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拉齐维尔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宏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拉齐维尔的人物评价~

 总是一边过着穷奢极侈的舒适生活,一边不时地与一些魅力男人传出一段段恋情在世人的眼里,李·拉齐维尔无疑像她的姐姐杰奎琳一样,是上层社会社交界的一颗璀灿明星,一生拥有享受不尽的财富、荣耀和幸福。 然而只有李·拉齐维尔自己清楚,这些年来日子过得并不如意。1994年,她失去了姐姐杰奎琳,尽管两人的关系一度紧张微妙。然后她又失去了侄儿--小肯尼迪,这颗肯尼迪家族的未来之星由于飞机失事而不幸英年早逝。最为悲痛的还是她失去了儿子——一名获得过艾美电视奖的监制,由于癌症去世,年仅40岁。不过,在李·拉齐维尔的一生中,风头最劲也是最觉丢脸的莫过于她与著名导演赫伯特·罗斯的那段婚姻--最后竟演变成一场当众出丑的闹剧。众叛亲离的感觉让她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以至于时常需要酒精来宽慰自己,以求解脱。这对于李·拉齐维尔——这个一生追求有品味的生活的女人来说,无疑是个讽刺,有品味的生活完全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但不管怎么说,李·拉齐维尔都算是一名坚强的女性,”她的一位亲友评价道,“对于种种的不幸,她还算应付自如。”实际上,她还专门撰写了一本回忆录,借此庆祝自己60岁生日,书名就叫做《欢乐时光》,这确实很有点拿自己开涮的味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李·拉齐维尔确实算得上是一名成功人士——她先是成为迈克尔·康菲尔德夫人,接着又摇身变为拉齐维尔王妃,在伦敦的上层社会叱咤风云了15载;她曾经与众多的政府高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并与一些名人富绅结交为知心朋友;她还从事过多种职业,从演戏、写作、装饰到做公关,作为滚石乐队的老友,她还参与过乐队的巡回演出呢。当然她的特殊身份也给了她许多便利。可惜的是,她的每次尝试都是一开始豪情万丈,踌躇满志的样子,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像姐姐一样,她在生活上习惯了挥土如金,可不幸的是:为了维持这样的体面生活,她必须付出更多。 李·拉齐维尔不仅生活在名人的阴影之下,而且永远只能屈居次席如果金钱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另一个人生的追求目标应该就是:名誉。这么多年来,关于李·拉齐维尔追求名利的故事流传甚多。1988年在嫁给大导演罗斯之前,她特意前往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一个小镇去探班,当时罗斯正在拍摄电影《Steel Magnolias》。但是,李·拉齐维尔很快就以其傲慢的态度以及许多无理要求激怒了全体演员和当地居民。比如,她自抬身价拒绝乘坐商务舱,坚持要乘坐一架私人飞机前往该地;抵达后,她又肆意指挥公司的木匠和杂工为自己临时租借的房子大肆改造;当她不满意一辆美国制造的自行车的时候,一辆产自英国的自行车便马上从大洋彼岸运过来。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捍卫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她也认为享受这种名誉受之无愧。也许,李·拉齐维尔只不过是大众媒体的牺牲品之一。因为,一方面媒体总在想方设法造星、捧星,然而用一些诸如狗仔队的手法来满足老百姓对名人隐私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当人们对特权、对所谓名流流露出厌恶感时,传媒又适时地看风使舵,摆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架势,明讽暗刺没商量。想当年,传媒不惜堆砌一切美好的词语来赞美李·拉齐维尔,而当李·拉齐维尔飘飘然真的想要表现出一点明星风范时,他们又诸多挑剔起来。1989年,在《Steel Magnolias》的首映式上,当时的王室成员--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也前来参加。根据礼仪,拍摄该片的主要成员要与皇储夫妇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其丈夫、妻子等亲属则要坐在后面一排。然而当李·拉齐维尔看到罗斯旁有一张空位后,马上从后排跑到罗斯身边坐下,完全不理会组织者在一旁的叫嘘声。其实,该座位原本是留给女主角茱丽娅·罗伯茨的。可当茱丽娅到来以后,却怎么也说不动李·拉齐维尔移动半步,两人就此争执起来。当皇储夫妇听到吵闹声,还以为是自己坐错了位置,赶忙起身让座。最后罗伯茨争执不过,只好让步去第二排就坐。显然李·拉齐维尔也觉察到自己的冥顽不化的个性阻碍了丈夫的事业发展。她也应该知道传媒会如何对她大肆丑化,而留给王室成员的印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其实这只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却真实地反映了她一生中最糟糕的一面:不仅生活在名人的阴影之下,而且永远只能屈居次席。不甘只做“杰奎琳的妹妹”,李·拉齐维尔与姐姐展开了一场持久竞争所谓生活在名人的阴影之下,姐姐杰奎琳所留给她的巨大阴影是不言而喻。虽然她出身于纽约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但是她却拥有另一种社会身份——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总统的小姨子,当时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亲妹妹。然后这种复杂的身份有利有弊:好处是,毫无疑问,这种身份把她的社会地位抬升好几个层次,否则她极有可能被湮没在社会的某个角落;然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公众、媒体甚至于她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种身份,人们只会称呼她为杰奎琳的妹妹。