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告白》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晁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影的告白》全文~

影的告别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影的告别》作品简析:
  《影的告别》这首诗歌,写于1924年9月,收入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影的告别》与《野草》集中的《墓碣文》、《死后》、《死火》等篇什一样,写离奇诡谲的梦境,读来晦涩难懂。我们只有了解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和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态,就不难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意义。正如鲁迅晚年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1924年,正是鲁迅在精神上处于第二个寂寞苦闷的时期。“1920年末《新青年》团体的分裂,标志着‘五四’退潮时期的开始。……那些在‘五四’高潮中一度热血沸腾,勇于反抗旧社会、旧礼教的新式青年,在‘五四’退潮后,却变得消沉、颓唐。”“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面对依旧“太平”的街市,日渐沉默的青年,作为主张战斗要带“兽性”的革命斗士鲁迅,自然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的寂寞,他不得不发出:“新的战友在哪里呢?”的呼唤!《影的告别》,正是诗人孤独,彷徨心境的写照。诗歌以象征手法,写影与人告别时的一席话。这个“影”无疑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个“人(“朋友”)当是将来的黄金世界里”的热血青年。
  诗歌开篇对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沉默、颓唐的青年发出了激越地呼喊:“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我不愿意!”,“天堂”我不愿去,“地狱”我不愿去,对幻想中的“黄金世界”我也不愿去。我甘愿面对黑暗的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那怕“彷徨于无地”。然而,面对现实,诗人的思想又是矛盾的。现实社会将向何处去?诗人感到茫然。但是,诗人并不沉默,仍奋然而前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这是一个深感孤独、寂寞的斗士的心声。最后两节,表达了诗人勇于自我牺牲、义无反顾地上下求索的坚定信念。“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我愿意只是黑暗”,“我愿意只是虚空”,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正如鲁迅在他的杂文《这个与那个》里曾说的: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 诗人宁愿与黑暗、虚空战死,也决不像“朋友”那样“睡到不知道时候”。
作者简介: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鲁迅先生写道“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鲁迅先生当时处于历史的生存困境中,而笔下的影之价值在于反抗黑暗,当自己辛苦奋斗得到的光明来临之时,却又甘愿于消亡。这是何等的生命境界,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原文:

影的告别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表达情感: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影的告别》是鲁迅对自我的一次富有艺术想象力和哲理意味的思考, 通过影单方面的独白叙述了影与人之间的特有关系,影最终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完成了告别,而这也正是鲁迅在《野草》中独特的反抗方式,鲁迅就是在一系列的相悖的两极之间徘徊与挣扎, 陷入矛盾漩涡的存在中通过对绝望的反抗寻找生命的意义。

曾经影和自身合为一体,同想同行,是知己和知己的关系。而现在,连自己最亲密的影也要弃自己而去,面对现实,自身无奈与彷徨,感到孤独与绝望。


电影告白(日本)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在宣扬人性本恶么,看不懂,求解释...
告白不是宣扬人性丑恶,而是警世。炸了,老师要让他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要让他知道没有任何人能够轻易获得原谅,错了就要付出代价。 当他能切身体会到生命的重量的时候,就是他获得重生的时候。

倪妮张鲁一《漫长的告白》上映,影片中的男女主有多深情?
倪妮、张鲁一《漫长的告白》上映,影片中的男女主的深情是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张鲁一对倪妮的爱二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过,让大家又相信了爱情,原来爱情也可以这么长情,这么深情,这场跨越时空的爱恋让大家看的既甜蜜又心酸。演员的演技也非常的优秀,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张鲁一是我非常喜欢...

如何评价张鲁一、倪妮主演的爱情电影《漫长的告白》?此电影口碑如何...
这部电影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确实不负众望,给很多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也确实是相当有感染力的,使得很多观众泪洒电影院。这部电影前期的宣传工作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的,而且这部电影的聚焦点本身就是备受关注的情感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方面确实是非常出色...

《漫长的告白》倪妮张鲁一演绎二十年深情,你如何评价这两个演员?_百度...
电影《漫长的告白》由倪妮和张鲁一主演,倪妮和张鲁一在这影片中演绎二十年深情,是一部非常文艺的爱情电影。倪妮和张鲁一两个人都是非常低调是并且都是实力派的演员,在娱乐圈中都有不错的口碑。你和张鲁一都非常的有演技,二人对待影片创作也非常的认真,非常真挚和真诚的投入感情来演绎这个作品。倪妮...

