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造园理论与实践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作者&投稿:敏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理论与实践是什么关系?~

1、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2、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
3、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而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有着生动的、丰富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囚此,必须运用理论,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理论和活生生的具体一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客观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因此,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符合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

扩展资料:
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实践、思维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实践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转)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走向的思考
  作者:吴祥艳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生态设计不仅要调整好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要关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及栖息的地丧失”。设计师通过采取“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及能流和物流跟踪”等生态计算方式,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和关注,并尽可能的采用“保护、减量、再利用、再生”等手段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从而提高生态设计的综合效益。此外,还要考虑生态效果的评价,这是检验生态设计成败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会就要求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诸如大气、水质和生物学等受到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

  2 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地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论及:“‘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砦’‘文杏’之盛,而冒托于辋川,不如‘嫫母’传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慎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意思是说:园林的建造要因人因地制宜,假如本来没有崇山茂林的幽雅,而借用“流觞曲水”的美名,绝少“鹿砦”“文杏”的佳胜,而冒托“辋川别业”的雅号,正像“嫫母”涂脂抹粉,只能使之显得更丑。所以说造园如做诗文,必须文题相对,方能成为佳作,如果离题万里,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好文章。因而,景观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里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该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象,缺少含蓄美;或采用低俗的手段表达低级趣味的主题等等。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

  3 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

  4 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 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设计程序的变革 现代景观设计已不再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附属,而应该走在两者的前面,甚至是同步进行。惟有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要求,以达到改善全球生态的目的。此外,科学的设计程序也是现代景观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视日渐凸显,设计师从立项阶段即开始与委托单位接触,为委托单位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科学立项,科学规划设计和科学实施管理的高标准。本届交流会上北京多义景观设计公司介绍的“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即反映了景观设计程序的日益科学化的趋势。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第三,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去,创造出具有强烈艺术境界的景观杰作。例如: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受到60年代极简艺术的影响,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极简艺术特色的景观作品。本届交流会上研讨的一些项目也展示着设计者对景观艺术的追求,努力创造出高水准的景观作品。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并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素养”才能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1:理论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实践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扩,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荣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有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计成在《园冶》的“摄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消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治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

  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最早的苑围中,以动物作为观赏、娱乐对象。魏晋南北朝园林中有众多鸟禽,使之成为园林山水景观的天然点缀。唐代王维的耕J;I别业中养鹿放鹤,以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解脱情趣。宋徽宗所建良岳,集天下珍禽异兽数以万计,经过训D练的鸟兽,在徽宗驾到时,能乖巧地排立在仪仗队里。明清时园中有白鹤、鸳鸯、金鱼,还有天然乌蝉等。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可以隐喻长寿,也可以借以扩大和涤化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五、建筑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

  (一)厅堂

  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时成《园冶》 厅堂的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致。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景观,通常是理池和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使主景处于阳光之中,光影多变,景色显得变幻无穷。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也开阔,在景区中,通常建于水面开阔处,临水一面多构筑平台,如北京园林大多临水筑台、台后建堂。这成为明清时代构园的传统手法,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房、狮子林的荷花厅、恰园的鸳鸯厅等,都采用此法布置厅堂。

  (二)楼阁

  是园林中二类建筑,属较高层的建筑。一般如作房阔,须回环窈窕;作藏书画,须爽皑高深;供登眺,在视野要有可赏之景。楼和阁体量处理要适宜,避免造成空间尺度的不和谐而损坏全园景观。阁,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观景。

  (三)书房馆斋

  馆可供宴客之用,其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大型的馆,如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香石馆,实际上是主厅堂。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较简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树木花卉,以创造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

  (四)榭

  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水榭则要三面临水。

  (五)轩

  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

  (六)舫

  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南方和岭南园林常在园中造防,如南京煦园不系舟,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物,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是舫中使使者。大多将船的造型建筑化,在体量上模仿船头、船仓的形式,便于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

  (七)亭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汉)许慎《说文》:“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主要供人休憩观景。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亭在造园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园林建筑在空间上的突破,或立山巅,或枕清流,或临涧壑,或傍岩壁,或处平野,或藏幽林,空间上独立自在,布局上灵活多变。在建筑艺术上,亭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短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扇面亭、梅花亭、套方亭。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攒尖亭、盖顶亭、歇山亭,攒尖高耸,檐宇如飞,形象十分生动而空灵。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事、路亭、井亭、廊亭。凡有佳景处都可建亭,画龙点睛,为景色增添民族色彩和气质;即使无佳景,也可从平淡之中见精神,使园林更富有生气和活力。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拙政园中的松风亭、嘉实亭都是著名的亭。

