞,有邱、葛、杨三人从其学艺,并依据当地流行的"太平歌"、"猎户腔"发展为"怡心调"、"拉...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平调属于哪个民族?
柘炭氟康: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 称“武安平调”.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淮调的特长,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平 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 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悲板等近二十个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 乐器主要有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士美》、《金钟记》等.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四平调的剧种简史 -
柘炭氟康: 四平调是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曲剧、京剧、豫剧发展而成,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迄今约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有砀山花鼓戏带头人“邹家班”和一些同行逐渐演变而成.它和黄梅戏、豫剧、曲剧、山东大...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安徽滁州地方戏曲的概况是什么?
柘炭氟康: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

齐齐哈尔市18073503064: 317种戏曲的名称是什么? -
柘炭氟康: 新时期以来,有关部门对中国戏曲剧种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有近三百六十种. 到1980--1981年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经详细调查统计,戏曲共有317个剧种. 它们是: 安康八岔戏、安多藏戏、 巴陵戏、 八仙戏、 北方昆曲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