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蜀鄙之僧》有感 作文

作者&投稿:驹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青少年怎样做人》有感作文600字~

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一个字很简单——一撇一捺是个“人”字,但这个“人”最难写。我们每个人实际上一辈子都在写一个“人”字,有的人写得好——端庄.清秀.诱人;有的人则写得不好——歪七扭八.不像个人样……
今天我偶然看到了这样得一本书《青少年怎样做人》,它是一本很适合我们青少年看的一本好书。看完它我明白了很多,其中有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995年3月7日对珠海市瑞进电子公司6楼车间的100名打工仔和打工妹来说是个蒙受耻辱的日子。
下午3时,连续加班加点的员工们盼到了10分钟的公休时间,竟忘了外国女老板定下的休息时一律列队离开车间的“规矩”。女老板巡视到此,顿时大吼到:“跪下!跪下!全体员工都给跪下!谁不跪下给我滚!”在女老板的淫威下,工人们一个个极不情愿的跪下了。
然而,在跪下的人群中,却有一位小伙子站的很直。面对女老板的吼叫,他毫不畏惧毅然把头昂得很高!他怒怒地冲着工友们喊:‘‘你们跪什么?不就是炒鱿鱼吗?你们是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跟我走!”他撕掉工作服上的厂牌大步的迈出了厂门。
人的一生不一定有非凡的成就,但一定要有傲人的骨气。
无风的港湾锻炼不出时代的强者,温室里的小花经不住侵袭,原我们大胆地走出室息人类生存的依赖“城堡”,清新活泼健康地成长,以超越前辈的胆略和能力,驾奴人生之舟,未来属于我们!
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像启明星那样闪耀着光明,给人以启示,至少也应该像流星一样燃烧自己,在天际划出一道光亮,留在人们的心里!

论语·侍坐 读后感

前几天去书店,妈妈通情达理地让我挑了几本书买回家,我很难作出选择,因为在书城里挑几本书就像是在茫茫大海里掏针一样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不要看它厚厚的很难看完,可是,看了前面的介绍我也才知道,其实读这本书是要有方法的,只要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完全身临其境,把书以外的东西当作不存在,琢磨得细致入微,就会看得又快又简便又容易读。

这篇文章选自《论语》,《论语》一书内容广泛,涉及了哲学、政治、教育、文艺等多方面内容,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居“四书”之首。它是用语录体写成的,为古代语录体散文之典范,其语言简朴生动,又包含哲理诗韵,个别篇章还通过只言片语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侍坐》选自“先进“一章,是《论语》中较长的一章。他没有简单地抄录孔子和学生们的抽象议论,而是具体的截取了他们随便聊天的生动场景。因为原文是文言文,比较古奥,这里编者用现代文进行了改编。

这段文字,既记言谈,又传达了神情;即勾勒出不同人物的风貌,又传达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五个人的言谈以孔子一个人做线索贯穿始终,前半段处处留下伏笔,后半段以孔子的评论补充照应,结构处于变化又非常整齐。

文中谈到了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讲了自己想干什么事。子路、冉有和公西华都说了将来会对国家作出多大多大的贡献,唯有曾皙在一帮安定地弹奏着瑟,当孔子问他的理想时,他却说“我”的理想就是在暮春三月,穿着薄如蝉翼的轻逸衣服,约上几个朋友,带上几个书童,到河的水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到空旷的祭雨台上吹吹风,高高兴兴地一路高歌回去。这就是我的理想。

令人惊叹的是,孔子的理想竟然和曾皙一样。过了一会,其他三个学生都走了,只有曾皙留了下来,问了前面三个学生的志向。孔子向曾皙说了其他三个人的志向,都有点不贴实际只有曾皙,因为只有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看完这篇文章,我懂了,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做真实的自己,也要做最适合自己做的一份工作或是学业,像子路那样鲁莽冲动,是不可能会治理好一个国家的;而冉有却把纵横六七十里的小国家看得不以为然;赤(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公西是他的姓)认为主持宗庙的祭祀,参与诸侯的结盟活动不是国家大事,他自己只能做小司仪,孔子说;“如果赤只是做小司仪的话,就没有人会做大司仪了……

