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历史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投稿:年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历史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中心在欧洲,那时实际上是一种多极的局面,主要大国有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在1875年,德国统一了,力量强大起来了。在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力量也突然膨胀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奥地利、俄国这些力量慢慢地衰弱下去,而新崛起的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就感到在过去格局下进行的利益分配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要求,于是就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打败。在这次大战中,美国作为新的力量介入了新的国际格局形成过程当中。所以,这次大战结束后,召开了巴黎和会,进行了力量的利益分配。在这之后,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国、日本、英国又在太平洋的利益上进行了分配。经过两次会议之后,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这就是通常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仅仅维持了10年,由于后来德国的崛起,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利益分配不满意,就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凡尔赛体系;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但是这个格局不能持久,其原因就是这个体系不可能消除列强之间的根本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列强争夺霸权的斗争还会继续,因此,随着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上台,这一格局逐渐被打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主要内容: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巴黎和会
  内容: 不知老师是否能帮我找到关于巴黎和会几个国家的谈判记录???如果很麻烦,只找关于英国的也可以..谢谢您啦!!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希望老师能帮忙找一找!
  答: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但老师也是资料有限,以下仅供参考:
  协约国和德国集团进行了为期36天的停战谈判,期间,德国曾五次请求媾和,协
  约国均未同意。由于协约国一直未能结束预备性谈判,停战谈判延长了两次。战胜国
  结成同盟的原则是“一道作战,各行其事”。战后,协约国之间矛盾深重,彼此背道
  而驰。德国这只受伤的猛兽,恶狠狠地舔着伤口,机警地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当
  时,德国国内已经出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停战谈判的条件也难兑现。德国统治
  集团的立场是宁肯把柏林送给民族的敌人,也不把它交给革命人民。1918年1月16日,
  停战谈判又延长了一个月。
  列强提出掠夺纲领。停战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决定和约的条件,因此,关于和
  会程序问题的争论,各帝国列强紧紧围绕掠夺纲领展开。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美国走上了直接参与瓜分世界的战争道路。它竭力干预欧洲事务,计划建立一个受美
  国保护的巴尔干联邦,力图阻止英、法两国的过分强大,搞垮英日同盟,削弱日本在
  远东的影响,使美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国际认可。为此,威尔逊一再坚
  持他在1918年 1月宣称的“十四点”建议,以抵消由列宁签署的《和平法令》所产生
  的影响。美国在“十四点”中大谈什么“公开外交”、“海上航行自由”、“裁减军
  备”、“公正地处置殖民地”、“建立国际联盟”。这些虚伪的和平主义言词,一时
  欺骗了一些参加和会的弱小国家代表。
  法国为建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妄想肢解德国,力图削弱这个竞争对手;同
  时又反对美国过多的干预欧洲事务,对威尔逊的“十四点”并不完全支持。它坚持以
  莱茵河为法国边界,在河东建立一个置于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还力图在欧洲东部
  建立一个由它控制的军事集团。在和会上,法国外交立场很强硬。
  英国不仅要确立其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且要继续保持在全球的海上霸权,继续
  扩大“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主张削弱德国的舰队,特别反对威尔逊“十四点”中关
  于“海上航行自由”的原则。
  意大利提出了独霸亚得里亚海的纲领,要求得到阜姆港,使之成为向巴尔干扩张
  的重要基地。
  日本想利用西方列强的矛盾,实施它在亚洲大陆的掠夺计划,急于使它在大战初
  期强占的中国山东半岛合法化和“在最短期间内解决”。可见,每个帝国列强都想在
  会议上多捞一把,然而,“他们在每个问题上都是互相拆台的”。
  对苏维埃的敌视活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冲破了世
  界帝国主义阵线,促进了殖民地以及附属国人民的觉醒,因此,被各帝国列强视为眼
