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导游词讲解哪里有?

作者&投稿:佛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山文化的详解~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历史
[编辑本段]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它的名字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今巴林右旗),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一位梁启超的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它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他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是日寇枉费心机。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

1981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上,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先生等,向大会提交论文:《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又一次确认了上述发现均属《红山文化》。此后,一时造成了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大批海内外学者纷至沓来东北考察。与此同时,已故的中国考古大师苏秉琦先生,对红山文化作了进一步的肯定。确认: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

源流
[编辑本段]
红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意见:

一、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二、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

四、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它文化影响,

四说并存,各持己见,后者的认识比较符合实际,考古学揭示泥质陶、彩陶、压印“之”字纹夹砂陶、石器、细石器共存,是红山文化独具的特点,龙题材是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一“族徽”性的花纹图案从红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它的晚期。在石器中烟叶形、草履行的石耜、桂叶形双孔石刀是富有特征的农耕工具;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泥质陶中的彩绘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器物,虽然受中原仰韶文化的影响,但二者之间仍有各自的异同点(共性与个性)。仰韶文化彩陶纹饰是用黑、紫或白色做装饰地的,与红山后陶器类型相比是多彩的,带状纹饰中夹有圆圈涡纹、叶形纹、斜格子纹和绳纹,而且单独配有“S”字型、“X”字型等纹饰,与红山后类型陶器迥然不同。红山后类型陶器中,连点弧线纹是一种坠落形式的,这在仰韶文化陶器中是没有的。二者之间也有相似点,红山文化红山后类型的“红顶碗”式的钵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同类彩陶相似,彩陶之中的平行线形、平行斜线组成的三角形纹与后岗类型的同类彩陶相似,它们的相异点,说明各自的文化特征;它们的相同点(或类似)说明年代大体相近,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支系、地方变体或混合文化等。

红山文化的内涵在西辽河流域也并不单一,它包括不同经济类型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地方类型或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凌河流域的东山嘴、牛河梁、城子山遗址、胡头沟玉器墓一类红山文化遗存,就不同于老哈河流域的红山后、西水泉、四棱山等一类红山文化遗存,前一类型多出一种用途特殊的彩陶筒形器、磨光泥质黑陶圈足器,不见或少见红山后类型多见的“红顶碗”式钵器类和三角间涡纹彩陶图案。这说明形成红山文化决非单一的农耕,而是以农耕为主,农牧渔猎结合的经济类型和多样的文化内涵所促成。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红山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性质提供了依据。以自身发展为主,文化间的影响曾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文化 影响首先是红山文化分布区的“诸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考古学家们根据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成果证明,我国史前期存在着两大文化区系,即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其中北方古文化又由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组成,这两大文化区系有共性又有个性,不能把北方古文化简单地看成中原古文化的支系或地方变种。

要认识红山文化的渊源,首先的任务是在本地区寻找出早于红山文化的遗存,1983年兴隆洼遗址发掘后,明确认识了兴隆洼文化才使探讨红山文化源头,有一个扎实的比较对象。

兴隆洼遗址中发现红山文化早期、中期房址分别打破兴隆洼文化聚落围壕的地层关系,又具有早期石器文化遗存的特征,经C14测定年代距今7470+80 ——6895+-205年大大早于红山文化,与红山文化前身有关,可称“前红山文化”,隆洼文化与红山文化分布地域大体相同。

红山文化早期与兴隆洼文化陶器大多陶质粗疏,火候较底器类和纹饰种类较少,一般有夹砂褐陶筒形罐、粗泥(含细砂)陶钵,代表性纹饰是压印“之”字形线纹,以及网格状划纹等。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早期比兴隆洼文化内涵丰富,并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

隆洼文化已有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聚落址。可以认为是产生红山文化那样繁荣的原始农业社会的基础。

这表明兴隆洼文化与红山文化具有传承关系可能就是红山文化的源头。红山文化以后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1973年敖汉旗小河沿类型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有力的线索。小河沿文化类型是近年新分出的一种文化类型,它和石羊石虎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图案、纹饰方面,都具有与红山文化类型不同的特点,其年代晚于红山文化。结合敖汉旗小河沿南台地遗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沟石棚山墓葬群所获得的资料,在考古学上确定为“小河沿文化”。其分布区同红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征可归纳以下三点:

