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论书》的解释

作者&投稿:爱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 苏轼《论书》翻译~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苏轼《论书诗》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出处:
《论书诗》
作者: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论书》解读
  梁德水

  [述评]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询,弟苏辙,皆有文名,号称“三苏”。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文章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为“宋四大家”。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之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卓然自成一家。

  《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⑴。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⑶。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⑷。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⑸。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⑹。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⑼,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⑽。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⑾。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⑿。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⒀。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⒂。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⒃。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⒄。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15)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16)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17)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知襄州。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


关于懒惰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懒惰的诗句有哪些1. 形容慵懒的诗句有哪些 1、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 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唐.白居易《晚春酒醒寻梦得》 2、布褐楮皮

城口县19265295866: 毛笔字怎么练 -
娄盛恒苏: 初学书法的人,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先学大字好,还是先写小楷好?先写草书好,还是先写正书好?临唐帖好,还是临魏碑好?其实,这些问题,前人在千百年的书写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借鉴传统的经...

城口县19265295866: 端庄跟礼貌的意思是什么? -
娄盛恒苏: 端庄和礼貌,外出一定要穿戴整齐,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穿着不要是奇装异服.

城口县19265295866: 写毛笔楷书字的 虚而宽 指的是什么? -
娄盛恒苏: 您好 这句最早 苏轼在《论书》中提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 即可 这句并不是指单一的楷书,即所有的书法有适用于此,因早期书法主张执笔需紧,规则严谨单一,而后苏轼提出虚而宽,意在实的功力基础上畅如发挥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城口县19265295866: “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娄盛恒苏: “颜筋柳骨”一词相信大家不是很陌生,因为学习书法,对楷书的学习是必须 的,颜...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轼《论书》).“筋...

城口县19265295866: 论书是论书法还是书法字?还是两个都包括
娄盛恒苏: 两个都包括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这样论述:“书画以韵为主”“书者能以韵观之,... 同时代的范温在他的《替溪诗眼》中,对“韵”作了探索性的解释:“有余意之谓韵...

城口县19265295866: 如何欣赏汉字
娄盛恒苏: 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由商周古文字发展为篆书,由篆书发展为隶... 三种书体之间关系的看法.苏轼还在另外一篇书法理论著述《论书》中说:“书法备...

城口县19265295866: 书法初习者怎么执笔 -
娄盛恒苏: 至于如何执笔,由于古今生活习惯的变化和每个人在艺术实践中的认识不同,古代书法家对执笔方法有种种的主张和方法.如有以大指和食指执笔的两指执笔法;有以大指、食指、中指执笔的三指执笔法;有不讲究指法,以拳握笔执笔法;还有...

城口县19265295866: 苏轼 论书诗 -
娄盛恒苏: 苏轼论书诗六首01 【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

城口县19265295866: 苏轼,康有为论书法翻译 -
娄盛恒苏: 一、 献之此人小时候学写字,逸少从他身后突然拔他的笔却没有拔下来,便以为他长大以后一定能扬名于世.但仆(可能是一人名,也可能是类似仆人的职业)却不为么认为.他知道写字其实不在于笔抓得牢不牢,扬扬洒洒手随笔走,如此书写...

城口县19265295866: 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 -
娄盛恒苏: 书,心画也.〔中〕扬雄:《法言?问神》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中〕刘熙载:《艺概?书概》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中〕康有为:《广艺舟双揖?缀法》书法,就其现象而言,它是一门借助于汉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