  (八)路与廊

  路和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婉蜒曲折也好,高低起伏也好;曲折如游龙也好,高下如长虹也好,是一种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它既可在交通上连通自如,将园林申通一气;又可让游人移步换景,仔细品味周围景色。它既可使游人于烈日之下免受曝晒之苦,又可使游人于风雨之中不遭吹淋之罪,在酷暑风雨之时,仍然可以观赏不同季节和气象时的园林美。廊,又有单席与复席之分。单廊曲折幽深,若在庭中,可观赏两边景物;若在庭边,可观赏一边景物,还有一边通常有碑石,还可以欣赏书法字画,领略历史文化。复廊是两条单席的复合,于中间分隔墙上开设众多花窗,两边可对视成景,既移步换形增添景色,又扩大了园林的空间。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负盛名。

  (九)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有石制的,有竹制的,有木制的,十分富有民族特色。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同时过了一桥又一桥,也颇增游客游兴。特别是南方园林和岭南类型园林,由于多湖泊河川,桥也较多。

  (十)园墙

  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色;比如龙墙,境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颇有气派。园中的建筑群又都采用院落式布局,园墙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上海豫园,在五条龙墙,即伏卧龙,穿云龙(口下有金蟾),双龙抢珠,睡眠龙。将豫园分割成若干院落,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化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漏窗的形式有方、横长、圆、六角形等等 。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有几何形和自然形两种。园林中的院墙和走廊、亭谢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和不装窗扇的窗孔,分别称洞门和空窗。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每个园林建成后,园主总要邀集一些文人,根据园主的立意和园林的景象,给园林和建筑物命名,并配以匾额题词、楹联诗文及刻石。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自己再把两大段结合下就可以拉~~~~

提出了4种理论,有人实践!


专业读书笔记:《园冶》
揭开《园冶》的艺术密码:古典园林的智慧结晶 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学的经典之作,明末计成的力作《园冶》犹如一座艺术宝库,系统地阐述了造园的精湛技艺与深邃哲理。计成的实地考察与理论沉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造园智慧,尤其是其对环境融合和设计师主导的强调,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造园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

中国古典造园的基本美学思想是什么
2. 曲线美 中国古典园林处处体现了风水美学曲线美的特征,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经,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曲奥布局的经验总结,使得“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园林建筑为了和自然风景的“曲”相协调,常常以曲代直。布局不讲轴线,因观赏的方便及赏景需要...

中国古代设计理论的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哪本书?
王充的《论衡》。①内容:对当时堪舆术(相地术、风水术)的记载和批评的记述;②影响:研究古代中国“风水理论”在建筑和造园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沈括的《梦溪笔谈》。①内容:全书涉及到制图、建筑、冶金等设计领域的篇幅极大。例如,指南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最早就是在《梦溪...

中国传统的基本造园要素分析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 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 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 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

中式园林美学和中医文化的关系
这就要求中国古代园林要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出无穷的意境,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不能照搬自然山水,必须通过造园家对自然的理解与造园者的主观创造。具体在造园活动中,这主要靠园林空间的创造来得以实现,而虚实空间的变化与小中见大又是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的两大特色。 中国古代园林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颇富虚实的变化:山为实...

中国的园林艺术简要评析(1500~2000字)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古代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何回答?
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

中国园林与儒家和道家文化有怎样
其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观照天地万物的审美气质,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显示出朴素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关,道家所运用的概念、范畴在美学中更具普适性,常常被中国园林设计者们采纳和运用.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简介
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

中国园林与道家、儒家美学思想关系如何?
这就要求中国古代园林要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出无穷的意境,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不能照搬自然山水,必须通过造园家对自然的理解与造园者的主观创造。具体在造园活动中,这主要靠园林空间的创造来得以实现,而虚实空间的变化与小中见大又是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的两大特色。 中国古代园林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颇富虚实的变化:山为实...

定远县19468785474: 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
徐良肉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作为指导,从"天"的角度来说,要"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从"人"的角度来说,园林建筑必须以"景有尽而意无穷"为诉求.现代园林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健康宜居的环境,正是由此而演变而来,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汲取营养,来发展现代园林.

定远县19468785474: 论述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
徐良肉蔻: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

定远县19468785474: 古代园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就是古代文化特点如何影响着园林建筑的论文
徐良肉蔻: 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和日本,其共性是一种内在的、含蓄的,一种心灵境界的阐释...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融艺术和现...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特色 -
徐良肉蔻: 中国古代园林特色种种 一:中国古代园林特色: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典造园的基本美学思想是什么 -
徐良肉蔻: 自然美 、曲线美 、均衡美、象征美和阴阳美 1 自然美 “人地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风水观的核心[ 1 ].风水观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大地是宇宙自然的一 部分,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代园林有何特色? -
徐良肉蔻: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 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 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的文人园林是如何从最初的萌芽开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并影响到 -
徐良肉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的核心思想 -
徐良肉蔻: 体现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很有意思的问题.现在的园林设计大多都是重视再现古典园林的空间,质感,意境,而不是思想,大家都在尝试复制古典园林外在的“样子”.比较典型的就如现在的新中式,其中运用了很多古典园林的要素,手法,...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代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 -
徐良肉蔻: 中国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

定远县19468785474: 中国古典园林是怎样造园的? -
徐良肉蔻: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 (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 (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