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 写下名称 简介特点

作者&投稿:潭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写作特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 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寄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发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许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漂亮且具特色.1.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版纳民居

民居建筑是某个民族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西双版纳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的民居建筑,因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经济、宗教、科技、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和建筑风格。

雅桑木底盖竹楼

远古时候,傣家人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山洞,是一个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学会建盖房子后,才教大家建盖傣家竹楼的。

次,下大雨了,帕雅桑木底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他看见身旁一片片簸箕大的麻芋叶挡住了雨点,芋叶下面是干的。他想到,人也可以搭起芋叶一般的窝棚来避雨,于是,他用树枝搭起一个棚架,上面盖上树叶、茅草,盖成一个平顶窝棚。他从山洞搬出来,住到窝棚里面。

不久,一阵大雨降下,树叶和茅草挡不住雨水,雨停了,屋内还不停地漏下水来,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帕雅桑木底只能搬回山洞住。
一次,帕雅桑木底带着一只狗上山打猎。又下大雨了,他躲在大树根下避雨,而那只狗却撑着前腿坐在地上,昂着头,尾巴拖在地上。雨水顺着成斜坡形的狗毛往下流,狗胸前的地面却是干的。帕雅桑木底又想到盖一间屋面是斜坡的屋子来避雨。他砍来两高两矮四棵树杈栽在地上,用树叶、茅草盖成一个斜坡屋面,前边高,后边矮,让雨水顺斜坡往下流。因为是学看狗坐地的姿势盖的房,桑木底把房子叫“杜玛些”,即狗头窝铺的意思。桑木底从山洞搬出来,住进“杜玛些”。老天又下雨了,雨水顺着斜坡屋面流下,屋内是干的。后来,又刮风又下雨,雨滴被风吹成歪脚雨,飘落到屋内,流到地面的雨水也流入屋内,屋内又全是水了。帕雅桑木底觉得“杜玛些”还是不好,但又想不出要盖一种什么样的房子。
天王帕雅英看到帕雅桑木底不停地盖房,受了感动,决心给他指点。一天,下着雨,天王帕雅英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飞下人间,落在帕雅桑木底面前,对他说:“你看看我的两只翅膀吧,看它能不能遮风挡雨。”凤凰立定两只长脚,把双翅微微向两边伸开,形成一个“介”字形的姿势。帕雅桑木底听见凤凰会说话,吃了一惊。他双手合掌,对凤凰拜了一拜,认真观察雨水如何顺着双翅和颈毛、尾巴流下,凤凰身下地面是干的。帕雅桑木底边看边想,决心盖一间象雨中站立的凤凰式样的房子。
帕雅桑木底砍来许多树木劈成柱子,割来茅草编成草排。这房子立在柱脚上,分上下两层,人住上层,不会受潮。屋脊像凤凰展翅,左一厦右一厦,前一厦后一厦,都是斜坡形,可挡四面雨水。这种高脚竹楼果然能遮风避雨,桑木底住在里面,十分舒适,他给这种房子起个名字叫“轰恨”(傣语:凤凰起飞)。

帕雅桑木底盖成了“轰恨”之后,傣族家人纷纷来向他学盖房。从此,一家又一家,一寨又一寨的傣家竹楼盖起来了,人们都从山洞搬进了高脚竹楼。
傣家人住上竹楼之后,一直没有忘记建房始祖帕雅桑木底。为了纪念帕雅桑木底的功绩,傣族把楼房改了名,由“轰恨”改称“恨帕雅桑木底”,这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赞哈唱歌驱魔贺新房

在傣族村寨,无论哪一家新房落成,都要要举办贺新房活动,其中少不了请赞哈(歌手)来唱歌贺新房。你知道这个习俗的来历吗?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大江里住着一条蛟龙,这条蛟龙每年都要到天宫游玩一次。蛟龙借以登天的是一棵笔直高大的埋波那树。这棵树长在江岸边的一个大土堆上,蛟龙派蛇魔乌沙拉两夫妇俩专门为他看守这棵大树。