  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日等一面高唱建立“战后
  和平新秩序”,另一面又策划密谋,多次商讨制定对付苏维埃的计划。因此,所谓“
  俄罗斯问题”也就成为巴黎和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巴黎和会没有邀请苏联代表参加大会,但在和会召开前苏联政府早就向各交战国
  政府建议,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震动很大。在和会开幕前的一次会议
  上,法军统帅福煦认为不解决“俄罗斯问题”,“协约国就有可能失去战争果实的危
  险”,主张加强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最后,英国首相荣合·乔治建议让苏联派代表来
  巴黎,迫使苏联就范。威尔逊也赞同与俄国代表团进行谈判,但先决条件是俄国人必
  须“撤出立陶宛和波兰”。法国和意大利反对同苏联政府进行谈判。操纵巴黎和会的
  美、英、法、意等国,在对待苏联的立场上没有根本的原则分歧,只是策略和方法不
  同而已。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一方面主张借他人之手对苏联干涉,一面又玩弄外交手
  腕,企图通过谈判使苏联陷入协约国的圈套。和会授权威尔逊呼吁俄国一切政治集团,
  各派三名代表前往巴尔马拉海中的王子岛,在美、英、法等国代表的参与下进行谈判,
  同时要求苏联红军停止攻势和缔结停战协定。当时,协约国集团还与反对苏联政府的
  高尔察克缔结了一项协定,答应给高尔察克匪帮以大力支持。为戳穿帝国主义的阴谋,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联表示愿派出代表去王子岛进行谈判,并准备在沙皇政府
  的战前借款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支付其贷款利息,同意在苏联境内给一些资本主义
  国家以租让权,先决条件是:从苏联境内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就使威尔逊、劳合·
  乔治等帝国主义分子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协约国策划王子岛会议的目的,就是企图利
  用外交谈判,阻止红军的胜利进攻,以便让协约国和俄国白匪帮争得喘息时机。
  王子岛会议流产后,美、英又决定组成一个以威·蒲立特(出席巴黎和会的美国
  代表团成员和情报官)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活动,并向苏联政府提出协约
  国的谈判条件,其核心是要求在各条战线上停战,原地保留所有事实上上存在的政府,
  待苏联军队复员,交出或销毁剩余的军火后,协约国军队开始撤出俄国。为了摆脱战
  争,苏联政府愿意停战媾和,但要求对协约国代表提出的条款做一些修改和补充。规
  定“俄国境内所有事实上存在的政府在其辖区内保持政权,但人民自愿更换政府的情
  况除外。同时,应当互相保证不使用武力来推翻任何政府”。“一切外国军队应一律
  撤出俄国。对各个反苏政府的一切军事援助应予停止……”。通过谈判,苏联代表与
  蒲立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停战议和的预备性条约。当蒲立特回到巴黎后,威尔逊和
  劳合·乔治等认为这个条约对英、美不利,不让“公布蒲立特的报告”,要求“保持
  条约秘密”,否认委托蒲立特签订任何条约。可见,巴黎和会不仅是列强的分赃会议,
  而且是武装干涉苏联的组织中心和大本营。

  巴黎和会的分赃方案

  举世瞩目的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会议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开幕,至1920年1月21
  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一千余人,美国的工作人员最多,而英、法等国也都

  派有相当庞大的代表团。正式向大会登记的记者有一百五十多人。
  1 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的镜厅中开场。东道主法国之所以选择这地方作为
  大会的开幕地点,其用意是:48年前的这一天,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在凡尔赛宫的镜厅
  中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法国总统彭加勒致开幕词,他以胜利者的口吻讥讽战败了的
  德意志帝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出席会议的国家有27个,共分四类:第
  一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即美、英、法、意和日本;第二类是“享有局部
  利益的交战国”;第三类是“与德国集团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第四类是“中立国
  家和正在成立的国家”。后三类国家的代表在大会期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各国代
  表名额规定为美、英、法、意和日本派 5名全权代表出席和会;比利时、巴西和塞尔
  维亚各派3名;中国、希腊等国各派2名;新西兰 1名。大会还预先声明:“俄国选派
  代表的条件有待讨论有关俄国问题的会议时决定”。从一开始,一切事情都集中于由
  5 大国的总理和外长组成的10人会议。在大会的进程中,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头目仍感
  机构庞大,不便于进行秘密交易和解决和约中的难题,因此又把10人会议机构分开,
  成立了“四巨头会议”(威尔逊、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奥兰多)和“五人会议”(
  美、英、法、意四国外长和日本代表)。因意大利的奥兰多的主张极少采纳,其欲望
  不能完全得到满足,有时中途愤然离开会场,实际上,美、英、法首脑成为整个大会
  的中心人物和一切重大问题的“仲裁者”。
  1919年 1月25日,威尔逊在和会第一次全会上阐述了国联应是整个和约的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的论点。参加会议的代表决定暂时撇开国联问题转入其他问题的讨论。
