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成语出处是老子有的是道德经

作者&投稿:宗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1.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金玉满堂[ jīn yù mǎn táng ]
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5.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光同尘】

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天长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满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目迷五色】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宠辱若惊】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听而不闻】

原文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虚怀若谷】

原文

《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芸芸众生】

原文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余食赘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知雄守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知荣守辱】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白守黑】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道好还】

原文

《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自知之明】

原文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欲取姑予】

原文

《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无中生有】

原文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若存若亡】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知止不殆】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辩若讷】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出生入死】

原文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相依】

原文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生久视】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深根固柢】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轻诺寡信】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俭故能广】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哀兵必胜】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寸进尺退】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被褐怀玉】

原文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

《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想往来】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无为而治】

引用

《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视而不见】

引用

《老子》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少思寡欲】

引用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委曲求全】

引用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不得已而为之】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
【富在知足】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虽死犹生】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淡而无味】

引用

《老子》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物极必反】

引用

《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欲益反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二章:“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
【损之又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而益,为道而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赤子之心】

引用

《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取长补短】

引用

《老子》第七十七章:“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结绳而治】

引用

《老子》第八十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因为作者是老子,所以后来又被称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
  《道德经》是唐宋以来的流行于世的《老子》通行本,因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所以称为《道德经》。
  另外,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所以,如果见到《德道经》一书,也是指同一本书,只是章节序号不同而已。

  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成语出自《道德经》,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道德经》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而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二、《道德经》在从内容饱含着作者对天道、地道、人道的深刻认识,饱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
  自然知识,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三、《道德经》在形式上采取韵文形式,是一部哲理诗,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仗、排比、
  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包含的哲理深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冷僻的字不多,易于
  被大众接受。

  附:出自《道德经》的部分成语
  玄之又玄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不言之教 功成不居 无知无欲 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金玉满堂 功遂身退 宠辱若惊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恍恍惚惚 功成事遂 六亲不和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少思寡欲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道法自然 知雄守雌 知白守黑
  知荣守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将欲歙之 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 ,
  必故强之 ﹔
  将欲废之 ,
  必故兴之 ﹔
  将欲取之 ,
  必故与之 。
  大方无隅 ﹔
  大器晚成 ﹔
  不言之教 ,
  多藏厚亡 。
  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大成若缺 ,
  其用不弊 。
  大盈若冲 ,
  其用不穷 。
  大直若屈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 。
  不行而知 ,
  不见而明 ,
  不为而成 。
  为学日益 ,
  为道日损 。
  出生入死 。
  知者不言 ,
  言者不知 。
  和光同尘,
  祸福相倚。
  深根固柢 ,
  长生久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
  不争之德,
  哀兵必胜。
  被褐怀玉 。
  木强则折 。
  报怨以德
  小国寡民 。
  邻国相望 ,
  老死不相往来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都是同一本书。

《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

老子与道德经是同一本书

老子与道德经是同一本书

二者是一本书。


游刃有余成语故事_成语“游刃有余”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成语故事】梁惠王有一个厨师叫庖丁。有一回,他去看庖丁宰牛,只见他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手起刀落,非常利索。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

形容做一件事是有效果的用什么成语
形容做一件事是有效果的用什么成语 形容做一件事是有效果的成语: 1、卓有成效 【拼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 【释义】: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例句】:我们...

写下50个成语解释及出处。
50个成语解释和出处:大智若愚【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温文尔雅【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

掷地有声是什么意思
掷地有声,汉语成语,拼音为zhì dì yǒu shēng,意思是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现也形容落实力度大。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成语...

形容有条有理的成语有什么
1、有条不紊 拼音:yǒu tiáo bù wěn 成语解释:紊:乱。有条理;不紊乱。成语出处:【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成语例子:听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有条不紊。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2、有条有理 拼音:yǒu tiáo yǒu lǐ 成语解释:有条理;有...

什么什么有词成语
: 振振有词 【拼音】: zhèn zhèn yǒu cí 【解释】: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成语】: 念念有词 【拼音】: niàn niàn yǒu cí 【解释】: 念念:不停地念诵。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成语在什么一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
一什么一什么 的成语有哪些 1、一死一生 成语拼音:yī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2、一式一样 成语拼音:yī shì yī...

人各有志的意思是什么?
人各有志,汉语成语,拼音:rén gè yǒu zhì,意思是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人有不同的志向。成语出处 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白话释义 汉书·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各的志向,不能勉为其难...

彬彬有礼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成语解释 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朴实的样子,后用以形容文雅。成语出处 《论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白话文:孔子说:“(一个人的)自性胜过、多于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就会失去约束、陷于放纵,(一个人的)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胜过...

什么有词成语
念念有词——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桃江县19176713965: 为什么有的成语出处是老子有的是道德经 -
鱼贺盐酸:[答案] 《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因为作者是老子,所以后来又被称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 《道德经》是唐宋以来的流行于世的《老子》通行本,因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所以称为《道德经》. 另外,上世纪70...

桃江县19176713965: 为什么有的成语出处是老子有的是道德经 -
鱼贺盐酸: 《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因为作者是老子,所以后来又被称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 《道德经》是唐宋以来的流行于世的《老子》通行本,因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所以称为《道德经》. 另外,上...

桃江县19176713965: 老子道德经共有多少成语
鱼贺盐酸: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为什么有的成语出处是老子有的是道德经《道德经》 上出现的成语,包括出现章节,古今异义..急...成语哀鸿遍野的出处是?《论语》《道德经》《坛经》《诗经》道德经一共有多少章?更多相关问题>>查看"脑筋急转弯"分类更多问题回顶部↑用APP,更省60%流量登录

桃江县19176713965: 出出处《道德经》的52个成语 -
鱼贺盐酸: 1、玄之又玄【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有无相生【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

桃江县19176713965: 道可道非常道是成语吗 -
鱼贺盐酸: 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第一个“道”表示万事万物的真理,“可道”可以勉强命名为道.“恒”永恒不变,“非恒道”,这个“道”并非永远不变的.理解分两种:(1):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并非是唯一不变的道路;真正的名声是可以去求得的,但并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声.(2):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却不是万物永恒的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桃江县19176713965: 什么德什么德的成语 -
鱼贺盐酸: 1. 上德不德 (shàng dé bù dé) 解释: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出处:《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示例:可道非道,常道无名.~,至德无盈. ★《隋书·徐则传》 2. 以德报德 (yǐ dé bào yu) 解释: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

桃江县19176713965: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鱼贺盐酸: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

桃江县19176713965: 为什么《老子》又叫道德经? -
鱼贺盐酸: 一开始不叫道德经.《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作品,书里引用到老子的话,但韩非子称《道德经》为《周书》.《史记》西汉初期,写到老子列传的时候,是说“上下篇”,没有说道德经的.顶多说了“老子修道德”而已.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道德经全本,也并没有冠以道德经一名.只是其中一本帛书在每篇最后写了“德 多少字”“道 多少字”而已.至于道德经这个名字,好像是在唐朝开始才称呼.

桃江县19176713965: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鱼贺盐酸: 道德经里出的成语: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无为之治 大巧若拙 金玉满堂 功成身退 宠辱若惊 视而不见 听之不闻 自知者明 出生入死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以德报怨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

桃江县19176713965: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与德,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
鱼贺盐酸: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宇宙规律. 德,符合道的行动规范.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