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畅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erp发展的历程~

ERP的发展简单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订货点法阶段本世纪40年代
具体是指: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补充库存。在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此种方法是为解决现实库存中的超储和缺货而设计的,但由于供货周期不稳定、运输时间不确定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保证生产,往往会有库存积压的现象。

发展阶段:此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阶段——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阶段——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阶段:主要是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
60年代,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
70年代,为了满足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在MRP基础上发展成为了闭环MRP。
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等控制生产流程的方式。

MRPII阶段:
80年代,人们提出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把企业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管理整合在一起。
MRPⅡ是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ERP阶段90年代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首先提出的。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
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ERP的发展史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 MRP)。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3.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二、ERP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发展

  ERP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2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首先,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一些企业也很快就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虽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业的应用不尽人意,但是从主流上来说ERP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实力,并渴望采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拥有这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1、ERP在宏观上的发展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在宏观方面: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市场开发、人事管理、实验室/配方管理、项目管理、融资投资管理、获利分析、经营风险管理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都集成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原MRPII系统中对制造环节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和其它功能子系统一起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它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的混合型生产方式,满足企业多角化经营的需求;它的财务系统也不断地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去监控整个业务过程,快速作出决策;再有就是它还具有决策分析功能,诸如决策、产品、融资投资、风险、企业合并、收购等。在企业级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这样,企业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人、财、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其次是在管理的广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并逐渐形成了针对于某种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不论一个ERP软件的功能多么齐全,都无法覆盖所有行业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较为公用的需求,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检、人事、财务等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与开采、土地使用与租赁、石油/天然气在运输途中其体积随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测量、换算以及损益值的计算等等;电力行业中的输配电、系统切换后的现场处理、电表的抄费计价;零售业中的补货、变价、促销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来解决和管理,从而需要有一套针对该行业的解决方案。为此,著名的德国ERP供应商SAP公司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外,还与各个行业的应用专家一道开发并推出了商业与零售业、金融业、邮电与通信业、高科技产业、能源、公共事业、工程与建筑业等共18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财务(包括应收、应付、总帐、合并、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资金管理、获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等)、人事(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培训、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后勤(包括订单、采购、库存、生产、质量控制、运输、分销等)等功能为核心,加入每一行业特殊的需求而成。有了行业的解决方案,就可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应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三,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这是由于当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因此,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全行业供应链及跨行业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或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络,或是由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建立一个相关业务间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公司,它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样,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这种在整个行业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经营,对大市场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响应。在它的作用下,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快速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链增值,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生产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既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整个供应链均能紧跟市场的变化。通过这种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达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2、ERP在微观上的发展在微观方面:首先是在财务功能上,ERP已逐渐从“帐务”型管理向“理财”型管理发展。企业要想使自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求生存的同时寻求更大的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经营资金不足、资金调度盲目性大的问题,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计划地调度生产经营资金,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及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避免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生存下去为企业发展和扩充筹集必要的资金,有效地使用资金以实现利润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理财”型的财务管理突破了以往只重视帐务管理的观念,首先它要考虑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即实现股东(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费用成本和较低的风险有效地进行筹资,并将企业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直接同重要的股东利益相关联,使投资者的资本能够实现高于其资本平均回报的增殖;其次,在日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合理安排好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资金需求量,合理调度现有资金并加强资金控制,尽可能优化和有效地配置资金,使资金管理做到及时筹措、有效投资,以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和稳步以及超速发展;第三,加强成本的管理、控制与获利能力的分析。既除了要控制每种产品的成本之外,还要对每一个部门或事业部的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这可以通过把不同的部门划分为不同的成本中心,对这些成本中心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使生产和经营的成本缩减到最小,实现企业的成本优化。同理,获利能力分析也是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部门进行的,可使企业实现有效的利润规划、预算控制及业绩考核等财务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按产品/产品组、客户/客户群、地区、销售机构、分销渠道…,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灵活地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的获利情况,辅助管理决策。例如:某企业有多种产品,可以通过对各种产品获利能力的分析来确定那种产品获利能力强,从而在下一计划期内多生产或多进货,也可以对各种产品根据不同的地区来进行分析,以使每种产品都准确地流向销路最好的区域,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第四,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它是对企业在采购、销售等供应链业务过程及贷款、证券操作等财务业务所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资金流进行预测和监控,从而使企业可以随时监控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情况,企业有多大资金缺口或有多少富余资金,根据这些资金预测信息、企业财务业务目标和原则、及市场信息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货币市场,为企业业务运作及时、经济地筹集资金或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五是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两大功能,它可以使企业随时跟踪市场汇率、利率(比如LIBOR、FIBOR)、证券价格等市场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市场数据,利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对采购、销售等供应链业务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措施,使企业在恰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护和巩固供应链业务运作的经营成果。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的情况下,该模块对企业、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企业面临一个越来越动态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需要处理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大量业务的信息数据,企业管理必须将战略计划同企业计划相连接,并进行有效的模拟自动处理,这就要求系统能提供各种信息以支持企业组织中的运营、管理及决策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管理人员的需要,运用公司中各部门、各地区的集成信息,以及决策层的知识和智慧来为公司的发展、经营等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决策,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使公司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从业务层次的管理转向侧重于战略决策型的管理。例如,SAP公司为了满足全球化企业这种新的需求,推出了企业管理驾驶舱的新观念和新功能,可使企业在进行集体化经营过程中实现集团决策支持,使集团企业决策面向高层次、战略性、大范围的决策管理,它容许企业在最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进行控制,并使企业的信息流更加畅通,在复杂的结构中实现管理层次上的交流,使决策者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要点上、通过从SAP的业务数据仓库(BW)和企业控制-执行信息系统(EC-EIS)中查看和提取公司的交易和业务经营信息和资料,如财务指标,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内部的业务过程和公司员工的状况,战略性项目的状况等等,从而利用这些信息形成制定公司战略、战术决策的辅助参考资料、来影响和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其主要功能为:

