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问题

作者&投稿:年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对联中的平仄问题~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925.htm


一、对句练习,先遵循“135不论,246分明”(初学者还有误以为“一、三、五”三个字不论平仄,这个要谨记,是句子的第一三五个字,在不犯忌的情况下,允许平仄不论)。

二、判别平仄照例依照“平、上、去、入”四声,不过现在很难区分。先按照普通话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来分辨,“一声,二声”作为平;“三声,四声”作为仄。入声字为短音节,另外考虑(这个,初学者可以多参考《平水韵部》。)。

三、句子平仄两字一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严格(这就是马蹄韵了。)。

四、这里有个特例:

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一个字不能变,“仄平仄仄平”这样叫孤平,大忌。如果一定要变化,就改成这样:仄平平仄平,叫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三字不能变,变了也是孤平。如果一定要变就改成这样:仄仄仄平平仄平,也是孤平拗救(为了少出丑,出句还是循律的好,相信会对句拗救的不用俺多说。)。

五、对联上句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句一定是平收,如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其实五言就是七言去掉前面两个字。)

六、对句一般是“135不论,246分明”就是上句和下句的双数字一定要平仄相反。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也是这样的,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这个比较特殊,是为了避免犯孤平忌)。

七、特殊句型:仄仄平平仄平仄,作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一样对。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项其实是变相介绍对句拗救,懂得朋友不必较真。)

以上归纳对联的基本方法,照这个方法记忆基本上就可以了。初学平仄难分辨可以查询一些对联知识,熟练以后还是多去看一些对联知识充电的好。

对联和诗词不同,诗词新韵需标明,而对联不标注的情况下,都以新韵而定,不然便以出律视之。

下面是大俺十六岁的忘年交告诉俺平时对联的一些小禁忌:

他人的成联不邀勿对。

评他人的联莫评其人。

出句三思免不知所云。

出无情联自己先对句。



俺一直在向各位学习,在对联时如有冒犯,还望各位海涵……

根据《中国楹联学会发布联律通则(试行)》整理出关于对联的平仄要求,答案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1、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
2、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3、用字的平仄声调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
(1)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字分四声,“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种声调为“仄”;
(2)现代汉语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声、今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4、语句的语流节律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5、忌讳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6、上下联的平仄格式:(●表示仄声,○表示平声)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对联要做到平仄相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现代汉语中,平声一般指普通话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仄声指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古汉语中还有入声,也属于仄声,但现代普通话中没有这个声调。
对联讲究上下句平仄相对,也就是上联与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平仄要相反,如上句头一个词是平声,下句这个位置上的词就要用仄声。
另外,对联还讲究仄起平收,也就是上句(起句)的末尾须是仄声,下句的末尾用平声。
举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句“两个”是仄声,下句“一行”是平声;上句“黄鹂”是平声,下句“白鹭”是仄声……上句句尾“翠柳”是仄声,下句“青天”是平声,即仄起平收。


对联平仄规则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二、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

对联怎样分平仄?
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对联要求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上下联平仄相反;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

请问,对联平仄口诀是怎样的?
三、平仄“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联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金沙”对“...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词组末字...

对联的平仄是怎么分的?
仄声:仄声,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仄声基本用法 1.平仄音:多用于对联,对联中用语要有其指代的意义、押韵和平仄音。三言联:平平仄 仄仄平 四言联: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言联: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关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分享如下: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由两句对仗的诗句组成。其中,每一句都有着严谨而复杂的韵律规则,特别是平仄规则,它是对联韵脚内部押韵和整体整齐和谐的重要保障。那么,平仄是什么?平仄规则又有哪些要求和规定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1、平仄是对联的韵律要素...

对联的上下联平仄一致吗?
对偶句式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很早就出现在诗词歌赋里面,到了初唐,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整理,把对偶严格化,对仗作为一种规则加入到近体格律诗中。在近体诗中的律诗中,颌联和颈联都是对仗的联句。也就是说,咱们把律诗中对仗的颌联、颈联提出来就是对联。所以格律诗要遵守的平仄规律,对联也要遵守。...

对联中的平仄如何讲究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复用平……叫平仄相间(或交替)。对句之间,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须用仄声……叫平仄相对(或相反)。此说既适应律诗对偶句式,也适应非律诗对偶句式。不过律诗对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严谨些,仄起句子(指上联)要避拗句,...

对联平仄怎么分啊?
读音平直的字为平声,读音逼仄的字为仄声。由于对联发源于古代,古代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分辨对联的平仄有新韵、旧韵两套标准,分别介绍如下:1、依新韵。按照普通话(现代汉语拼音)四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依新韵的对联,横批从左到右书写,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济南市13642472619: 对联上平下仄是什么意思
聂孙盐酸: 对联上平下仄意思指: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对联,...

济南市13642472619: 对联平仄对仗问题对联中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那如果一个对联字数超过7个字,那么后面字的平仄如何对? -
聂孙盐酸:[答案]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

济南市13642472619: 对联的每个字的位置上下联都要平仄相对吗?允许中间极个别的字平对平, -
聂孙盐酸:[答案] 个别地方有变通,比如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奇数的字可以不那么严格要求平仄相对,但是偶数字肯定是要平仄相对的.

济南市13642472619: 关于对联的平仄问题
聂孙盐酸: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济南市13642472619: 求对对联,要求对仗整齐意境优美平仄有讲究 -
聂孙盐酸: 1. 煮酒听雪,夜半学子路漫漫, 吟联唱和,它年功名乐陶陶. 2. 一声叹息,一叶秋凉,一路坎坷,只因一点愿望; 两眼望断,两心期盼,两情相悦,皆为两小无猜.

济南市13642472619: 请教,关于对联音韵平仄的问题. -
聂孙盐酸: 如果按照严格的来说的话,楼主与朋友所对之联平仄有一个欠缺处,就是你的联前三个分句都是仄声收尾,这是联律之忌,分句超过或等与三个的时候,不可连续三或多于三个分句用同声韵脚.可将前三个分句中的某一个改为平声尾.一三五...

济南市13642472619: 对联平仄规则 -
聂孙盐酸: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济南市13642472619: 请问对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
聂孙盐酸: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济南市13642472619: 对联的平仄要求 -
聂孙盐酸: 通俗点和你说吧:古韵是按1234分的,但现在韵律分两种:一种就是平,一种是仄,古时平律是指:1声和2声,仄律是指3声和4声.现在韵律平仄是这样分的:除1声是平律外,234声都是仄律.不知道我说得是不是很白话,呵呵,你应该理解了吧

济南市13642472619: 特来请教“对联的平仄韵律”您好~不好意思,还请您帮忙讲解下对联
聂孙盐酸: 你好!简单的说,现在汉语拼音的第一、第二声为今韵的平声,而第三、第四声为今韵的仄声,作对联时首先要考虑平仄相偕.下面,以四言句、五言句为例说明什么是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