一个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蒸烤着大地,乌沙拉丙夫妇借以藏身的那个土洞也热得像一个大火塘。蛇魔夫妇以为这样热的天气不会有人来砍树,就爬出土洞,放心地去江中洗澡去了。
恰在这时,一个名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冒着酷热,到山上砍盖新房的柱子。他看到土堆上那棵高大笔直的埋波那树,实在是最好的木料了,便把树砍倒,抬回去做新房的柱子。

蛇魔乌沙拉丙夫妇在江水里痛痛快快地洗了半天澡,才返回他俩住的土洞。他俩发现土堆上的蛟龙登天树被砍走了,吓得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阵,他俩决定一定要去把树找回来。公蛇魔对母蛇魔说:“你往东边找,我往西边找,说什么也得把龙王的登天梯找回来!”
那公蛇魔往西边爬了一百约(约:傣族长度单位),母蛇魔也往东爬了一百约,他俩 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蛟龙登天的那棵埋波那树。
两个蛇魔碰面之后,一刻也不敢在家停留,又急忙分头到南边和北边去找。母蛇魔往南边爬了二百约之后,看到一个村寨。只见寨子里人声嘈杂,叫叫喊喊正在盖新房。母蛇魔见寨子人多,便钻进草丛,观察正在建盖的那间新房,仔细察看新房的每一根木料。她突然发现立在新房中间那根中柱正是自己和丈夫寻找的那棵埋波那树。母蛇魔急忙赶回家去告诉丈夫自己的发现。公蛇魔一听,便高兴地说:“好,下午好好休息,等天黑以后,我俩去把那棵柱子拔出来栽在土堆之上。”
天黑下来了,母蛇魔带着公蛇魔往村寨爬去。他俩找到那间新房,便一上一下地缠住那根中柱,想用力把它拔出来拖走。可是,木柱的根端深埋在土洞中,身上的孔洞里也穿斗着不少横木,十分牢固。他俩一直拔到天亮也无法把柱子拔出来。
天亮了,帕雅桑木底一家把行李什物从旧房中搬出来,要搬到新房中去。他们走进新房,发现有两条大蛇缠绕在中柱上。那两条大蛇见人来一点儿也不害怕,仍紧紧地缠在木柱上。帕雅桑木底拿起一根竹棍要去打那两条蛇,那两条蛇也不逃走,而是顺着柱子爬上去,缠绕在木柱的顶端再也不下来。
帕雅桑木底正在无计可施时,乡亲们簇拥着两位赞哈一起赶来祝贺新房落成。赞哈走上竹楼,唱了几句祝福的歌,乐得乡亲们“水水水”地欢呼起来。欢呼声震天动地,吓得缠在中柱顶端那两条大蛇掉下地面来,没命地爬出房子,躲进了草丛中。帕雅桑木底一家就搬进了新房。
从此以后,傣族人家每当新房落成,房主人一定置办酒席请乡亲们来贺新房,而且一定要请赞哈来歌唱,以便用歌声把房中的邪魔赶去,让新房主人一家平安幸福。
动物们帮助帕雅桑木底盖竹楼

