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

作者&投稿:岑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兄弟先是赞成变法的,后来也动摇了,并从背后一击,把王安石大骂一顿,并劝其不要做“逆人情之事”,而要“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
苏轼代表的是守旧派,对于激进想法必然是抱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态度,老祖宗的东西,他们是不会乱动的,何况这是触犯守旧派的利益。谁会做不利益自己利益集团的事。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宋代形成了比较大的朋党气候。同一政治意见的人相互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的关系,结果废公趋私,变成一个大的自利集团。所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本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大原则。

扩展资料:
王安石为何变法受围攻:
王安石少年爱读书,长于写文章,且议论脱俗,自信心很强。任鄞县知县时,曾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很有成效。
升任度支判官后,还曾上万言书畅陈天下事,主张改革政治。到宋神宗时大露头角,任参政知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
这是以整顿财务为中心进行全面改革的变法总机构。熙宁三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被封为荆国公,故世人又称其为“王荆公”。
从参知政事到宰相,王安石先后实行变法革新,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推行新法期间,曾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所谓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斗争。王安石赞扬商鞅在历史上的功绩,说“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同时,痛斥程颢、程颐的复古主义,说他们“俗儒不知变”。
在和所谓顽固派的斗争中,王安石有三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说的是,天象的变异不值得害怕,祖宗的传统不能作依据,别人的议论用不着顾虑。“三不足”口号,清晰传递出王安石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精神。
因此,引起了当时顽固派的恐惧和不安。司马光一再写信给王安石,极力为旧制度辩护,要求停止变法,说调整国家的行政结构,是侵夺原设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是生事扰民;整理国家财政收入,是与民争利;
不接受劝告,是拒谏。他还指斥王安石“弃先圣之道,违天下之心”,使天下“纷纷扰扰”。有人甚至把发生旱灾,也说成是实施新政触犯上天的结果,是王安石的过错,说什么“去安石,天必雨”。
对此,王安石也不示弱。他回复司马光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骓壬人(即佞人),不为拒谏。”至于“水旱常数”,王安石则坦言“尧汤所不免”。
同时,还用晋武帝时几次出现彗星并无灾祸发生的事实,来论证“天文之变无穷,人事之变无已,上下传令,或远或近,岂无偶合,此其所以不足信也”。
苏轼兄弟先是赞成变法的,后来也动摇了,并从背后一击,把王安石大骂一顿,并劝其不要做“逆人情之事”,而要“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
由于受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最后不得不罢相,变法也以失败告终。宋神宗死后,司马光等人重新上台,王安石的变法措施遭全盘取消。晚年,王安石结束宦途生活,居住在江宁(今南京)。
在其过世后,南宋道学家邵伯温还伪托苏洵之名写了一篇《辨奸论》,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式谩骂:“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同时,以借古讽今的手法,咒骂王安石是“误天下苍生者”,阴贼险狠,与人异趣,甚至说“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其实,王安石既不贪污也不枉法,甚至连穿的衣服都是破的,虱子在领口上爬,爬到衣领上,把皇帝都逗乐了。他吃饭也不讲究,一日三餐,只吃最靠近面前的一盘菜。某种意义上,他称得上是“贤能”。
真正的问题在于,宋代形成了比较大的朋党气候。同一政治意见的人相互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的关系,结果废公趋私,变成一个大的自利集团。所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本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大原则。
但很多时候,贤能与非贤能,好人与非好人,是很难分辨的。在朋党的挟持下,好人与坏人往往还会结成一党,好人成了招牌,坏人蠢蠢欲动。这就是所谓贤人政治的一大悖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王安石变法为啥屡遭围攻?