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才是做人的根本……

《蜀鄙二僧》有感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相隔何止千里,穷和尚去成。可见“不能”与“不为”大不一样。“不能”是指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条件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 “不为”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富和尚比穷和尚具有优越的条件,但仍说不能去南海。“不能”与“不为”似乎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很就以前,古人早为两者作了区分,而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二者混淆,以“不为”作“不能”
现在有些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置若罔闻,一味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却不知要抓紧时间将这一块补回来,还振振有词说:书嘛!我再也读不来了。”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了,将后者作为前者了。君不闻:“事在人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下决心去做。像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主逾七十,古稀之年尚以“柄烛之明”自励,何况咱们这些尚未到而立年的人呢?怎能以“不能”为由搪塞?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材的青年不乏其例、枚不胜举;郭辉摇着轮椅进最高学府;张海迪逆境奋发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中国青年。近据报载,某市一副市长为常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求,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感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学习为“可为”之事,而年轻人又有什么理求去说“不能”之事乃由“不为”而来。
我不可以否认“不能”之事确有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当“不能”。在蜀鄙二僧中,富僧没有亲身实践过,是否能徒步去南海,而是由主观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言、语,踟橱不前,将游南海看为“不能”。贫僧靠着亲身实践和主观努力证明了富僧的“不能”乃为“不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能”与“不为”的关系,应当抛弃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提倡积极面对的精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勇于实践,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有些暂时“不能”的事,在一定的务件下通过努力将它们变成可能之事。
我国大画家齐白石,每日坚持画一幅画,就算生病了也不理,没有画的也一定要补回来。晚年几度画风,将常人认为的“不能”都作“可为”了,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只有区分好“不能”与“不为”,将“不为”作“可为”,才能有所成就,杜绝“不为”而致的“不能”是我们首要之事。相信,不久后,在字典里看不到“不为”一词。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相隔何止千里,穷和尚去成。可见“不能”与“不为”大不一样。“不能”是指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条件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 “不为”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富和尚比穷和尚具有优越的条件,但仍说不能去南海。“不能”与“不为”似乎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很就以前,古人早为两者作了区分,而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二者混淆,以“不为”作“不能”
现在有些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置若罔闻,一味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却不知要抓紧时间将这一块补回来,还振振有词说:书嘛!我再也读不来了。”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了,将后者作为前者了。君不闻:“事在人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下决心去做。像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主逾七十,古稀之年尚以“柄烛之明”自励,何况咱们这些尚未到而立年的人呢?怎能以“不能”为由搪塞?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材的青年不乏其例、枚不胜举;郭辉摇着轮椅进最高学府;张海迪逆境奋发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中国青年。近据报载,某市一副市长为常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求,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感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学习为“可为”之事,而年轻人又有什么理求去说“不能”之事乃由“不为”而来。
我不可以否认“不能”之事确有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当“不能”。在蜀鄙二僧中,富僧没有亲身实践过,是否能徒步去南海,而是由主观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言、语,踟橱不前,将游南海看为“不能”。贫僧靠着亲身实践和主观努力证明了富僧的“不能”乃为“不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能”与“不为”的关系,应当抛弃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提倡积极面对的精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勇于实践,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有些暂时“不能”的事,在一定的务件下通过努力将它们变成可能之事。
我国大画家齐白石,每日坚持画一幅画,就算生病了也不理,没有画的也一定要补回来。晚年几度画风,将常人认为的“不能”都作“可为”了,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只有区分好“不能”与“不为”,将“不为”作“可为”,才能有所成就,杜绝“不为”而致的“不能”是我们首要之事。相信,不久后,在字典里看不到“不为”一词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仅仅限于“吃苦耐劳”这一种方式。总有一些道德家鄙视财富,否定经济利益,忽视物质力量,声称“要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因素本没有错,他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物”与“人”的关系。一切物质财富都凝聚了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善于积累劳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财富的多寡、技术的高低,难道和人的努力、和人的素质毫不相关吗?富僧想买舟南下,并不是消极懈怠,又何必“有惭色”呢?文章中的这个故事,不知是作者自己所编还是引于他处。佛教中有“小乘”与“大乘”两种思想。“小乘”讲自我解脱,“大乘”讲普渡众生。故事中说到了僧和船,是不是有某种喻示呢?作者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他自己的观点,可惜他只做了浅层的解释。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就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能一味地依赖物质条件。对于有远大志向而缺乏物质条件的人来说,“僧之贫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就是劝你:就在你站立的地方,用你手中现有的工具开始干吧,无须再等! 对待任务,苛求完美,常常是浪费时间。先动起来,然后才是快起来。

初中时就学过这篇文章。当时老师讲解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鼓励我们积极行动,不要以客观条件不足为借口而犹豫、拖延。