  各大国立即提出了盘算已久的主张。法国要求瓜分多哥和喀麦隆,劳合·乔治说“东
  方问题和殖民地地问题不那么复杂”,他提议讨论从德国手中夺来的殖民地以及土耳
  其领地的归属问题。代表们认为不应把殖民地归还德国,究竟如何处置引起了争执。
  威尔逊坚持主张德国殖民地问题和协约国占领的土耳其领土问题应在国联范围内解决,
  并建议在国联委任统治制度基础上实现“先进民族”托管。这时,英、法两国提出要
  求,一旦委任统治原则通过,即应在各国之间分配委任统治权。美国对此不肯让步。
  10人会议的代表们开始进行单独谈判,威尔逊同其他代表无休止地争吵,会议气氛紧
  张。美国总统顾问豪斯在 1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看来,一切都完了……总统很凶,
  劳合·乔治很凶,克列孟梭也很凶。总统同他们谈判时,第一次失去了自制……” 。
  2 月17日,同德国的停战协定期满结束。谈判仍由福煦元帅主持,他向德国要求履行
  原有的条款,同时又提出了补充要求,即德军撤出波兹南、中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地区
  及整个上西里西亚。德国政府抱着反正无需履行诺言的希望,决定接受福煦的要求。
  这样,一项期限未定的短期停战协定签订了。
  4 月25日,德国政府按邀请电到凡尔赛,以领取初步和约的文本。德国方面已经
  知道协约国阵营中的意见分歧。德国外长力求尽量广泛地利用敌营垒中的矛盾,同英
  国代表,特别是同美国代表建立联系。德国政府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制订反提案。
  4 月30日,德国代表团抵达巴黎,直到5月7日才被召到凡尔赛宫。和会秘书捧着一本
  厚厚的书走到德国代表席前,将这本和约条款交给了德外长布罗克多夫·兰曹。德国
  人花了两天多时间研究和约条款。5 月12日,柏林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和谢
  尔曼部长从阳台上向聚集街头的人群发表演说,谢尔曼喊道:“让那些想要签署这种
  和约的手趁早烂掉吧!”5月12日,布罗克多夫·兰曹请求延长签复的期限。5 月29日
  又向和会主席递交了复照,说明德方反对和约全部条款,并向大会提出了反提案。正
  当四巨头会议研究德国反提案时,交战国非官方代表拜访了布罗克多夫。德国从某些
  方面了解到,战胜国在裁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德国希望这些矛盾有助于德国求得某
  些让步,但这一希望落空了。6 月16日,克列孟梭在随和约修订本附送的一件照会中
  强调说,德国对于“今天这一条约文本,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要在五天
  内作出答复,否则,“以武力实施上述条款”。德国代表团启程返回柏林,政府即召
  集一系列会议。期间德法两国举行了秘密谈判。布罗克多夫·兰曹的观点未被接受,
  于是他宣布辞职。6 月21日,德政府通知和会,它准备签署和约,但不承认“德国人
  民”应负战争罪责。
  6 月28日,德国新任外长贝尔来到巴黎,代表战败国一方在“协约及参战各国对
  德和约”上签字。代表战胜国签字的一方是美、英、法、意、日等26国。因签字仪式
  在凡尔赛宫举行 ,故通称《凡尔赛和约》。
  和约签订后,美、英、法又在国联盟约问题上勾心斗角。国联盟约是凡尔赛和约
  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确定约章,组织国联”的主张为基
  础,把“正义”、“和平”之类的美丽词藻写进国联盟约里,使这个掠夺性的帝国条
  约,罩上了一层欺世盗名的“和平”面纱。在制定《凡尔赛和约》时,威尔逊热衷于
  建立国联这一骗人机构的真正目的不是战后的和平,而在于适应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
  级的需要,抵制苏联政府的和平建议所产生的影响。在会上,法国代表不同意先讨论
  国联问题,反对将国联盟约与和约问题连在一起。而英国代表则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美、英、法三国发生意见分歧。
  美国想通过国联这个机构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取得对战败国殖民地和其他地区的
  委任统治权,并将其“十四点”中有关“海上航行自由”,“拆除经济壁垒”等原则
  和在国联管理区内实行“门户开放”的原则写进国联盟约中去。威尔逊说“国际联盟
  本身就是一个同盟,它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同盟”。这就是说,美国既反对英法结盟,
  又要拆散原有的英日同盟,这就必然引起英、法、日的反对。威尔逊费了很大气力,
  终使英法等国接受了委任统治原则。其根本原则是如果德国殖民地被吞并,那么德国
  人势必要求将这些殖民地的价值折算为补偿,施行委任统治原则则可保证毫无补偿地
  夺取德国的殖民地。通过激烈的外交争锋,英、法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英国提出的盟
  约草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帝国集团,国联就应帮助它维护其殖民帝国,而不致遭到
  后起列强的侵犯。法国的建议的目的是想通过国联巩固法国对德国的军事优势,提议
  建立一个隶属于国联的国际参谋部。最后在英、美两国方案的基础上,拟成国联盟约,
  1919年 2月14日,威尔逊在和会上报告了国联盟约草案,于 4月28日表面上“一致通
  过”。
  战胜国在对德和约上的矛盾贯穿巴黎和会始终。凡尔赛和约中的绝大部分条款是
  关于处理战后的德国问题。如同国联问题一样,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之间引起
  争论,但更主要的斗争还是在几个帝国列强之间进行。
  对德和约条款是在没有德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5月7日,以德外长布罗克
  多为首的代表团被召到凡尔赛宫,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洋洋得意地说:“清算的时刻到
  了。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我们同意给你们和平。现在我们把这项和约的文本交给你
  们。”克列孟梭强调指出,战胜国已庄严决定:“运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充分
