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学画画的经历是什么你们快帮我找找啊!!!

作者&投稿:麻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毕加索的画画技巧~

毕加索是个很厉害的艺术家,他从小就画的很好,很小就能画的很具象也就是和物体很像,他画画到后期用的是“减法”来画,就拿他的作品《公牛》来说,一系列的作品,从丰富到抽象。

是这个吗?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帕布洛·毕加索1881年生于马拉加.尽管从半个世纪以来,毕加索参加了法国绘画的一切冒险,他终归还是西班牙人.在其思想,秉性中带着奢侈,悲惨和沉重的西班传统.他在自己的油画、雕塑、版画和陶器中挥霍着它,但却从未用竭,这点是非常显著的.但是谁要想在他的作品、词汇、章法、主题中单单找出这个混合的、豪华的、以东方文明的神话和形式、原始的手法、和布匿的模糊影响养育出的西班牙来,那将是一种追求系统化的妄想.对其天分的形成起过最重要作用的是贡哥拉和戈雅的西班牙,高迪的巴洛克建筑的西班牙,卡塔卢西亚的无政府主义和造反主义,是极为特殊、热情,具有破坏性的剧烈,狂热的西班牙.不管怎么说,没有一个在法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画家比他更多地消融于法国风俗精神之中,也没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比他更忠实于根.在毕加索身上,一切都是矛盾:他的生活、他的特点、他的作品.

毕加索的父亲若泽·卢依兹·索拉斯柯是巴斯克人,图画教员.母亲玛丽亚·毕加索是马略尔卡人,祖籍热那亚.当别的孩子还在玩玻璃球的时候,毕加索已经画出完全可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的画了.1900年,他来到巴黎,倾心于凡高的作品和图卢兹·劳特累克画的蒙马特场面.在他这一时期以及"兰色时期"(1901~1904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劳特累克明显的影响.他关心的对象是穷人、病人和生活中的可怜人.他重新拿起西班牙最珍视的题材----贫穷、孤独、悲哀,但指导思想却是要用他在与蒙马特素描画家接触中加以单纯化的手法去影响法国绘画.他越来越精确地画着单个的或组合的人物,把他们的形拉长或缩小,以便给予戏剧性的表现.在近乎单色的油画中,他使用一种神秘的、深夜一般的兰色调.这时的毕加索只有二十三岁,但名气已不仅只限于他的朋友们这个小圈子了.

从1904年起,他定居拉维尼昂路13号洗衣船,他的画室成了画家和作家创造新美学原则的联络地点.阿波利奈尔、马科斯·雅各布、安德雷·萨尔蒙、彼埃尔·勒威迪、安德烈·德兰、凡东根、胡安·格里斯都经常去那里或者索性住在那里.1907年以后,人们在那里又看到乔治·布拉克.他是由阿波利奈尔介绍给毕加索的.费尔南德·奥利维埃为我们留下了那时毕加索的绝妙画象:"小小的个子,皮肤黑黑的,又矮又胖,焦急不安,同时也令人感到担心.一双阴沉、深邃、敏锐、奇怪的眼睛近乎于目不转睛,笨拙的动作,妇女一般的手,不象样子的穿着,而且不修边幅.一绺密密的头发又黑又亮,把智慧而顽固的前额劈为两半.衣服一半象吉普赛人,一半象工人,留得太长的头发扫着那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夹克领子.

毕加索在其"玫瑰时期"(1905~1906年)中显得温和,甚至可说是温柔起来了.裸体,流动演出的喜剧演员,丑角,马戏场面使他有机会把手法变得轻快,把线条变得灵活,把变形加以强调.他的作品使人想到日本幽灵画家.其特点是一种娇柔的感情,含糊不定的笔触,杂乱的魅力以及并非肯定地放上去的,在颜色上精打细算,却几乎没有体积感的形.不过,他很快便重新干了起来.似乎是受到黑人雕塑的影响,他作了一些强烈反映自己所关切的造型问题的塑象,素描和渍画.这个西班牙人怎能不被当时在欧洲发现的非洲拜物教吉祥物的巨大变形所诱引呢?难道不应该说它是新发明出来的,充满感人力量的形吗?不管怎样,毕加索是受到这些原始作品咒语的影响,他肯定是欣赏它的感受,力量,丰富的词汇和大胆的抽象.

1907年,当他在洗衣船那间破画室向困惑的朋友们出示他的《阿维尼翁姑娘》一画时,那正是刚刚翻开美术史新的一页的时刻.这幅名画的构图缺乏统一,颜色呆板生硬,指手划脚的人物没有体积感.不过,线条、夹角,画的鳞状重迭宣告了现代绘画的一个新方向.立体派的革命已经不远了.

