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欧洲宇航局的太空发展历程 急需!~

作者&投稿:书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历史~

11月10日下午,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航天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年月之航天专场报告会”在教学西楼D座报告大厅隆重举行。本次报告会由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研发中心主任兼主任研究师、主任设计师李平教授主讲。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辉老师,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乔彩燕老师,教务处于竹君老师,航天学院分团委书记顾振芳老师,航天学院张永福老师及动力与能源学院辅导员齐天老师出席了报告会。
李平教授用通俗的语言从“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及航天应用”、“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及成就”、“中国推进技术展望”和“创业辉煌”等方面进行讲解。在“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及成就”方面,李平教授从“两弹一星”和“运载火箭”讲起,介绍了中国的“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说明“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探”、“登”、“驻”三个环节,中国尚处于第一阶段;在“推进技术”方面,李平教授讲了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的艰难创业历程,并和在座师生分享了航天推进的发展趋势及目标。
李平教授的本次报告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分析透彻,满足了在座同学对航天知识的渴望。李平教授也给予了同学们殷切期望和建议,告诉我们航天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大航天时代还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人物简介:李平,毕业于中国航天总公司的第一研究院,历任资轨控发动机工程组长、设计室副主任、型号副主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研发中心主任兼主任研究师、主任设计师。他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国防科工委个人三等功二次。他还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三五”人才,“航天将”获得者。
http://www.nwpu.edu.cn/youth/xwzx/yxjw/86657.htm


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

从古至今,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日前,《连线》杂志评出了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人类太空之旅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大事件:
1、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 1,俄文意为旅伴)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标志人类真正意义上迈开了进军太空的步伐。
随着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及技术联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巨变。由于苏联人抢先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人随后立即放弃了先前开发Vanguard卫星的计划,转而开始进行着手推行“探险者”(Explorer)计划。
2、1958年美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Explorer I)

“探险者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美国也进入了太空时代。
“探险者一号”是一颗微卫星,长约203厘米,半径15.9厘米,整个重量只有30磅,其中有一半的重量是科学仪器。此外,“探险者一号”上还搭载了一套宇宙射线探测装置,该装置由一系列温度感应器和一部显微镜组成,主要用于探测太空辐射。“探险者一号”卫星每天绕地球12.5次,在距离地球354千米到2515千米的范围内运行。
尽管“探险者一号”建造结构非常简略,但它却能正常运行,用美国宇航局自己的话说就是:“由于当时人造卫星所能达到的高度有限,再加上发射能力有限,而且只能用火箭搭载低重量卫星,所以“探险者一号”的设计及建造秉承从简原则,但是它的质量却很过硬。探险者一号”的发射及运行非常成功。
3、1961年Enos成为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大猩猩

为了试验太空环境是否会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美国科学家计划先将猴子、猩猩及狗送入太空进行测试。
1961年1月31日,墨丘利飞船带上一只名为Ham的黑猩猩飞越了大西洋700公里。但是,飞船在飞行中出现了故障,黑猩猩Ham死里逃生,并在海上成功着陆。
1961年11月29日,一只在霍洛曼航空医疗实验室(Holloman's Aero-Medical laboratory)受过训练的黑猩猩Enos,成为第一个被送到地球轨道上并且绕地飞行的哺乳动物。Enos是随着水星-阿塔拉斯4号(Mercury-Atlas 4)进入地球轨道的。但由于技术问题,Enos只绕着地球飞行了2圈。随后,他成功返回地球,身体状况良好,但却在11个月后因患痢疾而死亡。

4、1967年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联盟一号”(Soyuz 1)升空
1967年,前苏联“联盟一号”(Soyuz 1)飞船返回地球时,由于降落伞装置出现故障,飞船坠毁,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VladimirKo marov)当场死亡,他也因此成为人类太空探索中第一位牺牲的宇航员。
事实上,“联盟一号”只是太空探索系列计划当中的一部分。当时的计划是科马洛夫返回之后,还会有另外的宇航员搭乘“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但是科马洛夫乘坐的飞船因故障坠毁,整个计划也随之取消了。
5、1968年,“阿波罗8号”完成人类首次绕月飞行

“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弗兰克·鲍曼、詹姆斯·洛弗尔及威廉·安德斯)成为首批成功见到月球远端的宇航员。“阿波罗8号”成功绕月飞行也为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铺平了道路。
6、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

1966年2月3日, 苏联发射的 “月球9号”飞船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成功,并向地球发回月球全景照片。但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表面,成为登月第一人,也实现了人类一直以来的登月梦想。美国也在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胜利。
当时,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驾驶着“阿波罗11号”在月球轨道进行环绕飞行,阿姆斯特朗则和另外一位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乘坐登月舱Eagle脱离“阿波罗11号”驶往月球。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18分,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宣布:“Eagle登月舱成功在月球登陆。”

