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

作者&投稿:阮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佛教中,空与无我有什么区别?~

  一、这两者相同之处是都主张超越自我的空灵的存在才是精神的家,意思同佛家主张的身体是皮囊相似;不同之处是前者说的是空灵的精神状态,后者说的是超越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超我才是最高的追求。
  二、详解:
  1、解释佛教中的“空”这个概念:
  空:梵语是s/u^nya。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物体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这一思想称为空。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虚幻不实,理体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就有空这个思想,尤其到了大乘佛教时代,空的思想成为佛教般若经系统的根本思想。
  2、解释佛教中的“无我”: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S.22.15)以不实之义为无我。当观受无常,如是观者则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忿怒) ;当观识无常,如是观则识非我,非我所、亦非我体。

“无我”的解释:
“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刹那不停地变化著,既有某一阶段的微小量变,也有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质变,质变也就是所常说的轮回,这中间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
同样,人也是由色法、名法构成,这里面没有恒常不变的我,没有灵魂。组成人的这些极其细微的色法与名法,一直都在那里不停的刹那的生灭着,根本就找不到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也找不到一个叫做‘我’的实体存在。

扩展资料:在非想非非想定中,随着不同人的念妄动生发的不定,处于非想非非想的“有命”终究会在非常非常遥远的时间后重新从定中出来,且由于在非想非非想定中不执于有我,而“行"却也依旧发动,故从定中出来时,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重新边计执为我之凡人(主要是细微的无始来积累的别业妄见,同分妄见比较少)),所以当出来后又循流生死,反反复复。
因为外道的定实际上是依旧随流着幽微的行,和识在哪里反反复复的,而世尊“观”而入定,便能在定中察觉一切,不为一切所动,故而最终解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我

从佛法来看,我人众生都是概念,究竟上并没有我人众生,只是因缘相续的名色法,因此“无我”就是说世界上本无我,但又因世间万物而有了我。通过修行,可以见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见到前世及来生,见证轮回,通过自己亲证亲见,达到解脱,具体阐述如下:

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我相,即是我执,也就是执着于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实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灭的。

2、无我,小乘佛教是从,“缘起”的角度去理解的。无我,大乘佛教是从,“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缘起性空。

3、无我分为观身无我、观受无我、观心无我、观法无我。从色身角度来说,身体只是各种元素有机排列组合而成,但是却不能说一堆有机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就是鸡蛋、就是树木花草。

4、从解剖上来说色身就是组织、骨骼、肌肉、器官构成的一个存在状态,并非真实、并非固定,所以这个所谓的肉身的我只是一种短暂的存在状态,而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从色身角度我们只能找到物质的堆砌,物质的堆砌不能说这就是我,这不够严格。

5、观受无我,在我们的感受上,所有的受都是由识促成的,受是必须依赖色尘和根的接触,又由识的分别计较而产生的一种虚妄的存在。因为些一感受本身就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他是诸多因缘和合下的一种虚妄短暂的存在现象,我们执著此现象,是在借用自性的能量在描绘和勾勒,贴加和重建这个感受。

6、观心无我,我们说心是什么,佛教里把心叫做心识,也就是诸识和合而成的一些功用叫做心。所以心本无体、无形、无相,只是由诸识的功能促成的一个功用。

7、观法无我,法是归根结底的一切运转的根本规则,万事万物的运转都是由种种法则约束和展开的。所以佛的真身是法身,只要某法可以用,他的功用就可以借由法身的存在而长存不坏,这就是涅槃的恒常了。

扩展资料:

1、佛陀的存在并非是以色身的存在,或者感触上的存在,或者是心识上的存在,而是完全超越物质和心识,完全是抽象的,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做了一系列的比喻和命名。

2、佛有三身,根本的是法身,表现在外的是应化身。如释迦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的这次行走是应化身,就像天上的月亮只一个,而地上有水,大江、大河、湖海、井池都可以倒影出月亮来罢了,我们不能说碗里的月亮不是月亮,也不能说碗里的月亮就是月亮。

3、佛教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现象组成,物质叫做色法,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在具备禅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础上,修习四界分别观,之后在四界透明体当中,可以见到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色聚。

