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 咏江南 赏析

作者&投稿:景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的赏析~

  1、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南水乡秋光的小令,这首曲写得很美,在读者面前展开的是风光秀丽、景物宜人,一幅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乡秋景画。
  全曲八句,七句写景,最后用一句抒情句作结,并点题。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风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开头两句,作者就紧紧抓住这特点来进行描绘。一条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雾气迷蒙,影影绰绰,增添了几分迷茫,似梦如幻,恍惚迷离。两岸人烟稠密,真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江南水乡秋景中,最大的特征无过于菱与荷了,被作者称赞的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这前三句是对江南景物的总体描写,接下来四句分别写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先看水面上沙鸥自由飞舞,再回到岸上,这第五句与杜牧的《赠别》联系起来,令人不知这香风是从荷花中飘来,还是从珠帘里美人身上飘下来。珠帘里似乎还有若隐若现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抬头远眺,看到画船儿从天边驶来,这祥华贵的游船上,当然还会有悠扬悦耳的乐声,在视觉、嗅觉中又加上了听觉,令人心旷神怡。正在这时,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风中飘扬,于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阵阵扑鼻的酒香。至此,已令人心醉了,于睾情不自禁娥发出了“爱杀江南”的赞叹。在强烈的赞叹声中,结束了全曲,使这赞叹声久久萦绕在读者的耳际心上。
  2、原文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3、译文
  一江烟水映着晴翠山峦的云气,两岸的人家画檐连着画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看沙鸥往来翻飞舞姿翩翩,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岸边弥漫。画船仿佛从天边驶来,酒旗高挑随风招展,多么可爱的水乡江南。
  4、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329),字希孟,别号云庄,山东济南人。自幼苦读,博通经史,山东按察使焦连推荐他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学正。后游京师,献书不忽木,不忽木荐为御吏台掾,复授堂邑县尹。在官十年。有政绩。武宗时,任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得罪权责。元仁宗延祐初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又升任礼部尚书。英宗至治元年(1329),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隐居。文宗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以陕西行台中丞前往关中救灾,到官四月,忧劳成疾,卒于任上,追封滨国公。谥文忠。著有《归田累稿》、《云庄集》、《云庄体居自适小乐府》。

注释

⑴“一江烟水照晴岚”:意思是说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⑵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⑶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芰荷指菱叶与荷叶。
⑷“卷香风”句:“即十里香风卷珠帘。”化用杜牧《赠别》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⑸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
⑹杀:用在动词后,[1] 表示程度深。
译文