7、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从1981年4月12日到14日这段期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共完成了36次绕地飞行。但是在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突然发生解体,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宇航局认为,此次事故原因是由于航天飞机在重返地球过程中,飞机的机翼上出现了穿孔。从1981年首次执行任务至2003年航天飞机坠毁,“哥伦比亚”号共成功完成了26次飞行任务。
8、1985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两颗国防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1985年10月3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升空。它的第一次飞行是为了执行美国空军的一次机密行动,将两颗国防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架航天飞机一些更加引人注目的飞行行动包括1989年将“伽利略号”和“麦哲伦号”行星探测器送入太空,和1991年将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送入太空。
目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仍在使用。它的下一次飞行计划是今年的11月12日。
9、1989年Delta II火箭连续第75次完成发射任务


美国宇航局共使用Delta II系统完成了142次运载任务,其中还包括火星探测任务。Delta火箭家族于1989年开始投入使用。2007年9月18日,美国宇航局使用Delta II系统创造了连续75次成功完成发射任务的壮举,这一纪录目前仍未被打破。
10、1991年“奋进号”航天飞机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

1991年5月7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替换于1986年发生爆炸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目前,“奋进号”号航天飞机是美国仍在使用的3艘航天飞机中的1艘。它已成功执行了30次太空任务。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10年让“奋进号”号航天飞机退役。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在苏联升空
1959年12月6日,美国也成功有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器飞越火星,以尝试失败告终。
1965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
1969年3月27日,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2年5月30日,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3年7月25日,前苏联火星5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
1974年2月24日,前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5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于8月20日和9月9日在火星着陆,发回了5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数据。197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9月5日和8月20日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
1989 前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于7月7日和7月20日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1993 美国火星观察者在预定即将到达火星轨道之前失踪。
1996 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 火星环球勘探者发射升空,1997年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1998 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1999年9月23日,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9 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6-2 欧洲宇航局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2003年6-8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火星探测漫步者-A”探测器。同年6-25 发射了“火星探测漫步者-B”探测器。

