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词文言文神农尝百草

作者&投稿:毋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神农尝百草文言文重点实词
神农尝百草: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读音xiù,泛指各种气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或炎帝)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宋·罗泌《路史·外记》说: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
宋·郑樵《通志》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轮厅疾。”
清·袁了氏《增补资治纲鉴》云:“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平寒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2. 神农尝百草文言文 本文 原文啊 1.《神农尝百草》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蠪(这字查了我半天,读lo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1.古时候,人们含草喝水[意思是吸草上的露水以及草本身的水分],采食树木的果实,昆虫的肉,当时很多疾病、中毒成灾。由于此,神农氏就开始教导人们播种各种农作物[五谷:指粟(稷)、豆(菽)、黍、麦、稻,这里泛指农作物],亲自堪察土地,(看作物)适合干燥、湿润、肥沃、贫瘠,地势高低(哪一种),品尝各种草的味道,水源的甜与苦,让人们知道该去哪儿。就在那个时候,(神农氏)一天中70种毒。
蠃蠪:蠃,一种蜂;蠪,一种蚂蚁。这里泛指昆虫。
辟就:偏义复词,辟指远离,就指接近。知所辟也就知所就了,所以这里辟就偏就的意思。
小括号括号里的部分,是指原文在语法是省略的词,翻译的时候要有那个意思
3. 古文 神农尝百草 的翻译
译文:
(上古)先民有病,但还没有发明医药。
神农氏开始尝遍百草的滋味,体察百草寒、温、平、热的药性,辨别百草之间像君、臣、佐、使般的相互关系。曾经一天就遇到了七十种剧毒,他神奇地化解了这些剧毒。
于是就用文字记下药性用来治疗百姓的疾病,我国的药医事业从此诞生了。
原文:
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神农氏)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矣。
4. 翻译一下两篇古文“ 木僧人” 和 “神农尝百草”
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古时候,人们含草喝水,采食树木的果实,昆虫的肉,当时很多疾病、中毒成灾。由于此,神农氏就开始教导人们播种各种农作物,亲自勘察土地,看作物适合干燥、湿润、肥沃、贫瘠,地势高低哪一种,品尝各种草的味道,水源的甜与苦,让人们知道该去哪儿。就在那个时候,神农氏一天中70种毒。
5. 神农尝百草的导游词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1]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


文言文语文知识集锦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雷风水 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文言文100个文化常识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2.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

代入推断法文言文举例
“……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二、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

尚书盘庚上翻译文言文
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 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就在那个时候,(神农氏)一天中70种毒。 蠃蠪:蠃,一种蜂;蠪,一种蚂蚁。这里泛指昆虫。 辟就:偏义复词,辟指远离,就指接近。知所辟也就知所就了,...

关于文言文的文学常识
字义可以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其他古文联系着.三、句子翻译 一句一句翻译,...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颂.(有< >< >< >,共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用的诗) < >是一首四言古诗中的叙事诗,< >以四...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
从历史层面讲,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为了保留传统文化而付出努力。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 从学习层面讲,我们在学习语文中接受文言文、背诵古诗词,来学习古人们的传统文化。在学习历史中,同样学习了传统文化。从学习层面来说,学习传统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

盍往归焉文言文翻译
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2.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

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8.噫:语气词 7. 孔子故事涉及动物的古文,还有他的含义是什么 在古籍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孔子是麒麟的化身.《拾遗记》上记载:“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每年春秋两季到麒麟台来祭祀先祖.他认为,这里不仅埋藏着一只麒麟,而且还有孔子的灵魂,所谓“先祖灵爽必栖于此”.孔子第五十五代衍公孔克坚撰写的《重修...

文言文重难点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

作为的文言文
上古祭祀时一般用“大羹”。 暂时这些。。。等会儿再来哈。。 4. “以”作为连词,用古文举例 “以”作为连词1.为。 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arise]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甘谷县15348336488: 神龙尝百草文言文文章如题 -
卢详淘儿:[答案] .《神农尝百草》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蠪(这字查了我半天,读lo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1.古时候...

甘谷县15348336488: 古文 神农尝百草 的翻译
卢详淘儿: 译文:(上古)先民有病,但还没有发明医药.神农氏开始尝遍百草的滋味,体察百... 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

甘谷县15348336488: 古文 神农尝百草 的翻译 -
卢详淘儿: 原文: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纲鉴易知录》 译文:人民有了疾病却不知道用药物来治疗,炎帝就开始种植草木,观察他们的寒、温、平、热之性状,辨别他们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曾经一天遇到七十多种毒,都神奇的被化解.于是炎帝把他的观察和实践结果写成文书,并以此来治疗百姓,医学之道也就从此开始.

甘谷县15348336488: 翻译一下两篇古文“ 木僧人” 和 “神农尝百草”!
卢详淘儿: 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古时候,人们含草喝水,采食树木的果实,昆虫的肉,当时很多疾病、中毒成灾.由于此,神农氏就开始教导人们播种各种农作物,亲自勘察土地,看作物适合干燥、湿润、肥沃、贫瘠,地势高低哪一种,品尝各种草的味道,水源的甜与苦,让人们知道该去哪儿.就在那个时候,神农氏一天中70种毒.

甘谷县15348336488: 尝尽百草的首领是谁? -
卢详淘儿: 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甘谷县15348336488: “祭祖祭祀”的词有哪些? -
卢详淘儿: 祭奠,祭酒,祭拜,祭日,祭司,拜祭,祭品 ,望祭,蜡祭 ,祭祖.解释: 1. 祭奠【 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2. 祭酒【 jì jiǔ】以酒祭祀或祭奠. 3. 祭拜【 jì bài】祭祀礼拜 4. 祭日【 jì rì】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

甘谷县15348336488: 古文中有哪词语是表示祭祀的(如牺牲),哪 -
卢详淘儿: 商彝周鼎:彝、鼎是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瑚琏 :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

甘谷县15348336488: 古代祭父母文文言文 -
卢详淘儿: 注释:(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乃去,舍市傍(就,于是)(2)及孟子长(等到)译文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

甘谷县15348336488: 两个“人”加右偏旁一个“且”是什么字(左右结构)? -
卢详淘儿: 俎zǔ

甘谷县15348336488: 神农( )( )( )五字词语 -
卢详淘儿: 这个词语是:神农尝百草.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史籍记载: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