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定风波赋杜鹃花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大狐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杜鹃花·定风波赋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 大都花属惜花人。

  这首词作于瓢泉(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宋光宗绍熙三年,南宋当局起用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又改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此时他节省资财,准备整军,以恢复中原失地。这种作法与当轴者因循苟安的方略不相协调,遭到谏官黄艾的弹劾,于绍熙五年七月,又被革职。同时,他在带湖的住宅又遭火灾,于是他便移居瓢泉,寄情山水,一住八年。这一时期,虽然他大声疾呼地干预时政、鼓动恢复失地的文字略有减少,但其忧国之情,恢复之志并未减退,只是表现得更为委婉、更加深沉罢了,这首词就是如此。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开头这两句词笔调委婉。首句是描写仲春时的境况,为描写杜鹃花作了铺垫,次句意在点明杜鹃花开。“百紫千红”指那些早春花卉,“过了春”是说它们过了花期。此时为春三月,杜鹃鸟开始鸣叫,杜鹃花也正在此时开放。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一诗中就写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接着又写道:“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所以,词人这里的“杜鹃声苦”实际上便表明杜鹃花开。《成都纪》一书中说:“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华阳风俗录》又载:“杜鹃大如鹊而羽鸟。其声哀而吻有血。士人云:春到则鸣,闻其声则有离别之苦。人恶闻之。”词人这里说“杜鹃声苦不堪闻”便是由此生发出来的。接下来几句:“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既写鸟,又写花,立意新颖别致。在词人的笔下,这杜鹃鸟似乎有了人的灵性,它声声啼血,苦叫不停,虽不堪闻,却是想教春天再在人间“小住”,挽回匆匆归去的春光。结果在风雨之中,在它的声声呼唤之下,杜鹃花芬芳吐艳,把新的春色带给人间。“海棠魂”三字在此处是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很相似,所以宋僧人北涧在《杜鹃花》一诗中就说:“强学海棠春睡足,如何学得未醒时。”这里的“海棠未醒时”即指海棠含苞未放之时,此时它的色彩和形状都与红杜鹃相似。

  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之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这几句词主要从杜鹃花颜色上着笔。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这里边后两句便是“蜀宫当日女”一句的由来,以美人姿色形容花色,生动形象。“猩猩血”为鲜红色,“赭罗巾”即红罗巾,这一方面是继续描写杜鹃花色,同时以“罗巾”喻花,更进一步表现出杜鹃花的轻盈柔美之态。词的最后几句,是词人的议论:“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毕竟”,即究竟。杜鹃花开得如此艳丽,可究竟谁能为它做主,谁真正珍视它呢?词人提请人们记住:花是属于惜花之人的,只有真正的惜花人才能为花做主。应该说,这最后几句词已不单单是就花谈花了。在辛词中,花有时含有特殊的意义。词人在《摸鱼儿》一词中就写道:“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花的荣谢象征着国家时局。“惜春”是他忧虑国家时局的代名词,所以,本词中的“惜花人”也即“惜春”之人,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心忧国家时局,不甘寂寞的真实写照。而这几句议论的实质是在表明苟安妥协、不关心国家时局、不关心民族命运的南宋朝廷不能掌握时局变化,不配做国家的主人。

  辛词虽以豪放为主要特色,但有时也以婉约取胜,本词就是如此,无一直白之语,皆以婉媚出之。写杜鹃花开,不着一个“开”字,而用“杜鹃声苦”来暗示。写红杜鹃之色,不着一个“红”字,而用蜀宫女色和猩猩血来暗示。至于词末的几句议论就更为委婉含蓄了。实在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杜鹃花,辛弃疾的诗,求翻译 -
斋索八正: 万紫千红的春光已经远去,杜鹃鸟的声声悲鸣让人不忍心去听.连它也知道,想用啼声唤得春色暂留,怎奈这晚春的风雨无情.满山的杜鹃花,延续了海棠娇艳的神韵.又好似蜀国宫中千娇百媚的嫔妃,花团锦簇数不胜数.那朵朵花瓣好似猩红的绛纱罗巾,杜鹃花在山间自开自落,谁是拥有她们的主人?请记住,世上的花儿多属于爱花之人.

磁县18417264728: 纤红百紫是什么诗词的句子? -
斋索八正: 没有和纤红百紫有关的诗词,你是想说百紫千红吗? 宋 王安石 《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 宋 陆游 《雨夜》诗:“百紫千红占岁华,又随风雨卷泥沙.” 宋 辛弃疾 《定风波·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还有万紫千红,出自《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 辛弃疾 这首词的译文 -
斋索八正: 这首《定风波》词题为“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三山即福建省会福州.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名元宵节.这一天夜里张灯为戏,又叫灯节,所以词末云'春风十里放灯时' 这首词几乎全是白话,又没有用典,真不知还要怎么译,拿两分走人年少时还禁得住离别之苦,年纪大了却怕写送行的诗句 放眼望去,南方的天空没有过雁的踪迹 你看这遍开的梅花似也知道相思 无限江山还没有行遍 父老们不须含泪看着旌旗 临别叮咛何日再相聚?可要记得,是春风十里放灯时(即上元节)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暮春漫兴
斋索八正: 定风波 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1)“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奈.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赏析 -
斋索八正: 苏轼——《定风波》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磁县18417264728: 辛弃疾 定风波(少日春怀似酒浓)翻译 -
斋索八正: 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

磁县18417264728: 辛弃疾的诗有哪些 -
斋索八正:辛弃疾著名作品 摸鱼儿(1179年)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全文及解析 -
斋索八正: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

磁县18417264728: 辛弃疾的名句及赏析 -
斋索八正: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磁县18417264728: 定风波所含哲理的赏析及评价(400↑) -
斋索八正: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很是喜欢唐宋时期的诗人,苏轼是其中之一.其诗词豪迈豁达,飘逸可喜,教人以欣赏之情来看世界,对世界的不完美处能宽容.读其作品,使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为开朗可以登高望远,飘洒自如,日常的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