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叶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即使是那些从不受贿、从不贪污的清廉的知府,只通过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仍然可以在三年内获取十万两白银。该俗语讽刺了统治阶级对民脂民膏的压榨。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描述清代官员收入的一个经典说法,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对,至少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准确的说它指的是地方官的收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京各部官员却面临入不敷出,甚至是常年借债度日的窘境。



扩展资料:
清代官员实行的是低薪制,但这并不是清代所独有的。历朝历代,除了汉初和宋朝中后期外,中国历史上官员的俸禄一直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准。
以一个县令年俸为例,折合粮米进行对比便可见分晓。汉朝为15000至25000斤,东晋南北朝为20000斤,唐朝为15000至32000斤,宋代为31000至70000万斤,明代为3000斤,清代为5400斤。
可以看出,官员低薪制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十分严重了,以至出现了收入和支出完全不匹配的现象。雍正时期,鉴于官员生活情况,雍正帝实行养廉银制度,地方官的薪俸水平几十上百倍的增长。
大致来看,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一级的增长了约90倍以上,道员增长了50倍有余、知府增长了35倍有余,知县则接近50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相当于现在多少?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

清:做官廉洁。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

出处:《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扩展资料

清代官吏俸禄以岁俸为名,发给银两,自一品到九品至未入流,共分10个等级。一品最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从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两。

知府一般为四品官,一年也就105两,三年也就315两,十万两雪花银,自然来源于灰色收入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

意思是:初做官的人一开始是想做清官的,但清了三年之后由于受了官场腐败的同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里头毕竟有个“清”字。仅仅“清”了三年,也终归“清”过。只要有“清”,世界就有希望。若是贪风不止,愈演愈烈,到头来肯定会出现这样的事:一批衙门里十万雪花银的法定工资,能养出三万个赃知府! 

以前的清知府相当于现在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相当于市局一级的行政单位。

十万雪花银是比喻很多银子,十万两雪花花的银子。

扩展资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

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中,《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意思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出现此句子的作品:

清《雅观楼》----尤说:“要得二万金,可以到任。只要官运好,到任后遇      几件事就可将本寻起,久坐寻得多,又可以加捐知府。俗说,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稳准得很的。”

清《绘芳录红闺春梦》----“这两纸文书行到扬州,把个扬州府吓坏了。原来那扬州府知府,仍是毛公。他因前次是署理扬州府事,后来在部里用去若干,谋了实授,又加了按察使衔。他为一任扬州府十万雪花银,因此上舍不得调升别处,丢下这个美缺。”

清《儒林外史》: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准了,并且清朝其他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此句。



清知府:清廉的知府
意思:即使一个清廉的知府官,3年下来也有十万的非工资收入。这样的官已经是清廉的了
清朝知府相当于地一级的官
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米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2.5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3.125元/升。1两银合1000文,1000/15×3.1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8元。
十万×/208=2千零80万元。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新造七间半房,不含土地价,单造价85两

1、字面的意思是:当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万两雪花似的银子。
2、这是两个上下对仗的复句。“三年”对“十万”,“清”对“雪”,“知府”对“花银”。清,这里的意思只是清白,干净,廉洁的意思。所以,“清知府”当为“清廉的知府”之意,而并非指“清朝知府”。全句的意思,是讽刺那些号称清廉为官者,其实三年任上已神不知鬼不觉地积攒了远高于正常俸禄水平的十万两雪花花的银子。言下之意,清廉是假,腐败是真。
3、出处:清·吴敬梓《懦林外史》第八同,但据有人考证,它其实在更早期的宋明话本中就有。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个好官也能赚这么多的钱吗?
而宋朝知府的官职比宰相要小,因此,知府每年的俸禄也比宰相要少,不过几百两银子,三年也才几千两银子,远远小于十万两白银。所以说,对于一个清廉的知府,只凭借俸禄,三年是不可能赚十万两白银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代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这段话,原文...

万两雪花银的上句
【《儒林外史》】清朝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儒林外史》是乾隆年间的书,据记载,乾隆年间那时候优质大米价格大约是10文钱\/升。1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清朝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乾隆年间1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我们现在普通...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最早出之哪个年代?
“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基本上,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宋朝,在明朝话本中也有...

在清朝当上三年知府,真的能贪十万银子?怎么算的?
众所周知,清朝官场是很腐败的。江湖古老相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上三年知府,能贪十万银子。江湖古老又相传:不贪不滥,一年三万。即使是下手不那么狠的地方官,一年也有三万两银子的进项。清朝地方官的收入真有这么高吗?替他们算算账就知道了。壹 基本工资有多少 地方官这个概念很大,上至...

三年清知府的清是啥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的确确就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官员的工资为何这么高?
清朝时候有个官员叫做海瑞,做的官也不下,可偏偏穷得要命,只有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才舍得买一点肉。由此可见,清朝时官员的工资其实并不是很高。但是民间偏偏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这些官员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生财之道吗。清朝的时候,无论家境如何的人想要当官。有志向的人通过科考实现理想,...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的官员是怎么捞钱的?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这些灰色收入,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主要是巧立名目。.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的县官能有多少收入?
民间流传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代当一任地方官真的能有这么多收益吗?我们以清代为例来看看。清朝文官和武官收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官要赚的更多,每个官员的级别和职务不同,到手的年俸也不一样。清朝县官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点钱养活自己都不够,更不...

半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这句话在古代到底对不对?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的流传更广。清明两朝的知府,正常收入都达不到在清朝,官员的年俸并不是很高,但在康熙朝时,为了杜绝腐败情况,给各级官员们发了养廉银子。清朝时候,知府每年大概有80两的俸银,还有80斛米,但是养廉银子每年可以达到2400两。这是合法收入,以此来看,显然是达不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的清是指清朝的清?还是清廉的清的意思呢...
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
钮范消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解是:做三年的知府,头脑一定要清醒,要会算帐,不能给管家实际权利,要不三年下来,管家就会花掉你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以备十万火急时的银子,等到那时你就只能望着雪花想银子了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最早出现在什么文献中? -
钮范消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的确确就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来历
钮范消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 -
钮范消癥:[答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解是:做三年的知府,头脑一定要清醒,要会算帐,不能给管家实际权利,要不三年下来,管家就会花掉你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以备十万火急时的银子,等到那时你就只能望着雪花想银子了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什么时期 -
钮范消癥:[答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三年”、“清知府”与十万两银子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细细研究的不多.这里头很有学问,值得认真探讨.我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至少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揭露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钮范消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这两句大意是:当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万两雪花似的银子. 做官的都会搜刮民脂民膏,只要做官就有钱花.旧日官员多以发财为目的,很少有不搜刮民财的.〜说做了三年知府,即使尚属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万银两,至于那些不清不白的,狼贪豺狠的,做官时日久长的,职位更高的,搜刮民财之多就可以想见了.作者用以退为进的写法,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员贪污成风的事头.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能解释下大概就行…
钮范消癥: 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里的十万雪花银相当于当时多少普通?
钮范消癥: 首先需要指出,三年“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并非专指清朝的知府.这话打宋朝就有,明代话本也多有提及.当然,我们不妨拿清朝知府的收入举例来分析是可以...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哪个朝代
钮范消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语,意思是指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介休市153420354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的清指的是什么,清官还是清朝?
钮范消癥: 清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