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分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其中汉八旗有哪些姓氏?

作者&投稿:董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时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其中汉八旗有哪些姓氏?~

没有明确记载。首先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俗称,现实当中并非那么绝对。

所谓满八旗主要是指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时期在东北地区收编的人员,这些人后来统称八旗满洲,到了康熙年间又增加了锡伯营、阿尔巴金营等。后来简称满八旗。其中不仅包括了原女真各部人口,还包括了 达斡尔人、蒙古人、鄂温克人、呜德盖人、汉人、朝鲜人、库页岛的阿依努人,以及少数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

八旗蒙古则是由努尔哈赤时期归附的几支蒙古部落发展来的,起初只成立了三个牛录,后来随多尔衮西争的成功,最初编有蒙古方面军17旗。到康熙年间平定准格尔以后又扩充到20旗。其中不仅是蒙古人,还有满洲、汉、藏、维、达斡尔、裕固、哈萨克...等庞杂的人员。

汉八旗则最初由抚顺与辽西的明朝投诚军构成,称呜真超哈营。后来随着后金对明战争的节节胜利,陆续编入新的兵员。包括协助明朝被俘的朝鲜援军,以及在两辽边内曾为明朝编户的女真人与汉人都被编入八旗汉军。顺治年间入关以后又陆续招募了一部分关内兵员称新汉军,也都列入八旗汉军。所以八旗汉军内不仅有汉人,还有 满洲、回回、朝鲜、蒙古等各民族。

清朝中期已后随着八旗属部之间长期的人员调动,过去的人士结构早已面目全非,大多混杂不清了。姓氏变迁也不在少数。比如汉八旗中过去很多非满洲人由于长期与满洲八旗一起生活,姓氏也随之满化。很多过去的汉姓、朝鲜姓、回族姓被遗忘,转而发展成类似满族习俗的从名姓。甚至有的干脆就改用了满语姓。到了民国以后随着满族纷纷取汉字单姓,很多八旗汉军后裔由取了新的汉姓。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八旗通志》与《八旗氏族通谱》只记录了一部分汉军姓氏,而且那只是乾隆年间的状况,后来的变化均难以考察。所以在八旗汉军历史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姓氏恐怕永远不可能被弄清楚。

没有,只有满蒙汉八旗,八旗建立的时候,满清还没有入关
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1] 清朝年间,八旗头旗为镶黄旗,其次是正黄旗,正白旗作为上三旗。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组为若干蒙古牛录分属八旗。八旗蒙古产生于盟旗制度之前,与蒙古地区盟旗不同,直属清廷八旗编制。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满洲,而高于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萌牙于1631年,始建于1637年,完成于1642年。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全部隶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形式“八旗”之下。

清朝时期没有满族八旗,也没有汉族八旗。

正确的叫法是 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但这也只是习惯称呼而已。

旗人的姓氏至今没有详细的统计,目前只能就常见的为例:

八旗汉军当中以:李氏、时氏、常氏、杨氏、袁氏、冮氏、边氏、廖氏、王氏、高氏等居多。

八旗蒙古当中以:巴尔虎氏、巴林氏、巴雅拉氏、巴岳特氏、温敦氏、博尔齐吉特氏、梅林奇德氏、讷鲁特氏、曹佳氏、唐古特氏、英佳氏等居多。当然实际上八旗蒙古的姓氏远不止这些。

八旗满洲当中以:佟佳氏、富察氏、马佳氏、瓜尔佳氏、纽古录氏、索卓罗氏、齐佳氏、图单氏、那拉氏、乌雅氏、库雅拉氏、依尔根觉罗氏、喜塔拉氏、尼马察氏等居多。

扩展资料:

满洲八旗的历史作用: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清王朝的奠基人,满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清太祖努尔哈赤,以祖上遗甲十三副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从1583年至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经历了32年战火磨炼的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旗制度。

1601年,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每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设有四旗,各旗以纯色作区分,分别是:黄、红、蓝、白。故称为“正黄旗”等。十四年后又增设四旗,并在原纯色周围嵌上其它颜色,称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故合称八旗满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洲八旗



汉军八旗有“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八个姓氏。
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便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汉军的始建就是体现之一。
汉军八旗因战功封有很多知名世家,如李永芳、范文程、佟养性、石廷柱、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张大猷、鲍承先、祖大寿、马光远、蔡士英、孙得功、王世选、左梦庚、施琅等家族。有“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八家为“汉军八大姓”一说。虽然汉军在外八旗中通常被认为地位次于满洲、蒙古八旗,是整体地位最低的,尤其是清朝中期汉军专缺裁撤后,汉军出仕只能递补汉缺,但汉军世家的待遇还是很高,世家子弟在某些情况下可因功勋家族出身而享受破格补满缺入仕的优待。

没有明确记载。首先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俗称,现实当中并非那么绝对。

所谓满八旗主要是指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时期在东北地区收编的人员,这些人后来统称八旗满洲,到了康熙年间又增加了锡伯营、阿尔巴金营等。后来简称满八旗。其中不仅包括了原女真各部人口,还包括了 达斡尔人、蒙古人、鄂温克人、呜德盖人、汉人、朝鲜人、库页岛的阿依努人,以及少数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

八旗蒙古则是由努尔哈赤时期归附的几支蒙古部落发展来的,起初只成立了三个牛录,后来随多尔衮西争的成功,最初编有蒙古方面军17旗。到康熙年间平定准格尔以后又扩充到20旗。其中不仅是蒙古人,还有满洲、汉、藏、维、达斡尔、裕固、哈萨克...等庞杂的人员。