正是带着这种迷惑,她与姐姐展开了一场持久的竞争,甚至毁了自己的一生。当杰奎琳从一名普通女孩变成第一夫人,成为了当时最有名气的女人时,李·拉齐维尔的公众亮相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许多亲友都对李·拉齐维尔的双重角色(私人与公众)发表过评论:“当你与她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她热情、有趣,会体谅别人;然后当她出现在众人面前,就会变得盛气凌人、自我陶醉,甚至尖酸刻薄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有亲友还证实,小时候李·拉齐维尔是妈妈的掌上明珠,而杰奎琳则是爸爸的宠儿。她们的父母经常处于对立的局面,吵架是家常便饭,婚姻也最终以离婚告终,这是为何她俩从小就成为了对手的直接原因。很小的时候,杰奎琳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从骑马比赛到学习样样优异,真可谓文武双全,再加上一副处之泰然的自信性格,成为了家族的明星,赢取了所有的聚光灯。与此相比,李·拉齐维尔的表现就显得拙劣得多;后来李·拉齐维尔的风头似乎有了强劲的反弹:她先是和英俊潇洒社会名人迈克尔·康菲尔德结婚,然后又转身投入了一位侨居伦敦的波兰王子拉齐维尔的怀抱。也许人们已经忘记,当杰奎琳还是参议员妻子的时候,李·拉齐维尔早已是一名王妃了。不过,随着杰克·肯尼迪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杰奎琳又开始节节胜利,最后更成了美国第一夫人——当时世界上最有名气的女人。“似乎杰奎琳得到了所有的恩惠,”一位家庭亲友说,“而且她也总是提醒别人要记住这点。”也许从小就有人对李·拉齐维尔说过她如何比姐姐漂亮,生活如何更有品味,然而在公众的眼里,她只不过是“杰奎琳的妹妹”——一件附属品、一个小尾巴,仅此而已。当然,李·拉齐维尔并不甘心充当这等角色,她尝试过多种职业,想凭借自己的才智、身份及影响力闯出一片新天地,可惜均以失败告终,既然靠自己的奋斗无法打开局面,那只好改变策略了,最后李·拉齐维尔的人生目标定为:找一位拥有亿万资产的老公。李·拉齐维尔明白这是实现自己理想、享受有品味的生活的惟一捷径。本来,以她的相貌、身世和地位,要找到一位超级大亨、政界要人乃至于阿拉伯王子等都应该不算什么大难事。问题是她一方面想傍个有钱的男人,另一方面又想爱情至上,总是和一些男人相爱了,但这些男人又并不是很有钱。一开始李·拉齐维尔的两位老公都只能算是比较有钱的,虽然两人都异口同声地抱怨说是李·拉齐维尔穷奢极侈的生活让自己破产了。回复自由身以后,她又陆续与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纽约律师彼特·塔夫和摄影记者彼特·伯德发生过恋情,虽然这几个人都不算太穷酸,但都负担不起李·拉齐维尔理想中的那种生活。当她与欧纳西斯结识的时候,李·拉齐维尔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似乎终于有点眉目了。然而她的姐姐,在肯尼迪遇刺身亡后,认为欧纳西斯与自己更加般配,于是毫不留情地横刀夺爱,结果妹妹在与姐姐的较量中一败涂地。追求金钱是两姊妹的共同点之一此后,李·拉齐维尔又找到了旧金山的富绅牛顿·科普,两人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然而由于科普拒绝签订一份婚前协议,两人的婚事也最终告吹。有消息说这份婚前协议的幕后主脑乃是杰奎琳,因为那时她正在与船王展开一场离婚大战,也许是为了替自己赎罪,也为了避免妹妹重蹈自己的覆辙,她要求妹妹与科普签订一份婚前协议,以保障婚后自己的利益,为此她还专门派遣自己的律师去见科普。由此可见,追求金钱也是两姊妹的共同点之一,姊妹两人不惜为每一笔钱与他人斗个你死我活。当李·拉齐维尔与罗斯的婚姻也开始崩溃的时候,两夫妇的财产纠纷又成为了传媒的炒作对象。纠纷的焦点是位于东汉普顿的一幢临海别墅(约值1900万美元)的所有权,罗斯宣称自己拥有房屋的一半产权,而李·拉齐维尔则认为自己完全拥有其产权。不过,这两姊妹尽管经常成为对方的假想敌,却仍在感情上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杰奎琳也会妒忌妹妹,羡慕她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杰奎琳在白宫里面充当花瓶的时候,李·拉齐维尔也许正在地中海的游艇上尽情地欢呼,或者在巴巴多斯岛上参加午夜派对;当杰奎琳只能独守空房,忍受着丈夫频频与别的女人私会时,李·拉齐维尔却可以公开和任何一个情人住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李·拉齐维尔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出泼辣女人的形象,这也许和自己不善于管理自己的形象有关。也许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也会对自己的名人地位深表怀疑。传媒极尽大肆渲染之能事,同时却又带着她究竟是谁的审慎态度。在李·拉齐维尔使出浑身解数欲成为超级巨星的过程中,李·拉齐维尔又不得不与姐姐展开了历时一生的竞赛,为的是能够找到自己的真正身份。遗憾的是,这场竞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姐姐最后名成利就,风头完全盖过了妹妹,达成了毕生夙愿。而李·拉齐维尔来说,寻求名誉道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一方面她要面对专横跋扈的姐姐,另一方面又要疲于应付公众传口诛笔伐似的否定声音。这些年以来,她竟然还能够幸存下来,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李·拉齐维尔,全名卡罗琳·李·布维尔·坎菲尔德·拉齐维尔 Caroline Lee Bouvier Canfield Radziwill,1933年3月3日出生于纽约南汉普顿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小姨子、第35任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妹妹。1959年,李结束第一段婚姻后旋即与波兰王子斯塔斯·拉齐维尔步入婚姻殿堂,并一直沿用这个贵族姓氏。在杰奎琳·肯尼迪为期1000天的白宫生涯里,李是她最亲密的同伴,俩人一同出席各大场合,又因相得益彰的时装品味一同掀起了新的时装潮流。

