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声音的对联

作者&投稿:安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对联中的厌声?~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词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的韵部;二是词押韵的格式。
关于词的韵部,并没有正式的规定。词韵不象诗韵。在科考时代诗韵是由朝庭颁布或认可的。所以近体诗一律要求押本韵,不得出韵、落韵。词与科考无缘,而长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词人填词用韵只要求唱之上口,听之顺耳,凡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还"随其口语"受方言方音的影响,韵域更宽。南宋之前没有词韵的专书。明清两代有不少研究词韵的学者,根据唐宋著名词人的押韵情况,用诗韵加以归纳分类,出了不少词韵专著。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下文”即指: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形在律诗中是“韵脚”句,除五言平起首句入韵和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在首联出句用以外,其余都在对句使用。

四、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

五、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为啥么本句必须自救?综合分析(仅个人分析认定,恐怕还没有人能找出剽窃或盗版的依据),“孤平”在诗律中的“大忌”是与声律韵格的“韵格”相悖的。我们知道,律诗一般是押平声韵的,所以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都是“韵脚”句,律诗在“韵脚”句上的声律平衡要求相对严格,“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不能在“韵脚”句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中适用,因为如果这两种“韵脚”句若“一、三、五不论”,就等于打破了这两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本句自救就是为了保持这两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以达“韵脚”句声律的流畅和谐。其实,按声律的原理要求,孤平句只所以在律诗中犯忌,就是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整句中没有连续紧连的两个平声字在一起,朗诵的起伏过大而不平稳,与其它押韵句不协调而不允许出现。清嘉庆十年进士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

“‘上’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去’‘入’韵,则‘上’为妙‘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

请注意“‘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平平仄仄平”句若成“仄平仄仄平”,除了第一字的小拗外,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就显得尤其突出,无论这两仄声是“去去”或“去入”、“入去”,“聱牙”和“无力”都因首字的小拗而更突出。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就没有了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感觉,故利弊相抵,平衡保持,韵律流畅。再者,律诗八句中有四或五句是“韵脚”句,押韵是“韵脚”句之间的连贯性四或五句的声韵关系,不仅仅是两对句之间的事,保持了“韵脚”句的声律平衡,就保证了律诗整体的声律平衡,所以,“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不可打破。“韵脚”句的声律平衡的不可打破,即是律诗整体的二、四、六分明原则的总汇。

六、“对称平衡”是万物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对联诞生的基点和精髓所在。对称平衡达到了完全,才是至美。律诗的首、尾联仅求声律的对称平衡而词性不求对称平衡(对仗),即不完美。楹联最始袭承律诗的颈、颔联格式,就是因为颈、颔联达到了完全词性和声律的对称平衡,再加上门楹和桃符本身的对称平衡,才达到了完美的对称平衡,形成了千多年的相延使用和不断发展。因此,联律的基本点是不可破坏的完美的对称平衡原理。并且还需不断地发觉找寻其不对称平衡点,加以改进和完善,才是发展和进步的主流方向,而不可排除声律的对称平衡于联律之外。

孤平句在律诗中是以总体的平衡,二、四、分明的原则,韵脚句的平平仄仄平单一句型而定的,它与对句的平仄没关系。而对联中是以两对句之间的声律替对平衡为基点的,不能以单句论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对联虽然袭用了律诗对句末字上仄下平的格式,但对联不存在押韵的“韵脚”句之说,没有多句连贯性的声韵关系,只须保持对句之间的声律交替和平衡即可,但上下联之间平仄的交替和平衡相对来说应比律诗严格。只要两对句之间声律替对平衡即为合理,否则即为不合理,包括孤平句型。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老街开新店,坐北朝南卖东西
老翁娶嫩妻,颠上倒下出左右

风声余剩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大智若愚,大音稀声

上:和颜悦色,
下:娇气柔声。
批:天籁之音


无形无影传佳音八方同晓,隔山隔水奏乐曲四海皆闻这幅对联指的是什么
无形无影传佳音八方同晓,隔山隔水奏乐曲四海皆闻这幅对联指的是:没有形状,却可以将声音传到四面八方,就算隔着千山万水只要奏乐,五湖四海也可以听见。现代指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s)是将需要传送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电信号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和地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

远看山色,近听水无声中对联酌秘密了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话当中的两句非常著名的经典的两句,主要意思是说,从远远的看去,山的颜色非常明显,但是走近的时候却听不到声音,说明画非常逼真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向这样的对联还有那些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意思是:形容各种声音混合一起,进入耳中。表示了学生要好好读书。2、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意思是:形容权力和官位的大小,决定了口袋的容量。暗示了贪污腐败的官场作风。3、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意思是:形容那些偷窃、长舌妇、裙带关系混乱...