航天飞机发展历程: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再次发射,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此后美宇航局暂停了航天飞机发射任务。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
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共飞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
1998年10月29日,“发现”号搭载着77岁的参议员约翰·格伦起飞。格伦是曾搭乘“水星”飞船升空的美国首名宇航员,这次他又成为最高龄的“太空人”。
1999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号发射,这次指挥它的是艾琳·柯林斯,标志着女性首次成为航天飞机的机长。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于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2005年8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降落,结束了长达14天的太空之旅。这是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首次顺利地重返太空,并且平安回家。
2006年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此次发现号顺利完成国际空间站维修和建设任务,并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名宇航员。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2时左右,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7名宇航员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护。美国西部时间24日8时39分,“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圆满完成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后一次维护的飞行任务。
2009年7月15日(北京时间16日6时3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启程前往国际空间站日本舱安装最后一个组件。
2009年8月,美国东部时间2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29日11时5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搭载7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运送数吨的补给和设备。此前,“发现”号的发射已三次被延迟。25日因为天气状况推迟,随后于26和28日两度推迟,主要原因是装有液体氢的燃料箱阀门出现问题。
2009年9月美国东部时间11日晚间7时47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7时47分)发现号开始点火进行变轨,于当天晚间8时53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8时53分)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
2010年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早上6点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美国“发现号”宇宙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携带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发现号”除载有4名男性宇航员外,还携带有3名女性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与1名女性宇航员会合,创造史上上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人数最多的纪录,达到4人。
2011年2月24日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将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人类上了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6号飞船,飞船载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尔德上尉。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5小时51分钟。此次飞行是与12月4日发射的“双子星座”7号交会,并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最近时约0.3米。这是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空间交会飞行。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突然,充满纯氧的座舱起火爆炸,3名航天员当即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三代飞船“联盟”1号。4月24日飞船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于乌拉尔奥伦波克附近,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飞船上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19分钟后,奥尔德林跟着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共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记录。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共飞行了175天。运行期间对接了两艘“联盟”号飞船,其中“联盟”11号的航天员进站工作了3星期。此后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多勃罗沃尔斯基、帕查耶夫和沃尔科夫和“联盟”11号飞船。飞船成功地实现了和“礼炮”1号空间站的对接、在轨运行24天后,在返回途中,返回舱空气泄露,返回地面时,人们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 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971年12月7日,美国发射载有塞尔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罗”17号飞船。11日到达月球,两名航天员在月面逗留75小时,在月球轨道上释放了一颗卫星。飞船19日返回。这是人类迄今最后一次载人登月飞行,也是“阿波罗”飞船第7次登月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其上工作。原预计“天空实验室”能运行到1982年,但终因空间站故障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其运行轨道急剧下降,于1979年7月12日坠落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南水域。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75年4月5日,苏联发射载有拉扎列夫和马卡罗夫的联盟18A飞船,准备与礼炮4号对接。火箭第3级点火不久,正值火箭上升到144公里的高空时,因制导系统发生故障,飞船在空中翻滚,并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发出应急救生指令,使火箭紧急关机,返回舱与飞船分离,航天员按应急方案返回,在西伯利亚西部山区安全着陆。飞行只进行了22分钟。这是载人航天以来,第一次因火箭飞行不正常而成功地采取的应急救生措施。
1975年7月15日,苏、美发射飞船进行联合对接飞行。首先发射的是载有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库巴索夫的“联盟”19号飞船。发射后7.5小时,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斯坦福尔德、斯莱顿和布兰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罗”18号飞船和“联盟”19号飞船成功地对接。飞船对接状态保持了两天,美苏航天员实现了飞船间的互访。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竞争对手难得的“太空握手”。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此后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仅73秒后即爆炸,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再次遇难。尽管如此,美国航天飞机投入运营22年来,已成功飞行111次,在太空部署过卫星、维修过“哈勃”、完成了无数科学试验,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送工具。
1984年7月17日,苏联发射“联盟”T12号飞船升空。船上载有扎尼拜科夫、沃尔克和女航天员萨维卡娅,与“礼炮”7号空间站-“联盟”T10号飞船联合体对接。25日,萨维茨卡娅和扎尼拜科夫一起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舱外活动。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此后历时10年,直到1996年4月26日,苏联(俄罗斯)才建成由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舱、“光谱”舱和“自然”舱组成的完整的“和平”号空间站。
2003年3月23日,“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超期服役近10年后,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堪称“一代天骄”!在“和平”号天马行空近15载中,共接待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航天员100多人次。其中俄罗斯航天员在“和平”号上创造了两项太空飞行纪录:一项是由玻利亚科夫创造的、人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438天的世界纪录,另一项是由阿夫杰耶夫创造的、在太空飞行累计时间达748天的世界纪录。科学家们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包括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空间科学、对地观测等众多领域的成千上万项科学实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1995年6月27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5名美国航天员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升空,首次实现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此后一直到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降低了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航天员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纪录。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用“质子”K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入太空,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首位太空游客、美国富翁蒂托搭乘“联盟”TM32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出发,到国际空间站上旅游观光8天,5月6日返回地面。蒂托此行耗资2000万美元,除了太空观光外,他还负责飞船的一部分无线电通信、导航和供电任务,并与俄宇航员一起执行了对地观测任务。蒂托的太空之旅开创了太空旅游的新时代。2002年4月25日~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游客、南非亿万富翁马克·沙特沃斯也在太空度过了10天的时光,其中8天生活和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

