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之"字的含义

作者&投稿:佐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到、去、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不同。
"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
1、“之”作代词用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之”作动词用
(1)吾欲之南海,何如?(《蜀鄙二僧》)“之”是到,去的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是到,去的
“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3、“之”作助词用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有的可不译。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结构助词。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扩展资料:
"之"常见含义:
1、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2、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3、指示代词,这。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5、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6、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7、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假之[jiǎ zhī]
假若。
3、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官[zhī guān]
上任;前往任所。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参考资料:http://www.composition123.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59

代词..

【之】
之 多作代词和助词,有时作动词
(1).代词 ,有实在意义。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代事可译为, “这”、“这件事”
例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
(2). 结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①可以解释为“的”。
例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帮助构成句子,但没有意义,可不译。
例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作动词,可译为“去”、“往”,例如:辍耕之垄上
练习:
1、北方有辱臣者,愿借子杀之。
2、请说之
3、宋何罪之有
4、宋无罪而攻之
5、公输盘久设攻城之计变
6、子墨子九距之
7、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8、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9、三里之城
10、环而攻之而不胜
11、委而去之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3、亲戚畔之
14、臣以王之攻宋也
1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16、人皆有之
17、行道之人弗受
1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0、肉食者谋之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22、吾视其辄乱,望其旗蘼,故逐之
23、齐国之美丽者也
24、问之客曰
2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9、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2、怅恨久之
33、固以怪之矣
34、天子之怒,俯尸二人
35、聂政之刺韩傀也
36、时人莫之许也
37、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8、将军既帝室之胄
39、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1、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2、久之,目似瞑。
43、前人之述备矣
4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46、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4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9、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0、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文言文里的甚至怎么表达
文言文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和白话比较而来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一、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词汇特点: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

文言文除指的是什么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

文言文向时的意思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言在文言文中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

以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

去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

文言文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

大家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文言文用词简洁的特点
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

及的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

龙州县19640715740: 文言文中"之"到底有几种意思? -
夕帘羚黄: 知道就好,没必要记住....文言文重在理解大意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

龙州县19640715740: 魏文侯书.约不可失中的一句:公将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夕帘羚黄: 您还要去那里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天雨.文侯将出?”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身自罢之.译文: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亲自停止了酒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岂可不一会期哉?&quot,左右曰,虽然这里有乐子.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quot:“今日饮酒了,天又雨,公将焉之,饮酒乐没听说过公将饮之应该是公将焉之解释:您还要去那里吗?魏文侯守信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乃往

龙州县19640715740: 世之绝宝 的 之 是什么意思 -
夕帘羚黄:

龙州县19640715740: 在古代汉语中"以"字的用法 -
夕帘羚黄: 【“以”字的用法】"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对其辨析如下.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

龙州县19640715740: 文言文刻舟求剑中的倒装句 -
夕帘羚黄: 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 求剑若此: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应为“若此求剑”.

龙州县19640715740: quot是什么意思?
夕帘羚黄: 文章中就是引号,没有显示“”,而显示的quot quot.是一个缩略形式,有两种1,quotation 2,quoted 1,quotation:名词, 第一种意思:引用,引证 第二种意思:引文,引语,引录 第三种意思:行情(报告),报价单,估价单 第四种意思:(填空白用的)嵌块 2,quotied:动词 第一种意思:引用,引证,引述,复述 第二种意思:把**放在引号内,用引号把**括起来 第三种意思:报价,开价

龙州县19640715740: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
夕帘羚黄: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一) 定中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中心词也...

龙州县19640715740: 文言文 晏子春秋中"景公之时,雪雨三日而不雾....."的翻译 -
夕帘羚黄: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宴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宴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宴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

龙州县19640715740: 请问文言文中"乃"的问题 -
夕帘羚黄: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

龙州县19640715740: "乎"和"也"在古文中的所有意思和例句.例句最好是学过的 -
夕帘羚黄:[答案] 乎 1.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2.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3.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4.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5. 古同“呼”,呜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