汉八旗则最初由抚顺与辽西的明朝投诚军构成,称呜真超哈营。后来随着后金对明战争的节节胜利,陆续编入新的兵员。包括协助明朝被俘的朝鲜援军,以及在两辽边内曾为明朝编户的女真人与汉人都被编入八旗汉军。顺治年间入关以后又陆续招募了一部分关内兵员称新汉军,也都列入八旗汉军。所以八旗汉军内不仅有汉人,还有 满洲、回回、朝鲜、蒙古等各民族。

清朝中期已后随着八旗属部之间长期的人员调动,过去的人士结构早已面目全非,大多混杂不清了。姓氏变迁也不在少数。比如汉八旗中过去很多非满洲人由于长期与满洲八旗一起生活,姓氏也随之满化。很多过去的汉姓、朝鲜姓、回族姓被遗忘,转而发展成类似满族习俗的从名姓。甚至有的干脆就改用了满语姓。到了民国以后随着满族纷纷取汉字单姓,很多八旗汉军后裔由取了新的汉姓。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八旗通志》与《八旗氏族通谱》只记录了一部分汉军姓氏,而且那只是乾隆年间的状况,后来的变化均难以考察。所以在八旗汉军历史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姓氏恐怕永远不可能被弄清楚。

努尔哈赤刚开始建立八旗制度时只有女真八旗,后来随着势力扩大地盘增多开始增加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皇太极时期满族成立,才总共有三八二十四旗!要说姓氏那就太多了!!! 当然 主要的是 爱新觉罗氏,叶赫那拉氏,纳兰氏,喜塔腊氏,钮钴禄氏。

汉人不分,满族人分


鞍山双龙和海城双龙山是一个地方吗?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我百年旧家谱记载:先祖二大爷(陈代科),镶红旗(兴京厢红旗);注:辽宁抚顺地区应有同族人另谱记载三代人:陈代科陈自富陈邦...

明清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情况 详细啊!!急急急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由于士族门阀势力的膨胀,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

清朝看守新宾皇陵的是哪个旗?那儿支派?
哪个旗都有,没有规定特别由哪支人驻守,不光满八旗,汉蒙也有。关外旗人还是遵守传统的,日常各旗混居,校军时分旗操练。若是统属太过单一,实在不好管理

皇太极的女人
诞育皇嗣、颁发大赦令,引来了八方朝贺,蒙古诸部,尤其是与大清有姻亲关系的各部,尽都不远千里,一路...乡长,分户管辖,把当地居民都编入旗籍,称之为“新满洲”,同样隶属各旗,披甲出征,成为满八旗的组成...海兰珠(汉译),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

多尔衮为什么实行“剃发令”?
清军入关初准元制,因为蒙元统治中国,衣冠服制仍沿汉俗,并无改变。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改变了初衷呢?《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中劳人在《清朝剃发令之始因》道出了个中原委:清军入关初,明臣仍冠服如旧,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当时有个明降臣叫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孙先剃发易服而出归满班...

清朝时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其中汉八旗有哪些姓氏?
没有明确记载。首先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俗称,现实当中并非那么绝对。所谓满八旗主要是指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时期在东北地区收编的人员,这些人后来统称八旗满洲,到了康熙年间又增加了锡伯营、阿尔巴金营等。后来简称满八旗。其中不仅包括了原女真各部人口,还包括了 达斡尔人、蒙古人...

多尔衮为什么实行“剃发令”
清军入关初准元制,因为蒙元统治中国,衣冠服制仍沿汉俗,并无改变。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改变了初衷呢?《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中劳人在《清朝剃发令之始因》道出了个中原委:清军入关初,明臣仍冠服如旧,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当时有个明降臣叫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孙先剃发易服而出归满班...

金州区15170884906: 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是怎么回事 -
斐要鱼腥: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要从牛录制说起,牛录之意为大披箭,牛录是女真人从事军事、狩猎的小行动集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东北的女真部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后来努尔哈赤为适应军事的需要,沿用“牛录”...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有没有藏八旗 -
斐要鱼腥: 没有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呀要详细点
斐要鱼腥: 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 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 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 -
斐要鱼腥: 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有八旗,分别是哪八旗? -
斐要鱼腥: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的汉八旗和蒙古八旗是怎么来的 -
斐要鱼腥: 其中的汉八旗由汉人组成,所使用的旗帜与满八旗、蒙八旗一样,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汉八旗起源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因为他们竟然是大明叛军转化而来.叛军比降军要可恶的多,叛军是主动背叛大明去...

金州区15170884906: 满洲八旗是哪八旗? -
斐要鱼腥: 分别是 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 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

金州区15170884906: 介绍一下清朝的蒙八旗,谢谢! -
斐要鱼腥: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其实,说了半天,蒙八旗和满八旗一样的编制,没什么区别.无非是黄红白蓝加上镶. 但是,满的地位最高,其次是蒙,最后是汉.汉八旗主力是辽东的被袁崇焕收拾过的一帮子人.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八旗是不是包括整个满族人,为什么要分八旗 -
斐要鱼腥: 不包括,满人不等于旗人,蒙古人和汉人入了旗,他们都是旗人,却不是满人.八旗是一种制度,并不是只有八旗,实际上是有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和驻防八旗.

金州区15170884906: 清朝设置的八旗蒙古是军事组织是什么形式 -
斐要鱼腥: 八旗有三种,一种是满八旗,一种是汉八旗,一种是蒙八旗. 蒙八旗的地位要比汉八旗高,蒙八旗里都是军籍. 是满人为了团结蒙古使用的一种手段. 八旗蒙古是军事组织形式: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清帝的亲军,其基本职能还应是一种军事组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