她一直在追逐生活的品位,但她的大半生都被笼罩在“永远的第一夫人”、姐姐杰奎琳·肯尼迪的影子之下;她曾享尽富贵荣华,也曾历经波折,如今回归宁静。李·拉齐维尔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我的一生就像一幅风景画,多姿多彩,充满刺激,充满冒险。”她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笔下的“水妖”,是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尚女皇 拉齐维尔如今年届70,但风韵犹存。一双明亮迷人的大眼,使人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卡波特这样描写拉齐维尔的眼睛:“金棕色的大眼分得很开,闪闪发亮,像一杯放在桌面上映着炉火光的白兰地。”水灵大眼宽阔相分是她外貌中最突出的特征,使她美丽的容颜中透着灵气,优雅的风度中带着活泼,几十年来,正是在拉齐维尔的引领下,美国人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又不失高贵的气质。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为她所倾倒。
人们惊叹拉齐维尔苗条修长的身材。她曾经开玩笑地说抽烟和喝香槟令她保持了美好的身段。然而,拉齐维尔柔弱的外表下是钢铁般的坚强。卡波特在1976年写道:“我想不出有其他的女人比拉齐维尔更有女人味,包括奥黛丽·赫本和超级艳星格洛丽亚·吉尼斯。但是拉齐维尔却一点也不柔弱。”
“我感激自己生于这个年代。”拉齐维尔说,“我想我的生命已经够不平凡的了。我生活在最有意义的年代,去过最有趣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的伦敦正处于各个领域迅速复兴的时期,我见证了那里的一切。肯尼迪总统主持白宫的时候,我在纽约生活。”铅华尽洗,拉齐维尔如今隐居巴黎,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我非常快乐,我享受这里的一切,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看一切可以看的东西。”但为什么选择了巴黎呢?“因为我有巴黎的血统!”布维尔家族是法国地主的后裔。“伯纳德·贝伦森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事物,一类使人对生命失去信心,另一类使人对生命充满热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巴黎无疑是属于后者,而且俗话常说‘生活的甜美在巴黎’。时代的变迁不会改变巴黎的地位,它永远是个迷人的地方。”拉齐维尔说。
1951年,18岁的拉齐维尔初次来到巴黎,她要从这里去意大利会见贝伦森。在这之前,她一直与贝伦森保持通信。这次旅途,姐姐杰奎琳与她同行。拉齐维尔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去欧洲,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是这次旅行改变了我的生活或者说我们的生活。我对它始终难以忘怀。”旅途中,姐妹俩还共同写了图文并茂的日记,以此对母亲的安排表示感谢。日记几年后以“一个特别的夏天”一名出版,拉齐维尔说“巴黎一行充满了快乐和欢笑,此日记是我们心情的写照。”同年,“布维尔家的小姐”第一次上了时尚杂志。从此以后,半个世纪以来时尚杂志一直追随拉齐维尔的芳踪,见证了她不断变换的个人风格和人生角色,从在社交界崭露头角的迷人少女,到拉齐维尔王妃、演员、装饰家,到时尚界的女神,再到如今隐居巴黎修身养性。1950年,卡罗琳·李·布维尔(拉齐维尔在布维尔家族的名字)被《LIFE》杂志评为“纽约社交界最耀眼的新星”。四年之后,她成了坎菲尔德夫人,她的夫君迈克尔·坎菲尔德来自出版业世家。在一次由法国医院和一些法美合作项目共同举办的慈善舞会上,拉齐维尔一袭撩人的透明灰白色长裙抓住了所有人的眼光。拉齐维尔说她“爱那套衣服,它像云一样美丽。”后来,她在纽约社交界更是大放异彩。1955年,姐妹俩再次应邀上了时尚杂志。此时的杰奎琳已经成了约翰·F·肯尼迪的夫人,“马萨诸塞州年轻参议员”的妻子。这一次两人都表现得更有自信,同时有了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拉齐维尔当时穿了一件黑色滚边的灰白上衣和一条修长的深色长裤。“我现在可能还会穿它们。”拉齐维尔说。
