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山西本土特色的婚礼风俗是怎样的?以及讲解的说法 谢谢

作者&投稿:兆昆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山西民俗结婚讲究~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淫”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1、接定,接定的意思其实就是订婚,媒人将男方的生辰八字和聘礼送到女方的家中,再带回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礼物。男方的聘礼有红蓝布、首饰、酒、肉等等。
2、送礼,男方确定好良辰吉日结婚,在结婚前的一个吉日送礼。男方将彩礼和礼金等等一切准备齐全交由媒人送给女方。礼金由女方来定的。
3、迎亲,山西晋城的迎亲有两种情况,一是迎亲,二是反迎亲。北留和润城一带,新郎都是不去迎亲的,只打发花轿去抬亲。其他地方的话则是要亲自迎接。无论是迎亲还是抬亲都是要有鼓乐队伍的。男女双方要提前的用白面蒸好五公斤多的大石榴糕,上面插上松枝带上一个松果。
迎娶的时候男方派人先将自己的一个抬到女方家中,再配上女方的一个担回来,走在鼓乐之前。仕宦之家娶亲的话,都是有举着祖先官衔的木牌,鼓乐再后,新娘坐轿前要鸣铳三响,到男方门前也要鸣铳三响,新娘下轿头上要被撒五谷。



4、迎娶,又鸣迎亲、娶媳妇,便是六礼中的亲迎。往往是由新郎亲身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中心,也有媒人或者小叔子指示迎亲队伍前去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5、婚礼,迎娶队伍归到男家往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款待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精细美好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讨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入门。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山西有那些古典婚嫁习俗?
旧时,村中传统婚俗以包办买卖婚姻为主要特征,男女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开始议婚。有的在五、六岁或襁褓中就议婚为童养媳。甚至还有指腹为婚者。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生辰、属相无克忌。婚礼一般循“六礼”。1、纳 采 一般由男方家长托媒向女方送礼提亲,全由...

山西结婚风俗流程
在山西,婚礼习俗充满了地方特色,体现了山西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习俗中,食物占据了重要地位,反映了山西人对食物的热爱和重视。以下是山西婚礼习俗的详细解析:1. 婚礼前一天,新婚夫妇可以选择不见面。男方通常会派代表送水果给女方,并商讨第二天的婚礼细节。同时,男方会准备宴席并装饰婚房,家中...

山西结婚习俗有什么讲究 你知道多少
一、 山西-订婚风俗讲究在山西有什么结婚风俗呢?双方长辈商议出结果之后,就要举办订婚仪式,确定一个关系。订婚的时候男方需要郑重的向女方家送出彩礼和聘金,订婚仪式也比较隆重。虽然现在很多订婚仪式都只是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吃一顿饭,但订婚也需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二、山西-议婚风俗讲究议婚指得是...

山西结婚风俗有哪些 山西结婚风俗流程
在中国的历史中,山西也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明,在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的地方,究竟有着怎样特别的结婚风俗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山西结婚风俗有哪些,山西结婚风俗流程。山西结婚风俗-婚礼前一天1、 婚礼前一天新人双方是不能见面的,但男方会派一个人带水果到女方商量第二天的婚礼安排。然后布置下婚房...

山西婚俗概述(14)回门(中篇)
襄汾一带也是婚后第二天回门,不过当天新婚夫妇还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称为“打来回”。广灵一带,婚后第三天女家派车马迎请新婚夫妇回门,新郎在女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一直住够九天オ回来,称为“合堂”。榆次一带,婚后第三天女婿要带上礼物同媳妇一块去女家,称为“谢婚”。在安泽等地...