  满足我们应当取得的合法权益。”对德和约的条款十分苛刻,主要表现在割取德国领
  土、限制军备武器和要求赔偿巨款等方面。凡尔赛条约不仅使德国海外殖民地丧失殆
  尽,而且对欧洲的德国疆界也做了很大变动。德国丧失了原有国土的 1/8,全部人口
  的1/10。关于战后德国的军备,禁止德国实行普通义务兵役制,限定陆军不能超过10
  万人,不能拥有空军,不能使用坦克和重炮,海军只能拥有36艘军舰,禁止使用潜艇。
  至于莱茵河以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由国联占领 5年、10年和15年。确定
  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
  在确定德国赔款、割地和限制其军备问题上,美、英、法三国代表各有图谋。关
  于德国赔款数目,一开始定的很大,分配比例上法国坚持58%,英国只得25%。美国不
  愿德国经济过分削弱,反对杀鸡取卵,以免法、英把这只产金蛋的德国母鸡“至于死
  地”。
  在割取德国领土问题上,法国为了控制莱茵河流域,要求将萨尔地区并入法国。
  美、英等国反对法国的这一要求,只许法国享有萨尔煤矿的开采权。
  在限制战后德国军备问题上,美国开始主张保留德国的几乎全部武装,遭英、法
  等国反对。于是,美国代表又向大会建议保存60个师团的德军装备,同样不被采纳。
  为保留未来欧洲均势,促使德、法对抗,英国不愿过度削弱德军力量,最后确定为德
  军保存10个师(10万)的兵力。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山东问题上也同样是既勾结又争夺,中国的合理要求和基本
  权益未受到应有的尊重,神圣的领土被分割。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
  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战胜国便着手同德国的盟国谈判,又分别签订了《圣日尔
  曼条约》、《纳伊条约》及《特里亚农条约》和《塞夫尔条约》。这些条约的内容、
  性质同凡尔赛条约相似,构成了战后凡尔赛体系。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胜利者地位的协约国集团,想要通过对战败国缔结和约的方法,安排战后的世界。这是凡尔赛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冲击,以及大战所造成的各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使他们在对世界安排有各自打算的同时,也在一些问题上形成某些共同的认识。
  第一,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都要求战败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对它们在战争中对协约国造成的全部损失进行赔偿,从而使战胜国可以堂而皇之地掠夺战败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它们进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目的。
  第二,苏俄问题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处理战后国际问题时的一个无法摆脱的重要因素。它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的苏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威胁,因而在严惩战败国的同时适当地手下留情,从而使战败国尤其是德国成为日后反苏反共的前哨阵地。
  第三,无论是出于抵消苏俄“和平法令”中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影响,还是出于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实现在战争期间对盟国所作的秘密许诺,主要战胜国也不得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处理战败国领土问题方面有限地承认民族自决权,重建和建立一批民族国家。
  第四,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和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以保护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维护根据战胜国的意志而建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个组织就是后来的国际联盟。
  但是,由于各国在大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不同,所取得的利益和遭受的损失不同,在列强的实力形成新对比的情况下,美、英、法、意、日这五个主要战胜国又有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
  各主要战胜国的争霸计划
  参加凡尔赛会议的各主要战胜国都有自己的打算,都想为自己捞取尽量多的利益,削弱自己的对手,力争在重建的世界新秩序中,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大的国家。在大战期间,美国是欧洲各交战国、特别是协约国武器、装备、原料、粮食和商品的主要供应者,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在四年里,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由239亿美元增至620亿美元,商品输出额从23亿美元增至62亿美元,国外投资也由20亿美元增加到1919年的70亿美元。战时和战后,欧洲国家欠下美国一百多亿美元的债款,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逐步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战后欧洲的贫困和重建,也急需美国的援助,加深了对美国的经济依赖。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在战争中增强了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了美国在外交上的力量,提高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美国领导人自认为应该“领导世界”,要求在规划战后世界的蓝图中,拥有同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支配地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为协约国列强有保留地接受,并被德国用来作为求和的基础,在弱小国家和殖民地人民中也曾引起对和平及自由平等的幻想。威尔逊本人也因此声望倍增,被冠以“和平使者”的美名,在赴欧洲参加和会时受到狂热的欢迎。