傣家竹楼的屋子架上,有着不少部件是动物肢体的名称,什么“狗脊背”、“白鹭翅膀”,什么“象舌头”、“猫下巴”……要问这些名称的来由,还得听听这古老的传说。

帕雅桑木底原以狩猎为生,平时对狗、猫、雀、兽十分喜爱。后来,他把捕到的飞禽走兽都饲养起来,在他的住房附近,处处是小鸟的窝、动物的巢穴。
有一年,勐巴纳西地方一连下了几个月的大雨,平地变成了汪洋,帕雅桑木底的竹楼被洪水淹没了。他急忙扎了一张竹筏,撑上一根竹竿在洪水中逃命。不少动物在洪水中拼命挣扎,天上的飞鸟也被暴雨打落在洪水中。帕雅桑木底可怜那些飞禽走兽,便从洪水中把它们救上竹筏,运到洪水淹不到的高坡上放生。
不知过了多少昼夜,风停了,雨停了,洪水退了,大地重新露了出来。帕雅桑木底回到原先居住的地方,竹楼不知被洪水冲到哪里去了。得重新盖一间住房,他开始砍木料,劈柱子,割茅草。被帕雅桑木底从洪水中救出的那些小动物知道救命恩人在盖新房,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他。动物们在一块商量之后,都愿意从自己身上拿出一样东西来安在桑木底的屋架上,帮助他迅速盖好新房,以报答救命之恩。小猴子把自己的脖子和头献出来给桑木底做“环垛”(木锤),大象献出舌头做“宁掌”(竹楼部件),蚂蝗把身子献给桑木底作拴草排的扎篾,乌龟愿躺在楼梯脚下做“丁补”(竹楼部件),老龙愿把身子作楼梯,团鱼献出鳖甲给帕雅桑木底做篱笆,白鹭献出双翅作草排,狗献出脊背,小猫献出下巴,老鼠也献出尾巴;燕子和麻雀则飞到山上为帕雅桑木底抬来茅草盖屋脊……所有的动物都为帕雅桑木底盖新竹楼献出一部份躯体,为他出力。由于动物们的全力帮助,帕雅桑木底很快就盖好竹楼。
从那以后,帕雅桑木底把动物们所献出的东西全记在盖竹楼的图样上,传给后人。所以,竹楼的屋架上便出现了“狗脊背”、“猫下巴”“象舌头”、“白鹭翅”等名称。人们还往往在竹楼的楼梯上刻龙头图案,以纪念老龙的献身精神。
傣家竹楼的中柱为什么叫“骚浪”

傣族首领帕雅桑木底打算盖一幢高大的竹楼。他奔忙了三十三天,砍来椽子、楼楞、横梁、木柱,割来一大堆茅草。当他把屋架搭好时,一阵狂风吹来,把屋架刮得东倒西歪,那棵高大的中柱竟被折断了一截。帕雅桑木底只得把屋架拆下来,重新上山去砍一棵中柱。
帕雅桑木底看到的树木,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或者弯曲不直,一连三天也没有找到合适作中柱的树木。夜里,他躺在窝里叹气。天快亮时,他听到空中一声巨响,似乎有什么东西哗啦啦地落在外面。他翻身起来,走出门外,只见一株笔直的大树立在窝铺旁的空地上。那棵树不高不矮,不粗不细,正合做中柱。看到这棵从天而降的树木,帕雅桑木底知道这是天神帕雅英降福帮助,于是,连忙跪在树前拜谢天王之恩。
天亮以后,帕雅桑木底砍倒这棵大树,劈成柱子,重新开始盖房。那柱子虽然不太大,但却十分沉重,刚直竖起来,柱下的泥土便逐渐下沉变成个土洞,中柱竟顺着土洞坠入地下不见了。
那棵中柱坠落地下之后,轰隆一声落入龙宫。龙王一看,知道这棵木柱是人间的东西,于是就下令龙子龙孙、蟹王、龟王、虾王等所有水族齐用力,将木柱抬出龙宫,托出地面,送还帕雅桑木底。
帕雅桑木底看到龙王带着水族把木柱托出地面,又惊又喜。他向龙王询问木柱为什么会坠落。龙王告诉他,这是一棵坠落之柱,名叫“骚浪”,只要直竖在地面,它就会下坠。要想不让它下坠,必须用两种树懂岛、懂芒的叶子垫在柱脚下面,因为懂岛有上托之力,能向上托住木柱;懂芒有垫牢之功,能挡住下陷之土。