4、色聚是不断在生生灭灭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两类色聚。通过智慧之光观照色聚,会发现组成色聚的8-10种究竟色法,这就是物质世界的组成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我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梦中梦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梦 只是程度有深浅 畜生梦最重 菩萨梦最轻 (十法界;佛 菩萨 缘觉 声闻 天人 阿修罗 人 地狱 饿鬼 畜生)做梦就是迷在其中 如果能做到无以上四相 就是佛 ,佛即觉悟的意思 我相:即是我执,也就是执着于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实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我”是真的,那父母未生之前那个我在哪里?百年之后的我又到哪里了?人为什么有个思想要占有? 人相即是我相的对立面 人人都对自己好,对他人不好,好东西给自己 坏的给别人 其实自己和他人是一体的,就如释迦摩尼佛说的因陀罗网 每个人都是依靠其他人的辉映才存在的 自他无别 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当然这需要大智慧才能认证。众生不但指所有人类,动物 ,细菌,也凡指一切有思想的生灵 包括地狱 饿鬼 天龙八部 人非人 等等 寿者相即现在讲的时空,包括过去 现在 未来, 四方,四维,和上下 共十 方 在生活中;如果能够不让念头固化(念头固化即执着,执着即生六道轮回),如果能够认清念头的空性,让所有的念头在生起时即自我消融,就像飞鸟掠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在不可动摇的宁静中保持自由 安适,在八万四千法门中,选择一门深入,精进 就可以出六道轮回 到时就像章嘉大师言;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物质现象在你眼前都不复存在了 六道轮回也没有了 证果了 开悟了

佛说无我,是实相。是对治烦恼的根源我执。一般人只是自然我执,若推求我的相貌,则有外道和哲学家提出的“我”-常,一,主宰,自成。这都是我的相貌,失去此四相,我执便瓦解。我执破除,便得解脱。
因此,佛教中用止观修行来如实观察,清除我执的成见而见证真理。在一切法,色受想行识中观察,都是因缘相依相待,刹那转变的,没有常一主宰自成的东西,这就是否认了“我”,而达到无我。无我并不是忘我,那只是一般相似说法,佛教其实是智慧,而不是遗忘忽略,也就不是忘我,而是从观察中确认无我,生起无执着的智慧。
要理解法义,就需要学习,把无我的教义搞清楚,并在止观中实践。只有在教理上清晰,止观中实践,才可以更清晰的观察无我而达致涅磐。这样,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关照无我,无常,以无执着的心行一切善法,就是实践了。
所以,你问经中所说“无我”如何在实际生活运用。就是先有理论的基础,指导实践,然后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次第。

就是放下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心上不能有自己,因为有自己就是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自己本具的智慧会被自私自利的习气所蒙蔽,无法正确把握住客观的事实,从而看错、想错、做错,看错、想错、做错的结果就是业,有业因就会有果报,会生烦恼。因此佛法教我们放下,放下自己就放下了对立的观念(边见),没有了我的念头,也就没有别人(有人我之分,说明还有我),就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得与宇宙虚空一样广阔,无众生(众生并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所有有情众生和无情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即无空间,无寿者即无时间(寿命代表时间),时间空间也是我们执着产生的假象。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从理体上讲的。从事相上讲是有的。就像我们做梦,醒来何有梦中的你我他,但是“梦幻泡影”里是有的。以这般若智慧对待生活即可,即——可为世间事(吃饭穿衣劳作不可废),不可为世间意也(但要时刻知晓是虚幻的相不可执着)。
这是个明心见性的过程,通过闻思修戒定慧来完成。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夜间的梦,是在醒后方知是梦。人间的梦,醒梦只待(明心见性)大悟了,彻底醒梦就成佛了。


“空、无相、无作”怎么解释?
在佛教的哲学体系中,"空、无相、无作"是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阐述。首先,我们来看看"空",它并非指不存在,而是强调一切法相本性上无自性,没有固有的独立存在。在世俗的理解中,事物似乎生生灭灭,但这只是因缘聚合的结果,而非实体的显现。正如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影像和声音,其实只是由0和1的数字构成...

用佛教思想理解下:无智无得.无欲无求.不生不灭.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呀。很有难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能说所谓的对错,我认为是各个人修行境界不同,正如爬楼梯,有的爬到第三层,有的是第四层罢了。 首先推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其次推荐《空性禅修次第》。读完了,如果能够理解,就很厉害了。 1、对于佛教里面的“空观”理论,...