1960年,拉齐维尔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再婚了,这次是侨居伦敦的波兰王子斯坦尼斯拉斯·拉齐维尔。他们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安东尼和安娜·克里斯蒂娜,一家人住在伦敦一所18世纪建筑的房子里,离白金汉宫和圣·詹姆斯公园仅一步之遥。时尚杂志记者亨利·克拉克当时受任为“拉齐维尔王妃”做了一个名为“衣服人生”的摄影专访。拉齐维尔戴了一顶阔边大草帽跟她的哈巴狗汤姆斯合照了一张,还拍了几张穿着居家休闲服的照片。克拉克在附带的文章中写道:“拉齐维尔王妃大多数是穿纪梵希的衣服,年轻、简约、优雅,而且可以自如应付各种不同的场合和气候。如果说她身上有什么时尚特征,那就是简约。”40多年后的今天,拉齐维尔依然坚持着这种简约的风格。
在肯尼迪担任美国总统的时期,作为第一夫人的妹妹,拉齐维尔几乎跟随姐姐参加过肯尼迪的所有正式出国访问,到过德国、印度、法国等。2000年,拉齐维尔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欢乐时光》,她在书中深情回忆了这一段美好时光。1961年,肯尼迪总统到访法国,“那时天气好极了,巴黎在那个时候是最耀眼的。那些日子我感觉到的是幸福和愉快,而不是国事访问的正式和拘谨。我的姐姐很熟悉法国,她也很高兴去到那里,肯尼迪总统也一样,而且法国人民也非常欢迎我们。那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法国当时的总统戴高乐在凡尔赛设盛宴招待肯尼迪一行,拉齐维尔又穿了一套纪梵希的衣服出席,在那里,她遇见了让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安德烈·马尔罗。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文学文化和政治界名人,并且通晓数国语言。“他(马尔罗)是这个世纪对巴黎贡献最大的人,他重建了巴黎,照亮了巴黎,使巴黎变得更光彩照人。还有他的书,例如《人类的命运》,你一定要研读,你一定会崇拜他的。”拉齐维尔激动地说。一年后,拉齐维尔又跟随姐姐去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亲善访问,她带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纪梵希和格蕾夫人礼服,还有不少柔和淡雅的观光衣服。二人在新德里受到了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接见。魅力非凡的尼赫鲁给姐妹两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风度是那样的优雅,在他身边你感觉相当平静。”拉齐维尔说,“他非常博学而且相当性感。”
回到伦敦,拉齐维尔遇上了前苏联舞蹈家鲁道夫·纽里叶夫,并深深为他着迷。当时纽里叶夫刚刚离开苏联。“(认识纽里叶夫)纯粹是出于我的欲望。”拉齐维尔承认。“那时他在伦敦跳芭蕾舞。我是个忠实的芭蕾舞迷。像所有人一样,看着他我感到不能呼吸。于是我跑去后台找他,从那以后,他成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纽里叶夫在伦敦住了半年,每一次他彩排拉齐维尔都会前去观看。“他真的很了不起,尽管他后来变得越来越狂躁。他善良得像个牧师,人们都认得他。每当他走进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小酒馆,都会有人上前来跟他打招呼。”
拉齐维尔是个追逐时代的人,她的时尚品味当然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早些年代,西方时尚界有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在设计师们的私人客户向他们订购衣服之前,媒体是不允许进行报道的。在当今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当时媒体所受的高强约束和限制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拉齐维尔最终终结了她对纪梵希的追随。当年,《女性家庭杂志》对拉齐维尔自己挑选了几套纪梵希设计的衣服作了报道,却遭到纪梵希的反对。面对纪梵希这一反应,拉齐维尔选择了割爱。但她依然走在潮流的尖端,走在姐姐杰奎琳的前头。她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一些年轻设计师的身上。这些设计师们引领着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时尚潮流,从他们的设计中拉齐维尔寻找到了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刺激感。