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韵律

作者&投稿:艾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古诗中声调韵律的一个小问题~

代表平仄,空心园代表平声,实心园代表仄声,有个小圆点代表可平可仄。三角的也一样,只是标注方法不同而已。
《钦定词谱》采用圆圈标注,如:
归字谣 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张孝祥
归韵猎猎薰风卷绣旗韵拦教住句重举送行杯韵
○ ◎●○○◎●○ ○○● ⊙●●○○
《白香词谱》采用圆圈和三角标注,如:
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还有直接采用汉字“平仄”标注的,如:
长相思
⊙⊙平(韵)
⊙⊙平(叠)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

⊙⊙平(韵)
⊙⊙平(叠)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

简单说,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

具体说来: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唐诗格律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平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平,“十”归阳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们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用(押)韵是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之称。唐诗的用韵,依据隋朝末年陆法言所著的<<切韵>>。“切韵”到了唐朝改为“唐韵”。“唐韵”共有206韵,但唐朝规定,有些韵可通用,所以实际只有112韵。到了宋朝,“唐韵”改为“广韵”,又有几个韵同用,实际只剩下108韵(作为宋代诗词押韵的标准)。到了元末,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另外又合并了几个,于是只剩下106韵,就是通常所说的“诗韵”。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的格律诗,有一定的体式,下面是唐代格律诗常见的格式。

⑴ 五 言 绝 句

A 式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诗例: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式

仄 仄 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仄 仄 仄 仄 仄平 平

诗例: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李商隐 《登乐游园》)

C 式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诗例:鸣 筝 金 黍 柱,素 手 玉 房 前。欲 得周 郎 顾,时 时 误 拂 弦。(李 端 《听 筝》)

D 式

平 平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诗例:江 南 渌 水 多,顾 影 暂 通 流。落 日 秦 云 里,

山 高 奈 若 何。(李嘉佑 《白 鹭》)

七绝平仄格式 A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

B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D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对近体诗,有一种理论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所以我们可以把律诗看成是绝句的叠加。如五律中的第一式就是五绝A式的叠加;第二式就是五绝C式的叠加;第三式就是五绝B式和A式的叠加。

五 律 第 一 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诗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五 律 第 二 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诗例: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五 律 第 三 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诗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七 律 第 一 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七 律 第 二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七 律 第 三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 律 第 四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词里的格、律、韵各指什么意思?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格式:字数,对仗等。律:音韵、平仄等。韵:押韵。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

格律诗词中的那些韵律的标准是哪些古人规定的?
格律诗词中的很多韵律的标准都是古人规定的,在唐朝格律诗的标准可以说是完全定型了,并且将这种标准应用到了科举考试中。主要有四大规则,分别是对仗,押韵,平仄,黏连。这四大规则也是在格律诗词中必须要遵守的。第1个是对仗,其实对仗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过了。在汉赋中经常能看见对仗,而且在南北朝的...

诗词里面的韵律是怎么规定的?
说的白一点,就是每句末尾的音最好可以相同.例如第一句的末尾是”窗”,那么接下来的每一句后面的最后一个字就最好是”ang”的音,例如:”光””上””旁”……

韵律诗是什么
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格律诗。格律诗就是在韵,律两个方面的作一定规则的诗。韵就是诗词的音韵,是字音规则。律就是诗词写作的格式,是形式规则。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

古诗押韵规则
1.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2.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3.一首诗有没有韵...

诗歌是每小节都必须有韵律吗?
不一定。虽然许多诗歌都有韵律,但并不是所有诗歌都必须有韵律。韵律是指诗歌中词语的声音和节奏的重复和变化,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乐感。然而,一些现代诗歌则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而不是韵律的运用。因此,诗歌是否具有韵律并不是判断其好坏的标准之一,而是取决于诗人的风格和表达需要。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写五言,平仄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律的意思
2、诗歌韵律: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韵律是诗歌的重要元素。通过韵律的分布和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韵美感,使其更易于记忆和传唱。3、口头表达:韵律在口头表达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演讲和表达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声调的变化、停顿的运用和语速的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话...

古代诗词押韵的“中”是指音调吗?
“中平仄”中的“中”指的并不是音调。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一般诗歌的韵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平即是我们如今规定的一二声,而仄则是我们如今规定的三四声。只不过,在古代针对诗歌韵律,又有这“一三不限,二四分明”的说法,即句中的第二和第四是必须跟标准韵律一样的,但第一和...

韵律的诗句韵律的诗句是什么
韵律的诗句有: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的韵律流动仅一背影亦能倾国倾城人间几度苍痍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莫非裸足已将大悲大喜踩定我取坐姿四墙绽放为莲忽觉满天具是慧眼似闭非闭既没有永恒的疑问传去也没有永恒的沉默回答天空的回音壁只炸鸣着滴答从何朝宗指间坠下那一颗汤圆的智水穿过千年,更听...

新北区17156762669: 唐诗里的韵律 -
胥发欧乃: 唐诗格律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绝句亦称“...

新北区17156762669: 唐诗的韵律是怎样的?平仄是怎样的?
胥发欧乃: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

新北区17156762669: 古诗韵律有哪些 -
胥发欧乃: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

新北区17156762669: 中国古诗词中的韵律是什么,请相信解释,就是那什么平、仄之类的 -
胥发欧乃:[答案] 简单说就是,平是一声二声,仄是三声四声(又称去声).

新北区17156762669: 古诗词韵律指什么?
胥发欧乃: 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新北区17156762669: 古诗词里面的平仄韵律怎么分? -
胥发欧乃: 简单说,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汉语也是四声,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也就是说,古诗词用的仄声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声.普通话将原来的入声分别变成了其它各个声部.那么,要分清古诗...

新北区17156762669: 诗的韵律有哪几种?请各举一例. -
胥发欧乃: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

新北区17156762669: 唐诗宋词元曲的韵律及作法? -
胥发欧乃: 感觉就是长短句 比如 春雨连绵 正是初凉时候 惹得清塘点点绮涟 老树枯鸭离愁乱 又是一年

新北区17156762669: 古诗词中的十八韵怎样才能找全? -
胥发欧乃: 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表一、麻花韵 a,ia,ua 二、波歌韵 o,e,uo 三、儿 韵 er 四、街斜韵 ie,üe五、衣期韵 i 中国诗歌网'e.T1w3e7\%`六、支思韵 (-i) 七、姑苏韵 u八、居趋韵 ü九、开怀韵 ai,uai十、飞灰韵 ei,ui ,uei十一、高标韵 ao,...

新北区17156762669: 古诗词韵律的基本介绍 -
胥发欧乃: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