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作者&投稿:驷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

封建割据势力混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董卓之乱和封建割据势力混战 黄巾大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各地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一度沉寂下来。中平五年(188年),并、青、徐、益等州黄巾斗争又起,他们力量分散,没有再次形成反对封建统治的高潮。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原有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且大大加强了;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同东汉王朝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长期以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分裂形势,进一步明朗起来,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防范农民军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东汉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宗室和其它的列卿、尚书充任,给以一州的军政大权。改设州牧不但没有加强中央的控制,反而使某些地区的分散的割据势力按地区集中起来,更便于实行割据。

在阶级斗争转入低潮的形势下,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刘辩(少帝)继立,大将军何进掌握大权。何进联络大族地主的代表人物袁绍,起用一批名士,并且杀掉统领西园八校尉军的宦官蹇硕。他还密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帮助他铲除宦官势力。正在这时,宦宫杀何进,袁绍又勒兵发动政变,把宦官一网打尽。接着,董卓带兵进入洛阳。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他同羌中豪帅有很多联系,曾镇压羌人和黄巾的起义斗争。灵帝死前,董卓出任并州牧,驻军河东“以观时变”。他入京后,并吞何进兄弟和执金吾(中尉改名)丁原的军队,尽揽东汉朝政。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逼走袁绍、曹操等人。董卓的专横,洛阳的混乱,使各地的分裂割据活动迅速扩大。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了。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路讨伐董卓的军队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周围各地。董卓为了躲避关东兵锋,避免并州黄巾截断后路的危险,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驱迫洛阳一带百姓西行。他行前大肆烧掠,使洛阳周围室屋荡尽,一空如洗。关东联军本来都是乌合之众,尔虞我诈,彼此并吞,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不久以后,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杀。董卓死后,关中成了他的部将李傕、郭氾等彼此攻杀的战场,长安附近居民死亡逃散,关中行旅断绝。

经过五六年复杂的分合过程后,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刘备、吕布在陶谦之后相继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等等。北方的割据形势特别严重,割据者烧杀掳掠,混战经年,使社会生产受到空前的大破坏,出现了“白骨纵横万里”的惨象。

在割据者展开混战的时候,北方和长江流域各地的黄巾,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斗争。青州黄巾群辈相随,众至百万,转战青、兖各地,势力很盛。黄巾军作战英勇,往往“父兄歼殪,子弟群起”。他们用武力保卫自己进行生产,并且对纵横县邑乡聚的豪强展开进攻,打击了小股的割据势力。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又陆续被一些强大的割据者镇压下去了。

曹操统一中原 曹操(155—220年)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曹操曾领兵镇压颍川黄巾,是农民起义的敌人。董卓入京后,他逃至陈留,聚兵五千,同各地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一起,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初平三年(192年),他在济北诱降黄中军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选其精锐,改编为自己的主要队伍,名叫青州军。一些豪强地主如李通、任峻、许褚、吕虔、李典等,也先后率领宗族、部曲、宾客,追随曹操。在当时的割据者中,曹操对东汉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威力有较深的认识,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有远见的人物。建安元年(196年),他把汉献帝迎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扩大了政治影响。他在许县和其他地方设立屯田,积蓄军资,巩固了军事势力。因此他得以陆续消灭黄河以南许多割据势力,隔黄河与袁绍抗衡。

那时袁绍又并有幽州,是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力量。

建安五年,袁曹两军发生了官渡(在河南中牟境)会战。袁绍兵多粮足,而统治黑暗,军心涣散。曹操虽然力寡粮细,后方不稳,但是他采用各个击被和偷袭粮屯的战术,迅速击溃了袁军,全歼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官渡战后,曹操利用袁绍之子袁谭、袁尚的矛盾,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统一了中原。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了与袁氏残余势力勾结的乌桓蹋顿单于,这对于巩固中原统一,保障人民安居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企图夺取刘表之子刘琮据有的荆州(今湖北襄阳),然后再进占江东,逐步统一全国。在中原活动失败的刘备,正依托于荆州,他在曹军的追逐下自樊城南奔江陵,行抵当阳,为曹军所败。那时,孙权已经继孙策统治江东,他与刘备的谋士诸葛亮结盟于柴桑(今江西九江),共与曹军相持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境)。在这一战役中,曹军将近三十万人,号称八十万;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左右,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曹军远道疲惫,军中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荆州人民对曹军的进攻也怀有恐惧,不予支持。孙吴军主帅周瑜乘东南风纵火焚烧曹军水师,与刘备军队水陆并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曹操经过短期的准备,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兵进入关中,驱逐了韩遂、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从武都(今甘肃成县境)出征汉中,击败了长期保据汉中的张鲁,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并徒汉中民八万余口于洛、邺。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子曹彰率兵击平了代郡乌恒,北方边境也安静了。