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 <br />
<br />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进行紧张的训练,休息时,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结果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br />
<br />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在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被烧死在舱内。这3名航天员是:弗吉尔·卜格里索姆上校、爱德华·H·怀特中校和罗杰·B·查非少校。 <br />
<br />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进入太空后,飞船屡次出现故障,几经努力难以修复,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又出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br />
<br />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顺利完成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的各项任务后,在再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3名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 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br />
<br />
1974年1月19日,美国用德尔塔火箭发射英国“天网2A”卫星,由于火箭电子装置中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的一个小焊点附近剥落了一小块绝缘层,引起短路,发射失败。 <br />
<br />
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导致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此事件在1989年才被公开。 <br />
<br />
1980年5月23日,阿丽亚娜火箭第二次试飞时,一名工作人员不慎碰落一个部件的商标,堵塞了发动机燃烧室的喷嘴,造成发射失败。 <br />
<br />
1985年5月,美国发射“三叉戟”导弹,由于发动机燃烧室中剥落了一块黄豆在的绝缘层,结果高温火焰烧穿了那里的金属壁,燃气向外喷射,发动机爆炸。 <br />
<br />
1986年1月28日,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在升空第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 <br />
<br />
1986年4月18日,美国用“大力神”火箭发射间谍卫星,因助推器密封垫圈失效,起飞后5秒钟爆炸。 <br />
<br />
1986年5月3日,美国用“德尔塔”火箭发射一枚价值5700万美元气象卫星,在点火后不久发生爆炸。 <br />
<br />
1986年5月30日,阿丽亚娜第18次发射时,因第3级火箭没有及时点火,发射失败。 <br />
<br />
1990年2月22日,阿丽亚娜火箭第36次发射,一名工作人员不慎将一块擦拭布遗留在一级发动机的水循环系统中,堵塞了管道,引起火箭爆炸。 <br />
<br />
1990年3月14日,美国“大力神”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6号”时,因接错一根导线,第二级火箭没有分离,卫星没有达到预定轨道高度。 <br />
<br />
1990年9月7日,美国“大力神”4型火箭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搬运过程中,一个助推器突然坠落,发生爆炸起火,火焰高达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br />
<br />
1990年10月4日:俄罗斯一枚天顶号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电子侦察卫星时于起飞几秒后发生爆炸,发射设施遭受严重损坏。 <br />
<br />
1991年6月18日,载有美国航天局和几所大学的10个科学实验仪器的“探索者”号火箭在发射不久后由于迷失方向而坠毁。 <br />
<br />
1992年3月22日,中国用“长征2号E”火箭发射澳星,由于拧动点火控制器时,从螺钉上旋下一点点金属屑,使电路短路,火箭发动机熄火,发射没有成功。 <br />
<br />
1993年8月2日,美国空军一枚“大力神4型”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点火升空后不足两分钟即发生爆炸,火箭载有的一颗绝密先进间谍卫星随之化为残片,落入海中。 <br />
<br />
1994年12月1日,阿里亚娜火箭第70次发射失败,火箭坠入海中,其搭载的价值1.5亿美元的美国PAS-3型通信卫星被毁。 <br />
<br />
1995年1月26日,中国“长征2号E”发射亚太2号卫星时,由于美方没有告之卫星的谐振频率,而凑巧卫星的谐振频率与火箭整流罩的谐振频相同,由于高空切变风对火箭的作用,引起共振,造成星箭爆炸。 <br />
<br />
1995年10月23日,美国“大蓬车”火箭在航空航天局的沃洛普斯岛发射基地点火升空45秒后发生爆炸,其携带的14个科学实验仪器炸毁。 <br />
<br />
1996年2月15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708卫星,火箭起飞后飞行姿态出现异常,飞行22秒后,火箭坠地发生爆炸,星箭俱毁。 <br />
<br />
1996年5月14日,俄罗斯“联盟-U”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6分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火箭上载有一颗“宇宙”系列地形测绘卫星。 <br />
<br />
1996年6月4日,阿丽亚娜5型火箭首次发射,火箭升空40秒后即偏离预定轨道。控制中心担心火箭坠落地面会酿成大祸,在距地面4千米的高空将其引爆。 <br />
<br />
1996年6月20日:俄罗斯发射侦察卫星的一枚联盟V型火箭在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起飞50秒后整流罩过早打开,致使火箭坠毁。 <br />
<br />
1997年1月17日:美国一枚德尔塔II型火箭在发射一颗全球定位系统 (GPS)卫星时,于起飞后13秒发生爆炸。 <br />
<br />
1997年5月20日,俄罗斯一枚“泽尼特-2”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仅48秒,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就因故障而停止工作,火箭随即坠落,并发生爆炸。 <br />
<br />
1998年8月12日,一枚运载美国军事间谍卫星的“大力神4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时发生爆炸,造成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损失,该卫星价值10亿美元。 <br />
<br />
1998年8月27日,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最新型火箭--德尔塔3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后不久爆炸,火箭连同其携带的一颗通信卫星被毁。 <br />
<br />
1998年9月10日:乌克兰一枚天顶II型火箭在发射12颗商业卫星时于起飞后272秒出现计算机故障,导致星箭坠地。 <br />
<br />
1999年7月5日,俄罗斯一枚“质子-K”型火箭携载俄军用通信卫星“虹-1”号发射升空后发生爆炸,星箭俱毁。 <br />
<br />
1999年9月23日,美国火星气候探测器在与火星“近在咫尺”时同地面失去联系。科学家认为这颗无人探测器已经毁坏。火星气候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于1998年12月11日发射升空的,宇航局计划利用其携带的两种科学仪器对火星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尘埃进行探测。 <br />
<br />
1999年10月28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一枚携带通信卫星的“质子-K”型火箭,因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发生故障星箭一同坠毁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br />
<br />
1999年11月15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发射中心发射的一颗多功能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被迫引爆摧毁。 <br />
<br />
1999年12月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极地探测器在到达火星表面后与地球失去联系,火星极地探测计划被取消。 <br />
<br />
1999年12月11日,巴西用VLS运载火箭发射自制的SACI-2气象环境卫星,火箭在升空3分钟后出现故障,地面控制人员随即将偏离轨道的火箭引爆,星箭俱毁。 <br />
<br />
2002年8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价值1.59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号彗星探测器在飞离地球轨道的过程中,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彗核旅行”号彗星探测器于7月3日发射升空。 <br />
<br />
2002年12月11日,欧洲航天局的阿里亚娜5型火箭在库鲁发射场发射不久后发生爆炸,火箭和其携带的两枚价值6亿美元的卫星坠毁在大西洋中。 <br />
<br />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故调查委员会目前已基本认定,在“哥伦比亚”号发射后不久,从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泡沫材料曾击中航天飞机左翼。这一撞击在机翼上形成孔洞,使超高温气体得以进入,这是“哥伦比亚”号2月1日解体坠毁的最可能原因。<br />
<br />
2003年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进行的最后测试中爆炸,至少造成21人死亡。这次事故可能是因火箭主体内四个发动机中有一个的点火装置出现问题而造成的。<br />
<br />
人类探索太空之路 <br />
<br />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108分钟。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俄罗斯宇航业 <br />
<br />
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随“自由”7号飞船到达距地球116.5英里的远地点,他在亚轨道飞行持续了15分钟,成为美国第一位太空人。 <br />
<br />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打开“阿波罗11号”登月舱舱门,迈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 人类的探月之路 约翰逊航天中心 <br />
<br />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 <br />
<br />
1986年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共有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工作,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在南太平洋坠落。 <br />
<br />
在发展载人航天的历程中,国际合作已从蓝色星球延伸到茫茫太空。1975年7月17日,美国阿波罗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实现对接,并进行首次国际联合飞行。 <br />
<br />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发射升空,拉开了16国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序幕。2002年10月10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以及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主管机构,联合制定了人类火星登陆方案。 <br />
<br />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br />
人类航天领域发展历程 <br />
<br />
随着空间资源开发而诞生了一门新型高科技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 的综合性工程,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br />
<br />
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概念和可行性论证,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和地面配套设施的研制、试验和发射的探索性试验阶段。 <br />
<br />
60年代则在所发射的航天器上使用各种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遥感、信息传输和收集各种探测数据,这是初期应用试 验。 <br />
<br />
70年代以来,利用空间环境及其高远位置进行了广泛的应用试验,突破了航天应用领域众多的技术关键,拓展了广 泛的应用范围,形成了通信、导航、气象、资源、科学、军事应用、深空探测等卫星系统。 <br />
<br />
与此同时,自60年代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的载人航天也已经经历了初期探索性试验的发展阶 段。在此期间,通过把人送上天以探索人进入空间的可能性和适应性,了解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研究和解决交会、对接、舱 外活动、舱内环境及控制等在轨技术,研制并发射试验性空间站及其相应的运输系统,以研究有人直接介入或参与人机结合系 统从事空间开发试验的可行性。 <br />
<br />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8/xinsrc_402100210151380226612299.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8/xinsrc_40210021015138022661229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div /><br />
<br />
据权威资料统计,从1957年至1992年底,世界各国成功地发射了4396个各类航天器,有58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成果,总投资近7000亿美元。 <br />
