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换成足字旁是什麽字? 《捕蛇者说》中第一段 “可以已大风,挛*”

作者&投稿:昌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捕蛇者说第一段省略的主句~

捕蛇者说
柳宗元著,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现在湖南零陵)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2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文体,它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议论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3.选自《柳河东集》
编辑本段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编辑本段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医治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享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忧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的说:“您是想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比不上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积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交出去,(仍不够),(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地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瘟疫气体,死去的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一家都不剩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小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这时我就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缸,我的蛇却还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过完我的余年。一年里冒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我都是快乐地过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役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才相信。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说”(文体),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官员从这里得到一些实情。
编辑本段注释
  “产”:生长    “异”:奇特   “之”:的。   “黑质”:黑色的底子。质:底儿,花纹的衬托面,底色,这里指蛇的身体。   “章”:花纹。   “腊”:干肉,这里指把蛇晾干。   “而”:表并列。   “触”:碰。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挡。   “者”:……的办法。   “然”:然而。   “而”:表顺承。   “以”:表目的。   “为”:制成为。   “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把肉晾干。   “饵”:药饵。   “已”:止,这里指治愈。   “大风”:麻风病。   “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消除。   “死肌”:死肉,腐肉,坏死的肌肉。   “数”:多次。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古代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脑、胸、腹 三部分有“三尸虫”,此虫作祟,有关部分即得病。   “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征集。   “岁”:年。   “赋”:征收。   “其”:指蛇。   “二”:两次。    “募”:招募。   “者”:…的人。   “当”:抵充。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奔走”: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焉”:代词,指这件事。    “嗣”:继承。   “几”:几乎,差点儿。   “莅”:管。   “蹙”:窘迫。   “徙”:迁移。   “殚”:尽,竭尽。   “竭”:尽。   “顿踣”:(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生”使......活下去。   “曩” :从前。   “弛然”:放心的样子。   “嚣”:叫喊。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   “缶”:瓦罐。   “之”:指代蛇。   “犯”:冒着。   “旦旦”:天天。   “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   “苛”:苛刻。   “于”:比。
字词读音
  啮(niè) 御(yù) 得而腊(xī)之 挛(luán)踠   瘘(lòu) 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 戚(qī) 莅(lì)事者 日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呼嘘(xū)   曩(nǎng) 悍(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而起   缶(fǒu) 谨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一词多义
  者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戚者:…的样子   若   若毒之乎:你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貌若甚戚者: 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 比得上   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作为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   故为之说:指这篇《说》   已   可以已大风:止,这里指“治愈”的意思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赋   岁赋其二:征收   孰知赋敛之毒……:赋税   疠   可以已……瘘、疠: 恶疮   呼嘘毒疠:疫病,疫气   入   当其租入:缴纳   竭其庐之入:收入   岁   岁赋其二:每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年   甚   貌若甚戚者:很,非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   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谨食之:通“饲”,喂养   观   今以蒋氏观之: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   毒   若毒之乎?:怨恨   呼嘘毒疠: 有毒的   尽   以尽吾齿: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完,没有了
虚词总结
  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的   悍吏之来吾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做翻译。   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代自己,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词,代指捕蛇这件事   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   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词,代指前面的话语   以   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   以王命聚之:用,凭   而吾以捕蛇独存:靠   今以蒋氏观之:根据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   以尽吾齿:来   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语气词兼代词的用法   时而献焉:代词,代蛇   今其室十无一焉:用于句末,带有估计的语气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语气词   于   吾祖死于是:在   余将告于莅事者:给   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苛政猛于虎也: 比   虚词重点:而   黑质而白章:并列   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哀而生之乎:递进   而乡邻之生日蹙:转折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修饰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转折   哗然而骇者:修饰   恂恂而起:修饰   弛然而卧:修饰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承接   时而献焉:修饰   退而甘食:承接   熙熙而乐:修饰   余闻而愈悲:承接
通假字
  非死则徙尔 尔: 通"耳" ,罢了
重点字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限制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赋敛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重点词语解释:   章:花纹。   聚:征集。   莅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   戚:悲伤。   涕:眼泪。   向:从前。   是:这。   齿:年龄。   安敢:怎么敢。   顿踣:跌倒在地上。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食:喂养。   熙熙:快乐的样子。   于是:在这件事上。   嗣:继承着。   毒:怨恨。   俟:等待。   走:奔走。   募:招募。   岁:年。   何如:怎么样呢。   涕:眼泪。   向:假使。 病:困苦不堪
古今异义:
  向吾不为斯役(向 古:假使 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 (病 古:困苦不堪 今:生病)   以尽吾齿 (齿 古:岁月 今:牙齿)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 古:可以用来 今:能够)   去死肌 (去 古:去除 今:到...地方)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 古:到处 今:常常)   汪然出涕曰(汪然 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 今:水深的样子)
词类活用: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   2.(岁)赋其二 名词作状语,每年   3.岁(赋)其二 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   4.君将哀而(生)之乎 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   5.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6.殚其地之(出) 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   7.竭其庐之(入) 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   8.(时)而献曰 名词作状语,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编辑本段讨论讲解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解释为“你”),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将是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通篇读来,《捕蛇者说》这篇散文内容详实.人物突出,见地深奥,笔端犀利,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编辑本段主旨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横征暴敛的残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本文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捐杂税之害的描写,揭示了唐朝封建统治者苛政赋税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危与安的对比:“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整日处于不安与危险之中;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风格委婉曲折,波澜纵横,阅读时要注意行文的曲折和卒章显志,对比的写法。    课文解析图表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
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其余的七人为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编辑本段整体感知
  1。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陈时弊、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   2。结构分析   蛇毒之剧,功能特殊(铺垫)   交代捕蛇的缘由捕蛇来由揭露苛捐重赋带来的深重灾难概述蒋氏三代悲惨遭遇同情劳动人民蒋氏自诉心曲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蒋氏自陈心曲议论,点明主旨—苛政猛于虎。