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空气,雨滴,声带.

双关语和谐音对联理解古人的幽默
谐音对联就是利用声音的谐音来一语双关,有妙趣横生的效果。比如:藕因莲杏子不需要李子。吕蒙正,宋朝人,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感到愤慨。有一年过年,一个穷人让他写一副春联。鲁写道:2345689水平量:北方和南方春联贴出后,无数人围观。人们开始感觉到它的“奇怪”,并称之为“奇妙”。这副春联的...

求:有关兰州太平鼓的对联,最好是5言的。
问题:求:有关兰州太平鼓的对联,最好是5言的。回答:上联:欢鼓唱国泰;下联:乐音歌稷安。

学校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大赛现场要挂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比赛主题和学...
双耳聪敏听四海之音 单手轻快写一方之识 --原创 思路:既然是听写大赛,所以以听和写作为对联的主题。这种比赛类型就是比赛听和写的能力,对于听来说,参赛者希望能够听到任何位置的声音,写的话轻松写出答案。

卧石听泉消俗虑对联对下一句
凭月临风饮雅趣。睡在白云底下,听着泉水的声音。形容一种特别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隐居在山中的隐者,半躺在青石上,听泉水声,旁边飘着飘渺的云一样的雾气。卧石听泉的寓意是舒服,休闲,逍遥。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卧云听泉。卧云听泉:睡在白云底下,听着泉水的声音,形容一种特别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

对丈工整的对联
赏析:上联描述了大夏时代的音乐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秦筑秦筝的声音。下联则描述了天涯边陲,旧友相聚,尽情歌舞,让他乡也变得如故。这组对联通过对古代与现代音乐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古典音乐的怀念和对当今音乐发展的思考。上联中的大夏渺遗音指的是古代大夏时期的音乐已逐渐远离我们,传统音乐文化...

涧底清泉涌,垂緌缱绻鸣。求五绝下联出出句:风生涧底泉声细,求下联_百 ...
上联:风生涧底泉声细 下联:雨过林间鸟语新 对联格律要素“对联”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对”,有对称、对比、对立、对等、对偶、对仗、对流等重要意义;“联”,也有联合、联系、联袂、联盟、联结、联想、联缀、联通等多种涵义。对联的特征:对—...

高淳县17583786385: 风声雨声啪啪声声声入耳的对联 -
虿宝仙灵: 上联:风声雨声啪啪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业事爱爱事事事关心

高淳县17583786385: 求有“声”字的对联?
虿宝仙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生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是事

高淳县17583786385: 由“声声入耳”,你有没有想起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 -
虿宝仙灵: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高淳县17583786385: 风声,蝉鸣声,声声入耳求下联 -
虿宝仙灵: 对联: 风声,蝉鸣声,声声入耳 房事,股票事,事事套钱

高淳县17583786385: 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 -
虿宝仙灵:[答案] 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空气,雨滴,声带.

高淳县17583786385: 在我国古代有一幅非常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虿宝仙灵: 空气的振动 空气

高淳县17583786385: 同时想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
虿宝仙灵: 同时想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 分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字数相等,意义相对.

高淳县175837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的名字是什么 -
虿宝仙灵: 此联的名字是《名联谈趣》,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整联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扩展资料:此对联存放在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高淳县17583786385: 上联:一声两声三声 声声销魂 求下联,有没有高手[/嘻嘻]? -
虿宝仙灵: 上联是,一声两声三声 声声销魂 ;下联是,四更五更六更 更更催命.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作下联.对联的要求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

高淳县17583786385: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与这副对联相关的对联, -
虿宝仙灵:[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