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年 莫言 教案

作者&投稿:福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去的年莫言阅读答案~

了解过去的年味与现在的年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莫言的《过去的年》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的年俗,莫言的祖籍就是山东高密。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腊八、辞灶日、除夕等过去的年的特点。回忆了儿时的过去的年的场景,并与现在的年作了比较。

过去的年
莫言
授课课时:第1、2课时
授课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常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音、形、义,完成“思考与练习1”;
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莫言;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归纳本文的结构特点;
4、研读课文,了解过去的年的总体特点,熟悉年的习俗;
5、梳理过去的年与现在的年进行对比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了解过去的年的总体特点,熟悉年的习俗。
教学难点:梳理过去的年与现在的年进行对比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年,连同中国许多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气、风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一直是中国文学写作的常见题材。说白了,这里面是有文化内涵的。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各民族、各地区、各家庭的过年习俗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习俗有着它特有的来历和讲究,我们不可能完全知晓。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中国来说,在这个传统节日的氛围中,人们的欢乐情感、团圆意识还是比较统一的。2012年是壬辰龙年,我们中国人又自称为“龙的传人”,所以从生肖上来说,今年可是很吉祥的一年。春节也刚刚过去没多久,大家能否回忆一下,自己的这个年是怎么过的,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和我们一起分享交流一下。请1—2位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人都感觉“年味”不浓了,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跟随作者的叙述,一起去感受感受过去年的年味。【板书】:课题、作者
先来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
二、教授新课
1、简单介绍作者
请学生朗读书P12页注解①,勾画文章的出处,作者的代表作品。
教师结合补充资料,介绍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 “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板书】要点:原名管谟业,“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红高粱》,长篇小说《蛙》等。
文章虽仅有10小节,但内容较多,一起来解决文中的字词。
2、解决字词音、形、义
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请学生完成书P15页“思考与练习1”,教师【板书】字词,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注音,师生一起纠正。
奢侈(shē)(chǐ) 拮据(jié) 黏稠(nián) 烟熏火燎(xūn)(liǎo)
吝啬(lìn)(sè) 名讳(huì) 骡马(luó) 冠冕堂皇(miǎn)
斟酌(zhēn)(zhuó) 神祇(qí) 富庶(shù) 三绺(liǔ)
咀嚼(jǔ)(jué) 拙劣(zhuō) 轴子(zhóu) 刽子手(guì)
豆秸(jiē) 扑棱(lēng) 祭祀(sì)
请学生齐读字词2遍。
【板书】重要词语,请学生根据书上注解回答意思。
(1)拮据:形容缺少钱,境况窘迫。
(2)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3)名讳:应该避讳的尊长的名字。
(4)斟酌:反复考虑推敲。
(5)神祇:“神”是天神,“祇”是地神,泛指神灵。
(6)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结构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刚刚强调过的字词读音。
课文的题目是“过去的年”,可见,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叙写了自己童年时所过的“年”的具体情形。【提问】:文章哪一小节开始具体写“我”小时候怎样过年,又到哪一小节结束,这部分毫无疑问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此为界,文章的思路也就梳理出来了。
【明确并板书】: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文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
第二部分(3—9节):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是怎样的。
第三部分(第10节):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我们都知道,春节并非是一天,就我们现在的“年”而言,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除夕、正月初一这样的日子,依据时间往后类推,正月初二,正月初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其实,在除夕之前的某几天也是很有讲究的,作者在文中就为我们叙述了这几个特殊日子里的习俗。
【提问】: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并板书】:腊八——辞灶日——除夕——春节
【提问】: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段落?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
【明确并板书】:主体部分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第3节):大人、孩子对待过年的不同态度。
第二层(第4节):写腊八的情形。
第三层(5—6节)写辞灶日的情形。
第四层(7—8节):写除夕的情形。
第五层(第9节):写春节的情形。
【提问】: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这些众多材料的?为什么?
【明确】: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因为“年”是一个时间概念,过去的年也与现在的年有些差别,要想把过去的年写清楚,时间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是有程序的,所以要想把这个节日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节日客观的进程。
所以,文章的结构虽然简单朴素,却很好地表达了应该表达的内容,这也是本文结构上的最大特色。
既然,作者回忆了过年期间的几个重要日子,我们就一起仔细看看文章的这部分内容。
4、研读课文,熟悉年的习俗
请学生仔细认真阅读书P12—15页的内容,完成“思考与练习2”。