  收集、分析公司业务中产生的信息和资料  决策者能萃取决策所需的数据  能让决策者聚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制定决策时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数据或观察数据间的关系以便深入了解问题  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以满足不同决策者及决策作业的要求  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方面、多阶段、多层次的智能过滤服务  具有决策、控制和预测功能,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辅助人作出科学的决策最后,ERP将从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优化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它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可紧紧跟踪、甚至可达到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例如,供应链优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资本优化管理、客户关系和股东关系优化管理、投资的增殖和优化管理、人员设备及资源优化管理等等,以此开发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实现以最正确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间内、最好的场所、以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资源、由最合适的人员来进行生产,然后以最畅通的渠道将产品提交到市场、尽快完成资本循环,以实现社会资源在企业间、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同时,先进的IT技术也为这种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供应链或虚拟的企业联盟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这样,ERP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其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ERP的发展阶段

  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讲,ERP自身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阶段。如果说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转变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变化就不仅限于此了,而更是一种业务平台、商业平台和经济平台的改变。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商业环境。企业面对庞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变化,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这两个延伸又恰好嵌入到网上电子交易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的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MRP)。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ClassManufacturing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3.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二、ERP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发展

ERP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2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首先,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一些企业也很快就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虽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业的应用不尽人意,但是从主流上来说ERP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实力,并渴望采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拥有这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1、ERP在宏观上的发展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在宏观方面: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市场开发、人事管理、实验室/配方管理、项目管理、融资投资管理、获利分析、经营风险管理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都集成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原MRPII系统中对制造环节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和其它功能子系统一起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它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的混合型生产方式,满足企业多角化经营的需求;它的财务系统也不断地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去监控整个业务过程,快速作出决策;再有就是它还具有决策分析功能,诸如决策、产品、融资投资、风险、企业合并、收购等。在企业级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这样,企业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人、财、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其次是在管理的广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并逐渐形成了针对于某种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不论一个ERP软件的功能多么齐全,都无法覆盖所有行业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较为公用的需求,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检、人事、财务等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与开采、土地使用与租赁、石油/天然气在运输途中其体积随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测量、换算以及损益值的计算等等;电力行业中的输配电、系统切换后的现场处理、电表的抄费计价;零售业中的补货、变价、促销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来解决和管理,从而需要有一套针对该行业的解决方案。为此,著名的德国ERP供应商SAP公司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外,还与各个行业的应用专家一道开发并推出了商业与零售业、金融业、邮电与通信业、高科技产业、能源、公共事业、工程与建筑业等共18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财务(包括应收、应付、总帐、合并、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资金管理、获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等)、人事(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培训、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后勤(包括订单、采购、库存、生产、质量控制、运输、分销等)等功能为核心,加入每一行业特殊的需求而成。