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的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作者&投稿:主父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诊断学的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疾病的病情变化极其错综复杂,医生要在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表现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他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要遵循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辩证求因,就是在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的具体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从而审因论治。所谓辨证求因的“因”,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致病原因外,还包括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症结,即问题的关键,作为辩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出的具体证候,从而确定病因是什么?病位在何处?其病程发展及病变机理如何?如病人自诉发热,我们还不能得出辨证结果,只有进一步询问有无恶寒头痛,是否疾病初起,检查是否脉浮、舌苔薄白等,才可以初步确定是外感表证发热还是内伤里证发热。若是外感表证发热,还要进一步辩证到底是外感风热,还是外感风寒。假如有舌红、口渴、脉浮数、发热重、恶寒轻,就可知其发热为外感风热证,从而为治疗指出方向。由此可知,仔细地辨证,就可对疾病有确切认识,诊断就更为正确,在治疗上就能达到审因论治的较高境界。 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那么就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四诊并重,是因为四诊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只强调某一诊法而忽视其它诊法都是不能全面了解病情,故《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此外,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征候的表现有真象,也有假象,脉症不一,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诊法理论。如果四诊不全,就得不到全面详细的病情资料,辨证就欠准确,甚至发生错误。 从病辨证,是通过四诊合参,在确诊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别两个方面。例如感冒是一病名诊断,它又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候的不同,只有辨清病名和征候,才能进行恰当的治疗。这里,要弄清病(病名)、证(证候)、症(症状)三者的概念与关系。病是对病症的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规律的概括。而证,即证候,则是对病变发展某一阶段病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所得出的有关病因、病性、病位等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概括。一个病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征候;而一个证候亦可见于多种病。症,即症状,是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背离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征候由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症状组成。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本质。中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但这不等于不要辨病,应该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才可作出更确切的判定。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
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就是说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采取知己知彼,从外测内,观察事物表现的太过或不及,通过微小的改变看出反常的所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便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基本原理。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灵枢·论疾诊尺》说“从外知内”,就是说通过诊察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动情况。
《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变化,从而了解内脏所发生的疾病,认识了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候。所以《丹溪心法》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如《灵枢·五色》将面部分为明堂、阙、庭、蕃、蔽等部,把上至首面、下至膝足、内而脏腑、外而胸背的整个人体皆分属于其中,并说:“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这便是察面部的情况,以测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
又如早在《素问·五脏别论》便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之说,《难经·一难》更强调“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于是详细审察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的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临床实践证明,某些局部的改变,确实有诊断全身疾病的意义。因而有人说,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色脉变,揆度奇恒。”恒,指正常、常规;奇,指异常、变动;揆度,观察比较、推测揣度的意义。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的虚、实、细、洪,都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而作出判别的。诊断疾病时,一定要注意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并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这也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重要考点
【导读】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历年的考试分值分布来看《中医诊断学》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为了帮助少失分,得高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重要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多为伤食;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气味者多...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

中医诊断学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深入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对疾病病因、病位、病性的分析和判断。其核心内容包括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历史发展,以及具体诊断方法的实践运用。诊断学的基石是问诊,它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状,了解病情的起因和演变过程。问诊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解问题的意义与方法...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中医诊断学内容简介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中医诊断学》是一本专为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设计的教材。该书共分为14章,详细讲解了中医诊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巧,包括四诊理论(如舌诊和脉诊的先进科学性)、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以及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内容强调...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自古以来便是中医家临床实践智慧的结晶。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扁鹊以"切脉、望色、听声、审形"等方法进行诊断,奠定了四诊法的基础。《黄帝内经》和《难经》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强调诊断需全面考虑内外致病因素。淳于意在公元二世纪开创病案记录,淳于意的"诊籍"为复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张...

中医诊断学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第二版)是一部依据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并在五版教材基础上精心编撰的教材。它吸收了众多现用教材的精华,旨在保持原书优点与特色的同时,进行适时的修订和补充,以适应中医诊断学日益发展的需求。全书结构分为绪论、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五个部分,详尽阐述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中医诊断的定义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医学考研:中医诊断学介绍?
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考研:中医诊断学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00505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

中医诊断学的常见症状鉴别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古代医家认为发热是指病人自觉有发热感,或医生在诊察病人过程中觉察有发热,现在还包括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不管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均可出现发热。发热热型及伴有的其他临床表现,可以反映不同的病证。 是指发热同时伴有恶寒,即发热恶寒同时并见(恶寒与恶风都是怕冷的...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诊断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 ,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他们...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的诊断原理是什么?
甄忽锋锐: 四诊抉微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而望、闻、问、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大都蕴藏于...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是什么? -
甄忽锋锐: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原理为什么是司外揣内而不是司内揣外,能不能司内揣外 -
甄忽锋锐: 因为内部看不到,所以只能揣测,外部可以看到,才可以掌握好从而成为揣内的根据.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为什么是思外揣内而不是思内揣外? -
甄忽锋锐: 思外是指开看病人的外表症状,思内是指推测它内在存在的毛病,也就是诊断他的病情.一开始你就思内,你神啊?还要你看毛病啊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甄忽锋锐: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统一的整...

和顺县15336584620: 中医诊断学要了解什么? -
甄忽锋锐: 中医诊断学想要彻底弄明白还真的不容易,古往今来没有某一个知名的中医说自己彻底弄明白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谦虚嘛,肯定不是的,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分析下原因吧.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