1、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于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
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
史书记载:中唐赋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因反对派的强烈反抗,革新运动一百四十多天后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以“贬时弊与抒孤愤”。
二、文章赏析
1、揭露现实
《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次刻画描写,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
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全文先事后理、因前果后,处处设比,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2、内容索引
内容结构上,作者以“蛇”为线索,步步深入地展开文字。全文以蛇开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产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说的顺序步步递进,最后得出结论。虽然题为“捕蛇者说”,却不径从蒋氏叙起,而从“永州之野产异蛇”下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捕蛇者说


wǎn
基本字义
1. 骡马等脚与蹄相连接的弯曲处:“马有双脚胫,亭行六百里,回毛起~膝,是也。”
2. 弯曲:“马~足,是以不得速。”
3. 病名,手脚弯曲不能伸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详细字义
〈名〉
1. 人体足胫相连的活动部位 [ankle]
其母病,掌踠不能动作。——清· 薛福成
2. 亦指马脚与蹄间相连的屈曲处
蹄俗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
〈形〉
1. 弯曲 [bending]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崔珏《器李商隐》
2. 又如:踠局(蜿蜒曲折的样子)

《捕蛇者说》中第一段“可以已大风,挛踠”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已”:止,这里指治愈。
“大风”:麻风病。   
“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消除。   
“死肌”:死肉,腐肉,坏死的肌肉。

踠wǎn
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五笔86:KHPB 五笔98:KHPB 仓颉:RMJNU
笔顺编号:251212144535455 四角号码:631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E20

基本字义
1.
骡马等脚与蹄相连接的弯曲处:“马有双脚胫,亭行六百里,回毛起~膝,是也。”
2.
弯曲:“马~足,是以不得速。”
3.
病名,手脚弯曲不能伸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详细字义
〈名〉
1.
人体足胫相连的活动部位 [ankle]
其母病,掌踠不能动作。——清· 薛福成
2.
亦指马脚与蹄间相连的屈曲处
蹄俗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

〈形〉
1.
弯曲 [bending]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崔珏《器李商隐》
2.
又如:踠局(蜿蜒曲折的样子)http://dict.baidu.com/s?wd=%DBl

已: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足字旁加一个石组成跖字,拼音zhi,读音?
足字旁加一个石组成跖字,拼音zhí,读音与值相同。跖字组词:足跖、跗跖、跖痛、桀跖、柳跖、白跖、跖蹻、跖实、颜跖、舜跖、践跖、跖跛、跖空、跖行、跖硬、跖屈、跱跖、孔跖、跖铧、跖距。

足加什么旁是什么字
足 zú, 趴 pā,趵 bào,bō, 趸 dǔn,趿 tā, 趷 kē,趶 kuà, 趻 chěn,趺 fū, 趼 jiǎn,距 jù, 跂 qí,qì,跄 qiàng,qiāng, 跃 yuè,趾 zhǐ, 跀 yuè,跁 bà, 趽 fāng,趹 jué, 跋 bá,跛 bǒ, 跌 diē,跕 dié, 跗 fú,fū,跏 jiā, 践 jiàn,跔 jū, 跞 ...

足字旁加重念什么
,表示继承并发扬光大某种事业或学问。4. “踵”字作为一个汉字,体现了汉字的构造特点和表意功能。通过对汉字部首和部首组合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含义和演变过程。同时,“踵”字在汉语中的多种含义也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汉字的灵活性。以上就是对“足字旁加重念什么”的详细解释。

足字旁有那些形声字
形声字很多,成百上千,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部首就能知道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很多的字都是可以根据这样来读写的。但是有个别的字是例外。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形声字有哪些?上面也已经说了形声字是什么意思了。那么就多来列举几个形声字吧。 形声字有哪些? zh声母 丈:zhànɡ丈、仗、杖。 专...