课文的第3节提到大人和孩子对待过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可直接用原文语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孩子们对于过年是喜欢的,向往的,所以在等待过年的日子里心态是焦急的,而等到真正过年了,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地玩,还可以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迈进;大人们对于过年是不喜欢,甚至是惧怕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巨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虽然大人们惧怕过年,但还是会很认真地准备着一切与过年有关的事宜,按照当地的习俗操办着具体事项,首先从腊八这天开始。
请学生齐读第4节,【思考】:腊八这一天的最重要习俗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作者在详略安排上是如何处理的?
【明确】:腊月初八作为盼年的第一站,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熬腊八粥。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腊八粥的由来及具体做法,仅是一笔带过,而根据解放前腊八施粥的善事想象详细描绘了一个大场面——施粥盛典。
【提问】:你认为施粥是一场盛典吗?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说法?
参考:幼年时的作者,还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意识到解放前庙里或慈善大户的施粥行为是为了解决穷人们的温饱问题,只想到用巨大无比的锅去熬腊八粥,众人饿着肚子,冒着寒风,排队焦急等待是一个盛况,所以幻想自己也能加入盛典中,可以暂时忘却饥饿和寒冷,但内心却是欢乐的。
补充“腊八粥”的相关知识: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传自印度。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清朝为盛。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北方尤其讲究。搀在白米中的食物一般有:红枣、莲子、核桃、桂圆、红豆、白果、花生、杏仁、松仁、榛子等。腊八粥熬好后,要先祭神敬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一起食用。
归纳:对孩子们而言,在腊八这天的乐趣也许更多的是来自美食的诱惑。
【板书】:腊八——熬腊八粥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那么,在辞灶日这天,又要做哪些事情,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5、6两节内容。
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这两节。
【提问】:请根据作者的描述,概括一下辞灶日的习俗。
【明确并板书】:辞灶日——下饺子,祭灶,贴灶马头
辞灶日这天的习俗比腊八要复杂一些,对孩子们而言,美食的诱惑来自平日不常吃到的饺子,而祭灶、贴灶马头的习俗则为“年”营造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这种神秘来自人对鬼神的敬畏,对宗教世界的不可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辞灶的仪式。
参考:“辞灶”,顾名思义,就是告别灶王爷。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在他上天之前,这家人就要举行送灶王仪式,摆上祭祀的贡品,如饺子、关东糖、红枣、糕点等。然后家庭主妇带领全家焚香祷告,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上天朝玉皇。进宫言好事,回家现吉祥”。然后,将灶王爷像和黄表纸一同在大门口烧掉,再贴上新的灶马头儿,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教师可补充“辞灶”(又称“小年”)这一习俗的由来。
过了辞灶日,再熬七天,就迎来最重要的除夕了。课文的第7、8节写的都是关于除夕那天的习俗和仪式,一起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提问】:除夕这天从下午开始一直到下半夜,都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明确并板书】:除夕——包饺子,上坟,在挂起的家堂轴子前摆上香炉、蜡烛、供品,三更时起来穿新衣,开始做年夜饭,放鞭炮祭祀天地神灵,给长辈磕头,吃饺子。
【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是你们家过年时也会做的,哪些没有?请学生自由回答。
很明显,除夕这天的习俗要比腊八、辞灶都繁琐,那么,【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表达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请一一找出来。
【明确并板书】:上坟——邀请祖先回家过年
拜家堂轴子——祭祀祖先
放拦门棍——拦住祖宗的缧马
不高声说话,不说不吉利的话——与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密切相关
做年夜饭不拉风箱——会破坏神秘感
烧花柴、豆秸等——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
放鞭炮、盛饺子、烧纸、磕头——祭祀天地神灵
如果说,在之前的腊八及辞灶日,都有美食的诱惑,那么在除夕的所有习俗中,作者描述的内容则更多地体现出过去年的神秘气氛。农历腊月三十的除夕是旧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在隆重、繁琐的习俗中告别了旧年,紧接着当然要用愉快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了,也就是所谓的辞旧迎新。那么,【提问】:新年的第一天又有哪些有趣的事要做呢?文章的第9节给我们作了说明,来看这节内容。
【明确并板书】:春节——装财神、接财神
正月初一时,一家人欢聚团圆吃饺子时,叫花子会扮上财神,到各家门口说些吉祥如意的话,乞讨饺子,而各家各户为图个吉利,是不能吝啬饺子的。“我”想扮财神的想法充分体现出孩子纯洁的童心。
小结:过去的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大家在作者详尽的描述中都有了了解。在腊八、辞灶、除夕、春节这样一些特定的日子里,作者写的有事情,有场面,有人们的行动,有人们的观念,有细节描写,有气氛概述,各个方面都写得细致入微,把读者带回到过去的年中。
5、对比今昔,体会情感
过去的年有它的过法,现在的年也有它的过法。本文是作者对童年时过年场景的回忆,但在行文中也会把思绪收回到现在。请大家找找看,文章将过去和现在的年放在一起比较的语句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课文第10节的若干语句。如:“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再如:“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又如:“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表露无遗:过去的年虽然穷,但是有希望,有期待,有与平时的差异,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的诗意,许多的故事,显出了年的不平凡和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而这一切在现在都失落了,现在人们富了,但却少了情趣,少了诗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过去年的过法,知晓了一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过年习俗。其实,过年的习俗有或者是没有,多或者是少,并不是最主要的。或许,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文字的表述,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熟悉过去的年的风俗习惯,可能也是借此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文章学习中我们重点强调的字词较多,请大家好好巩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3遍;
2、解释词语;
3、列举某少数民族过年的习俗,不少于3个。
4、完成《学习指导用书》该课习题。