她开始选择其他的法国品牌,如圣罗兰,温加罗和活希源。1967年,拉齐维尔在杜鲁门·卡波特的建议下重返银幕,参与了电影《费城故事》的演出。她在影片中的服装就是由圣罗兰提供的。“我最喜欢的是那套坠手的白色绉纱礼服,非常简洁。”拉齐维尔说。与此同时,拉齐维尔也会到罗马、米兰的华伦天奴和Mila Schon等女装专卖店采购衣服。70年代,拉齐维尔结识了美国服装设计师Halston,两人成为密友。“我真的很怀念Halston,不仅怀念他的人,也很怀念他的衣服。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他的店面,你都会有所发现。”拉齐维尔说。对于一直流连于巴黎女装店的拉齐维尔来说,Halston的设计无疑是一洌清泉,“Halston的衣服非常柔软,非常有女人味,但是一点也不花哨。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
拉齐维尔一生钟爱有腰带的长衫。她对这种衣服的热爱可能来源于1962年与“美国第一夫人”的摩洛哥之行。可惜当时哈赛恩国王禁止拍照,所以那次出访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拉齐维尔对摩洛哥之行记忆犹新:“你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就像德拉克洛瓦和籍里柯的画一样。巴伊利宫充满浪漫的气息,我觉得它好像是完全按照两位大师的其中一幅作品设计的。周围弥漫着浓浓的雪松香味。还有那些羊皮小地毯,足有膝盖那么高,而且到处都铺着。我从来没见过那样的地毯,我想以后也不会再见到。”这次在摩洛哥的所见所闻给了拉齐维尔极大的灵感,她后来请来剧场设计师、室内装饰家伦佐·哥蒂诺为她设计了一个充满摩尔气息的房间。“那个房间实在是太棒了。伦敦那种旧式房子的地板总给人阴沉的感觉,但我们的设计却改变了一切,令人眼前一亮,使人精神大为振奋。哥蒂诺经常要给伟大的艺术作品制作背景,我想他最好首先学会营造这种效果。”再后来,拉齐维尔在设计她们一家在牛津郡的房子时也听取了哥蒂诺的建议。这所房子屋里屋外都种满了花草。拉齐维尔还在自家餐厅的墙壁上拼凑了西西里岛的印花棉布方巾,并请来画家利拉德·诺比利在上面大作立体感颇强的田园风味的错视画。“我想整间房子看起来有种朦胧暗淡的感觉,有点屠格涅夫的味道,整个屋子种满了花,那样即使外面天气阴暗别人也不会感觉到。”拉齐维尔说。10年之后,拉齐维尔在巴黎第五大街买下一套双层公寓,她将以前的设计重现于她高雅的卧室中,钢印花地板,花草油画,橘棕色的波纹图案墙壁,老虎丝天鹅绒,周围种满鲜花,楼下客厅摆放着打着LV商标的家具。1974年和斯坦尼斯拉斯离婚后,拉齐维尔奢华的生活逐渐有所收敛。后来,她和好莱坞导演赫伯特·罗斯结婚,两人维持了10年的婚姻关系。
拉齐维尔在杰奎琳去世后在巴黎的寓所坐落在第16郡的一条林阴大道上,是一套装饰别致的公寓,附近是迷人的Ranelagh花园。拉齐维尔经常和她的爱犬Zoom一起徜徉于种满栗子树的林阴小道上,倾听着孩子们荡秋千时发出的欢叫声。“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心中就有了明确的想法,”拉齐维尔说,“我需要在这里得到平静,于是我叫克里斯蒂安·利艾格尔帮我进行设计。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感觉到我需要安静,我已经不想再去追求任何东西。我已经没有了这种欲望。我现在感到内心很平静。”拉齐维尔打通了房里的两间大画室,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大书房。书房隔壁就是她朴素的卧室,“我知道它看起来像个女修道院。”拉齐维尔开玩笑地说。咖啡色的小地毯上放着低长的沙发,淡绿色的半透明窗帘在窗前飘扬。拉齐维尔这次对房子的设计简约到了极点,但却是一种典雅的简洁。壁炉两旁分别放着一个詹森的钢质柜子,其中一个上面摆的是一幅提埃坡罗的画,画的是一个带着精巧头巾的男人,拉齐维尔说那是她的珍品。另一个柜子上面是一个公元5世纪罗马男孩的头像,“它永远与我同在,因为它总会让我想起安东尼。”拉齐维尔的儿子安东尼生前是一名电视制片人,曾获艾米奖,他1999年死于癌症,年仅40岁。
说起在巴黎的生活,拉齐维尔有这样的感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必须得为自己定位。去一个城市旅游和在一个城市居住是不同的。”2000年后她在巴黎过着自由宁静的生活,去博物馆,去看芭蕾舞(拉齐维尔是巴黎歌剧和芭蕾美国友好协会董事会的一员),随心所欲。
显然,拉齐维尔的人生画卷变得更加轻柔,是一幅布歇的游园画,是一幅缓缓展开于日本画卷中的简朴、柔美的风景画。