有了行业的解决方案,就可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应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三,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这是由于当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因此,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全行业供应链及跨行业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或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络,或是由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建立一个相关业务间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公司,它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样,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这种在整个行业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经营,对大市场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响应。在它的作用下,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快速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链增值,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生产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既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整个供应链均能紧跟市场的变化。通过这种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达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2、ERP在微观上的发展在微观方面:首先是在财务功能上,ERP已逐渐从“帐务”型管理向“理财”型管理发展。企业要想使自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求生存的同时寻求更大的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经营资金不足、资金调度盲目性大的问题,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计划地调度生产经营资金,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及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避免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生存下去为企业发展和扩充筹集必要的资金,有效地使用资金以实现利润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理财”型的财务管理突破了以往只重视帐务管理的观念,首先它要考虑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即实现股东(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费用成本和较低的风险有效地进行筹资,并将企业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直接同重要的股东利益相关联,使投资者的资本能够实现高于其资本平均回报的增殖;其次,在日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合理安排好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资金需求量,合理调度现有资金并加强资金控制,尽可能优化和有效地配置资金,使资金管理做到及时筹措、有效投资,以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和稳步以及超速发展;第三,加强成本的管理、控制与获利能力的分析。既除了要控制每种产品的成本之外,还要对每一个部门或事业部的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这可以通过把不同的部门划分为不同的成本中心,对这些成本中心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使生产和经营的成本缩减到最小,实现企业的成本优化。同理,获利能力分析也是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部门进行的,可使企业实现有效的利润规划、预算控制及业绩考核等财务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按产品/产品组、客户/客户群、地区、销售机构、分销渠道…,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灵活地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的获利情况,辅助管理决策。例如:某企业有多种产品,可以通过对各种产品获利能力的分析来确定那种产品获利能力强,从而在下一计划期内多生产或多进货,也可以对各种产品根据不同的地区来进行分析,以使每种产品都准确地流向销路最好的区域,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第四,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它是对企业在采购、销售等供应链业务过程及贷款、证券操作等财务业务所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资金流进行预测和监控,从而使企业可以随时监控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情况,企业有多大资金缺口或有多少富余资金,根据这些资金预测信息、企业财务业务目标和原则、及市场信息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货币市场,为企业业务运作及时、经济地筹集资金或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五是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两大功能,它可以使企业随时跟踪市场汇率、利率(比如LIBOR、FIBOR)、证券价格等市场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市场数据,利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对采购、销售等供应链业务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措施,使企业在恰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护和巩固供应链业务运作的经营成果。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的情况下,该模块对企业、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企业面临一个越来越动态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需要处理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大量业务的信息数据,企业管理必须将战略计划同企业计划相连接,并进行有效的模拟自动处理,这就要求系统能提供各种信息以支持企业组织中的运营、管理及决策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管理人员的需要,运用公司中各部门、各地区的集成信息,以及决策层的知识和智慧来为公司的发展、经营等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决策,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使公司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从业务层次的管理转向侧重于战略决策型的管理。例如,SAP公司为了满足全球化企业这种新的需求,推出了企业管理驾驶舱的新观念和新功能,可使企业在进行集体化经营过程中实现集团决策支持,使集团企业决策面向高层次、战略性、大范围的决策管理,它容许企业在最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进行控制,并使企业的信息流更加畅通,在复杂的结构中实现管理层次上的交流,使决策者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要点上、通过从SAP的业务数据仓库(BW)和企业控制-执行信息系统(EC-EIS)中查看和提取公司的交易和业务经营信息和资料,如财务指标,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内部的业务过程和公司员工的状况,战略性项目的状况等等,从而利用这些信息形成制定公司战略、战术决策的辅助参考资料、来影响和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其主要功能为:

