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为什么流行花鸟图案

作者&投稿:琦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清时期图案特点~

1、概述: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绘画方面,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以张宏为首的晚明吴派,蓝瑛称为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1年,历286年。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清代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烈,是前所未有的。清代绘画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宫廷绘画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扬州,却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力主创新;晚清时期,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岭南画派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画派,涌现出大批的画家和作品,影响了近现代的绘画创作。
此外,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但仍有许多精彩作品传世。便于传播的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2、拓展:

明清时期,与民间工匠美术家关系更为密切的壁画、版画与年画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状况。壁画由盛转衰,版画、年画则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壁画的功用大多已为卷轴画所替代,所以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自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史及讲解技术生产的书籍。到了明代,由于市民文化和民俗文学的兴盛,版画在戏曲小说插图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参与绘稿,佳作叠出。五代北宋时期的年画多以手绘的形式出现,在明中期以前,也开始有刻制的形式问世,但数量较少。随着版画的兴起,木板年画也勃兴起来,至清代已巍为大观。作为最为普及的美术形式,年画在民间曾经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在西方印刷术冲击中国之前,曾出现了万紫千红的繁盛局面。


  前期以工笔为主
  后期以写意见长

  明代时期
  明代中期以前宫廷绘画继承了两宋院体而重新昌盛,出现了像边景昭、林良、吕纪、谢环等院体大家。而其画风所及,又形成了地区的流派特色,产生了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明中、后期,宋元以来的文人水墨画风才得以重新复兴,发展为以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及由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在花鸟画方面,技法不时有所创新,陈淳、徐渭所开拓出的大写意花鸟,笔墨豪迈,对清季花鸟画坛影响很大。
  清代时期
  明清时期的绘画思潮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宫廷绘画的复兴,明代有锦衣卫所附设的画家制度,清代对于供奉画家有如意馆的设置。其二,是文人画的暗转和绘画商品化的兴起。其三,是西洋绘画的传入。其四,是绘画画派的蜂起和画家们对画科题材的全能。针对此点,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这段画史不再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科目介绍,而是按照画家的画派归属来作介绍。 清初的画坛,出现若干富有地方特色的绘画流派。以摹古为主的"四王"一系山水占据着统治地位。此外"四僧"、"金陵八家",注重体察自然,各有独特创造。"常州画派"的恽寿平变徐崇嗣的"没骨法",开写生花卉新境界。"扬州画派"标新立异,个性强烈。而清末聚集在上海地区的画家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创新,成为"海上画派"。

  明代初期一般指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此时的花鸟画最突出的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和宋代院体花鸟。最能代表两种画风的作家莫过于夏昶与边文进。

  夏昶(1388-1470)乃被称为画竹“开山手”的王绂(1362—1416)的高足,以墨竹著称,时谚有“夏昶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谓。在永乐中举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故后人称之为夏昶太常、夏昶卿。他继承了元人传统,在其师萧散自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墨色苍润、洒脱自然的风貌。他的墨竹,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在表现风雨中飘舞之竹方面尤见功力。史称其竹“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盖行家也”【4】,从其《奇石清风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96.80,以下简称中大)可看出其端倪。该图表现清风轻拂下摇曳偃仰之竹。作者用墨层次分明,笔势遒劲,系其同类作品之佳构。传其衣钵者有魏天骥、屈礿(一作约)、张益、张绪、吴巘、王仪、杨廷端、朱端、何乔福、乔昶、冯起震及婿虞瑛等。其中晚明冯起震(1553-1642年仍在)的《湘江新雨图》(广东省博物馆藏B5007,以下简称粤博),仍然系墨竹,在承继夏氏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授武英殿待诏的福建人边文进可称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5】。他继承宋画院工笔重彩的传统,用笔精细,设色明艳,所绘《雪梅双鹤图》(粤博B5588),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边文进以画花鸟著称,尤以画鹤见长,该图堪称其代表作。其子楚芳、楚善、楚祥及外甥俞存胜、婿张克信等均能传其家学。