齐格蒙特三世婚姻
1592年5月31日,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迎娶了安娜,尽管他们的婚姻受到众多反对者,尤其是反对与哈布斯堡王朝结盟的贵族的抵制。齐格蒙特派出外交使团,其中包括红衣主教拉齐维尔,前往布拉格迎接新娘。然而,反对势力在边境集结,由扬·扎莫伊斯基领军,试图阻止安娜进入波兰。安娜巧妙地避开守军,抵达...

瑞典国王齐格蒙特三世:最后为什么会被议会废黜?
齐格蒙特三世派出以红衣主教拉齐维尔为首的外交使团前往布拉格迎娶新娘。反对与哈布斯堡王朝联盟的势力在扬·扎莫伊斯基的带领下在边境驻守,以阻止安娜进入国境。安娜避开守军抵达克拉科夫,于1592年5月在主教长斯坦尼斯瓦夫·卡恩科夫斯基的主持下,加冕为波兰王后,并于两年后在瑞典加冕为瑞典王后。由于其彬彬有...

肖邦的音乐历程
1810年,3月1日: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出生于波兰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是尼古拉·肖邦,母亲是嘉斯蒂娜·肖邦。1817年,肖邦开始在阿尔伯特·瑞夫尼的指导下学钢琴。肖邦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洛乃兹》出版。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音乐会。1822年,肖邦由华沙音乐学院...