主要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其他方面的意见不是很大。苏轼与司马光等人是不同的,只有王安石赞同的,司马光一律反对,而苏轼则是相结平和的,因此后来司马光上台执政,苏轼也是受排挤的。

宋神宗时期,旨在富国强兵,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状态的改革。王安石于熙宁第二年出任参知政事,又一年升任宰相,大力推行改革包括1.保证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2.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等3.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前后历时十五年,在收到一定效果的同时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在伊宁七年第一次罢相,以后虽复起却已不能继续推行新法,熙宁九年辞官,从此闲居江陵。到司马光当成相识新法被完全废除。
熙宁四年,苏轼反对变法,被谢景温诬奏,为躲避政治旋涡自请外任,调杭州,虽是自请,但也是形势所逼,姑且算一贬。后辗转密州,徐州,湖州。苏轼的政治思想较为保守,他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制,而在于吏治,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元丰七年,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团练副使。路过金陵(今南京市)时,遇到当年政敌王安石,两人谈得很投机,这时的东坡对王安石仍不客气,亲切地责备王安石不该连年在西方用兵,又在东南造成大刑狱,而违背了祖宗仁厚的作风。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历尽沧桑,胸襟也开阔多了,不但不见怪,反而对别人说:"真不晓得再过儿百年,才能出现像东坡这样的人物!"
元丰十年,苏轼晋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语,同时兼任侍读。苏轼迸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升了三次官,但此时的苏轼已对做官没有兴趣了。人京以后,苏轼发现实施了十几年的新政,有一部分己经有相当的成果,司马光上台后,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废止,他有点不以为然。东坡本来也是反对新政的健将之一,但是他的言行和主张,是对事不对人的,现在他和王安石又有了进一步的交情,对新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态度自然有所改变。他认为新政中的 "免役法"尤其出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力劝司马光采用,司马光坚决不肯。这样一来,保守派的人便说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可是新法派的也并不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东坡便成为夹缝里的人物,两面都不讨好。

因为王安石变法本身有问题
王安石属于激进派,他的本意虽然是好的,但是他太过急于求成,做事讲究效率,不管实际情况。以至出现了一些危害人民的现象.比如他的青苗法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竟然向地方摊派。加上地方官腐败,层层剥削,百姓所要交的钱比高利贷还高。出现了社会动荡的情况,所以就有很多人反对,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苏轼和司马光是一起的,他们认为,天下钱,不在官则在民,王安石变法,虽然有效地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人民却受剥削过重,故他们反对。
最重要的是,由于王安石的吏治改革撤销了许多闲散的官职和免去许多通过“推恩”受官的人的官职,触犯了地主官僚的切身利益,他们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进人太税,进言太广“。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在他为官之处,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安石的变法在当时确实属于超前思维,而宋神宗看中的就是王的勇气与果敢才力排众议大胆起用. 在苏轼看来"变法派"有其急功冒进,"守旧派"也有其迂腐与落后,苏又没有力量调和走"中间路线唯有"皆不符两派" .


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主要是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其他方面的意见不是很大。苏轼与司马光等人是不同的,只有王安石赞同的,司马光一律反对,而苏轼则是相结平和...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什么情况。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因为苏轼反对变法。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

苏轼与王安石什么关系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主要包括政治交往、私人交往和学术交往三个方面:1、政治交往。苏轼起先反对王安石改变科举制度,继而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贬。被贬之后,苏轼又写了很多政治诗来讽刺新政。而后王安石失势,司马光当权,欲全部废除新法,而苏东坡又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以致又被―贬再贬...

为什么苏轼阻止王安石变法
苏轼之所以批评和反对王安石变法吗,是因为王安石新法的核心是“富国”而“贫民”。推行《青苗法》是王安石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其实质就是国家以“贷款”为名,用高达40%至60%的年利率强迫向农民征收新税,穷苦百姓是难以承受这种“高息贷款”的。王安石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推行《市易法》,其实质就是...

苏轼写了哪些内容来批评王安石变法?
他写了《上神宗皇帝书》以及《再上皇帝书》和《拟进士对御试策》,抨击新党求治太急,并借试进士策之机讥讽时政。因此,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以后又徙至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苏东坡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兄弟先是赞成变法的,后来也动摇了,并从背后一击,把王安石大骂一顿,并劝其不要做“逆人情之事”,而要“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苏轼代表的是守旧派,对于激进想法必然是抱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态度,老祖宗的东西,他们是不会乱动的,何况这是触犯守旧派的利益。谁会做不利益自己利益集团的...

