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傩文化?

作者&投稿:万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傩文化是什么?~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详细可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71711.htm?fr=ala0_1_1

傩文化是中华人文始祖文化之一。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神起源的传说,保存了洪水后人类余生的古老记忆,记录了古代人类灾后生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繁衍人类的艰辛历程。

其中傩是苗语中鸟的意思。现代汉语拼音苗语是用naox写成的。而诺是鸟之神。苗族是以鸟神为图腾的民族。

扩展资料: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

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

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

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

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兄妹便毅然成亲。

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的繁养生息,人间大地,又是一派生机。所以,后来人们奉傩公和傩婆为人类始祖。

依照当地习俗,凡婚久未育子女者,便向傩公、傩婆祈求,并许下愿信,以后身怀有孕或生了子女请端公做法事一堂,或演戏酬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傩文化



傩文化是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南地区等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起源于原始农耕文明。

据记载,远古先民在与自然抗争中生息,繁衍后代,而他们生存的欲望中就涉及了傩文化,它是先民们在生存中,用以帮助来超越自己的宗教(自然宗教)观念,是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的灿烂的巫傩文化。

巫傩文化的保留,很大原因是它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因此巫傩之风也慢慢融入到了习俗之中,以传统文化的形态留存在民间。

苗族的傩文化是表现苗族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了傩的观念、傩的文化根基、傩舞、傩戏、傩神、傩面、傩器、傩坛(堂)以及有关驱鬼活动、祭祀活动和求子、超度法事、医疗、娱乐、建房等的活动。

扩展资料

1、傩技文化中,有一个身份称为——“傩师”。苗族最原始的社会基层组织是以“鼓”为单位,这个单位的首领就是“苗王”,傩师就相当于首领的军师、参谋和助手。

2、傩戏现在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在早期傩戏是作为祭祀活动的戏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结合的产物,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洗礼,融入杂技、巫术等元素。傩戏已经脱离了傩坛,登上了戏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傩文化



  什么是傩文化?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区分。因而就出现了这一类同音异字的复杂现象。

  傩文化为什么要叫“傩”呢?
  要知道什么是傩文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中国字是象形文字,由象形、会意、记音三要素组合而成。它的意义往往包含在它的象形之中。傩字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因此,“傩”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雀、鸾是一音之转,因此,这种被中国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鸾鸟,在中国古籍上有雀、雒、鸾、丹雀、彩鸾、鸾凤、丹凤、凤凰等种种称谓。这就是我所说的,为什么“傩文化”就是“鸾文化”的原因。

  为什么说“傩文化”又是“糯文化”呢?

  我们所吃的大米饭,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中国的先民最早栽种的水稻是糯稻,随后,因为原始的糯稻产量很低,而且脱粒困难,又培育出了产量较高、容易脱粒的“粳稻”,即“中国粳”。最后,又推广了产量更高、可用机械脱粒的“籼稻”。“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国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旧叫“糯”,随后栽培的稻子命名为“粳”(古读“更”,今读“京”),最后推广的稻子命名为“籼”了。但因籼稻也有“籼”、“糯”两种,为了进一步区分,便把原始“糯”命名为“粳糯”,籼稻中的“糯”命名为“籼糯”,解决了名称混乱这一矛盾。
  在历史上,“种糯民族”被称为“糯民”,“糯文化”则是“种糯民族”创造的文化。在中国古籍上,往往称中国的南方民族为“雒民”、“倭人”、“僚人”、“骆越人”,字面虽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转。

  傩文化的诞生地在哪里呢?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文化是水稻文化。水稻是一种喜暖畏寒、宜水忌旱的农作物。因此,只有在北纬30度左右,具有平原和沼泽地貌的地区最适合水稻的生长。中国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面积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傩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意识形态,它只能依附农耕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它也应发祥于上述地区。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中国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以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首选。洞庭湖地区正处于北纬30度的锦绣江南,延绵八百里的水域处处都有广大的沼泽地,是生长野生稻的理想环境,有发展农耕的最佳条件。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该是具有万古粮仓实力的湖湘地区。作为水稻文化的意识形态,傩文化当然也应产生在这一地区。洞庭湖地区不但出现了9000年以前的彭头山遗址,而且还有大批时代相近的文化遗址,犹如众星拱月似的环绕着彭头山遗址,连绵千余里,持续数千年。不像其他地区,有的虽然有古老的历史,但后继乏力,没有历史相近的遗址来传承它的文化,有的地方虽然遗址密布、文化发达,但历史却没有洞庭湖地区悠久。更具体一点,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艺术的发祥地,竟都集中在过去被人称为蛮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古黔中地。

  傩文化离我们这么久远,研究傩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傩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像“儒家文化”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傩文化”则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农耕阶段的意识形态。因此,研究“傩文化”与研究“儒家文化”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由于“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极力推崇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学说:“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社会”的哲理,中华文明的“文明要素”就在古老的傩文化之中。因此,傩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DNA(基因)。我们研究生物的DNA,能够在生物学界产生一场空前的生物学革命,我们研究物质分子的DNA,曾导致了原子弹、宇宙飞船等尖端科学的诞生。我们也同样可以企望从中华文明之源的傩文化基因中,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有害基因,筛选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基因,使我们的祖国能够突飞猛进地前进。“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旧式的驯化稻之所以不能再增产,完全是驯化过度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增产,就必须在驯化稻中注入野生稻的野性基因,获得远缘杂交优势,形成良性组合、恢复它的野性活力。”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基因的良性组合,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幸福、公正、公平、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这就是研究傩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研究傩文化的最终目的。

  傩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什么关系?