(1)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边起棱,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磨制石斧、石耜、出现磨光石铲,细石器有石镞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致。联系陶器上出现的猪首陶塑,反映其经济生活为农牧结合兼营狩猎。

(2)陶器。有泥制红陶、夹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类。饰细绳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由细绳纹组成的菱形回字纹已初具雷纹特征。彩陶以黑彩为主,有红彩和施白衣,纹饰有斜平行线纹,折线回字纹,有内彩,一种典型绘法为施白衣后用平行斜线画出区界,内添黑、红、棕色三彩,组成回字、三角、八角、网状等多种几何图案,朱绘已见多例,其器物为夹砂灰陶直筒罐类、钵盆和镂空豆类、壶类以及器座、盂、尊、双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现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浅盘细柄豆,并出现有彩绘陶。

(3)墓地。氏族墓地选择在高山上,墓地内部分区,区内分行,墓室结构为土坑竖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烧墓坑的习俗,单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随葬生产工具。并有束发、佩带项环和臂环的习俗。

小河沿类型与红山后类型目前虽未发现明确的地层叠压情况,但两者之间在文化内涵上有明显的时代早晚和承袭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类型石器中细石器加工更为精致,圆弧骨柄石刃刀更为普遍实用,反映出生产技术较红山后类型更为进步。小河沿类型早期陶器与红山后类型承袭关系比较清楚,均有泥质红陶和彩陶,小河沿类型的泥质红陶敛口钵、夹砂灰陶式深腹罐、双耳双口连通壶以及平行斜线的彩陶花纹、刻划纹等,都有脱胎于红山后类型的迹象。泥质灰、黑陶增加,但却不见压印“之”字纹,而被细绳纹及菱形回字纹所代替。其它如镂空豆、尊等多种器类的出现,彩陶图案的几何化,表明制陶业有了新发展。

小河沿类型出现了双间房址和男女和葬的习俗,说明当时已进入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在社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较红山后类型进步。在时代上应是介于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遗存,是由红山后类型直接发展演变的类型。

小河沿文化之后,这里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在敖汉旗南台地曾发现小河沿类型晚期文化层被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房址打破的地层关系,一些文化因素已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河,如磨光泥质黑陶增多,朱绘和彩绘出现,绳纹兴起,折腹器、大敞口浅盘细柄豆、大平底盆、镂空圈足器等都具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特征。这样,由于小河沿类型的发展,填补了红山后类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空白,它们已基本可以衔接起来,从此,距今四千年前,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去向如何,前者涉及到它与红山文化的关系,后者则涉及到它与燕文化的关系。

发展
[编辑本段]
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年前。它的宏观环境:地处大兴安岭南缘和燕山北麓地带的西辽河流域,位于东经117°—123°、北纬41°—45°之间。这里是衔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纵观世界地理,西辽河地区属于亚欧大陆草原通道的东南缘,连接北太平洋西岸。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就确定了自古以来处于辽河西域衔接中国南北和世界东西方的交通要冲,是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交错、多种民族成份杂居和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中心之一。红山文化就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
近万年以来,西辽河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发展面貌,可以大体上划分为:早期的农耕文化和后期的游牧文化这两个发展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农耕文化包括红山诸文化和夏家店文化,时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3500年。此间,西辽河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正经历着全新世中期的气候最适宜期,雨量充沛、空气暖湿、溪沼遍布、草木丛生。

由于地近燕山和大兴安岭夹角之间的浅山丘陵相对高亢的地势条件,为这里的古人类提供了较其它地区更为优越的生存条件。半个世纪以来,从这一地区出土的大量磨制的石犁、石斧、石磨盘、石刀、石纺轮、陶器、骨制品等等,说明了这一时期先后在这里的诸种早期农耕文化,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红山文化鼎盛时期,距今约5500年左右,红山古国的形态就已经出现了。祭坛、女神、宗庙、积石冢,这三种极为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姑且不论。我们有必要提出对玉猪龙的造型探讨一番。内蒙古考古专家布谷先生认为:玉猪龙,国内外收藏不少。其个体造型既形似,又神似,都是红山文化特定产物。已知其分布范围北起赤峰北部,南至辽宁西南部,以此距离为直径的一个圆。

