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的故事、名句

作者&投稿:犹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礼的故事和名言~

1.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1、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想。——吴运铎
2、我们说,只能这样的生活呵,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有这样的多。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梭罗
3、 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希特勒
4、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自身的生命变革。——池田大作
5、任何变革都难免要有牺牲,但盲目的牺牲绝对不是变革。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至少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鼹鼠的土豆
6、一个大变革时代,最需要这样几种人:改革派保守派理想家实业家。其比例和组合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格局和走势。——王开岭
7、 你会希望自己成为池塘中激起变革涟漪的那枚卵石。——蒂姆·库克
8、人生不过两种模式,要么忍受,要么享受。有了享受的心态,生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惊喜。——李荷西
9、这一时刻仅仅延续几年,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你能利用这个时刻——你可以很简单地从生命的轮回中退出来。当事物在流动时,变革是容易的,当事物凝固时,变革就十分困难。——奥修
10、总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拥有实施肉刑的权力,乃是社会的弊病之一,是毁灭社会上任何一种萌芽、任何一种文明变革意图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使社会不可避免地遭到解体的根本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
11、这些个人回忆让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存在的上下脱节状态在乡村和小县城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也让我们看到变革时代制度衔接之重要,看到变革的循序渐进为何要顾及复杂的社会民众层面的种种因素。——林达
12、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和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管仲的“四民分业”思想、盐铁专营政策以及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县制、户籍制、军爵制上的大胆试验,皆具开创之功,它们分别提供了两个颇为极致的治理模型,如同左右极般地站在后世历次变革的两端。——吴晓波
13、从哥们儿义气般的流氓假仗义的人情社会,过渡到现代法制社会,是一种深刻的同时发生在文化与制度上的变革,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在一个巨大社会内完成,西方社会完成它,是因为那些个社会同时完成了数个关键性的哲学命题的解答,其中之一就是何为真实——当人们从逻辑、语言层面得到答案后才引入现实生活。——石康
14、当今世界惟一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多伊奇
15、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纽曼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亚瑟·叔本华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切斯特菲尔德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意大利)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杨时谦虚礼貌的故事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
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有关礼仪的名句:1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2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 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圣经》)
4 尊重人的尊严,是一件很干净、很美好的事!(萨特宁)
5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7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8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9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谚语)
11 最好的里礼物不是贵重的,而是别人急需去一时无法获得的。(汪国真)
12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13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14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与矛戟。(荀况)
有关礼仪的文章有:《这就是公德》,《沉默是金》,《永不丢失》,《第一美德》……
希望对您有用,望采纳!


关于礼仪的经典名句
关于礼仪的经典名句有:1、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2、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极好的润滑作用。——洛克 3、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4、人无礼...

写出古今中外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注明出处或作者并加以解释,,。。。急...
古今中外名人关于礼仪的名言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

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名句
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13、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14、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迪生 15、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德 ...

关于礼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3、文明是什么?文明只是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的座,文明只是把垃圾桶旁边的垃圾捡起,文明只是尽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

孔子关于礼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礼的名言名句如下:1、子曰:礼之用,和为贵。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4、恭近于礼,远羞耻也。5、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7...

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关于礼仪的故事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

关于礼仪的经典名句
【名人名言】1、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2、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到越保险。——卡莱尔 3、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的...

关于礼貌简短小故事
礼貌简短小故事2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要我背诵“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和“不学礼,无以立”,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是要我们讲道德,讲文明,懂礼貌。湘潭正在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我觉得作为一个湘潭人,应该尊重、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路边等车,一位白发苍苍的环卫工人弓着身子,吃力地拖着...

写出古今中外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注明出处或作者并加以解释。。。急啊...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礼以行义,义以...

芜湖县17277383224: 关于礼仪的名言 -
焦卷断血: 1、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荀子·王霸》战国荀子 译文: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2、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唐代杜...

芜湖县17277383224: 有关一些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有关于名人一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
焦卷断血:[答案]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芜湖县17277383224: 求关于文明礼仪的口号、名言、故事! -
焦卷断血:[答案] 口号: 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讲文明,重礼仪. 3、 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 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

芜湖县17277383224: 关于“信”或“礼”的名言警句 -
焦卷断血:[答案]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芜湖县17277383224: 关于"礼"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
焦卷断血: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 礼尚往来 .............

芜湖县17277383224: 关于礼貌的名言,包括做作者,快快快! -
焦卷断血: 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

芜湖县17277383224: 知礼,懂礼,行礼的名言警句 -
焦卷断血: 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5、...

芜湖县17277383224: 中国历史上与“礼“有关的典故、成语、俗语和谚语 -
焦卷断血: 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释义]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辨形] 礼;不能写作“理”. [近义] 先声夺人 [反义] 突然袭击 不宣而战 [用法] 一般指办事方法巧妙;有礼有节.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联合式.

芜湖县17277383224: 形容礼仪的成语、诗句和故事 -
焦卷断血: 五体投地、识礼知书、通书达礼、矩步方行、通文达礼等. 1、五体投地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