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哀,死亦何苦)。→这句话到底原文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山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活着有什么好悲伤,死去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原文该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趣”吧?

含义如下:
生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呢,死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呢?表示有时生并不一定就是快乐的, 死也不一定是痛苦的。告诫人们要有一种淡定的心态,平淡的生活,功利心不要太强。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句话出自庄子与庄学后学。
《庄子.至乐》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离於爱者,无忧亦无惧。人来到世界上,总是要经历一番的,有人一路顺风,有人艰难坎坷,但在人将死之时,高僧大德参透人生,谓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均是虚空,此时,死成了一种自然,何必曰苦?
死不是苦,生有什么开心的呢?这和陶渊明的“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改一个字,生亦何哀,意思完全不同,层次降了好多,因为小孩子生下来,懂得人生吗?不懂,只有到了成人才懂,当要过世时,回首一生,定有不如意之处,如果参不透人生,觉得死是一种解脱,从苦海中解脱,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扩展资料: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至乐题解:
“至乐”是首句中的两个字,意思是最大的快乐。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人应怎样对待生和死呢?篇文的内容就在于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
1、全文自然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连续五句提问后,列举并逐一批评了世人对苦和乐的看法,指出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所谓“至乐”也就是“无乐”。
2、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写庄子妻子死时鼓盆而歌的故事,借庄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气的聚合与流散,犹如四季的更替。
3、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恶焉”,指出“死生如昼夜”,人只能顺应这一自然变化。
4、第四部分至“复为人间之劳乎”,借髑髅之口写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劳苦。
5、第五部分至“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讲述一个寓言故事,指出人为的强求只能造下灾祸,一切都得任其自然。
6、第六部分至“予果欢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忧愁与欢乐。
7、余下为第七部分,写物种的演变,这一演变的过程当然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其目的在于说明万物从“机”产生,又回到“机”,人也不例外;从而照应了首段,人生在世无所谓“至乐”,人的死与生也只是一种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外篇·至乐

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认为不应该,庄子说:我的妻子,推察起来,开始并没有生命。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形体产生的气候征兆。

在浑沌混杂之中,逐渐酿成了产生形体的气候征兆,进而具有了形体,进而具有了生命,进而又有了现在的死亡。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推察起来我的妻子本不是我的妻子。不只她不是我的妻子,而且我自己也不为我自己所有。

现在我的妻子死了,她人已经安静地回归浑沌混一的初始状态,躺在天地万物的大房子里,如同秋去冬尽,等候春天重新来临。而我却嗷嗷地在她身后痛哭,我自以为是我不懂道理了,所以就又止住不哭。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至乐》。

扩展资料: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明确否定礼教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生成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宇宙空间。

透过对宇宙运行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

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齐物”的思想观点,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这句话出自《庄子.至乐》,原文为: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认为不应该,庄子说:"我的妻子,推察起来,开始并没有生命。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形体产生的气候征兆。在浑沌混杂之中,逐渐酿成了产生形体的气候征兆,进而具有了形体,进而具有了生命,进而又有了现在的死亡。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推察起来我的妻子本不是我的妻子。不只她不是我的妻子,而且我自己也不为我自己所有。现在我的妻子死了,她人已经安静地回归浑沌混一的初始状态,躺在天地万物的大房子里,如同秋去冬尽,等候春天重新来临。而我却嗷嗷地在她身后痛哭,我自以为是我不懂道理了,所以就又止住不哭。"

生生死死,就像来来往往,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生并不是获得,死也并不是丧失,生并不比死具有更大的意义。倒是死比生更具有回归万物、更新再造的可能,因此更接近于道,由道所任意委托差谴。无为首领,生为脊背,死为尻尾,死生存亡为一体,这就叫作"生死如一"。生死如来往,死是回归于万物,是为道之大用,这就叫作"视死如归"。人生和宇宙万物一样,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循环往复,生化不休,生生死死,出于道而又入于道,这就叫作"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拓展资料: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原文,意思如下:
1.生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每个人,不论贫富,终究会死,所以生就是等着死,再者,对于茫茫世界而言,一个人是多么轻微呢,你死了地球照转,所以生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2.死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既然生的人迟早会死,再富再有权势的人也要死,无一例外,所以死是公平的,再加上生本来就是遭罪,死是一种解脱,以此说来,死有何可悲哀的呢?)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白话意思:活着有什么可高兴的,死亡有什么好悲哀的?
万物本来就没有生命,并非是你没有生命;
本来就没有形态,并非你没有形态。

大话西游里的台词哈哈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悟空,当你明白舍生取义的道理之后自然会来找我的,南无阿弥陀佛~~”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出自什么地方
明教教众死之前要宣的誓言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熊熊圣火,焚我残躯,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熊熊圣火,焚我残躯,这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描写的明教徒众以身殉教时所唱的歌,具体出处不可考了,有人说是白莲教的40字...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是什么意思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意思是生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呢,死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呢,表示有时生并不一定就是快乐的, 死也不一定是痛苦的。出自《庄子至乐》。作者:庄子。全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是什么意思?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原本是佛家用语,佛家认为人在尘世是受苦受难的,惟有天国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理想的乐园;所以佛家对死从内心不觉是苦事,用解脱的思维来认为死比生还要好;更进一层的佛家用佛的教义来救现在的世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这种佛法的体现;佛家认为尘世人的生死不重要,惟有按照佛家...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怎解?
明教教众死之前要宣的誓言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这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描写的明教徒众以身殉教时所唱的歌,具体出处...