红山文化晚期已出现社会产品分配不均等现象。牛河梁积石冢的大型墓规模大、随葬玉器很多,说明墓主生前居于一般社会成员之上。当时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营建坛庙,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经发掘考证,就是红山文化遗址。在喀左的东山嘴遗址,有一座石砌的祭祀建筑基址。它以大型方形祭坛为中心,北翼有两条南北走向的石墙基,南翼有长条形石堆,祭坛前端是石圈形台址和圆形石砌基址。这处遗址中还出土了小型孕妇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等。根据冶铜业的产生,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及祭祀用大型礼制建筑的出现,有人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已进入文明时代;也有人认为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

红山文化是因发现于红山后而得名,分别于赤峰、通辽、朝阳等地。比较出名的遗址一个是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和朝阳的牛梁河遗址。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是草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山文化源远流长;这里,钟灵毓秀,山川秀美,塞外草原生机盎然;这里,赤壁丹霞,石林傲立,地质奇观世所罕见;这里,民风淳朴,豪爽大度,草原民俗引人关注;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巴林美石意蕴无穷。 ­

  赤峰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是赤峰的四大文化品牌,“中华第一龙”C型玉龙、“中华第一凤”陶凤杯、“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草原第一都”辽上京遗址享誉四海。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的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其文化精髓坛、庙 、冢,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另外,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赤峰是辽代文化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以“两京三陵”为代表的辽代遗址见证了契丹王朝的强盛。荒凉的上京临璜府和中京大定府遗址,精美的庆州白塔,雄壮的大明塔,神秘的祖州石房以及契丹王陵,都在向我们展示昔日草原帝国的辉煌。此外,应昌路遗址、喀喇沁亲王府、康熙大战噶尔丹的乌兰布统古战场和百年陪嫁牡丹都在述说着赤峰的悠久历史。 ­

  赤峰地域广阔,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贡格尔、乌兰布统、巴林草原繁花似锦,一碧万顷;金莲花、干枝梅、蓝刺头,百花争艳,风情无限;曲水蜿蜒,牛羊成群,广袤草原是人们灵魂的归宿。赤峰南部的黑里河、茅荆坝、大黑山林区林木茂盛,景色宜人;大兴安岭余脉延伸到赤峰北部,赛罕乌拉、黄岗梁林区承接着林海的恢宏;红皮云杉傲然挺立于浑善达克沙地,书写着生命的壮歌。这里不乏名山:红山,“赤壁丹霞”奇景闻名塞外,红山文化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罕山,是叱诧风云的契丹族的发源地,也是生态多样性的大观园;黄岗峰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马鞍山有“塞外小黄山”之称。这里亦不乏秀水:西拉沐伦河、老哈河是赤峰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她们像两条玉带蜿蜒在赤峰的大地上,滋润着这里的人民;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的第二大湖泊,她是著名的天鹅湖,景色宜人,物产丰富,这里出产的华子鱼是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

  赤峰地质景观独特,尤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闻名于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坐落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和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结构造就了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有: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青山“岩臼”群及花岗岩峰林、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平顶山“冰斗”群、达里诺尔(湖)火山群、热水塘温泉、西拉沐沦大峡谷、浑善达克沙地等八种类型保存的地质遗迹,在国内外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典型性、优美性、自然性和完整性。 ­

  赤峰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地区,你可以体会到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蒙古包、勒勒车、敖包,一幅幅优美的草原画卷,让你领略草原的无穷魅力。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您可以看到传统的走马、赛马、射箭、搏克、蒙古象棋等竞技项目。白音乌拉游牧旅游区、巴林蒙古部落是您领略草原风情的最佳景点。此外,王府雅乐、达里湖冬捕、佛教密宗乐舞都是值得你观赏的独特民俗。 ­

  赤峰物产丰富,在这里您可以买到独具特色的鹿系补品、奶食品、杏仁饮料、沙棘饮料、肉食品、蒙古刀、白酒、仿辽瓷器、青铜器、艺术挂毯。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巴林石及其雕刻制品,巴林石主要分为积血石、福黄石、冻石、图案石、彩石五类,可谓样样精品。 ­

  最后,欢迎你到赤峰来!