一个足字加一个旁字是什么字
读音:【páng】中华字海1422页

我会照样子写,足换偏旁是跑步,虫子换偏旁可以是啥字
我会照样子写,足换偏旁是跑步,虫子换偏旁可以是(蚂蚁)

帮忙做个字 就把最后的烈字改成拽 。但是拽要足字旁的 践的偏旁 。谢...
【Unicode编码】08DE9 【汉字】跩 【笔画数】13 【笔顺】2512121251153 【汉语拼音】zhuǎi 【拼音编码】 zhuai3 【五笔编码】 khjt khjx 【繁体字】【GBK编码】DB4A 【郑码】JIZM 【注音符号】ㄓㄨㄞˇ 【广东话】jai6 zai6 【汉字编码位置】(详细)◆〖内码〗国标内码GBK;扩展的GB2312-80;...

足字旁右边知是什么字足字旁右边知读什么
踟 [chí]部首:足部 五笔:KHTK笔画:15 〔~蹰〕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如“~~不前”。亦作“踟躇”。

如何能打出“脚拇指”中的“拇”字,把提手旁换成足字旁。
这个字至少用五笔打不出,或者GB字库里可能没有此字吧。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输入[足母],人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问个字,左边一个足字旁.右面是就,念什么
蹴 cù (1) ㄘㄨˋ(2) 踢:~鞠(踢球)。(3) 踏:~踏。一~而就。(4) 郑码:JIKG,U:8E74,GBK:F5ED (5) 笔画数:19,部首:足,笔顺编号:1211111111212111111 蹴 蹵 cù 〔动〕(1)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2) 同本义 蹴,蹑也。——《说文》蹴,蹋也。以足逆蹋...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足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足字能加什么偏旁 -
矣郎备疏: “足”加偏旁“扌”组成新字“捉”,加亻可以组成“促”,加齿字旁可以组成“龊”,加三点水可以组成“浞”. 基本字义: 1、捉 抓,逮:捉拿.捉奸.捉贼.捉弄.捕捉.捕风捉影. 2、促 近,时间紧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仓促. 3、龊 局促,拘谨. 4、浞 淋,使湿:让雨浞了.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捉发 [zhuō fà] 以手执发.谓急迫中无暇整治. 2、捉勒 [zhuō lè] 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 3、捉店 [zhuō diàn] 守护店铺. 4、捉裾 [zhuō jū] 犹牵衣. 5、擒捉 [qín zhuō] 捕捉;捉拿.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朵字加偏旁有什么字 -
矣郎备疏: 1、加身为:躲2、加刂为:剁 3、加足为:跺4、加土为:垛5、加口为:哚 一、躲的释义:躲避;躲藏:~雨.~车.~债.明枪易~,暗箭难防.组词:躲让 躲避 躲藏 躲闪 闪躲 二、剁的释义:用刀向下砍:~排骨.饺子馅儿~得很细.他把柳条...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始”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
矣郎备疏: “始”在古文字有如下3个意思: 1、用作动词,意思是:开始. 出处: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释义: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2、用作副词,意思是:当初;起初. 出处:北宋...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夫在文言文中什么时候念fū什么时候念fú. -
矣郎备疏: 夫(fū)的用法 夫(fū) 【名】 1、解释一:会意.字从人从二.“二人”等于一人加一人,即“一个在家外劳动的人加一个在家内劳动的人”、“已婚者”、“有配偶的人”.本义:外子(相对于“内子”而言)、老公.引申义:在外的、外...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足字旁加什么变成新字? -
矣郎备疏: 跳、跑、跌、踢、蹈、蹲、跟、趴、蹿、路、跃、踏、蹊、躁、跚、蹦、跨、踮、踪、蹒、蹭、距、踩、跺、趾、躏、蹂、跤、跋、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根”字,读音( ),去掉部首( ),换成足,可组成新字( )? -
矣郎备疏: 根读音gen一声.去掉部首木字旁.换成足字旁.可以组成新字,跟.读音还是一样的.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能的部首是什么? -
矣郎备疏: [ 能 ] 部首“月”4画,部外6画,总笔画10.左右结构,象形;象熊形. [ 能 ] néng〈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一个金字旁加一个足是什么字? -
矣郎备疏: 鋜 拼音:zhuó部首:釒,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 繁体部首:金,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鋜 zhuóㄓㄨㄛˊ ◎ 锁足:“黄鹤足仍~.” ◎ 镯子,套右脚腕上的环形装饰物:“在足日~,在臂曰钏.”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初一初二文言文常见字(人教版)我想要初一初二文言文常见字的归纳,
矣郎备疏: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甘井子区17851032684: 足字旁加个偏旁部首变成新字 -
矣郎备疏: 蹬.踞.很多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