《阿维尼翁姑娘》已不单单是一幅画,它是一个事件,一个日期,一个出发点,就如昔日凡·爱克的《神秘的羔羊》,乌切罗的《战争》,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一样.二十世纪已经通过它荒唐了一次,不过,很快就缓过气来了.而这位画家一旦清醒过来,就开始认真的思索.他关在自己的画室里,注视着周围的物品:桌子、长颈瓶、玻璃杯、香烟盒、报纸.他以那样敏锐的目光观察着,好象从未见过它们一样.他进到了它们之中,就象小说家进入了他书中的角色.借助于一种既非爱情,也非狂热,而是完全赞同和尊重的感应,他待在对象之中.它们向他揭示了自己的形状,结构,外表和内部,底面.而当他这样地去表现它们时,立体主义便诞生了.

人们为了塞尚而抛弃了高更.他们发现了新的现实,并且主要是在现实之中发现了新的体积和空间.为矛盾所苦的毕加索,从现实主义的超越中看到了解决它的办法.他以当时作家们寻求解释和鼓励的理智主义去反对野兽派画家的感觉主义.从1908年开始,他便和布拉克一道领导起了这一运动.他们对于体积的幻想引到一个平面上来,并且不使用凸起、明暗、线的透视和其它老的观念.他们通过分解各个面,同时从几个角度看对象的形象,来达到这一点.从那时起,他们便不画他们看到的东西,而画他们通过分析想象出来的东西.

1911年,立体派又不再是分析的了,它抛弃了对于自然的观察,而滑向了专横的概念论,也就是把已被驾驭的对象置于"先"想出来的形的支配之下.当同伴们步上其它道路之时,毕加索和布拉克仍在自己的发现中继续深入研究着.1908到1915年间,毕加索运用新的笔法,表现自己强烈的不容置疑的观念.他创造着对象,并且是自由地创造着.他考虑到现实,但是通过摧毁它和以主观、独立、绝对的现实取而代之.

对于他来说,对象已成为它自己本身.他对光不感兴趣,聚集全力表现改变了的形.让它以不同于外表世界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不过,有一段时间,立体派将自己从野兽派的放纵中吸取的力量损失在自己的放纵之中.它成了静物的俘虏,关闭的房间的俘虏,没有向生活敞开大门.笔触没有个性,色彩贫乏,题材内容悲哀暗淡.

另一方面,立体派使素描和形占据了必须的,有时甚至是专制的优势地位.亏了毕加索,油画才回到单纯的线描,几何形,准确的比例和有力的构图上来.不管怎么说,毕加索很快便发现了由自己第一个宣告和描绘的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于是,他这个原来最热情的鼓动者,便成为了最不忠实的信徒.一看到有人跟随自己,他便立刻走上另一条路.这位夹角、立方体、几何形的建筑画家,又突然置身于老画家的画派之中.就在这个时期,他为俄国芭蕾工作,设计了《炫耀》和《三角帽》的布景和服装.他重新取用了一些古老的题材:杂技演员、丑角、舞蹈者.

接着,他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以完全古典的画法创作了一大批巨人和丰满的妇女.到1923年为止,他的作品特点是安静、平衡,异乎寻常的健康.人们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几年以前狂热地搞粘贴画法的同一个毕加索.然而,将报纸和火柴盒切下来,集中到自己画上去的人,由于热爱现实主义而搞逼真画的人,在一个放松的时刻,是必然要象安格尔那样地去画画的.

另一方面,一个被不同的需要(如果不是对立的需要)撕裂到如此地步的人,对于自己时代的潮流如此敏感,完全同意一切大胆想法的人,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尝试又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在这一造反运动中,有一种挑衅的嗜好和破坏的意志,鼓励着他那根本的虚无主义.不过,超现实主义绘画使用的手法是那样贫乏,陈旧,没有造型,以至他根本看不上眼.他的尝试只是为了提取用于革亲自己灵感的酵母.他经过了一段短暂的浪漫时期,画了一些人民生活场景和激烈的斗牛场面,然后,试图阐明自己的幻想和冲动.

当他的同胞达利以及米罗服从于安德烈·布雷东形而上学的文学信条时,毕加索却让自己的画中出现奇形怪状的石珊瑚和恶魔让它们在无意识的深处此起彼伏(1926~1935年).他的笔画出了没有含义的奇特形状.这是些极端概括,略施薄色,形体密布的人物形象,他们荒廖可笑地竖立在没有深度的空间中.1932年直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柔韧的长弧线.简略的结构让位于繁茂的曲线,颜色发出厚重而尖刻的色泽.