喜欢就采纳吧。

四 过 去 的 年
莫 言

【教学目的】
1、了解过去的年与现在的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学习作者在平凡文字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3、了解过去孩子与大人对过年的不同感觉来体会老百姓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过去的年与现在的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学习作者在平凡文字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内容】

新课导入 
由让学生讲述今年过年的感觉和所过的节日导入。

二、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成就: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大家文学奖、鼎钧双年文学奖、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代表作品: 《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处女作: 《春夜雨霏霏》

三、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奢侈(chǐ) 拮据(jié jū) 黏 (nián) 稠 拙 (zhuō) 劣
神祇(qí) 豆秸(jiē) 烟熏火燎 (liǎo) 祭祀(sì) 吝啬(sè)
2、解释下列词语
【奢侈】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
【拮据】形容缺少钱,境况窘迫。
【拙劣】笨拙而低劣。
【神祇】泛指神明。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名讳】古代指应该避讳的师、长之名。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四、春节前的节日习俗简介
腊月初一,跳灶王,起源于古老的腊月驱鬼的活动,后发展为跳灶王,由乞丐来做,扮作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形象,挨家跳,一直持续到灶王爷升天(二十三),接近二十三还要卖灶柴,用松柏枝和棕青树枝。
腊月初八,也叫腊八节,佛教称为成道节,来源于古代的腊祭。后佛教传入,合二为一,吃腊八粥,施粥扬益,北京最出名的是雍和官的腊八粥。腌腊八蒜等过年吃饺子用,过了腊八开始办年货。
腊月二十三,祭灶,叫过小年,祭灶是男人的事,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也有说官三民四蛋户五,取下旧年神象,掸灰,晒干,供上灶糖,果品,灶柴来烧,同时烧些杆编的猪狗马鹰,往灶台,锅沿上抹糖,正月初一迎灶王,也有初二初三,过年期间家中若无主人要进行驱鬼活动。 以前夏天祭灶,因为灶王是火神。后汉时有人名阴子方,有一年腊月做早饭,见灶王神显形,用就黄羊祭祀,从此改为冬天祭灶。
腊月二十五,上天派神来奖惩,要接玉皇,人人都要谨言慎行,要吃口数粥,计口煮粥一人一碗(鸡鸭狗猪都算,出远门的人也算),要用红豆粥,红豆避疫扬灾。
除夕,即年三十贴春联,换门神,做年菜,包饺子,不睡觉,要守岁,为父母延寿,店铺一定要结完这一年的帐,端午、中秋、除夕一年结三次帐。