佛教中无间的含义?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许多的佛学名词,融入了中华文人化之中,还将一些的名词(名相)形象化了,所以有了诸如黑白无常的传说。佛经上提到无常的地方非常多,可就没有将无常说成鬼的。总之,无常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广泛应用於一切事物的根本性的观念,己经是被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间地狱在《地藏经...

如何理解佛教中,无对错之分的是非观
所谓无对错是对道体本元实相来讲的,即实相佛性不在三界内的善恶。又遍含善恶,善有佛性,恶也有佛性,佛性实相是遍含三界的万事万物的,又独出三界之外。有个比喻道体如大海,而三界如大海上面的泡沫,三界即是道体所化。所以可以总结一下,佛教里有“是非观”,而所谓的无对错是对求证佛教特色...

佛教中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无我"境界是指超越了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中心的限制,认识到所有现象都是相互依存和无常的。这个概念并不是指一个实体不存在,而是指对自我的一种深刻理解,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无心"在佛教中是指超越了对内心感受和思维的执着。这并不是指没有情感或意识,而是指对这些心理...

怎样理解佛教的 无我 ?
而我们凡夫所起的种种痛苦,五阴炽盛之苦,皆因为人的妄想,妄认为有一个恒常的我性而带来。但是这里要注意,这里的无不是没有的无,而是不实的无,我不实有,就如同做梦一样,梦做了,醒来不可捉摸,却不能说梦不存在,只能说梦是幻有,所以“我”也是如此,是幻有,是不实的我。

佛教说的无欲无求到底是什么意思
总之,“无欲无求”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修行境界,它强调超越个人的欲望和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长期的修行和悟道,但它对于人们的内心平静和人生智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理解和实践“无欲无求”,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获得一种超越...

佛教中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科技爱逗 2020-04-09 · 科技,让我逗起来!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爱逗 采纳数:665 获赞数:7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个道品,就是四念处,(四念处...

佛法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因此佛法强调要超越自我的概念,尽量削减对于自我存在的关注和依赖,这样才能够获得更为平静和自在的精神状态。佛法的“无我”也是一种方便的教导,它通过否定存在感强烈的自我概念,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缘起”和“因果”,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的元素,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并与其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

佛教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摘自《金刚经》中一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句意理解为下: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所以...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中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
百薛栀子: 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可见“无心...

天元区15334738195: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
百薛栀子: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梦中梦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梦 只是程度有深浅 畜生梦最重 菩萨梦最轻 (十法...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里面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
百薛栀子: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实之义为无我.当观受无常,如是观者则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忿怒) ;当观...

天元区15334738195: 宗教中的无我大体意思是什么? -
百薛栀子: 无我【无我(anatman)】wuwo 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 无我的观点怎么理解 -
百薛栀子: 空即是有 有即是空 顿悟 以忘我的手段达到无我的境界 色身是不能自己工作的 除非自己去用它 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 这个心就是真我们忘却的菩提心的动力 正是我们误认色身为己 才会被色身用了这个动力 为什么要用忘我的手段来达到无我的境...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说“无我”是什么意思 -
百薛栀子: “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意义与“灵魂”相当).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无我的道理 -
百薛栀子: 佛教中所指的无“我”,这里的我不是指没有一个可以分辨出来的人,而是指五蕴之内,之外都没有主宰,整个生死流转中也没有自在天存在.这是佛教当中无“我”的“我”的含义.而无我,成佛的是谁?无我修行的是谁?或者说既然无我,...

天元区15334738195: 佛教说无我,这无我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说我的想法 -
百薛栀子: 你完全理解错了!绝不是时间的概念.佛教所说的无我,是一种境界.无即是离,脱离肉身的法相才可见到本性真身.本性即是佛,才是真实的本体.

天元区15334738195: 无我是什么意思? -
百薛栀子: 佛家认为,人是由色法、名法构成,这里面没有永恒不变的我,也没有灵魂.组成“人”的这些极其细微的色法和名法,一直都在不停地生灭着,没有不生灭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叫做'我'的实体存在. 无我,又叫非身、非我.南传上座部佛教...

天元区15334738195: 什么是无我思想 -
百薛栀子: 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