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菱叶与荷叶从中透出一段又清又淡的秋波。看沙鸥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秋风卷起的珠帘散发出香气。美丽的船只好像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真让人喜爱啊,江南![2]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此句表明所写景象的时节是秋。“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中心:体现了江南人家的富裕,闲适恬淡的心情和秀丽的自然风景
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及闲适恬淡的心境。也表现了欢快的格调,激发读者心向神往。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①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封空林。②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③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④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⑤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⑥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⑦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⑧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命。⑨
【作者】
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他出身于东普大族,是谢玄的孙子, 袭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刘宋代晋,降公爵为候。宋少帝时,出为永嘉大 守,不久辞官,东归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获罪被诛。性喜山 水,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注释】
①这四句借鸿、虬起兴(因为正在向高处和深处眺望),说自己不能象鸿雁高 飞、虬龙深隐那样得所,而是进退失据,俯仰有愧。 虬:两角小龙。 薄:通 “泊”,犹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惭愧。渊沉:潜沉 在深渊。 ②这四句说自己做官时不能进德修业,于时无益,想退隐又不能力耕自给,为了得些俸禄反而穷居海边(指永嘉)。这是不甘外放的牢骚话,同时也反映进退两难的心情。进德:提高德行修养,《易经•乾•文言》:“君 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力不任:指体力不能胜任。徇:从,求。疴:病。 ③这两句说卧床日久连季节的变换也不明白了,现在才来看看外景。昧:不明。 褰开:指揭开帘幔,打开窗户。 ④这两句说下听水声,上望山形。聆:听。 岖嵚(音区歆):险峻。 ⑤初罩、新阳:指舂光。绪风、故阴:指寒冬。革: 除。绪风:馀风。指寒气。故阴:旧冬。 ⑥“同柳”句说藏在园柳中的啼唤 的鸟类也变换了,指春天的鸣禽如黄莺之类,不足冬季所有。 ⑦这两句说想 起《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发生感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 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这里只取这几句里“归” 字的意思。作者怀念会稽的故居,动了归心,因而联想古人的诗句。 ⑧这两 句怀念远方的故人。离群索居:离开朋友,独处无偶。易永久:言容易觉得时 日长久。处心:安心。 ⑨无闷:遁世无闷,见《易经•乾•文言》。这两句 说高蹈避世而无忧烦,不但古人有这种风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去声): 操守,操行。徵:求。诗意归结到向往隐遁。恩归也是为了想隐居。
【品评】
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 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 怅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 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 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已是初 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 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 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 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 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 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 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 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 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冬差皆可见。③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④杂美满芳甸。⑤去矣方滞淫,⑥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⑦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
【作者】
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人。曾任宣城火守,尚书吏部郎,世称“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遭始安王箫遥光诬陷,下狱死。其诗学谢灵运, 风格清新秀逸, 为当时人所爱重。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有《甜宣城集》五卷传世。
【注释】
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山周回四里,上有三峰,南北接。 京邑:指金陵,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②涘:岸。王粲《七哀诗》(西京乱 无象):“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 京县:指洛阳。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以上二句 以古人的望京比自己的望京,以霸陵、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金陵。 ③这两句写夕阳明丽。三山在建业之西,东望正见夕阳所照之处。 ④覆:言其多。 ⑤芳甸:长满芳草的郊野。 ⑥“去矣”以下写怀归之情。滞淫:淹
留。 ⑦佳期:指还乡之期。何许:犹“何所”。 ⑧鬒:黑发。
—1—
【品评】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的境界。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长相思①【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行帐灯。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 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 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注释】 ①此词牌原先系唐教坊曲名,始见《全唐诗》。双调,三十六字,三平韵,一叠韵为正体。 又名 “山渐青”、“吴山青”、“长相思令”、“长思仙”、 “青山相送迎”、“相思令”、“越山青”、“忆多娇”、“双红豆”。仄韵者名“叶落秋窗”。 ②榆关:即山海关。
【品评】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 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允称即小见 大之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 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思乡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哪有这种令人痛苦之声响?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 心理情态能初充分表现出。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对, 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②。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③。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④。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①海榴:即石榴。②罗:即纱罗。③张罗:料理与筹划。④芳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代美酒。
〔赏析〕此曲是作者又一借景抒怀的上乘之作。上阙写景,作者用明丽的笔调比兴的手法,写出盛夏季节绝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句,写得绝妙逼真,堪称名句。下阙抒情,“人生有几”,“浅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绪,但由于景之极美,亦不令人感到游兴大减。美景弱化了消极情绪。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尚书省掾。天兴初(1232)入翰林,知制诰。有《遗山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遗世。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别情》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今译] 两人马上就要天南地北地分开了,在这分手的一霎那,好像月亮也残缺了,百花也凋谢了。
[赏析] 这是关汉卿散曲小令中的名句,首句写一对情人本来耳鬓厮磨,朝夕相处,沉浸在爱情的欢乐之中,但其中一方马上就要远去,从此天南地北,不能见面。次句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送别者剧烈的痛苦心情。“月缺花飞”是视觉形象,但这里却是内心痛苦的暗喻:对这位不幸者来说,生活已象月亮一样有了残缺,幸福的爱情也像花一样凋谢了。
[原作]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蟾宫曲 梦中作【元】 作者:【郑光祖】 体裁:【散曲】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
离人又在天涯。
【赏析】:这首曲子写羁旅愁怀。开头四句隐含“旅”;接着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天薄暮图;篇末才点明“离人又在天涯”,把离愁乡思一气呵出。全篇语言清丽,情景交融。
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双调]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注释】:歌罢钱塘:用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春渚纪闻》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之句。钱塘,即杭州,古代歌舞繁华之地。赋罢高唐:高唐,观名,在云梦泽中。相传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其欢会,见宋玉《高唐赋》。罗帏:用细纱做的帐子。疏棂:稀疏的窗格。缥缈:隐约、仿佛。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依稀:仿佛。兰麝:兰花与麝香。
【译文】
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在高唐。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这一切都唤起我思量,本想不思量,又怎能不思量!
【赏析】: 此曲写梦中与情人幽会,醒来后茫然若失的情景,表现了对情人的刻骨相思。写梦境,写幻觉,惝恍迷离,虚实相生。感情真切,辞藻华美。结尾三句反复咏叹,尤见其一往情深。
【品评】 《太和正音谱》云:“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又云:“其词出语不凡, 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他的作品构思之奇,用词之美, 确实不同凡响。这支小令,以梦后的感觉,表现相思之苦,手法也奇巧新颖。 首句显示一种仿佛迷离的意蕴,窗户半开,若明若暗。幽幽的梦境,似乎越来 越缥缈朦胧了。“歌罢”、“赋罢”两句,用两个曲故含蓄地表现梦中的欢会, 连用两个“罢”字,是对风流云散的强调,并带出下文梦醒的描写。“风动”、 “爽入”、“月照”三句,写醒后所见。凉风、明月,吹醒了人,照破了梦。 但梦中一切,还历历在目,梦醒了似乎还在梦中。“依稀”句,即写如见其人, 如闻其香。梦是幻觉,而幻觉之外,又有幻觉,这奇特的描写,恰好表现思恋 的缠绵悱恻。末三句,点明曲意。“思量”一语,三次反复出现,一唱三叹,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往情深无法割舍的相思之苦。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诗词鉴赏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颭”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咏江南 - 搜狗百科
牢芸盐酸: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相对,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已经透露了几许消息—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这自然不是普通人...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 咏江南 -
牢芸盐酸:[答案]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双调]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译文:画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咏江南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分析?
牢芸盐酸: 《水仙子 咏江南》 (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译...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的赏析 -
牢芸盐酸: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赏析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咏江南》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
牢芸盐酸: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相对,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已经透露了几许消息—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这自然不是普通人家了,应是酒家一类地带.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

丹阳市19885596244: 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的意境是什么?
牢芸盐酸: 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 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 怅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 既不能像潜藏...

丹阳市19885596244: 水仙子咏江南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向
牢芸盐酸: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译文 阳光照耀...

丹阳市19885596244: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 双调 ]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 -
牢芸盐酸:[答案] ( 1 ① 所取景物有大有小,时远时近,舒卷自如. ② 动静结合. ③ 暗写人物,如“珠帘”“画船”,增添景物情致. ( 2 )一江烟水照晴岚:“一江”,从整体上写出江南烟波浩渺的美景. “两岸人家接画檐...

丹阳市19885596244: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
牢芸盐酸: 特点: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表达效果: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详细: 作者用看似数量很少的数词表达出了“很多,范围很大”的意思.如“看沙鸥舞再三”中的“再三” 一个“三”字写出了荷塘边上沙鸥的活跃,轻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