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来历

作者&投稿:计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年是怎么由来的~

年的由来:原来年是这样来的

年,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魔。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
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
但有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啪”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穿红衣,燃爆竹以驱“年”。后来就有了“过年”。“年”被赶跑了,人们就敲锣打鼓,互称“恭喜”,后来就演变成了“拜年”。

拓展资料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如果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的时间。
因此,规定每4年的二月增加1天,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一年就是闰年。但这样实际上每4年又要亏一点,到100年时,亏了又将近1天,所以整百年时不增加这1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人们就用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jieri/chunjie/2.htm
回答者:清田雪樱 - 魔法师 四级 1-21 22:16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6 个人评价

33% (2)
66% (4)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大家懂得真多呀
评论者: 358475406 - 魔法学徒 一级

--------------------------------------------------------------------------------

其他回答 共 8 条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热闹的一天,春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年,小朋友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住在海里,头上长着尖尖的角。每到除夕的时侯它就会

跑去村庄里找人吃。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跑到山上去躲起

来。

这一年,有个长着长胡子的老人来到这里,人们忙着上山,村庄一片混乱,谁也没注意到

这个老人,只有一个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一点吃的给他,并对他说:“你快走吧!等会年就要

来啦!”可谁知到老人听完后说:“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里,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

劝了半天都没用,只好自个儿走了。晚上,年来到村庄里找人吃,它来到老婆婆家看见门上

贴着红对联,突然,从院子里响起了“噼哩啪啦”的响声,吓得年连退了好几步。这时门

打开了,只见白胡子老人穿着一身大红袍,站在院子里,屋里开满了灯。年看见了以后,吓

得跑走了。人们见了,高兴地跑下了山,问:“白胡子老人,您用了什么发术把年赶走了?”

白胡子老人笑了笑说:“我没用什么发术,我只是知道年这个怪兽它怕红色、灯光、响声。

所以我贴红对联、穿红衣服、放炮竹。下一次你们也用这样的方法,就一定能把年赶走。”

从此, 每年春节人们都贴红对联、穿红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灯,一家团聚在一起。

这习俗越传越广。

年的来历:甲骨文的“年”字像一个人头顶着一捆谷物。有的“年”字上边像禾苗,下边像人。禾在古代就是谷物,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谷物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

在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用农耕立国,炎帝神农氏就是这个时代的领路人。炎帝培育了中国最早的粟类谷物。这些谷物原本是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培育成为穗大粒饱的野生优良品种,耐寒喜温,生长期短,适合在黄土地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是旱地主要农作物。

古人通过对谷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产生了时间周期的概念,人们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也就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后来人们又把十二个月的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里,更明确了“春种秋收”的时间概念。

秋收之后,粮食归仓,俗话说“秋收冬藏”,丰收的谷物要由人来肩扛人背,“年”字就是人扛着沉甸甸的谷穗,表示年成、收获、丰收的意思。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抓紧上山以躲避“年”兽。这时,只见那老人高声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婆婆答应了,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抓紧上山以躲避“年”兽。这时,只见那老人高声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婆婆答应了,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汉字来历的资料
汉字来历的资料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下面是我整理的汉字来历的资料,大家不妨参考下。 汉字来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

地方名的来历?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地方名是怎么来?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这些城市是由什么东西才取了这样的一个名字???解析:一、地名起源分析 地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创造语言的远古时代,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产生文字,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资...

名字的由来有哪些故事?
名人名字的来历:1、孔子姓名的由来 孔子是神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数字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数字的来历是:阿拉伯数字是发源于古印度,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数字后来被阿拉伯人用于经商而掌握,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由于首先接触到阿拉伯人使用过这些数据,便误以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造成了这一历史的误会。后来,随着在世界各地的普遍传播,大家都都认同了“阿拉伯...

姓名的来历怎么写?
姓名的来历怎么写 篇一:名字的来历 (刘锦煜)我叫刘锦煜,是家族中的长孙。我出生时,爷爷奶奶非常高兴,特意找人帮我算生辰八字取名字,结果说我缺金少火。于是爸爸妈妈聚集全家之力,绞尽脑汁,查阅字典。据妈妈说,到办出生证的最后一刻了,经千挑万选,最终为我取了一个有金有火的名字——锦...

来历的意思
3、刘宾雁《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别看档案不过是一个纸口袋,它却装着你的来历,你的身份,是关于你本人存在的凭证”。4、《快心编二集》第六回:“丁严三人参见过,递上来历”。5、宋·朱熹《答吕子约书》:“张元德训道为行,固为疎阔,子约非之,是也;然其所说行字,亦不为全无...

有关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

农历的来历
中国农历是一种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阴阳合历,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农历的来源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

中国姓氏的由来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

春节的由来是什么?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关于年兽的传说: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由来传说是什么?
浑促乙肝: 年兽又称年,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 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由来是什么? -
浑促乙肝: 版本之一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来历(关于年的来历的基本详情介绍)
浑促乙肝: 1、年又称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2、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属于太阳历范畴,与月相(朔月、望月)无关.3、古老干支历法以“立春”为岁首(新年);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朔日.4、古代民间最初的岁首指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是由黄道推算出来的节点,是天象规律.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来历. -
浑促乙肝: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

郊区13263444226: 简述″年″的来历 -
浑促乙肝: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来历20字
浑促乙肝: 年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凶兽,每逢年关的时候就会出来破坏庄稼伤害人命,一到... 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 年的来历20字 ...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来历怎么来的 -
浑促乙肝: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郊区13263444226: 谁告诉我关于年的由来 -
浑促乙肝: 一、年的由来在中国众多传统的节日中,春节算是最盛大、最热闹、最受人重视的.即便是在海外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华侨,也不能忘记这个重大而又极富有意义的节日——春节.正因为春节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如此深远,故我收集了一些有关...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由来是什么啊? -
浑促乙肝: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

郊区13263444226: 年的由来?
浑促乙肝: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