这时,他画了一组海边少女,其中有一幅特别大胆的素描,表现了身体的陶醉.1935年,祖国流血的悲剧激怒了毕加索,他那潜在的表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绞着,膨胀着,色彩放出光泽,在奔腾驰骋,并由一首以渐强奏出的悲怆曲《格尔尼卡》达到极点.这幅伟大的构图如果不说是其巅峰之作的话,也是其杰作之一.因为如果说他是以世界末日的形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那末,他仅用了一些形状和光暗对比便达到了目的.

他不是象戈雅、德拉克洛瓦那样去描绘战争的情节,杀戮的场面.戈雅和德拉克洛瓦不管天分多高,也只能做到这一点.而毕加索却在西洋绘画史上每一次成功地单纯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使我们感到恐怖.他以良知和激情将一些绘画的特别价值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确信这一罪行.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咀咒与嘲笑,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汹涌的思想感情以达到极点的强度从这幅裂人肺腑的画中涌出.

从此,毕加索研究着自己已经走过的道路,不断推进着自己的探求,时而下锚于人道主义的平静江河之上,时而扬帆驶向险恶的浪漫主义风暴之中.不过,从1948年起,也就是从他定居地中海之滨时起,他又画起古老的传说和古时的妖术、野兽、半人半马的怪物、女仙.他重新采用自己的老题材:肖像、风景、静物,并特别着力表现动物:鸽子、猫头鹰、蟾蜍、马、公牛.他轮流画着自己的乡村和儿童,既作油画、版画,也作雕塑、陶器,以一贯的激烈和对生活少有的爱情干着.不管题材和主题如何,他总是赋予它们寓意,赋予它们与自己生活相仿佛的生命,即控制不住的冲击,强烈的失望,某种粗暴、茫然、不安.他既好奇又不满,既恼人又高雅,既待人慷慨又吝惜感情,已经名利无加,却象奴隶一样地苦干.

他既是自己急燥的天才的奴隶,又是自己的力量,画风的主人.他异乎寻常的活跃,从不休息,不知疲倦,他在世界中不停地追赶一种总是在逃遁的快乐,而他所得到的又只是焦虑,怀疑和狂怒.他看上去和真实年龄不符.他在构思,在感觉,在痛恨,在热爱,就象二十岁的青年一样.

所以,不谈他的生活,也就很难研究他的作品,因为二者是连在一起,无法隔开的.一切以他为演员或见证人的事情都被他以各咱各样的作品记录下来.他的爱情、蔑视、任性、造反、急燥,都被他拿来哺育他的艺术,其中有自满也有决窍,有时还带有令人不舒服的强迫感.他的个性继承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传统,在种族上是无政府主义的.他的行动和反应都是不可预料的,突然的,急剧的.他不信神灵,只相信自己.作为一位革命者,他使追随者迷失方向,作为否定者,他骄傲地肯定自己的个性.在他的身上,永远都是矛盾.

他的作品和生活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燥,可亲或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和招人讨厌,他可以因当时的脾气和时间,表现为这样或那样.不过,他永远忠于唯一一种癖好:自由.实际上,他想要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框框,不要偏见.

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表现主义到古典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他走到抽象,是为了回到自然主义和重新开始他不倦的探求.优美和可怕,高雅和畸形在交替着,他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但尽管变化无常,却始终是根深蒂固的巴洛克风.当他想成为古典派时,他不那么能惊人,也不动人.他太具个性,期望吓人和刺人,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的所有神圣看法,他不能将就和受到限制,不能受纪律的约束和屈辱.只有自由,绝对的自由才适合于他,而这一自由又要带有奇特、混沌、可憎的外形.

毕加索是祖传的原则上和趣味上的巴洛克,既然人们已习惯于一切,习惯于例外,怪诞,奇异,甚至可憎,那末就必然会对他的狂暴哄抬高价,他的放任,莽撞,每幅作品的爆炸性力量,那发狂的素描,挑衅的形状,压抑紧张的构图都是出自于此.在这方面,他绝无对手.正是通过它,他放出了光彩,使人震惊,陶醉和信服.他的线条象带电一般,物体的凹处则埋藏着炸药.

不管他有多么非凡的生命力,他都不表现幸福、希望和生活的欢乐,而往往描绘一种不可医治的焦虑,写出与自然搏斗,反抗自己命运者的悲惨以及他自己的悲剧.当他显得淘气或戏谑时,不管是想悦人还是迷人,假面都很少能作到完全遮住死神的苍白面容.他的笑毋宁说是强作欢颜,狂喜乃是渎神之音响,戏言则在刻薄伤人,明智、克己、宁静、自然,在他身上丝毫没有.