  考古发现已证明最早的水稻文化发源于湖湘大地,则作为水稻文化意识形态的傩文化的发祥地,当然也会产生在湖湘大地这一方热土上,因此,傩文化就是湖湘文化的根,至少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的各个民族都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若进行一次全国大评比,湖湘人创造的傩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而论:临澧县竹马村出土了18000年前的高台式木楼,道县玉蟾洞出土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15000年前的圆形陶器,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块水田(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条灌溉水渠(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修筑了中国的第一条街巷(彭头山文化)……就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样,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之前,人民又笃信神灵的古代,傩文化就是当时指导中国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唯一的意识形态。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湖湘文化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就是在湖湘傩文化的指导下取得的光辉成就。

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到后期而应运而生的,当时的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帮手,所以,傩也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就是鸟。

贵州铜仁土家族地区,是我国保存傩戏最完整、演出傩戏最多的一个傩文化圈,国内外专家都十分关注。传统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古朴刚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傩文化的苗族的傩文化
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被称为“傩”,参与者在仪式中穿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戴着怪异的面具,载歌载舞。傩文化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三部分。在苗族社会中,“傩师”不仅担任仪式的执行者,还扮演着首领的谋士和助手角色。他们的绝技,如“上刀山”和“下火海”,向族人展示了领袖的无畏精神。梭家苗寨是傩...

傩文化的研究意义
傩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像“儒家文化”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傩文化”则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农耕阶段的意识形态。因此,研究“傩文化”与研究“儒家文化”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由于“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极力推崇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

湘西巫傩文化是什么?
1. 湘西巫傩文化是中国的一个神秘文化现象,与之相联系的还有赶尸、蛊术等难以解释的巫术。虽然许多人并未亲身体验过,但这些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2.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惊驱疫厉之鬼”,意味着驱逐疾病和邪恶的灵魂。湘西被...

中国傩的傩文化
以傩礼、傩仪为中心,以傩戏、傩舞、傩俗、傩艺为主要标志的傩文化,在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融合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复合体。它以原始文化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先导,以法术、巫术为手段,并且融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鬼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

傩文化研究意义
傩文化,作为古代中国原始社会农耕阶段的“意识形态”,其研究价值与儒家文化类似,都是挖掘和理解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思想体系。正如儒家文化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研究傩文化有助于揭示古代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和价值观。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推崇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理论,人类文明的形成需经过一系列基础要素的积累...

傩文化道教渊源
尽管道教文化和傩文化各有独特的核心,但道坛与傩坛之间的紧密关联和相互渗透是显而易见的。人类早期的万物有灵观念和对生死的探索,使得鬼神信仰与巫术活动并存,这在道教和傩坛的认识中有着相似之处,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基础。傩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傩祭,它源于请神驱鬼的戏剧化表达。随着历史的...

作文《萍乡傩文化》简介450字
萍乡的傩文化以傩庙、傩面具、傩舞为三大特色,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使得它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傩文化是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萍乡在历史上是傩文化发展最为兴盛的地区,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萍乡的傩文化遗存非常丰富:48座古傩庙,历经宋元明清至今,经过...

古老神秘的傩文化最早发源于哪里?
青藏高原一带 !!

傩文化的苗族的傩文化
在黔东南铜仁市江口县梭家苗寨,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神奇的傩技。 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在我国的贵州、云南等受巴蜀文化影响深刻的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驱鬼仪式,参加者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带着看似恐怖的面具,边舞边跳,这种仪式的名字同样古老而独特,叫做“傩”。包括傩仪...

傩文化文化定义
江西的傩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经过三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且丰富的特点。其文化体系完整,包括众多的历史遗存,如247个保留的傩舞和傩戏节目。江西傩戏被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曾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如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表演和交流,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新乐市17345222680: 傩文化 - 搜狗百科
彤恒戴芬: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新乐市17345222680: 苗族傩文化是什么意思? -
彤恒戴芬: 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苗族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在没有以前那种意图,而是逐渐演化成一种表演项目,一种绝技,成为苗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2045.html

新乐市17345222680: 苗寨那边现在还有蛊术吗?夯吾苗寨人的傩文化又是什么东西? -
彤恒戴芬: 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以前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等,现在听的最多的就是情蛊了,而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据大量的史料记载,湘西那边就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新乐市17345222680: 萍乡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彤恒戴芬: “傩”是中国古老的地方剧种.在三千多年的傩文化发展史上,江西的傩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鲜明,在各地傩文化中最具代表...

新乐市17345222680: 傩是什么意思?
彤恒戴芬: 傩,为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诗经•卫风•竹竿》云:“巧笑之磋,佩玉之傩.... 在我国 的湖南、江西、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广泛的傩文化分布. 傩成...

新乐市17345222680: “傩”这个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 -
彤恒戴芬: 傩,音挪(nuo),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

新乐市17345222680: 文化是什么? -
彤恒戴芬: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新乐市17345222680: 我国的傩分为哪些种类? -
彤恒戴芬: 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我国的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 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傩戏属民间傩;地戏、关索戏属军傩;藏族聚居区大寺院的跳鬼,包括北京雍和宫的正月跳鬼属寺院傩.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

新乐市17345222680: 什么是面具? -
彤恒戴芬: 傩面具使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继续在我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