收集、分析公司业务中产生的信息和资料

决策者能萃取决策所需的数据

能让决策者聚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制定决策时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数据或观察数据间的关系以便深入了解问题

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以满足不同决策者及决策作业的要求

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方面、多阶段、多层次的智能过滤服务

具有决策、控制和预测功能,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辅助人作出科学的决策最后,ERP将从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优化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它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可紧紧跟踪、甚至可达到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例如,供应链优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资本优化管理、客户关系和股东关系优化管理、投资的增殖和优化管理、人员设备及资源优化管理等等,以此开发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实现以最正确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间内、最好的场所、以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资源、由最合适的人员来进行生产,然后以最畅通的渠道将产品提交到市场、尽快完成资本循环,以实现社会资源在企业间、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同时,先进的IT技术也为这种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供应链或虚拟的企业联盟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这样,ERP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其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ERP的发展阶段

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讲,ERP自身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阶段。如果说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转变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变化就不仅限于此了,而更是一种业务平台、商业平台和经济平台的改变。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商业环境。企业面对庞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变化,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这两个延伸又恰好嵌入到网上电子交易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的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无锡海宝软件为您解答此问题。
ERP的发展历史

我先介绍ERP是有理由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其他的管理都是在ERP的框架下运行的,都是ERP的子集或交集。

我们先来看看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库存控制是沿着更为科学的(至少在理论上)路线发展的。经济批量的基本概念发表于1915年,确定订货点的统计方法在1934年由R.H.Wilson提出二次大战结束后,科学家发现用运筹学和概率论去控制生产和库存是一种更合理的办法。然而,这些相当复杂的库存管理系统技法很少获得应用。直到19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才使复杂的工作变为可能。1957年,成立的APICS(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为MRP、MRPII、ERP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的需求引导了理论的产生,理论再应用到实际。MRP的逻辑实际诞生于1960年代,标志就是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区分。实际上到了1970年代,MRP的理念才得到实现,被正式应用到管理中去。MRP的逻辑着重就是解决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的问题。这个基本的逻辑强力支持着以后
MRPII和ERP的发展。

在1980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可以看出,MRPII与MRP的不同就是MRP解决的仅仅是企业生产系统的问题,而MRPII解决的是企业经营实现的问题,最大的标志就是财务与生产系统的结合。MRP
II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完整的体现了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它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减少物料短缺现象。

在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企业能够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于是产生了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所以可以说:ERP就是在MRPII的基础上,拓展了对经营环节的上游(供方)和下游(顾客)的管理。

至于以后出现的什么ERPII等概念,始终没有脱离ERP的框架。

因为按照IS09000的标准,公司的管理可以划分为顾客导向过程包括:销售、设计和开发、生产、采购,管理过程和支持过程包括:文件控制、人力资源、测量分析和改进等。

现在我们再看看ERP包含的内容,可以说:ERP涵盖了一个企业所有的顾客导向过程,和一部分管理过程和支持过程。

erp的发展历程
a.mis系统阶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某混合制造企业erp流程图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b.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d.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f:
无产阶级时代的erp
将整个国家纳入统筹的erp,将形成一门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
g:现时代的erp
现时代的erp,紧紧抓住企业信息流程这条主线,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提供专业性非常强的针对行业的erp。
参考百度百科:erp

自上个世纪40年底起,企业管理系统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订货点法,基于库存管理理论
基本MRP,以稳定的生产计划和BOM为核心
闭环MRP,
MRP-II
ERP
ERP-II


大rp是什么意思?
大rp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的一届大学生在推理游戏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游戏方式——桌面角色扮演游戏。从此,大rp有着飞速的发展,逐步从桌面游戏转移到线上。发展至今,大rp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玩家数量已经非常可观,很多玩家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生活。大rp...

RP的具体含义
快速成型(RP)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快速原型的发展历程
快速原型技术概念即RP(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1979年,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中川威雄教授发明了叠层模型造型法,1980年小玉秀男又提出了光造型法,该设想提出后,由丸谷洋二于1984年继续研究,并于1987年进行产品试制。1988年,美国3D Systems公司率先推出快速原型实用装置—...