帕雅桑木底上山找来懂岛和懂芒两种树叶,铺垫在准备立中柱的那小块地面上,再把中柱竖立在树叶之上。果然,中柱竖立起来,不再下陷了,房屋盖起来了。从此以后,傣家人一直称中柱为“骚浪”,并世代沿袭着建房时在中柱“骚浪”之下垫懂岛、懂芒的习俗。
傣族干栏式竹楼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先民百越民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自古至今,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都是以干栏式竹楼为传统住宅的。在如花似锦的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一幢幢形式独异的竹楼隐现在翠竹蕉林之中,无数曲折的小径联系着幢幢竹楼,水边林际常有和平友好象征的孔雀展翅开屏,绘成了一幅幅使人陶醉的景象。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傣族竹楼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有新变化。最主要变化是在建筑材料方面,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砖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发展变化。但由于傣族喜爱自己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除少部份傣族民居向现代化建筑改变外,而大多数傣族民居仍然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
哈尼族的“拥熬”、“拥戈”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均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他们居住的房舍也多是“干栏”式竹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拥熬”,另一类叫“拥戈”。
哈尼族的住房“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建筑,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民居建筑。这种住房大多建在斜坡上。盖房时要在斜坡上挖出一个呈方形的地坪,然后在地坪外边的斜坡上栽上树叉,在树丫叉形地坪土台间架上木料,用竹笆铺成距地面约有二、三尺高的楼台,接着再在地坪土台和竹笆铺成的“楼台”之上搭房架,盖草顶。这就形成一半是地坪面,一半是铺竹笆楼的内室。这种地棚式的竹楼适合山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即冬暖夏凉。既方便在地坪上起灶炊煮,全家人又可以在竹笆铺就的楼台上席地而卧,冬天能保暖御寒,夏天凉爽又防潮。
所以,“拥熬”在20世纪50所代以前,是西双版纳哈尼族群众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民居建筑。 “拥戈”也是一种“干栏”式的楼房,它的建筑形制与傣族竹楼基本相似,一楼一底。楼室住人,底室关畜禽、堆杂物。楼室一律用木板或竹篱隔成两面三间,里间称“拥玛缥”,是女性成员居室,并兼做厨房,设一火塘供做饭、取暖。外间叫“波罗缥”,是男性成员住室,并兼做堂屋,设一火塘供照明取暖。男女室各设一火塘,客人来访,按性别分别从男女室楼梯上楼。 哈尼族的住房除了“拥熬”、“拥戈”这两种建筑形式外,还有母房与子房之分。母房就是家长或当家的兄长居住的房屋,这种母房哈尼语称其为“拥玛”。“拥玛”有人叫它大房,它比子房大,既是家长的住室,又是一家人用餐、招待客人等活动的中心。在“拥玛”附近建盖一种比较矮小的“干栏”式楼房或平房,那就是子房,哈尼语叫“拥扎”。“拥扎”是小伙子寻偶和建立小家庭的住房。儿子长大之后,便新建盖子房,一人一间,无一例外。父母在世时,儿子与媳妇都住在子房内,直至自己当家之时,才从子房迁入母房。 哈尼族自古有相帮建房的风俗,一家盖房,全寨帮忙。新房落成要设宴待客,请歌手唱歌,举行热闹的贺新房活动。
拉祜族的“底页”