苏东坡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兄弟先是赞成变法的,后来也动摇了,并从背后一击,把王安石大骂一顿,并劝其不要做“逆人情之事”,而要“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苏轼代表的是守旧派,对于激进想法必然是抱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态度,老祖宗的东西,他们是不会乱动的,何况这是触犯守旧派的利益。谁会做不利益自己利益集团的...

苏轼和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三、对于自己的利益集团维护苏轼对抗王安石,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但是却要维护好双方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朋党之争。当时,为了通过王安石变法,就生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为了达到变法目的,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把那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留下来,把反对他的人给压制下去。直到...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以富国强兵为...

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十五年后,王安石在收到一定成效的同时,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在伊宁七年第一次罢课,却无法继续执行新法。宁九年辞官,一直住在江陵。以司马光为新相识的法律被彻底废除了。宁四年,苏轼反对变法,被谢诬为所奏。为了避开政治漩涡,他自请被调到杭州。虽然是他自己请的,但也是形势所迫...

南阳市19378295270: 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
望全复方: 主要是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其他方面的意见不是很大.苏轼与司马光等人是不同的,只有王安石赞同的,司马光一律反对,而苏轼则是相结平和的,因此后来司马光上台执政,苏轼也是受排挤的.

南阳市19378295270: 司马光,苏轼,包拯...等保守派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啊?他们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吗? -
望全复方:[答案] 保守派反对变法的根本原因的确是因为变法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但是现在史学家也公认王安石的变法加速了北宋的灭亡,所以他们反对变法也有出于为国家考虑的成分.

南阳市19378295270: 在学习宋史中,苏轼被贬是不是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 -
望全复方: 说对错,都是片面的. 众所周知,当时北宋出现了2113 亢兵 亢官等很多问题.不5261变法无法解决.但同时,王安石的变法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很多法因为措施不当,成为了害民之4102法.苏轼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弊病,因此加以反对1653.这是正确的,但当时不变法不行,版因此王安石本身变法是没错的, 错的是措施和没能权改变变法的缺陷,而且任用了小人.

南阳市19378295270: 王安石推崇的变法为什么苏轼会竭力反对?当时王安石的变法对于社会是不是有害的 -
望全复方: 二十一岁,苏轼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但问题是要那样,苏轼就不再是苏轼了,而应该是一个当官当得非常不错的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人. 首先是反对变法.要说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文人,应该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

南阳市19378295270: 苏轼与王安石不合是么? -
望全复方: 他们政见不合,王安石是激进改革派,苏轼则反对过于理想化的冒进式改革;政见之外,苏、王二位皆是 旷世文豪,才学人品俱佳;因此,当苏轼被人陷害时,王安石能够抛开政见之争而向苏轼 伸出援手.苏、王二位同列唐宋八大家,虽政见不合,但他们的才学、人品都是一等的出类拔萃,没有私怨.

南阳市19378295270: 苏轼到底是支持王安石变法还是司马光保守? -
望全复方: 苏轼与王安石持不同的政见,但他们并非有矛盾,实际上他们在生活中是关系很不错的朋友.苏轼不是保守派,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不光是因为政见不合,还是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由于用人不当造成了危害百姓的现象.他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南阳市19378295270: 苏轼为什么成了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
望全复方: .苏轼的政治思想较为保守,他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制,而在于吏治,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元丰七年,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团练副使.路过金陵(今南京市)时,遇到当年政敌王安石,两人谈得很投机,这时的东坡对王安石仍不客气,亲切地责备王安石不该连年在西方用兵,又在东南造成大刑狱,而违背了祖宗仁厚的作风.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历尽沧桑,胸襟也开阔多了,不但不见怪,反而对别人说:"真不晓得再过儿百年,才能出现像东坡这样的人物!"

南阳市19378295270: 苏东坡为何被贬到黄州? -
望全复方:[答案]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

南阳市19378295270: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遭到苏轼、范镇、欧阳修、司马光这些有才干的人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
望全复方: 欧阳修为首的顽固派认为新法触动了贵族、皇戚的利益,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

南阳市19378295270: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变法?苏轼是站在哪个阵营的? -
望全复方: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阻力过大2.部分措施违反了经济规律3.用人不当4.皇帝失去变法信心…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