  与边文进大致同时供奉内廷的缪辅的生平事迹一直史载阙如,从其传世的画作看,他曾供职于武英殿直锦衣镇抚,擅长画鱼。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鱼藻图》,上署“武英殿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钤“良佐”、“赴清光”二印,则他为江苏人,“良佐”则有可能为其别字或号。他所绘之鱼藻,多写硕大的锦鲤游弋于深水杂藻间,旁有各类小鱼作衬。锦鲤或跳跃,或昂首,或俯游……各尽其态。《鱼藻图》(粤博B674)描写的便是其中锦鲤戏水一景,笔法仍然是两宋院体花鸟一路,工细别致而赋色浓丽。缪辅与其他宫廷画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在题材上的创新,他能别出心裁,将当时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鱼藻类生物入图,而且能生动传神地再现锦鲤在水中的各种表现,实属难得。他的生平传记虽然不为人所知,但所绘之各类《鱼藻图》则在明宫廷绘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初期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画家,那就是以画梅见称的陈宪章录。陈录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浙江会稽,工诗善画,论者将其画梅与同时的冰壶道人王谦(字牧之)相比,并谓“二家虽格意不同,宪章笔力,实过于谦”【6】。《推蓬春意图》(粤博B4067)系其传世作品中之鸿篇巨制,全用水墨写就,继承了元人如王冕、邹复雷等人的墨梅传统,所绘梅干及枝叶遒劲挺拔,古意盎然,梅花则情态各异,正如杨殿邦题诗所言:“万花飞动墨香迟,写遍南枝与北枝;仿佛罗浮人入梦,一双翠羽欲来时”。该图历经周右、徐世昌等递藏,名人题咏殆遍,实属不可多得之艺术佳构。

  这一时期继承元人水墨传统的画家如王绂、姚绶、宫廷画家如周文靖、商喜、倪端、孙隆,浙派画家如戴进等也都擅长或兼擅花鸟。
  清代初期独特的政治与人文环境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绘画上出现了受官方扶持的、以王时敏、王翬、王鉴、王原祁为主流的正统画派和以四僧(朱耷、石涛、渐江、髡残)等遗民为主流的反正统画派。花鸟画和山水画分庭抗礼,共同成为画坛的主流。

  恽寿平是这一时期花鸟画坛的重镇。

  以没骨花卉见长的恽寿平(1633-1690)初习山水,后因见王石谷画,自以才质不能出其右,遂舍山水而改工花鸟。他继承了徐崇嗣的没骨法传统,创造出色彩鲜明、笔墨简洁的清新画风,画史称他“不用笔墨钩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浅深间妙极自然”、【26】“简洁精确,赋色明丽,天机物趣,毕集毫端”,以至于当时“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27】,一时从之者众,形成“常州派”。作于1686年的《菊花图》(粤博B2205)所绘菊花为写生之作,亦能得其神,色泽鲜丽,生色活香,代表了成熟时期的风格。

  当时受其影响的画家有百人之多,最主要的有马元驭、范廷镇、邹显吉、外甥张子畏及族曾孙女恽冰等。其中马元驭(1669-1722)得恽南田亲授,又与蒋廷锡切磋,因而画艺日进,王石谷极称之,论者谓其超纵似陆治,老健逊沈周,作于1694年的《萄萄图》(粤博B2252)和1704年的《花鸟图》(中大99·522)可见其画艺之一斑。前者写生,形神皆备,堪称入室之作;后者苍劲放逸,运笔潇洒,设色雅致,于南田外别开生面。其女马荃得其家法,与以没骨著称的恽冰并称江南“双绝”。作于1750年的《花鸟游鱼图》(粤博B201)和1779年的《荷花翠鸟图》(中大99.322)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画风。前者工整秀雅,设色清淡;后者纵笔放逸,赋色亮丽。

  与恽寿平同时的王武和稍后的蒋廷锡、邹一桂等也都是成就卓著的花卉画家。

  王武(1632-1690)与恽寿平同时称誉画坛,他精鉴赏,据说家里藏有很多宋元名迹,这就使其有机会和能力从前人的艺术佳作中吸取养分,融入到自己的画艺中。他一方面继承了黄筌的写生传统,另一方面取法明代的周之冕、陆治诸家,画史称其“所写花竹禽虫神韵生动,流丽多风,当入妙品”,又谓其能“得动植之生意,根蒂五参,精神设色,亦极精巧”【28】。作于1677年的《芍药蝴蝶图》(粤博B1861)正是其风格的代表。该图芍药用细笔钩勒,墨气明雅,气韵生动。传其艺者有周礼、张画等。
  蒋廷锡(1669-1732)早年受“常州派”影响殊深,后期师法陈道复、徐渭,笔墨简逸。作品早年以妍丽工笔者居多,晚年以水墨写意取胜,梁章钜谓其“以逸笔写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随意而成,笔笔名贵”【29】。他曾官至大学士,位显名尊,其画代笔、赝品也多,所传长卷大轴皆其赝品,马元驭父子及门客潘氏常为其捉刀,据说世间流传有设色极工者大多由潘氏代笔。作于1723年的《瑞莲图》(粤博B223)所绘莲叶用墨染,笔墨淡逸,工写结合,不施粉黛而神韵自足。传其艺者有子蒋溥、马元驭子马逸及苏国士、钱元昌、邹元斗等。