  在威尔逊的“十四点”中,“建立国际联盟”、“航海自由”和“贸易自由”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美国企图通过对国际联盟的控制去主宰世界;通过“航海自由”打破英法的海上垄断,控制海洋;以“贸易自由”去打开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夺取更多的市场。在欧洲事务上,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这是因为在经济上德国的破产会使美国失去巨额的债款和利息;在政治上它需要德国保持一定的实力,作为抗衡英法和对抗苏俄的一种力量。在东亚,美国主要是对抗日本的扩张和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它鼓吹“门户开放”政策,竭力拆散英日同盟,以消除在东亚来自日本的威胁。
  经过大战,英国的实力大亏。在战争中,不仅人员死伤惨重,而且国内外的债务相当于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的债就达到44亿美元,这就动摇了英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但英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仍然控制着广大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源。英国参加和会的主要注意力在欧洲。它继续推行其“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在欧洲出现一个可能同它对立的霸主,因而它要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也就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同时它又觊觎德国的殖民地和商船、舰队,要求通过对德国的剥夺,取得最大的利益。在东亚,英国借助“英日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以换取日本在欧洲事务上对它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法国。法国的损失尤为惨重,战死者138.5万人,受伤者在300万人以上,物质损失超过2 000亿法郎。战争结束时,它的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素有“高利贷帝国主义”之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的债务就达40亿美元。另一方面,战争也扩大了法国的军事力量,使它成为世界头号陆军强国。法国参加和会的打算是,尽量削弱和肢解德国,尽可能地消除这个宿敌和对手,确立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收回在普法战争期间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夺取萨尔煤矿;第二,肢解德国,尽最大可能缩小德国的领土,保证法国的安全;第三,索取巨额赔款,削弱德国经济;第四,极大地裁减德国的军备;第五,尽量夺取德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在西亚的领地,并且力图控制中欧和东欧,插足巴尔干。
  意大利于1915年5月同英法签订了伦敦密约,得到了战后满足其领土要求的承诺,参加到协约国一边作战。但意大利野心大而实力弱。它参加和会的主要企图,是要求履行伦敦密约,取得原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以及南斯拉夫、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地方,称霸亚得里亚海。
  日本是大战的另一受益者。大战期间,它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中国山东,并夺取了德国在太平洋占有的一些岛屿。日本乘西方列强陷于欧洲战场之机,妄图独吞中国。日本参加和会的主要目的,是使它的战时所得得到承认,使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德属太平洋岛屿合法化。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又译“十四点计划”) (节录)
  一、公开的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式缔结,嗣后国际间不得有任何类型的秘密默契,外交必须始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坦诚进行。
  二、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上应有绝对的航行自由,在和平时期及战时均然,只有为执行国际公约而采取国际行动时才可以封闭海洋的一部分或全部。
  三、应尽最大可能,消除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障碍,并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四、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减至符合国内保安所需的最低限度。
  五、关于各国对殖民地的权益的要求,应进行自由、开明和绝对公正的协调,并基于对下述原则的严格遵守:在决定关于主权的一切问题时,当地居民的利益,应与管治权待决的政府的正当要求,获得同等的重视。
  六、撤退在俄罗斯领土内的所有军队,解决所有关于俄国的问题,该解决方案应取得世界其他国家最良好和最自由的合作,俾使俄国获得不受牵制和干扰的机会,独立地决定她本身的政治发展和国策,并保证她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获得自由国家的社会的诚挚欢迎;除欢迎之外,并给予她可能需要和希望获得的各种协助。俄国的姊妹国家在未来数月期间的态度,将考验出她们是否有善意;是否对于俄国的需要有所了解,并把这种需要与她们本身的利害区别开来;是否有明智而无私的同情心。