人类空间探索大事记 <br />
<br />
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研制的先驱者、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在他姑妈家的菜园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燃助推火箭,这枚火箭上升了41英尺。 <br />
<br />
1957年10月4日晚: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一号”,这个略显粗糙的金属小圆筒的发射成功,象征着人类探险新时代的开始。 <br />
<br />
1961年4月12日:苏联27岁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成为飞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的第一人。 <br />
<br />
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随“自由”7号飞船到达距地球116.5英里的远地点,他在亚轨道飞行持续了15分钟,成为美国第一位太空人。 <br />
<br />
1961年8月6日—7日:26岁的苏联宇航员格尔曼·季托夫在两天25小时的飞行中,环绕地球17圈,飞行中他首次启动了宇宙飞船的人工控制系统。 <br />
<br />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升空,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在太空停留了2天22小时,绕地球飞行48圈,超过当时美国的任何一位宇航员。 <br />
<br />
1965年3月18日:苏联“上升号”飞船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他漂出宇宙飞船,以每小时1.5万英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了10分钟。 <br />
<br />
1966年3月16日: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成功完成“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与不载人飞船“阿金娜”号的对接。 <br />
<br />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br />
<br />
1969年1月14—17日,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br />
<br />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将足迹留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 <br />
<br />
1971年4月9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br />
<br />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br />
<br />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成为现实。 <br />
<br />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br />
<br />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br />
<br />
1984年7月25日,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br />
<br />
1985年7月25日,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br />
<br />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一次空前的、巨大的航天灾难。 <br />
<br />
1986年2月20日:苏联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轨道,其重量达123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由工作舱、过渡舱和服务舱三部分组成。它是目前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br />
<br />
1994-1995年,俄罗斯的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br />
<br />
1995年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柯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机长。 <br />
<br />
1995年3月2日—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br />
<br />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 <br />
<br />
1996年11月19日-12月7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次最长的太空飞行,历时17天15小时53分钟。 <br />
<br />
2000年10月31日: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一个长期考察组,使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由无人状态转为有人状态。 考察组由美国宇航员威廉·谢泼德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吉德津科、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组成,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停留到2001年2月。 <br />
<br />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以色列籍宇航员)全部遇难。 <br />
<br />
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br />
<br />
从1971年至2000年,苏联及俄罗斯总共发射7个空间站——6个礼炮号空间站及和平号空间站。 <br />
<br />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br />
<br />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br />
<br />
2005年7月26日北京时间22时3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月9日成功返回着陆。 <br />
<br />
人类宇航史上的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br />
<br />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 <br />
<br />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 <br />
<br />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宇航员约翰·格伦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 <br />
<br />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br />
<br />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上升-2”号飞船,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 <br />
<br />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历时20小时6分钟。这是人类首次实现载人绕月飞行。 <br />
<br />
1969年7月21日,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其他天体的地球人。根据“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美国从1969年至1972年间先后进行了7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成功6次,美国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岩、月壤标本总计达384. 6公斤。<br />
<br />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活动开始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20世纪80代中期,又发射了新一代太空大型科学实验室“和平号”空间站。 <br />
<br />
1972年3月2日,第一艘以谋求地球外文明为使命的美国“先锋10”号宇宙飞船发射,这艘无人飞船携带有一封编码“信件”,这是一块雕花金属板,上面刻有一对地球裸体男女的形象,下方附有术阳与九大行星的方位简图;其旁则是一幅关键性的供地外人破译的定向图,图上以辐射状直线标出太阳系相对于分布在银河系中的14颗脉冲星的位置,该飞船大约在公元8000000年到达金牛座。 <br />
<br />
1975年7月17日,载着斯坦福尔德、斯莱顿和布兰德的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与载有列昂诺夫和库巴索夫的前苏联“联盟-10”号飞船在地球轨道上对接,开国际太空飞行合作之先河。 <br />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br />
<br />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艘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航太空成功。 <br />
<br />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上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实现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br />
<br />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仅7秒钟便发生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第一起最惨痛的航天事故。 <br />
<br />
1998年10月29日,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约翰·格伦以77岁的高龄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从而成为航天史上最年长的宇航员。 <br />
<br />
2001年4月28日,首位太空游客、60岁的美国人蒂托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搭乘俄“联盟T M-32”载人飞船自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两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蒂托在俄宇航员的陪同下进入国际空间站,6天后乘坐俄“联盟TM-31”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结束了这次引起全球轰动的首次太空旅游。 <br />
<br />
载人航天的三大难题 <br />
<br />
美国新研制的X-43A高超音速航天飞机的模拟飞行图。试验中的X-43A飞行速度将随气温和高度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为音速的7到10倍。<br />
<br />
载人航天是集国家政治、军事、科技实力为一体的高难度系统工程。要真正把人送入太空乃至使人长时期在太空生活,必须要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br />
<br />
第一个难题是,研制出推力足够大,可靠性极端好的运载工具。 前苏联发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都是运载能力5吨以上,而且在发射中极少发生事故的优秀运载工具。为了确保发射时万无一失,运载火箭及飞船的关键部件必须是双备份或三备份,火箭、飞船在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极严格的地面测试和模拟飞行,直到没有一丝隐患才能放行上天。据记载,苏/俄近百次发射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出现问题宇航员使用逃逸塔救生设备的仅1次。美国航天飞机的近百次飞行,也只有挑战者号爆炸一次灾难性事故。难怪有专家说,由于对可靠性的重视,实际上,与航海、航空及陆上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比较,航天器的活动有着最好的安全记录。 <br />
<br />
第二个难题是,获得空间环境对人体影响的足够信息,了解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条件并找到防护措施。 <br />
<br />
空间环境与陆地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太空中高度真空,没有氧气没有水,如果没有任何保护,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消一分钟,就会由于身体内外的巨大压差而爆炸,体液会迅速沸腾汽化。太空中温差极大,由于没有空气对流,航天器朝阳面温度可达100℃以上,而背阴面则会在-100℃以下,在远离地球的深空中,温度则达到人体根本无法耐受的-273℃。太空中还充满了有害的宇宙辐射。另外太空失重环境,特别是飞船上升、返回阶段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会使人体发生平衡功能紊乱、体内组织位移、肌肉萎缩、骨质脱钙等病变。 <br />
<br />
要在这种环境里保证人的生存,就必须研制出密封的防辐射飞船,飞船中要配备能供人正常生活的空气、水、温度等基本生命保障条件。同时还要为宇航员装备上宇航服,一旦宇航员要走出飞船座舱到太空中工作,所有的生命保障系统便全由宇航服提供。 <br />
<br />
在近四十年的载人航天实践中,苏/俄研制出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三代载人飞船,美国也成功使用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三代载人飞船以及航天飞机。 <br />
<br />
在太空遨游的国际空间站<br />
<br />
第三个难题是,可靠的救生技术及安全返回技术。 载人航天与不载人航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救生技术的应用和安全返回的绝对可靠。 <br />
<br />
载人航天的救生装置有弹射座椅、逃逸塔、分离座舱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它们在飞行的不同高度发挥各自的作用。 <br />