  以传统山水见长的“四王”亦偶有花卉之作,如“四王”之首的王时敏(1592-1680),作于1661年的《午瑞图》(粤博B832),构思简洁,用墨晕染,墨色层次分明,笔简意远。王石谷(1632-1720)的高足杨晋(1644-1728)不仅常为王石谷山水补画人物、舆桥、驼马、牛羊等,亦善花鸟,他与黄卫合作于1692年的《梅竹双禽图》(粤博B233),其中竹石为其所写,用笔简洁;黄卫写梅雀,苍秀简淡。此外,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的吴历亦擅画竹石。其画取法吴镇,笔墨雄浑苍劲,广东省博物馆亦藏其竹石。

  清“野逸”派主要以“四僧”等明遗民为代表,他们用笔荒寒、率意,不拘成法,试图借助笔墨来表达或排遣心中的积郁,著名的画家有朱耷、石涛、弘仁、萧云从等。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所绘拟人化的花鸟、虫鱼一直被视为个性化的主要特征,所绘鱼、鸟之眼睛白多黑少,被认为是对现实的轻蔑与不满。他继承“青藤白阳”泼墨写意传统,更多地将思想情感融入画中,竭力表现对现实的消极关怀及其对人生的理解,他的画成为自己生命意志的体现。作于1689年的《眠鸭图》(粤博B44)和无年款的《疏柳八哥图》(粤博B2704)均为其典型的作风。前者构图简练,笔墨酣畅,为其盛年力作;后者笔意疏淡,墨色淋漓。两图均缘物寄情,别有怀抱。

  自称苦瓜和尚的原济(1642-1707)本为明宗室,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擅画兰竹,画史称他“笔意纵恣,脱尽窠臼”【30】。《墨竹图》(粤博B1603)笔墨纵横宕逸,不拘法度,张大千在跋语中谓其以怒气画竹,“槎槎枒枒如在万马军中”。郑板桥尝评其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31】,此图可作为最好的例证;《花果图册》(中大96.68)于用墨之外,敷以淡色,神完意足,笔致高远。

  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的渐江学人弘仁(1610-1664)是“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以画黄山著名、能“得黄山真性情”,所绘之梅、竹亦别具风致。作于1663年的《梅竹石图》和《梅花图》扇面(粤博B3646)简淡荒疏,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其韵如同所绘山水,盖从倪云林中来而别出新意。

  安徽芜湖人萧云从(1596-1688)的画风与“新安画派”相似,与“海阳四家”的孙逸齐名,画工山水、人物,“笔意瘦硬清快,设色古雅”【32】,花卉是其余兴,但却体现出高超的技艺与神韵。作于1668年的《梅石水仙图》(粤博B94)用笔荒率,笔墨简练,与弘仁相类。

  此外,花鸟画成就突出的尚有以擅画梅花著称的金俊明(1602-1675)。近人郑昶称其花卉“独斟酌于花光、补之之间,别成雅构,疏花细蕊,丰致翩翩,名重当世”【33】。《梅花图册》(粤博B2544)可代表他的风貌。该画册墨色清淡,笔意简洁明快,运笔劲健、寓意深远,王世祯曾题其《画梅图》,中有“一幅生绡千载意”句,也是指其意境而言。

  这一时期的岭南地区成为南方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南明政权播迁、抗清斗争的延续、大批遗民南下,使本来僻居海隅、较为清寂的这一区域活跃起来,文化也空前繁荣。遗民画家如高俨、张穆、伍瑞隆及以深度、成鹫、大汕为代表的岭南画僧群体等,为原本并不发达的岭南绘画带来了生机,并掀起广东绘画的高潮。以善画或兼画花鸟著称的画家有杨昌文画兰、伍瑞隆写牡丹、张穆画鹰、成鹫写杂卉等,各擅胜场。其中张穆(1607-1683)以画马名世,兼擅画鹰【34】。所绘鹰多为水墨写意,盖从林良处取径,参以青藤白阳之笔意,形象生动。《苍鹰图》(中大99·604)所绘独立枯枝之雄鹰,墨气浑穆,用笔老到、苍劲,虽不是张氏写鹰之精作,但仍得其形、神。