急需肖邦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资料
1817年,肖邦开始在阿尔伯特·瑞夫尼的指导下学钢琴。 肖邦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洛乃兹》出版。 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音乐会。 1822年,肖邦由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艾尔斯纳亲自授教。 1823年,13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文化学园。 1825年,俄国沙皇庆贺自己荣获波兰皇位,肖邦被召去为他...

介绍一下肖邦吧!
1810年,3月1日: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出生于波兰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是尼古拉·肖邦,母亲是嘉斯蒂娜·肖邦。 1817年,肖邦开始在阿尔伯特·瑞夫尼的指导下学钢琴。 肖邦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洛乃兹》出版。 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音乐会。 1822年,肖邦由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

约翰·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为什么评价伊丽莎白女王是“平 ...
其实,英国女王和第一夫人产生过节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就有的了,在肯尼迪总统来到英国之前,两方在拟定晚宴来客名单时,就曾经有矛盾了。杰奎琳提出自己想要邀请她妹妹和妹夫。杰奎琳的妹妹是二婚,嫁给了三婚的波兰拉齐维尔王子,有个王妃的称号居住在英国。但是当时英国王室有一条规矩,离了婚的人不能...

查资料!急用!!快!!!
人物介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

肖邦的简介,谢谢
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

肖邦的夜曲是写给谁的 是怎么回事?
肖邦降E大调夜曲 是波兰音乐家肖邦1830—1831年创作的钢琴曲,是他献给玛丽。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用音乐写下的内心独白。肖邦发展了这一体裁,其夜曲具有典型的抒情诗风格,在伴奏声部衬托下的旋律流丽如歌,充满诗意。《降E大调夜曲》是...

斯姓历史人物
并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斯伟 我姓斯 但是因为可能是以前斯姓的儿女也各奔东西了吧 所以我从小生在上海 不住在斯宅 关於历史自然也是没有老人告诉我这些啊对啦对啦 前段时间我爸妈出去玩 然后正好找到了斯家宅 是这么一回事 我现在是初一 然后我爸那一辈是华字辈 我这一辈应该是ting字辈 但是是哪个ting我不知道 然...