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 <br />
<br />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进行紧张的训练,休息时,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结果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br />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进入太空后,飞船屡次出现故障,几经努力难以修复,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又出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br />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顺利完成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的各项任务后,在再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3名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 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br />
<br />
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导致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此事件在1989年才被公开。 <br />
<br /> 1990年10月4日:俄罗斯一枚天顶号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电子侦察卫星时于起飞几秒后发生爆炸,发射设施遭受严重损坏。 <br />1996年5月14日,俄罗斯“联盟-U”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6分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火箭上载有一颗“宇宙”系列地形测绘卫星。 <br />
<br />
1997年5月20日,俄罗斯一枚“泽尼特-2”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仅48秒,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就因故障而停止工作,火箭随即坠落,并发生爆炸。 <br />
<br /> 1999年7月5日,俄罗斯一枚“质子-K”型火箭携载俄军用通信卫星“虹-1”号发射升空后发生爆炸,星箭俱毁。 <br />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108分钟。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俄罗斯宇航业 <br />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 <br />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发射升空,拉开了16国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序幕。2002年10月10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以及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主管机构,联合制定了人类火星登陆方案。 <br />
<br /> 1957年10月4日晚: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一号”,这个略显粗糙的金属小圆筒的发射成功,象征着人类探险新时代的开始。 <br />
<br />
1961年4月12日:苏联27岁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成为飞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的第一人。 <br />
<br />
1961年8月6日—7日:26岁的苏联宇航员格尔曼·季托夫在两天25小时的飞行中,环绕地球17圈,飞行中他首次启动了宇宙飞船的人工控制系统。 <br />
<br />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升空,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在太空停留了2天22小时,绕地球飞行48圈,超过当时美国的任何一位宇航员。 <br />
<br />
1965年3月18日:苏联“上升号”飞船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他漂出宇宙飞船,以每小时1.5万英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了10分钟。 <br />
1984年7月25日,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br />
1986年2月20日:苏联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轨道,其重量达123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由工作舱、过渡舱和服务舱三部分组成。它是目前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br />
<br />
1994-1995年,俄罗斯的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br />
<br />
2000年10月31日: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一个长期考察组,使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由无人状态转为有人状态。 考察组由美国宇航员威廉·谢泼德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吉德津科、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组成,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停留到2001年2月。 <br />
<br />