如今再读这篇文章,体会与当年有了些不同。

假如仅以“欲之南海”为目的,那么毫无疑问,贫僧比富僧完成任务的效率要高得多。但贫僧所有的收获,不过是他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去了趟南海而已。随着这一任务的完成,他投入的努力所带来的回报也就结束了。他要想再去南海,只能再受一次徒步化缘的苦。等到他年老体衰、无力远行时,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要是别人想去南海,他除了凭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旅行路线、风土人情、化缘诀窍外,恐怕也提供不了更大的帮助。而等到富僧攒够了钱买了船,他不但可以随时去南海,还可以邀上其他无力单独去南海的人一同前往。除了去南海,他的船还可以派上别的用场,无论运人、送货、抢险救灾,对人对己都大有好处。即使国家宗教政策或社会风俗发生了重大变迁,和尚当不下去了,富僧也可以靠经营船运业务为生。——由此可见,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方案,未必是长期收益最大的方案。

这篇文章毕竟是写于封建时代,难免带有自然经济的烙印。好在所说的事不过是去趟南海,尚是个人凭借肉体和意志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当今这个经济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贫僧思想的局限性就更加明显。试想假如是去月球呢?除了积累资金技术造火箭飞船的“富僧路线”以外,还能有别的办法吗?贫僧这种思想,只着眼于用现有资源满足眼前需求,不屑于为未来的发展进行投入,不考虑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更不去预见可能到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既然数手指头能解决问题,就用不着算盘;算盘能算的题,何必用计算器;计算器勉强够用了,要电脑干什么……历史要是按这个思路发展,人类至今还停留在数手指头的阶段。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仅仅限于“吃苦耐劳”这一种方式。总有一些道德家鄙视财富,否定经济利益,忽视物质力量,声称“要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因素本没有错,他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物”与“人”的关系。一切物质财富都凝聚了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善于积累劳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财富的多寡、技术的高低,难道和人的努力、和人的素质毫不相关吗?富僧想买舟南下,并不是消极懈怠,又何必“有惭色”呢?文章中的这个故事,不知是作者自己所编还是引于他处。佛教中有“小乘”与“大乘”两种思想。“小乘”讲自我解脱,“大乘”讲普渡众生。故事中说到了僧和船,是不是有某种喻示呢?作者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他自己的观点,可惜他只做了浅层的解释。

好好看看“ VV5独尊”的建议。呵呵

uugaixigxgzgiagxiawgwggwhhjhxhggaafsggdiwiiggixwigxigigigiwgwiw


福清市15831274531: 读《蜀鄙之僧》有感 作文 -
温梵卫乐:[答案]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我读了《蜀鄙之僧》这篇课文后最深刻的感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蜀地边远地区的两个和尚,他们都想去南海,其中一个富和尚多年来想租船去南海,但一直没有去成...

福清市15831274531: 读《蜀鄙之僧》有感 作文 -
温梵卫乐: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鄙之僧 读后感 -
温梵卫乐: 就是劝你:就在你站立的地方,用你手中现有的工具开始干吧,无须再等! 对待任务,苛求完美,常常是浪费时间.先动起来,然后才是快起来.初中时就学过这篇文章.当时老师讲解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鼓励我们积极行动,不要以客观条件...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鄙二僧的读后感 -
温梵卫乐:[答案]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鄙二僧启示200字 -
温梵卫乐:[答案]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

福清市15831274531: 从《蜀鄙二僧》这篇文章得到什么启示 -
温梵卫乐: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鄙之僧 读后感 100字 -
温梵卫乐: 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就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能一味地依赖物质条件.对于有远大志向而缺乏物质条件的人来说,“僧之贫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鄙之僧》读后感
温梵卫乐: http://m.baidu.com/from=1000468c/bd_page_type=1/ssid=0/uid=0/w=0_10_%E8%9C%80%E9%84%99%E4%B9%8B%E5%83%A7%E8%AF%BB%E5%90%8E%E6%84%9F/t=zbios/l=3/tc?srd=1&dict=21&src=http%3A%2F%2Fwww.zuowen.com%2Fe%2F20131113%2F52832b22e641b.shtml

福清市15831274531: 读“蜀鄙二僧”你有什么收获?
温梵卫乐: 有计划还要付之于行动,才能达成目标,有才华、有学问、有财富的人不一定会比只有毅力的人更早达成目标.很多情况下是如古语所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具有毅力者才能更快更好地成就自己的理想.

福清市15831274531: <<蜀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温梵卫乐: 蜀鄙二僧朝南海这个故事,虽与为学没有直接关联,但这个故事却论证了“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学则易,不学则难”的观点,将文章所论述的道理寄寓于故事之中,对比的间接的论证了文章的论点,生动形象地启示人们:只有立志为学,才能化难为易.人们接受了故事蕴含的道理,也就接受了文章的观点. 有志者事竟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