五、内容赏析
1、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孩子与大人过年是怎样的不同态度?(2)为什么?
明确:孩子是盼望过年,因为那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又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但大人们不喜欢过年,因为在困难时期“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且“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他们正向着“衰朽的残年滑落”。
(2)
2、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
(1)在本段中,作者为什么会向往“施粥的盛典”?(2)“我经常幻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一句表现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1)因为作为孩子,不可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而把一年一次施舍给穷人的慈善之事看作是一次盛典,一次狂欢。
(2)此句表现出一个孩子的幻想,在难得的一次欢乐的盛典中,饥饿和寒冷都会暂时忘却,巨大的欢乐会暂时掩盖它们。
3、阅读课文第8段,回答问题:
这一段主要写除夕夜,请按时间顺序写出除夕夜的整个过程,这里面都有哪些仪式和禁忌?
明确:写除夕夜,过程是:穿新衣,点蜡烛(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拉风箱),烧花柴,下饺子,祭祀天地神灵(点鞭炮,庆典,给长辈磕头),吃饺子,最好能吃到带铜钱的饺子。
六、作业布置
词语、课后习题一


原阳县19840516049: 过去的年莫言阅读答案 -
务旺芩连: 1、作者提到了过年时哪几个重要的日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作者提到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以及施粥场面热闹; 还写到辞灶日,祭灶神,过得比较认真; 还写到除夕,包饺子,给祖先上坟,祭恭祖先等; 最后写到过...

原阳县19840516049: 莫言《过去的新年》 赏析 -
务旺芩连: 回顾过去的一年,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假期所见的奇闻异事,欢声笑语回荡着,天花板上的日光灯被震得摇摇欲坠.

原阳县19840516049: 莫言的《过去的年》中,原文中作者说“如此黑暗的夜再也看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 -
务旺芩连: 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以及时光不再的感叹.

原阳县19840516049: ...2011年中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    材料二:2012年10月12日作家... -
务旺芩连:[答案] 根据有关材料提炼观点,要突出“问题主导”,即侧重于材料表现出来的问题入手,比如材料一和三就体现出了我国国民的阅读水平和时间的问题,而材料二则不具备体现问题的“特质”.在与莫言先生的情景对话中,要体现出...

原阳县19840516049: 学校组织了一次以“莫言与诺贝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据说,中国多位作家曾与诺贝尔文学奖... -
务旺芩连:[答案] (3)示例:①对伟大人物最好的纪念就是尊重事实,保留原貌;②与其大兴土木消费莫言,还不如一如既往让莫言孤独;③逝去的红高粱才是莫言作品里乡情文化的符号,再种出来的所谓红高粱,那才是对莫言最大的侮辱.(3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能...

原阳县19840516049: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的成功给我国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
务旺芩连:[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

原阳县19840516049: 阅读《母亲给莫言的“五份礼物”》,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母亲给莫言的“五份礼物”  张峪铭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 -
务旺芩连:[答案] (1)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等.概括要全面,语言要简洁.①母亲捡麦穗被守田人扇耳光,若干年后,在街上与其相遇,我要报仇,母亲不让.②母亲将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