“太空城市”——国际空间站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曙光号”多功能运货舱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曙光号”是由美国宇航局出资、俄罗斯制造的,它的发射升空以及同年12月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与其连接,标志着人类已经拉开建设“太空城市”的序幕。2000年7月,“星辰号”服务舱与空间站对接。几个月后,首批宇航员登上了国际空间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解开了哪些曾经的未解之谜?
这一发现吸引了地球之外智能生命研究机构的,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张人脸地形可能证实了长久湮灭的火星文明的存在。但多数科学家仍坚持认为“火星之脸”只是不同视觉效果形成的。2003年,欧洲宇航局发射了“火星快车号”宇宙飞船,科学家结合该宇宙飞船高清晰立体摄像仪的观测数据和“火星之脸”的3D图像进行了...

打破记录: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有史以来最远的恒星
Hubble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与ESA(欧洲航天局)之间国际合作的项目。美国宇航局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望远镜。位于马里兰州Baltimore的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进行Hubble科学操作。STScI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天文学大学协会为NASA运营的。欢迎到FuninUSA.net论坛讨论 ...

哈勃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在早期宇宙中有哪些惊人发现?
最早的星系探索是现代天文学中一个重大的挑战, 我们不知道宇宙中最早的恒星和星系是怎样形成的, 而这些问题却可以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深度成像观测来寻找答案,哈勃望远镜使天文学家能够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5亿年内的景象。由欧洲航天局研究小组研究的宇宙早期第一代恒星,这些恒星被称为第三族群恒星,...