居住在勐海县偏僻山区的拉祜族,在20世纪50所代初,沿有母系氏族或母系、父系共存的氏族社会形态,具体的反映在由母系氏族或母系、父系共存的氏族大家庭“底页”大房子的居住生活上。一家数代几十人生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典型的民居形制。
所谓“底页”,是由母系或父系血亲集团组成的大家庭,大“底页”之下又有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称之为“底各”。因此,由若干个“底页”组成的村寨,是形成拉祜族社会的基本单位。
拉祜族分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两个支系。两个支系的住房有些不同。拉祜西住土墙悬山顶平房或板壁平房,内设3间,分为卧室、堂屋、伙房,多用茅草盖顶。拉祜纳住干栏式楼房,形似傣族竹楼,但较为简陋。
拉祜纳的竹楼,多以栗木为柱,竹为椽、草盖顶,以竹篱代墙。底室无墙,用于关畜禽、堆柴禾、杂物,楼室住人。竹楼呈长条形的大房子,高7至8米,宽约10米,长10多米至20米不等,以每个“底页”的人数多少而定,其建筑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楼门开在大梁左右两侧,设有宽木梯,楼室内有一走廊。走廊一侧为居室,一个“底页”(小家庭)一间,每间有一火塘,供小家庭做饭、取暖居住。如巴卡乃寨的那期家,以女主人那期和丈夫协卡为中心,包括他们已婚的女儿、儿子及其子女共101人组成一个“底页”的大家庭。全家共同居住在干栏式的公共楼房内,上下两层,长23公尺,宽10公尺。房内分9格,在房中设置9个火塘。这就清楚说明在这幢大房子的一个“底页”(氏族大家庭),是以9个火塘为单位的小家庭(“底谷”)组成的母系。父系共存的一个氏族大家庭。
拉祜族有相帮盖房的良好风尚。旧时盖房,全寨 男女出动,男人竖柱上椽,女人上山割草,当日动工,当日建成。夜里即设宴举行贺新房仪式,全寨 男女边饮洒,边跳芦笙以示祝贺。
基诺族大房子

由于基诺族的社会形态,直至20世纪50年代尚处于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反映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的父系氏族家长制痕迹,尚留存在基诺族的民居形制之中,大房子就是独具特色的形式。如基诺山巴亚的白腊车家,数代共70人住在一幢长30多公尺,宽10公尺的竹楼里。屋内除总火塘外,还有3个小火塘,全家做饭、吃


汉滨区15749181061: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各具特色的民居
东郭饼氟胞: 1、陕北窑洞: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汉滨区15749181061: 写出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各家民居的特点和3个好处;写出傣家竹楼的特点和2个好处. -
东郭饼氟胞:[答案] 各家民居:1;营垒的住宅..按八卦布局排列.3:每户人家平等分到. 傣家竹楼:1.多起竹楼,傍水而居.2树满寨,话满院.

汉滨区15749181061: 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各种房屋有什么特点 -
东郭饼氟胞:[答案] 蘑菇,漂亮美观的哈尼族蘑菇房,还见过那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藏族碉房.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陕北窑洞和羌族碉楼... 总之,每个民族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古朴而纯洁的美! 8* 各...

汉滨区15749181061: 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要五个以上
东郭饼氟胞: 1、福建土楼 2、开平碉楼 3、王家大院 4、乔家大院 5、皇城相府 6、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7、宏村 8、西递村 9、姜氏庄园 10、康百万庄园

汉滨区15749181061: 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 地位?外形特点?布局?内部构造? -
东郭饼氟胞:[答案] 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组合式”民居分布于全区各县市,是赣南民居... 其中尤以“九厅十八井”最具典型意义. 1、结构特点 “厅屋组合式”民居最简单的组合单元是:“四扇三间”,也称“...

汉滨区15749181061: 中国特色民居的简介 -
东郭饼氟胞: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

汉滨区15749181061: 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里的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 -
东郭饼氟胞:[答案] 客家民居: 吉祥、幸福和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 傣家竹楼: 绿色、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摘自

汉滨区15749181061: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至少写三种)禁止坑"悬赏分"会的答, -
东郭饼氟胞:[答案] 1.江南水乡的沿河小楼秀气俊美 2.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凝重浑厚 3.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遒劲沧桑 3.福建土楼建筑群恢弘敦实 4.北京四合院四平八稳

汉滨区15749181061: 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
东郭饼氟胞: 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土家的吊角楼,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藏族的碉房. 还有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

汉滨区15749181061: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资料1客家民居2傣家竹楼350字 -
东郭饼氟胞: 客家民居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