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之后古代的战争中,是怎么传达命令的?

作者&投稿:历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怎样利用击鼓的方式传达命令~

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旗帜。掌旗手就跟在各部队指挥官之后,普通士兵只要跟着自己部队的旗帜就行了。
战争之前阵型已经演练了很多遍了。指挥官,小队长,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作用,阵型就能够很好的保持并在实战中发挥作用了。
击鼓代表前进,鸣金代表后退,敲击的频率代表行动的步伐速度。
古代的阵型总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没那么夸张。古代的阵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则
1 最大限度的发挥兵力(不能使外围的都阵亡了,里面的还没碰着敌人呢)
2 要有自己的优势所在(进攻型,防御型,灵活移动型,欺)
3 实用至上(不能太复杂,太费兵)
4 要有适应性(适应地形,不能阵型弄得很大,结果是在林地作战,就糟了)
既然是战争,那就不能做到完美,毕竟战争是有输赢的。总之,阵型排的好,不会乱,能发挥自己的强项,这样的部队就是训练有素的劲旅。

直接发布,没有固定的形式

古代战争“班组”间是互不分开的,传命时大将告诉副将,副将告诉偏将,偏将告诉校尉然后是伍长、什长、小卒

  中古时期的军队作战信息传递方式有以下几种:
  用于远程传递战略性情报的是烽燧,驿马。烽燧就是俗称的烽火,狼烟,白天用烟柱,夜晚用篝火,利用烟柱、篝火的不同数量表示入侵敌军的数量,入侵地点。但具体情报就需要驿马,也就是骑马信使传达,汉代的红翎急使,元代的箭的传骑,明清两代的x百里加急说的都是这个。
  战役战术级别的通讯主要使用旗帜,金鼓,传令兵,明代以后火药武器的大量应用烟花(旗花火炮)也加入其中。
  古人作战孙子兵法中说,昼则旗帜,夜则金鼓,也就是白天使用旗帜联络指挥,夜间使用鼓声指挥,古人的旗帜做的一般都比较大,战场上比较容易辨认,通过旗帜的挥舞,和鼓声节奏的变化(类似于号谱)可以给战场上的作战分队下达比较简易的战术命令,复杂的战术命令往往是通过传令兵口头或书面下达,传令兵(往往是主帅的近卫)有特殊标志(衣饰)。至于找到下级士官并不是困难的事情。第一作战分队主官的位置在本分队的旗帜附近,大目标有了。第二各级军官的衣饰,标志各有不同。春秋战国时期战车长(五辆战车就是一个作战分队)皮甲的胸部往往带有五字(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上就有这一标志),秦汉时期各级军官的发式,军服上都带有不同标志,很容易分清(兵马俑的发式,衣饰就根据军衔高低不同)这也成为以后各代战场辨认的标准,不过是有较小的改变而已(唐代不同级别的军官穿戴的盔甲不同,明代也是靠盔甲来区分。清代是靠顶子)
  古代的军衔制度沿袭大概分四个时期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军制供你参考:
  1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军政合一,战时各级官员自动成为个级别指挥官,通用军、师、旅、卒、两、伍6级编制。统帅者分别对应为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士(下士为战车指挥官)以战车为单位,二五编制,也就是五车为伍,二伍为两,五两为卒,二卒为旅,五旅为师,两师为军,单位作战人数春秋前期为30人,中后期为75人
  2秦汉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作战样式发生改变,战车被淘汰,步兵成为作战主力,以秦国为代表的战国诸国的军制发生了变化,出现的军功封爵,以最有代表性的秦国为例(汉承秦制除了名称有所变化,编制不变。作战单位名称使用汉代名称,指挥官爵位使用秦代名称)伍(5人)-公士、上造。拾(10人)-簪袅、不更。队(50人)队率、队吏,对应爵位大夫,屯(秦军叫百人长,或百夫长)(100人)对应爵位官大夫。曲(500人)军侯,对应爵位公大夫,公乘。
  部(千人)校尉,对应爵位公乘或五大夫。这个是战役中的主要战术单位,后代称部将,偏将。裨将指的都是这个级别的指挥官。军(5千-数万不等)将军,这一级别的指挥官有资格称为将军属于可以单独控制一个方面,进入战略层面了,隋唐以前的军制基本延续了这个军制,变化不大。
  3唐代军制,唐代新确立了府兵制,以折冲府为基本作战单位,战时抽调不同数量的府和外族辅助兵组成部队,府兵的基本编组每火10人,设火长;每队5火共50人,设队正;每旅2队共100人,设旅帅;每团2旅共200人,设校尉,分上、中、下府(分别为6团1200人。5团1000人,4团800人)折冲府长官称将军,军队总负责人为行军总管。
  4明代军制,明代统率军队的部门分为都指挥使司、卫、所三级。都指挥使司又叫都司,是负责一个地区统率军队的领导性机关,辖有若干个卫和所。都指挥使司是省一级“三司”之一,设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佥事四人,还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僚佐胥吏。全国各个都指挥使司分别辖属五军都督府领导。在都司以下,军队的组织分为卫、所两级。每卫设指挥使一人为长官,大体上统兵5600人。卫以下再分为五个千户所(最早是每卫辖十个千户所,后改为五个),设千户为长官,统兵1120人。千户所以下再分为十个百户所,设百户,统兵为12人。在百户之下设总旗二,每个总旗领小旗五,每小旗领军10人。
  另少数民族有代表性军制: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皆兵,军队组织形式也以十进制为基础,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都是如此,以蒙古为例牌子头(10人)百夫长,千户,万户,以千户级别为战略单位。只有女真人稍有不同无论是女真人的某克孟安制度还是满清的牛录八旗制度,基础编制人数都是300人。
  就这么多。