  清初花鸟画对后世影响甚巨,中期的扬州画派、晚期的“海上画派”、“居派”等都受其感染。郑昶《中国画学全史》谓髡残、道济所写孤高奇逸,不类南田而亦卓然为后世法,反映出“野逸派”的影响;近人陈师曾则将清代花卉画分为两个主要的派别,即以恽南田没骨为主的“恽派”和以蒋廷锡钩勒为主的“蒋派”。两派各有传人,影响及于后世,以后的花卉画大多由此两派衍生【35】。虽然陈氏所言不免偏颇,但确乎反映出两派花鸟画承前启后及其划时代意义


凤眼荷叶花纹饰出自清朝的哪一朝?
在清朝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而凤眼荷叶花纹饰是清代陶瓷器上的常见图案之一。其中,凤眼纹源于明代官窑的“千屈菜”纹,后被清代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荷叶花纹则代表着清代陶瓷器的特点之一,它既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又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技法,表现出清朝时期的独特魅力。而雍正年间,...

一种习俗,贴窗花的起源与历史是什么?
起源:《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

花朝节的发展历程
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习俗。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

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的青花瓷,在哪个朝代发展到顶峰?
在明朝的时候,青花瓷的发展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主流,它就是以古朴典雅的造型,附以晶莹透亮的釉色,用多姿多彩形式来呈现在现代人们的眼前,与明代其他的瓷器相比,烧制技术达到了当时的顶峰时期,成为我国的四大名瓷之一。而在清朝的康熙年间,青花瓷是以优美而负盛名的,当时的青花瓷,可以说是当时清...

清明节有哪些重要习俗?
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

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关链接: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

清明为什么要用菊花祭奠
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明清时期,清明果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这个残器,是康熙时期的吗,还是清晚期的,
清初民窑瓷器上很少书写年号款,却流行花押款,这应该与当时官方的规定有关,如《浮梁县志·陶政》中就有“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残破”的记载。明清时期的花押款常见有以下这些图案:第一类是佛教图案,如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等;第二类是...

打铁花起源何时,为什么火伤不到人?
1. 打铁花是一种流行的传统焰火表演,尤其在山西、陕西等地广受欢迎。2. 当地民众希望通过打铁花带来好运,促进生意兴隆和财源滚滚。3. 打铁花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最早有记录的打铁花活动出现于北宋。4. 该表演最初由炼丹道士和打铁匠举行,作为对太上老君的敬奉。5. 到明清时期,打铁...

明清时期,流行什么样的双层锦?
明清时期,织锦多以经斜纹织底,纬斜纹显花,并流行由两组经纬分别交织,互相重叠的双层锦。宋人提过大约百种宋锦名目,大部分在明代还继续生产。明锦中还有部分为唐代纹样,明清两代锦在前代基础上不断翻新,以康熙仿宋“青绿簟纹锦”为例,即不下百种变体,球路连线小花锦变体也不下20种。18世纪...

德州市13777966195: 为什么明清盛行风景画?(200字左右) -
扶范青可: 明清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八股取士,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皇位至上;经济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反对儒家思想;文化上小说盛行. 由于明...

德州市13777966195: 叙述宋.元.明.清花鸟画的发展状况 -
扶范青可: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

德州市13777966195: 宋代以前作为主流的人物画为何在之后会被山水花鸟取代? -
扶范青可: 当时政治相对宽裕 经济高度繁荣 开始流行以描绘宫廷珍禽 奇花怪石为主的花鸟画 设色富丽 工笔严整 装饰感极强 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宫廷

德州市13777966195: 唐宋时期的花鸟画的特点和明清时期的花鸟画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
扶范青可: 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画种分工日趋明显,创立工笔设色、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画风细腻明丽. 宋代的作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真实.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 ,强调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及,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唐宋更注重写生,明清写意更突出.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德州市13777966195: 试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鲜明特征. -
扶范青可: 从四个方面分析:1.绘画2.建筑3.服饰4.手工艺.一、绘画: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商、周: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

德州市13777966195: 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
扶范青可: 中国的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就注重意境和印象派风格,特别是山水楼台设计风格和画风.不注重写实风格,写实大多是欧洲拉丁派的风格,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德州市13777966195: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变迁的缘由 -
扶范青可: 以康雍乾三朝为代表的清代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业的一个高峰,尤其是陶瓷绘画吸收名家画法,运用不同的深线料色渲染,出现了大量的色彩纷呈,内容生动的瓷画.其内容上也出现新的变化:人物故事、鱼虫禽兽、花虫蔬果、吉祥如意的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