他要用自己的源泉,个人的世界来替代永恒的世界.他起步了,当然是脆弱的,受到不断的威胁,这是一个努力使自己支配的领域退一步进两步的人.他想要吞噬一切,无疑这是因为他需要自己也被吞噬.在这里,我们已经触及到这个怪人的艺术所含有的反常现象.

那末,今天,他是不是一位更深入地进行革新,更坚决地抛弃一切过去的虚构和形式的画家呢?有谁能比他更勇敢地抨击传统的奉承者,那些靠方法、秘诀、公式苦苦支撑的人?

他所挥舞的武器正是他的敌人锻造出来的:用以进行破坏的已经失效的人道主义,这一在毕加索的顽念和疯狂中得到极端形式的人道主义.毕加索实际上是希腊-拉丁传统最后一位最狂热,最可怕的代表.他是戈雅,、委拉斯凯兹、米开朗基罗、乌切罗之后的浪子.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这一反常现象在一件作品中响起的痛苦回声乃是任何其它作品都无法比拟的.

他的艺术又是浩瀚的,它应以其本来面目,把欠缺和光辉,不完善和伟大放在一起,让人接受.人们可以从中列举出许多粗坯,没有结论的经验,但也有热情的坦白,不可辩驳的成就.难道我们会因为毕加索从未想要创作出永恒的杰作,便不再使用杰作一词了吗?

他对使用的工具确实毫不在乎,在随便什么东西上,在手头所有的一切东西上画着涂着:纸布、包装盒、白木头或胶合板、石棉水泥.他不介意画布的准备,颜色的质量,工具的锐利与否.作为雕塑家,他使用泥土、木头、丝布织品,家用金属制品的废物,经常用大笔把它们刷上颜色.在他数量极多的作品中,有些是废品,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他已经能够创作出《我的美人》、《弹曼陀林的姑娘》、《绿衣妇女》这些立体主义的精品,并以《格尔尼卡》、《战争与和平》、使表现主义达到不可思议的完美.在现代艺术馆所藏的《带有古代人头象的静物》和《有搪瓷锅的静物》以及昂蒂布博物馆所藏的伟大作品中,毕加索不仅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而且例外地表现出辛勤、耐心和思考.技术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最终目的,尽管他能够将其运用自如.

他从未用技术的高超取代对研究的热爱,以致于他的大胆从未向精湛的技术作出过让步.他并不蔑视效果,但是,为了得到它,他投入了自己的一切:真诚和诡计、决心和怀疑、供认不讳和狡猾老练,他的发现和伪造.这样,到头来,他还是他,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给他的艺术投下了一个有毒的阴影.

既然他的发现被新的一代应用得如此频繁,那他们会去否定它吗?尽管使那么多的年轻画家着迷,它都并没有真正地影响他们.在现代绘画上,肯定很容易在这里那里,找到带有他的印记的特征、形状、方法.不过,这都是些表面的借鉴和片断的,未能融会贯通的摹仿.

因为艺术,就象毕加索的个性,是独立的,不能传统、移交的,是一个关闭的世界."我并不在找,但我在找到",他有一天这样咕道,他这个人不能被当作楷模,因为其生活不能作为榜样,作品不能作为教导.毕加索并不是每个世纪都能出一个的,但又有谁能不感到,我们的世纪如果没有他,将会更加平板,暗淡,缺点生活意义呢?

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在此修建了一座城堡,从那时起,这座濒临地中海、终年气候温和的城市便以其优美的风景而著称。公元711年以前,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曾相继攻占了它。711年后,被摩尔人占领,并成为摩尔人科尔多瓦哈里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到了11世纪时,这里又叫马拉加王国,被称为“地上天堂”。1487年西班牙人终于将它收复。瓜达尔梅迪纳河穿城而过,流入地中海,城内新旧建筑相映成趣,疏密有致,终年绿色的树林、草坪和花园点缀着它。海滩边有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区“太阳海岸”,有名的马尔贝利亚浴场和富恩希罗拉浴场就在那里。

自画像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年)就出生在西班牙南部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马拉加,其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时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了全国美展,已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一生结婚两次,另外(至少)有五位情人。而这七位女性之中,有一位病死,一位精神崩溃,两位死于自杀。而他的传奇要从他出生讲起。

1881年10月25日夜里,被人们称之为“20世纪最杰出、最令人信服、最具有独创性、最变幻无常、最富有诱惑力和最神圣的艺术家”的毕加索诞生在马拉加。许多年以后,众多的毕加索研究家们惊异地发现,这位伟大的天才降生前,马拉加曾有过许多奇异的景象出现: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毕加索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东主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 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9年之前他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太罗嗦了吧!
咱能不能不CTRL+C在CTRL+V啊!
没有一点自我主见


毕加索是谁呀?
也只能做到这一点.而毕加索却在西洋绘画史上每一次成功地单纯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使我们感到恐怖.他以良知和激情将一些绘画的特别价值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确信这一罪行.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咀咒与嘲笑,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汹涌的思想感情以达到极点的强度从这幅裂人肺腑的画中涌出. ...