刘备占领了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后,于建安十六年进入益州,逐步消灭了原来益州的割据者刘璋(刘焉之子)的势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那里夺得汉中,并命关羽在剂州向曹操发动猛攻。一度震动许都。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解除了关羽对曹操的威胁。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已形成了。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第二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孙权则接受了曹丕的封号,称吴王。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湖北宜都境),被火攻击溃,败退回蜀。从此以后,长江上下游两大割据势力处于平衡状态,蜀国辅政的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全中国。但是统一的历史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看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范围,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http://wangxiao.kc100.com:801/RESOURCE/CZ/CZLS/LSBL/ZGSGY/18084_SR.htm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他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天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发生多次纠纷与战争,最后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而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他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天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发生多次纠纷与战争,最后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而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曹魏),221年,刘备建立(蜀)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取代魏,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中国重新走向统一。
官渡曹操兴起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于孙刘联军 行程三国鼎立
关羽战死麦城 刘备兴兵东吴为关羽报仇 陆逊临危受命与孙权 打败刘备于夷陵 个人认为三国鼎立还并未就此打破
三国鼎立真正被破的时候是是230年秋的时候 也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 三国鼎立局面很大的意义就是曹操经赤壁一败 不敢再像长江以南用兵曹魏一直盘踞北方修养生息不敢大举南下 而我们纵观前三次北伐都不难发现蜀国一直处于主动进攻 到了第四次北伐 完全是被动防守 230年秋曹魏路大军进攻汉中 司马懿走西城 曹真走斜谷 张郃走子午谷 汉中是蜀汉的门户 此地被破对蜀汉的震动是巨大的 所以才有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三国鼎立结束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
220年,曹操病死,他儿子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定都成都。而222年,孙权也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这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擦~~~我不会复制百度上的东西,从三国志的角度来写,可能不符合演艺所写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主要是几大战役,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并考虑统一中国。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退会樊城以北,刘备占据荆州的几个城市作为立足,孙权奠定江东基业。3、西川之战,刘备夺取西川地区,3家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怎样结束的问题,就麻烦了。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有分裂肯定就又统一。关羽水淹七军,围樊城,改变了天下局面。孙曹联盟破关羽于麦城,刘备借为弟报仇的名义,意欲吞江东,经过夷陵之战,兵败白帝城,诸葛亮从幕后走到台前,此人内政强力,但是带兵却差些,有谋无断,7出岐山,以至于蜀国国力削弱,猪哥哥病死五丈原,蜀国基本已经玩完了,最后谯周劝降刘禅。蜀灭,至于吴灭主要是孙权后期性情比较奇怪,先后逼死陆逊,发配本地贵族大臣,导致吴后期人才空虚,孙权一挂,孙皓也是个败家子,灭亡也就是轻轻松的事了

官渡曹操兴起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于孙刘联军 行程三国鼎立
关羽战死麦城 刘备兴兵东吴为关羽报仇 陆逊临危受命与孙权 打败刘备于夷陵 个人认为三国鼎立还并未就此打破
三国鼎立真正被破的时候是是230年秋的时候 也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 三国鼎立局面很大的意义就是曹操经赤壁一败 不敢再像长江以南用兵曹魏一直盘踞北方修养生息不敢大举南下 而我们纵观前三次北伐都不难发现蜀国一直处于主动进攻 到了第四次北伐 完全是被动防守 230年秋曹魏路大军进攻汉中 司马懿走西城 曹真走斜谷 张郃走子午谷 汉中是蜀汉的门户 此地被破对蜀汉的震动是巨大的 所以才有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三国鼎立结束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

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曹魏),221年,刘备建立(蜀)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取代魏,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中国重新走向统一。


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形成怎样的局面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后来又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为什么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
1. 三国时期的鼎立局面是由于三个势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联合与牵制形成的。2. 这是弱势方在战争中的策略,即通过利益联结,促使其他势力加入联盟,共同对抗强势对手。3. 当强势方实力受损时,弱势方会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达到平衡。4. 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历史上较为罕见,需要各方都具备高水平的...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最终三国归晋的过程
孙权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刘备屈居江夏随时准备争夺天下。过程: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荆州,这样孙权、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的雏形开始出现。215年,刘备夺取了四川,曹操拿下了汉中,孙权统一了南方。作为赤壁之战的战果,孙刘平分了荆州。至此,三国鼎立基本形成。

三国时三足鼎立局面是什么样的?三个人分别各占据在哪个地方?
1、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2、221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公元 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 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发展和 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因为东汉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时,...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他于200年的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人才因素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种谋士、武将如云。各国的领导者都善于发掘和利用人才,通过人才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杰出人才在三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各自国家的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人才的涌现和竞争,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利与弊 1、...

三国鼎立的过程和局面,是怎样形成并变化的?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回事
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三月,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也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平定,开始了西晋王朝司马家的统治。。。一般认为,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的三国归晋都算作是三国时代,所以三国时代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先是在...

三国鼎立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壮大起来,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
达娣泰瑞:[答案]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达娣泰瑞:[答案]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未能统一全国.赤壁... 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崆峒区19430287522: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
达娣泰瑞: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南下入侵荆州刘琮投降.曹操欲进一步剿灭刘备实力,刘备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盟,与赤壁大战. 实际上参战的曹军不过10万人,孙刘联军不过2-3万. 孙权火烧赤壁曹军实力,退守北方稳固局势. 刘备趁机西进夺取荆州益州 曹孙刘,魏吴蜀,三足鼎立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达娣泰瑞:[答案] 三国鼎立的形成:魏国赤壁之战输了.蜀及吴暂时的和谐,而魏无同时与两家交战的实力.三国归晋的原因:蜀吴窝里打,诸葛伤蜀元气,后主不思进取,魏国司马坐大,以虎吞狼,逐渐吞并,一统天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简单说...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达娣泰瑞:[答案] 本质是地方的政治经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

崆峒区19430287522: 请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不要长篇大论,也不要一两句话的.请大家帮忙说一下啦~!谢谢了. -
达娣泰瑞:[答案] (1)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 (2)过程: ①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 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又进占益州. ③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崆峒区19430287522: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
达娣泰瑞:[答案]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
达娣泰瑞:[答案] 形成: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混战中,曹操和袁绍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此后陆续消灭了袁的残部,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暂...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达娣泰瑞: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简单说):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赤壁,大败而回.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

崆峒区19430287522: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达娣泰瑞: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