你见过哪些天文奇观?
小时候见过好多,比如日食、月食、流星雨、超级月亮、最近的就是这两天发生的。这个没亲眼看到,从电视里知道的。2022年3月28日清晨东方低空处,不仅可以看到火星、金星和土星三颗行星汇聚在一起,更难得的是在同一天发生合月。本次火星合月发生在10时53分,此时火星位于月球北方离角4.1度;金星合月...

除了NASA,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航空航天局?
1: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基地除了数十个发射台之外,拜科努尔还拥有5个发射控制中心,9个地面跟踪站。从弹道学角度而言,它是原先苏联境内最为有利的航天发射基地。它作为当年苏联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见证了诸多世界第一:第一颗卫星、第一个宇航员和第一名女太空人。哈俄两国于1994年签署协议,...

哪些宇宙飞船已经承担过太空任务的探索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国航天局进行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场所,也是美国唯一可以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航天中心.欧洲:欧空局18个成员国与加拿大部长们将于11月25日~26日聚会荷兰海牙,推行欧洲太空政策,确定未来启动的计划,以及确定现行计划的下阶段任务.为了完成前述目标采取的各种项目活动包括: 1...

2024年让NASA宇航员登上月球,马斯克:我们需要建一个永久性基地_百度知 ...
这是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在该计划下的第二次宇航员操作任务,代号为“Crew-2”,此次任务将发射四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分别代表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日本航空航天局。在成功将“Crew-2”宇航员送入轨道后,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一起参加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他在...

NASA公布韦伯太空望远镜首张全彩宇宙图像
虽然人眼看不到红外线,但红外线是宇宙中最古老、最微弱的物体的颜色。来自三个航天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台望远镜。尽管其本身在科学上很重要,但今天的`图像和明天将出现的图像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一眼看到的。他们被选中是为了...

月球上发现187吨垃圾,这垃圾到底是谁丢的?
小到固态火箭的燃烧残渣,大到在发射后被遗弃的火箭,都是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太空中的主要人造垃圾,相比之下,宇航员们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倒算不了什么了。据2017年欧洲宇航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人造空间物体达到7500吨,地球轨道中超过10厘米的碎片约有2.9万个,介于1厘米至10厘米的碎片达75万...

巴东县17065887400: 国外历史登月记录,要完整的,急需!!! -
夙蚀血旨: 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

巴东县17065887400: 宇宙的资料 -
夙蚀血旨: 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巴东县17065887400: 欧洲航天局的机构 -
夙蚀血旨: 5个实验架.从左至右依次为欧洲抽屉实验架、欧洲生理学舱、流体科学家实验舱、欧洲运输器和生物实验舱.(a)设在巴黎的总部,政治决定在此作出;(b)设在荷兰诺德韦克(Noordwijk)的欧洲航天研究和技术中心,它是欧空局的主要技术...

巴东县17065887400: 欧洲航天局在实施追星计划的过程中,将研制的一种重要仪器命名为"罗塞塔太空探测器".你认为欧洲航天局 -
夙蚀血旨: 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伸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由于是破解埃及象形文这种如谜题般的事物之起始点,“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举例来说,欧洲航天局(ESA)就将其发展的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http://baike.baidu.com/view/37962.html?wtp=tt可以自己看一下.

巴东县17065887400: 急求近年来天文界的重要新闻! -
夙蚀血旨: 1、去年国际天文学会(IAU)将冥王星由大行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2、今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3、前几天美国宇航局发现在火星上的表层土壤下存在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而这却是因为火星车的轮子坏掉了一个,坏掉的轮子在火星表面形成划痕偶然发现的.

巴东县17065887400: 欧洲宇航局为什么不载人航天啊
夙蚀血旨: 没有必要 因为欧洲一直和美国俄国合作发展宇航事业 现在美欧俄联合搞国际空间站 欧洲的宇航员可乘坐美国航天飞机或俄国飞船前往 无需自己开发 === 如果欧盟算国的话 那么中国排第四 美俄欧中

巴东县17065887400: 欧洲航天局7月5日宣布,该机构的宇宙探测卫星____________根据此前收集的数据,绘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各种天体的... -
夙蚀血旨:[选项] A. 赫歇尔 B. 普朗克 C. 千里眼 D. 占星师

巴东县17065887400: 航天飞机的种类有哪些? -
夙蚀血旨: 形态各异 不同国家不同型号的航天飞机其尺寸、形状、载重量、性能等指标都不完全相同.下边举例看一下几种型号航天飞机的情况.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美国)1984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机身总长56米,翼展宽24米,火箭及航天飞...

巴东县17065887400: 2014 年 11月 12日,经过十年()飞行,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所搭载的登陆器“菲莱”成功登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
夙蚀血旨:[选项] A. 火星 B. 土星 C. 彗星 D. 月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