电影《漫长的告白》上映获好评,这部剧有何精彩看点?
电影《漫长的告白》上映获好评,这部剧精彩看点:1、感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部戏同样吸引观众的注意,也在于他这一部戏中讲述的是人类所熟知的主题爱情。对爱情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看法。有的人觉得感情最好是属于涓涓细流的,有的人觉得感情最好是属于波澜壮阔的,有的人觉得最好...

张鲁一在《漫长的告白》的表现获好评,他在影片中形象是怎样的?
由倪妮、张鲁一领衔主演的电影《漫长的告白》在上映之后好评如潮。作为一部文艺片,《漫长的告白》镜头深邃、色彩饱满,有一种岁月流淌的静谧深邃。在这部电影中,张鲁一的表现更是获得好评,他饰演的立冬内敛安静,却又有深沉的情感和澎湃的爱意。他在剧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有疏离感和破碎感、神秘内敛的...

《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剧情发展有哪些深意?看了一遍没看懂...
1. 电影《告白》并非仅仅讲述高中生的爱情故事,而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2. 电影中的杀人者对于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而受害者家属因为承受了深重的痛苦,选择了复仇。3. 影片中的老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学生的罪行进行“惩罚”,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体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扭曲。4. 整部电影以一...

《漫长的告白》中所表达的爱不存在于口齿之间,剧中主角是如何表达爱的...
小编在看了《漫长的告白》这部电影之后,形式上是文艺片,非常标准。字体不花哨,而且对白很简短,只是靠着意象的这种转场,所以对于叙事时间有所撕裂。而小编觉得这部影片的核心就是,真正的爱不在于唇齿口齿之间。就像这部剧中的男主角,他想要探寻柳川离开的真相。这并不是重点,而是想要探寻里展现出...

《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剧情发展有哪些深意?看了一遍没看懂...
早在千八百年前,孔自老人家就告诉我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但很多人理解为做人应该以德报怨。即便是不必要的牺牲也应该原谅和理解。日本《告白》这部电影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别把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要用正义进行惩罚。《告白》咋一听是一个高中生爱情电影...

怎样理解《告白》这部电影?日本社会真的那么压抑吗
这部电影是代表当年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 显示了日本的野心 怎么说呢 就是放大了日本那种寡淡的人情观念 主要还是渡边缺少的母爱 想向母亲证明自己 只是被放大 日本的话 暗里再怎么讨厌对方表面还是会隐忍的 当然校园欺凌也是有的

南宁市18228971008: 请问鲁迅的《影的告别》抒发的是什么情感?
机红注射: 体现了他的孤独感和荒原感,他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野草中的句子,恰如对自己一生的诠释.

南宁市18228971008: 鲁迅散文《影的告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机红注射: 诗歌开篇对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沉默、颓唐的青年发出了激越地呼喊:“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我不愿意!”,“天堂”我不愿去,“地狱”我不愿去,对幻想中的“黄金世界”我也不愿去.我甘愿面...

南宁市18228971008: 读鲁迅《 影的告别 》简短读后感 -
机红注射: 这是一首构思非常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流连于影的世界里,我担心被“黑暗”所吞并,或者被“光明”所消灭. 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

南宁市18228971008: 鲁迅的《影的告白》全文 -
机红注射: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愿跟随你...

南宁市18228971008: 影的告别与好的故事不同点? -
机红注射: 影的告别与好的故事的不同点,主要是影的告别,一个人的怀旧思想,写出对往昔的难分难舍,好的故事,这完全是记叙文,讲的是对过去某一件事的美好回忆

南宁市18228971008: 鲁迅《影的告别》详细解读 十万火急 -
机红注射: 苦闷与彷徨. 作为影不想融入黑暗,但走向光明又会被毁灭! 这有别于鲁迅其他的作品

南宁市18228971008: 朝花夕拾影的告别读后感,600字急用 -
机红注射: 篇一:读鲁迅的《影的告别》 鲁迅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作家,最最熟悉的作家就是他了.佩服他在那样的一个残破的中国要挣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的时代,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满怀激情,...

南宁市18228971008: 鲁迅的思想感情 -
机红注射: 鲁迅,一个很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尖锐且很有震撼力.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思想怎样.如:《父亲》,《孔乙己》,《故乡》,对那些封建的思想很是反对.又对自己生活的坏境...

南宁市18228971008: 这段话主要是通过作者对伯父的 描写,读着这段话,你感受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机红注射: 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南宁市18228971008: 鲁迅自传(节选) 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机红注射: 鲁迅最早是学医的,看到中国的病状 弃医从文,从文后依然难实报复 应该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焦急心态, 和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愿望 忘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