  七、全世界应同意,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必须撤退,其领土必须恢复,不得企图限制她应与其他自由国家同样享有的主权。其他任何一种行动均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唯有这样做才能使世界各国对于它们为了协调彼此关系而建立和确定的法律,恢复信心。如果没有此项治疗创伤的行动,国际法的整个体系与效力,将永远受损。
  八、法国全部领土应获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归还,同时,1871年普鲁士在阿尔萨斯—洛林问题上对法国的错误行径,已使世界和平受到长达五十年的干扰,自应予以纠正,俾能为了全体利益而再度确保和平。
  九、意大利的疆界,必须依照明晰可辨的民族界线予以重新调整。
  十、对于奥匈帝国治下各民族,我们愿他们的国际地位获得保证和确定,并对其发展自治给予最大程度的自由机会。
  十一、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以及门的内哥罗的占领军应撤退;被占领的土地应归还;应给予塞尔维亚自由安全的出海通道;巴尔干若干国家的相互关系,应按照历史上已经确立了的有关政治归属和民族界限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加以决定;同时,对于若干巴尔干国家的政治及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亦应给予国际保障。
  十二、对于当前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本土,应保证其有稳固的主权,但对现在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则应保证他们有确实安全的生活,和绝对不受干扰的发展自治的机会;同时,达达尼尔海峡应在国际保证之下永远开放,成为世界列国船只和商务的自由通路。
  十三、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它的领域包括所有不容置疑的波兰人所居住的领土,并应保证她获得自由安全的出海通道,而她的政治及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则应由国际公约予以保证。
  十四、必须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通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要从全球视角来分析,而且有些利益不是仅仅只是看得见的东东!

最大收益不仅要看领土问题,还要多角度思考,经济权利,政治影响力,军事能力等等,还要看对后面的影响。其实,除了英国、法国,美国获得的利益也不小,当然,我们中国是损失的一个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定郝美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而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四大帝国的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回事拿破仑是哪国的 -
定郝美迪: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定郝美迪: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共持续了四年,...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战争的有关历史资料 -
定郝美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开始?? -
定郝美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简称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小金县18335284466: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定郝美迪: 简单的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2.列强的三大矛盾(见楼上所叙)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并互相对峙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形成世界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集团互相仇视,大战一触即发. 5.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定郝美迪: 一战的背景:(1)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
定郝美迪:[答案] 不错,教科书上往往会讲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但是实际上在历史学界看来,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我不喜欢为历... 如果您能真的有耐心的读完(从第一章到后记),您就会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问题,以及一战的起因有更深层次的了...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有哪些?(急需)
定郝美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

小金县183352844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定郝美迪: 一战的结果 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后果): 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