申扎县18428838362: 李·拉齐维尔(美国社会名人,室内设计师) - 搜狗百科
洪旭胜红: 传奇人物:“水妖”李?拉齐维尔 她一直在追逐生活的品位,但她的大半生都被笼罩在“永远的第一夫人”、姐姐杰奎琳·肯尼迪的影子之下;她曾享尽富贵荣华,也曾历经波折,如今回归宁静.李·拉齐维尔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我的一生就像一幅风景画,多姿多彩,充满刺激,充满冒险.”她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笔下的“水妖”,是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尚女皇 拉齐维尔如今年届70,但风韵犹存.一双明亮迷人的大眼,使人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卡波特这样描写拉齐维尔的眼睛:“金棕色的大眼分得很开,闪闪发亮,像一杯放在桌面上映着炉火光的白兰地.”水灵大眼宽阔相分是她外貌中最突出的特征,使她美丽的容颜中透着灵气,优雅的风

申扎县18428838362: 李泰的人物生平 -
洪旭胜红: 自幼家贫,15岁给大户人家扛活,农闲学唱蹦蹦戏,无师无门,靠粗通文字从唱本上学唱词,凭耳音学腔调.19岁时,与刘廷贵、王殿卿等人搭班演戏,工下装.搭班时,先后向38个大帮头拜师学艺.勤奋刻苦,常通宵达旦,很快就学会了二...

申扎县18428838362: 托马斯·沃尔夫的人物生平 -
洪旭胜红: 托马斯·沃尔夫1900年10月3日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西北部的阿什维尔.11岁时,沃尔夫在当地上了私立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家中唯一享受此待遇的孩子.16岁时,他进人北卡罗莱那大学.在大学里,他学习非常用功,在学校校刊上...

申扎县18428838362: 李·艾柯卡的英文名字怎么写? -
洪旭胜红: 李·艾柯卡(Lee·A·Lacocca)生于1924年10月15日,是意大利移民的儿子,194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理科硕士.

申扎县18428838362: 杰克·鲁比的人物介绍 -
洪旭胜红: 1963年11月2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凶手被认定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两日后,也就是11月24日,杰克·鲁比刺杀了李·哈维·奥斯瓦尔德.1967年1月3日,鲁比死于肺癌.鲁比临死前宣称自己被人在狱内下毒.神秘死去.

申扎县18428838362: 科马克·麦卡锡的人物生平 -
洪旭胜红: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年出生于美国罗得岛州,爱尔兰裔.1937年随家迁至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他在家里的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三,有三个姐妹和两个兄弟.在诺克斯维尔,他进入了天主教学校.他的父亲是其后三十年里...

申扎县18428838362: 梅塔鲁·李的介绍 -
洪旭胜红: 梅塔鲁·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系列中的人物.火之国·木叶隐村的体术忍者,父亲是木叶优秀的体术上忍洛克·李(剧场版11官方人物关系图中确认).

申扎县18428838362: 唐朝诗人李绅的生平介绍 -
洪旭胜红: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申扎县18428838362: 奥利维尔·朗海姆的性格特点 -
洪旭胜红: 极其容易自我陶醉且轻浮的人,喜欢说冷笑话,自称为爱与和平的使者兼漂泊的游吟诗人加无与伦比的音乐家,从钢琴到鲁特琴都无所不精,喜欢弹唱《琥珀之爱》,在美食方面也是个天才.有“大赖皮蛋”的绰号,经常做出正常人不能理解的行动,说出肉麻的话语,随性做事,即使洗澡时也可能会弹琴,常被艾斯蒂尔吐槽.实际上思维敏捷,有逻辑性,对事态反映很快,内心拥有无比强大的信念和精神,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心知肚明,在军事和社交上都非常有手腕,深爱自己国家的人.因在公务和社交界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展露手脚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慢慢积累对抗“铁血宰相”奥斯本的力量.总之,平时奥利维尔常常会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但在关键时刻,事实证明他绝对是一位最可靠的伙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