如何评价毕加索80岁时候的画作?
简单纯粹才是最初,我是认同老小孩的,毕加索最初接触绘画也是从基础简单做起的,一生过后,回归最初也未尝不可。我觉得人生的各种经历都是一个圆环,好比如死亡未必不是重生,毕加索从简单纯真开始,由纯真简单而终,世人的不理解并不重要,毕加索的一生是丰富的,不说其他,至少他的画作是被人肯定的...

伊宁县17362439855: 毕加索学画画的经历是什么你们快帮我找找啊!!! -
骑盲异乐: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

伊宁县17362439855: 为什么有天生的画画天才,还有后天的画画天才呢?!有没有后天学不出画画的呢?! -
骑盲异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 三杰 可以算是天生绘画天才 但也有其殷实的环境 与刻苦的精神 文艺复兴 新古典 巴洛克等等 到现代 后现代主义 我觉得谁都能不知道 就唯独不能不知道 毕加索 因为他才能算是 真真的天生绘画天才 他在14岁就已经扬名了 一生经历过 古典主义 立体主义 超现实主义 我们深知 一个人想在一个主义画派能做一个领军人物已经不易 更何况主义来回换着玩还能这么牛 除了老毕还能有谁 后天画画的天才 门采儿算一个 他的被学校提出来的孩子 而其一直在刻苦的精神使他达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后天学不出画画的人多了去了 例如我 不知道这个答案你满意不

伊宁县17362439855: 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
骑盲异乐: 毕加索完整的说法是:“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理解画作的真谛:用孩子般的眼睛去“观看”. 孩子眼里看到什么,就是画什么,他们想当然的去“乱画”.因为孩子们的作品都是浑然天成,不做作. 当然这位世界级大师一生也从未像孩子般率真的模拟成那番“浑然天成”之作,只是在某些方面模仿孩子的感觉.

伊宁县17362439855: 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直接学油画会怎么样? -
骑盲异乐: 会很难,期间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就算想走抽象路线,别忘了毕加索也不是一开始就画抽象画,他十几岁时画的画比我们画的还要严谨的多.他的抽象画也是从写实一步步提炼的.所以.绘画一定要有基础.

伊宁县17362439855: 学美术、最基础的是素描吗? -
骑盲异乐: 当然重要了,素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素描作为美术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位搞美术的人(在此主要指学习西画的美术工作者),首先都必须通过素描这道门槛.它虽是绘画的入门科目,但真正能够体现一位画家的功底及艺...

伊宁县17362439855: 我学会了画画 -
骑盲异乐: 我花几天功夫就能画出一副大师的作品,但我要用一辈子才能画出孩提的画作——毕加索.绘画在于领悟与不断的突破,请继续加油!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打开心窗,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你会画的更好!

伊宁县17362439855: 学生问道为什么毕加索画的人是这样的,我该怎么回答呢?? -
骑盲异乐: 观察方式的变革:毕加索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人画到同一个平面上了,被称为立体派,这是绘画史上的一次创新. 同时,当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照相技术日益进步,彩色照片的出现,把原本作为画家的饭碗抢走了(学生好理解),画家为了开创一片新天地,所以有了各种现代流派,立体派就是其中一种.

伊宁县17362439855: 200字~300字 日记大全 -
骑盲异乐: 一天, 我正捧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突然,妈妈大声问我:“你在看什么书啊?是语文《每课一练》,还是数学《同步练习》?”说完又走了过来,突然,她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你怎...

伊宁县17362439855: 看了毕加索的画.感觉就像是四五岁孩子画的啊.当然.我不是专业学美术的.但作为一幅作品应该给人一种美感吧 -
骑盲异乐: 我想很多人跟你有同感,不过我是过来人,可以跟你说说我对这个的看法.越是现代,后现代的艺术,越是小众艺术.因为需要看艺术的人审美层次很高.因为我是摄影师,我的感觉是,比如给一个普通文化层次的人看照片,他们一定会觉得...

伊宁县17362439855: 我17岁就能画的和拉斐儿一样好,但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小朋友画画是谁说的 -
骑盲异乐: 毕加索 就是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