快速成形技术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遍和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RP技术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至今,以其技术的高集成性、高柔性、高速性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四种基本类型:光固化成型法、分层实体制造法、选择性...

RP简介什么是RP?
RP游戏的发展 geulatione),RP游戏的类型越来越多,玩法也越来越丰富。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RP游戏也变得越来越逼真,玩家可以更好地体验游戏中的角色和环境。结论 RP游戏是一种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角色扮演,让玩家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并在游戏中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游戏中的奖励。RP游戏有很多优势,可以...

rp完成率是什么意思
实际完成的工作对计划完成的工作的比率。完成率是指为实际值对比目标值的符合程度,用百分比表示。rp绩效比率是指在项目或者活动周期的给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对计划完成的工作的比率。rp指的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

rp是什么币种
一、印尼卢比的基本信息 印尼卢比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货币,其货币代码为ID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RP作为简称来表示这种货币。二、印尼卢比的历史背景 印尼卢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随着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卢比成为了国家的官方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卢比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MMORPG游戏RP问题的探讨
第一部分:概念解释,发展历史介绍 1、什么是MMORPG? MMORPG即英文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Games的缩写,大型多人在线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也就是说,首先的概念是角色扮演游戏(RPG),然后是通过互联网让许多人共同参与。 2、什么是RP精神? RP精神,就是玩家融入游戏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自觉按照游戏的文...

眼镜里,RP料是什么料。有什么优点。为什么成型雕刻机只能用RP料。
rp料指的是液态光固化树脂,是RP成型技术普遍用的材料。快速成形技术(RapidPrototyping,简称RP)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快速成型技术(RP)的成型原理是基于离散-叠加原理而实现快速加工原型或零件.这里所说的快速加工原型是指能代表一切性质和功能的实验件,...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英文
RP:正宗英式口音 在中国,普通话是最正确、最标准的官方语言,而在英国,虽然没有官方规定,但在英语的发展历史中,有一种发音逐渐形成其重要性,成为公认的最标准英式发音,这就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为RP。 追溯其历史,Received Pronunciation最早是11世纪时形成于英格兰中南部的一支方言。这个区域从今天的Midlands...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的发展历程及原理 -
春钞注射: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

鼎湖区13212859783: 简答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春钞注射: ERP的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MIS 系统阶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第二阶段: MRP阶段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第三阶段:MRP II 阶段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第四阶段:ERP 阶段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第五阶段:电子商务时代的 ERP.

鼎湖区13212859783: 简述ERP的发展过程? -
春钞注射: ERP: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总结MRPII软件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Gartner给ERP的界定是:超越MRPII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模拟...

鼎湖区13212859783: mrp mrp2到 erp的发展历程 -
春钞注射: ERP的发展简单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阶段:订货点法阶段.(本世纪40年代)具体是指: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系统发展历史 -
春钞注射: ERP 的发展历史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竞争实力的积聚更加依赖 于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制造业为代表,越来 越多的企业采用 ERP 这种先进的集管理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 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ERP,即...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的发展 -
春钞注射: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发展历程? -
春钞注射: 自上个世纪40年底起,企业管理系统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订货点法,基于库存管理理论 基本MRP,以稳定的生产计划和BOM为核心 闭环MRP, MRP-II ERP ERP-II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发展历程经过了那五个阶段? -
春钞注射: MIS系统阶段--->MRP阶段(物料需求计划)--->MRP2阶段(制造资源计划)--->ERP阶段(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

鼎湖区13212859783: ERP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春钞注射: 在现代化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之下产生的.ERP系统可以让企业管理做到:标准化 规范化 信息化 目前ERP一般有:仓库 业务 生产 财务 人员 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功能.特点1: 可以清晰查看各方面的数据,如库存量 销售量 生产量 生产进度 资金流量 等等 特点2: 对历史数据的保存 查看方便,如果你想查5年前的一张销售单可能你手工作帐就很麻烦.特点3: 系统化流程化.比如:收到一个销售订单 什么时候得交货,那么就要采购 生产 工艺等部门就要安排响应工作什么时候得完成.如果没能按时交货问题出在哪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