有一句诗叫“生无可恋,死亦何悲”是吗?
这句话源于道教,原话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出自庄子与庄学后学。这句话又被后人改编为许多个版本,如: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生无可恋,死亦何悲。生无可恋,死亦何哀。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从人生的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一个神奇而又脆弱的存在,它像沙漏中的细沙一样可贵却不可复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生命的重量和意义。我们在活着的时候,经历着喜怒哀乐,不断地寻求着自我价值和幸福感;而在死亡面前,我们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性。这让我们不禁思考,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生命的意义是...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熊熊圣火...
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说人活着未必是快乐的,死了也未必是痛苦的,所以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黑暗中只有光明指导着人们驱恶扬善,死亡之前无论是曾经的悲伤与欢乐都将随着自己消散,就是教导教众信奉光明,惩恶扬善,无惧死亡的教条。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出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
明教教众死之前要宣的誓言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熊熊圣火,焚我残躯,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熊熊圣火,焚我残躯,这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描写的明教徒众以身殉教时所唱的歌,具体出处不可考了,有人说是...

大话西游的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是什么意思?
原意是“生亦何欢 死亦何哀”活在世上并没有特别的欢乐,死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悲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淡泊虚无的态度,佛家往往持这种超脱的观点。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这句话的出处与背景,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呢?_百 ...
记得好像是 大话西游 里的话!活在世上并没有特别的欢乐,死去也 没有什么特别 的悲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淡泊虚无的态度,佛家往往持这种超脱的观点。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的含义 -
廖都八珍: 1、“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的含义是人生出来最终都是要死的,据此看来,生时的种种不快又有什么可以值得伤心,死又有什么值得痛苦的,都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人就算作是一棵植物,一个动物一样,又何必把人看得太重呢,对人生的...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生亦何哀怎么解释 -
廖都八珍: 因为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受难,而死了就可以解脱了啊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这句话到底原文是怎样的? -
廖都八珍: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原文,意思如下:1.生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每个人,不论贫富,终究会死,所以生就是等着死,再者,对于茫茫世界而言,一个人是多么轻微呢,你死了地球照转,所以生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2.死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既然生的人迟早会死,再富再有权势的人也要死,无一例外,所以死是公平的,再加上生本来就是遭罪,死是一种解脱,以此说来,死有何可悲哀的呢?)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是什么意思?
廖都八珍: 这句话的意思是活着也没什么欢乐,死了也没什么痛苦.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出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 -
廖都八珍: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原本是佛家用语,佛家认为人在尘世是受苦受难的,惟有天国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理想的乐园;所以佛家对死从内心不觉是苦事,用解脱的思维来认为死比生还要好;更进一层的佛家用佛的教义来救现在的世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这种佛法的体现;佛家认为尘世人的生死不重要,惟有按照佛家的修行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后来人把佛理才生活中加以阐述,表达对生死观看的比较透,接近佛家得道. 一生的大悲大喜,恩怨情仇.佛说诸般苦痛,自而为之!亦是“菩提本无根,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出处,是什么意思 -
廖都八珍: 应该是出自《庄子》里的一篇文章,原文好象是这句话“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出自什么地方? -
廖都八珍:[答案] 明教教众死之前要宣的誓言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这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是什么意思 -
廖都八珍: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离於爱者,无忧亦无惧 人来到世界上,总是要经历一番的,有人一路顺风,有人艰难坎坷,但在人将死之时,高僧大德参透人生,谓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均是虚空,此时,死成了一种自然,何必曰苦?死不是苦,生有什么开心的呢?这和陶渊明,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改一个字,生亦何哀,意思完全不同,文化层次降了好多,因为小孩子生下来,懂得人生吗?不懂,只有到了成人才懂,当要过世时,回首一生,定有不如意之处,如果参不透人生,觉得死是一种解脱,从苦海中解脱,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是什么意思?
廖都八珍: “生亦何欢 死亦何哀” 活在世上并没有特别的欢乐,死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悲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淡泊虚无的态度,佛家往往持这种超脱的观点.

无极县15682443475: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句话什么意思?
廖都八珍: 这句话的意思是活着也没什么欢乐,死了也没什么痛苦.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悟空,你尽管一刀捅死我吧!”《大话西游》里那个啰嗦的唐僧这样说过说. 生死是表象,生命无生死.“莫比乌斯带”告诉我们,生死不是对立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相依,生死相随.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黄帝阴符经》中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我感觉到,生就是苦,人生就是一个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