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2的主要内容概念?

作者&投稿:费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

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 法 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 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 法 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 法 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 法 论】: ①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 法 论】: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 法 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⑵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
【方 法 论】:这一原理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 法 论】: ⑴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 ⑵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 法 论】:⑴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⑵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 法 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 ⑴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四、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 法 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 法 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 法 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各自基本内容、地位,原因),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人生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亦即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方 法 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2)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3)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 法 论】: (1)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时,就要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6、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辨证关系原理(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 法 论】: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8、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一单元主要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主要讲政府职能,依法行政
第三单元讲我国的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主要讲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教案去很多网站都能下载

  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狂背手册必修2《政治生活》
  1.了解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选人大代表的权利)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自由是相对于法律规定而言的)
  ③监督权。(监督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主要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理解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制裁违法行为)。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②要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6.理解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要求: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意义: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② 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⑤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7.了解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①直接选举 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缺点: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
  ②间接选举 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缺点:不能充分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③等额选举 优点:可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④差额选举 优点: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缺点: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情况的发生。
  我国现阶段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8.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听政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9.了解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0.了解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意见等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3)舆论监督制度 (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新形式、新方法)
  11.说明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敢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理解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管理与服务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包括: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①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政府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目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①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面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环境,防治污染等。
  2.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发展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4.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性质:都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职权:① 立法权 ② 决定权 ③ 任免权 ④ 监督权
  2.了解人大代表的职权 : ① 审议权 ② 表决权 ③ 提案权 ④ 质询权
  3.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国体)决定的。
  (3)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优势: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5.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法律)(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8.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共同执政)
  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上的领导,组织上不领导)
  ③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是监督与被监督)
  ④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地位平等,组织独立)
  ⑤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9.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
  (2)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A民族平等原则。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B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1.说明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1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自治机关是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2)坚实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3.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内涵:公民有信仰和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
  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坚持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必修2《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了解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3.了解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5.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小结
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

高中必修2政治知识点
(1)关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2)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投出理性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总结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10、民主...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点
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1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政治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关注教材中是怎么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 高二政治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 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一、【哲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1、哲学的理解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

高中必修2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政治必修2各单元重点
8、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2、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定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

高一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一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1、 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2、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3、 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5、 发展社会主义...

高一政治必修2第四课重要知识点
政府权力的行驶与监督是政治必修2第四课主要内容,高一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2第四课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政治必修2第四课重要知识点 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必修2 - 搜狗百科
斋俭亚星:[答案] 政治常识:教学内容:第一课教学目标: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斋俭亚星: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一、国体1、国家:国家是……的产物,国家具有……属性(根本属性).2、国体:含义、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1.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矛盾不是社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斋俭亚星: 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一政治必修2 -
斋俭亚星: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2、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应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展开的政?
斋俭亚星: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和宗旨.分别是什么 -
斋俭亚星:[答案]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必修2复习纲要 -
斋俭亚星: 政治生活建议从角度复习 如第一单元 主要涉及公民: 1.公民的基本权利(3个).2.义务 (4个)3.原则(3个)4.民主选举(种类).5.民主决策(途径与意义).6.民主管理(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高中政治必修二如何复习,主要是大题目怎么答. -
斋俭亚星: 政治必修2主要涉及到的是政治常识,那么在做大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的三个词,主语(谁干的),宾语(对象),谓语(做了什么,怎么做),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前三个.我们一般确定主语和宾语的时候,找出相应的知识进行填充,那么这道题你所考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82762541: 那位正在学高中政治必修二的请帮忙解答一下,谢了. -
斋俭亚星: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含义: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4、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①为什么: 因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怎么做: 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