传达命令方式有如下几种:
1、烽烟(烟色、浓度、数量等,主要用于白昼联络)、烽火(包括火把,主要用于夜间联络)。
2、旗语
3、号角、鼓、鸣金等声音指令。
4、快马传递。
其中1方式多用于远距离传达。2方式在一定目视距离内(距离也较远)。3方式主要用于搏斗战场,其传达意思根据作战需要编制不同指令。4方式用于远、近距离命令传达(例如远的600里加急,近战更不用说了,传令兵一般骑马有特殊标志),此命令传达最明确。
一般命令传达至下级,下级再利用命令传达方式发给下级,分部将指令传达全军。
楼主问古代军制怎样,请查阅2010年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军制》。涉及中国古代夏朝至清朝的所有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起止有多少种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起止有4种说法。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

春秋,战国时期是哪朝代的,在什么朝代之前,什么之后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周朝,两者合为东周,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

春秋战国的顺序是什么?
1.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诸侯混战,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2.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分别是:秦、齐、楚、燕、韩、赵、魏。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综合来看,春秋战国的顺序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

请问春秋战国前后都有什么时期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启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汤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武王姬昌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周平王(宜臼)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秦始皇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汉高祖刘邦 新【9-23】王莽 东汉【25-220】刘秀 魏【220-265】曹丕 蜀【221-263...

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是哪个时期?
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北洋军阀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周...

春秋战国的具体断代时间
春秋战国的断代,一般有这样几种:1、以《春秋》绝笔为限。孔子做春秋,至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停笔,是谓“春秋绝笔”,因此有的学者就以此为限,公元前481年及之前为春秋,公元前480年及之后为战国。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即讫至公元前481年,周谷城《中国通史》则以公元前481年为春秋,...

春秋时期各国的关系以及之后同名国家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适应对外战争和稳定国内局势的需要,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对本国现行的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变革。由于列国国情不同,调整和变革的深度、广度以及时间的早晚也不一样,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都是向官僚行政体制发展。 (一)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制的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

春秋,战国时期是哪朝代的,在什么朝代之前,什么之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不同的阶级与知识层面的代表人物,发表各自学术主张,百家争鸣之局面就此形成。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起源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诸子百家也是这个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是什么时期??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

中国史上在迎来大一统之前,都是在哪几次大动乱时代之后?
东周由于天子被郑庄公打的落荒而逃,标志着天子权威逐渐丧失,历经春秋战国两大阶段。3:秦王朝历经多位先祖共同努力,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扫荡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他的成果固然和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可也离不开历代先王的共同努力,很多人说奋六世之余烈。秦国的祖先叫非子...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战争 -
漕可贝他: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山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和秦赵长平之战. 1、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

乡城县14789269845: 战国时期有关资料 -
漕可贝他: 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之间发生的战役3例 -
漕可贝他: 长平之战:前260年;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战役 鄢陵之战 灭虢之战(公元前 658年) 假路伐虢 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历史 -
漕可贝他: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

乡城县14789269845: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 -
漕可贝他: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具的实质是奴隶主之间争夺土地人口,具有侵略性,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争夺战争. 在经济上,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在政治上,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为后来秦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从而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导致局部统一为秦朝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时期是怎么打仗的 -
漕可贝他: 中国古代的马车用于战斗之中.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简介 -
漕可贝他: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漕可贝他: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即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有: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主要有:桂陵之战、马...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大的战役和大事发生…
漕可贝他: 春秋时期 吴楚 伯举之战 吴越 檇李之战 会稽之战 …… 大事 三家分晋 田氏代奇 楚王问鼎 勾践灭吴 …… 战国时期就不说了 太多

乡城县14789269845: 春秋战国时代是怎么打仗的,这些规矩太有意思了 -
漕可贝他: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春秋时代的战争主要都是”车战“,战车是当时的战争主力,以及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乘:由四匹马和三个人组成的战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