欢迎光临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红山文化位于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衔接地带,分布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主要集中于西辽河上游的潢水和土河的流域,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重要遗址有赤峰红山后、赤峰蜘蛛山、赤峰西水泉、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林西沙窝子、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

赤峰老城区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推荐?
赤峰老城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一个历史区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这里不仅有传统的蒙古族风情,还融合了汉族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以下是一些赤峰老城区值得一游的好玩地方推荐:红山文化博物馆: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红山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这一古老文化的遗物和...

赤峰的哪些宝藏景点可以安利给游客?
阿斯哈图石林:这是一处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石林中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是摄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的绝佳之地。克什克腾旗:这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美丽的草原风光。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骑马、射箭等传统蒙古族活动。红山文化遗址:赤峰市是中国...

红山文化与“中国龙”产生有怎样的关系?
红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蒙古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汉语意为“红色的山峰”,原名叫“九女山”。传说远古时,有9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9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红山文化遗址的这条玉龙...

红山文化有哪些传说?
红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蒙古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汉语意为“红色的山峰”,原名叫“九女山”。传说远古时,有9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9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赤峰博物馆中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展品?
赤峰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展品。首先,赤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500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技术非常精湛,形态...

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简介
清代及民国时期东蒙古地区社会史以及北方地区古代环境史。这些方向的深入研究,使得赤峰学院在这两个领域已形成显著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赤峰学院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象征着这两个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学院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周末到赤峰市看展,有哪些值得打卡的美术馆?
青铜器等。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红山文化的历史和特点。4. 赤峰市草原艺术馆:草原艺术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元素。草原艺术馆展示了许多草原艺术作品,包括蒙古族乐器、舞蹈服装、绘画作品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欣赏到独特的艺术表演。

赤峰红山文化的发展地位
距今约5500年左右,红山古国的形态就已经出现了。祭坛、女神、宗庙、积石冢,这三种极为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姑且不论。我们有必要提出对玉猪龙的造型探讨一番。内蒙古考古专家布谷先生认为:玉猪龙,国内外收藏不少。其个体造型既形似,又神似,都是红山文化特定产物。已知其分布范围北起赤峰北部,...

赤峰有着怎样的的历史?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被誉为“华夏第一龙”的玉龙,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的文化传统,证明了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赤峰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中国...

福海县17312865665: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导游词讲解哪里有? -
不食泰方: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是草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山文化源远流长;这里,钟灵毓秀,山川秀美,塞外草原生机盎然;这里,赤壁丹霞,石林傲立,地质奇观世所罕见;这里,民风淳朴,豪爽大度,...

福海县17312865665: 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在哪 -
不食泰方: 红山文化遗址,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福海县17312865665: 红山文化遗址,情简介一下?
不食泰方: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

福海县17312865665: 赤峰红山文化都有什么? -
不食泰方: 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它被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朝阳、凌源、河北北部...

福海县17312865665: 红山文化概要 -
不食泰方: 1.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

福海县17312865665: 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指的是什么? -
不食泰方: 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是指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福海县17312865665: 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
不食泰方: 凌源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辽冀蒙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福海县17312865665: 赤峰市的红色山峰是如何形成的 -
不食泰方: 历史悠久,无法印证 传说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具我了解应该是地质变异,红山可有六千年文化,比中原文化还久的很,就像是澳大利亚的那块大石头一样,长时间吸收太阳所以导致变异,或者是以前红山不知道是怎么,慢慢的堆积,石化最后变成这德行,我看上面也没啥奇特的,到是红山底下那是个很大很大的军事基地,天天看底下的战斗机往外飞

福海县17312865665: 怎样介绍红山文化玉猪龙
不食泰方: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因此,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在赤峰市...

福海县17312865665: 谁知道牛河梁红山文化是怎么回事? -
不食泰方: “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指华人祖先在距今五、六千年间,于北从西辽河流域,南到大凌河流域、渤海湾北岸,并延伸到燕山以南的区域内,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因19...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