山西晋中的传统婚姻习俗,与当前的婚姻习俗有何不同?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

山西结婚有什么风俗?
双方不见面,家中喜字、女方陪嫁物品的贴饰等都有特定要求。- 结婚当天,新娘的早起、化妆、换装等环节有诸多讲究,如脚不沾地、新郎找鞋等。- 到男方家、去饭店的路上,伴娘要准备红手绢,进行各种传统仪式。这些风俗体现了山西地区的婚礼特色和传统文化,是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西民风民俗有哪些
山西民风民俗 山西的民风民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主要包括当地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的习俗、饮食文化以及地方戏曲等方面。一、传统节日习俗 山西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春节习俗、元宵节习俗以及中秋节习俗等。春节期间,山西人民会进行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

阳泉农村结婚有什么习俗解析阳泉现代农村婚俗
阳泉地处山西最东口,地接河北一带,婚俗特征表现为融合了河北、山西两地的风俗。阳泉境内的婚俗过去一般按议婚、下帖、下财礼、请期(择定婚期)、迎亲、谢婚六道程序进行。其中,每道程序都有许多讲究和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些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而且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办事的。演化至今,在农村里俗称的有“...

山西结婚风俗习惯结婚遵循古礼习俗
1. 山西地区的婚姻礼仪深受周代“六礼”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婚俗已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2. 议婚阶段,男女双方家长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通常没有太多发言权。3. 定婚时,男女双方互换“龙凤帖”,男方送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女方...

宝应县17025597374: 山西结婚有什么风俗? -
潜宝氨酚: 定婚以后,假如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

宝应县17025597374: 中国山西民俗结婚讲究 -
潜宝氨酚: 山西民间婚俗:议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礼、拜堂、洞房、回门、太原婚俗、彩礼与嫁妆、远娶与远嫁山西民间生育民俗: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满月、抓周、奶妈、起名、开锁、抚养山西民间葬俗: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祭...

宝应县17025597374: 山西的婚礼习俗? -
潜宝氨酚: 订婚: 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

宝应县17025597374: 大同的结婚风俗是什么? -
潜宝氨酚: 大同人结婚的前一天上午要去女方家里下茶,男方家人要带上好茶叶和糕点,(各两合)叫下茶,去的目的是先把没准备好的事情都在说清楚,别到结婚哪天刁难男方家人,到了晚上男,女双方家人都要给准新娘准新郎吃顿骨头和翻身饼子[馅饼...

宝应县17025597374: 山西太原当地人结婚的习俗是什么? -
潜宝氨酚: 当然是男方出钱了,包括彩礼、酒席等...结婚第二天要回门,如果娘家有人来接,要给娘家的小孩红包,彩礼方面看给你多少,给的越多,娘家陪嫁的东西就要越多,我们这里比较普通的是陪一辆汽车.结婚当天你刚被新郎娶进家门时,新郎家会有人给你送亲的人倒水,但倒水不叫倒水,叫斟喜,还有,新郎的朋友可能会混,就是闹,你要忍着,给你送亲的人你也要交代好,不要发生冲突.最后祝你们白头到老,永结同心!!~

宝应县17025597374: 急需山西民风民俗的资料 -
潜宝氨酚: 婚嫁:山西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

宝应县17025597374: 山西太原结婚婚礼有哪些风俗习惯? -
潜宝氨酚: 1.订婚.如果有媒人,让媒人在双方之间谈给女方的聘礼,一般在5-10万之间.在结婚之前,男方要准备好新房,并将房子装修一新,买新家电、家具.礼金是在这些之外的.礼金之外,还有女方的饭钱,一般5000左右;还有给女方父母的钱,以表达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一般2000-5000之间. 2.定结婚日期.一般是男方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定出结婚日期,然后,把结婚日期和结婚双方的生辰八字给女方,让女方再定夺一下.选的日子要对双方都好. 3.结婚前一天.结婚前一天,新郎和男方代表要去女方家商量一些相关的结婚事宜.还要带四色礼,一般是一些点心和水果. 4.结婚.一定要在12点之前把新娘娶回家,并举行仪式. 5.结婚第二天,女方回门.

宝应县17025597374: 咱们太原结婚有什么特色婚俗啊?收集资料! -
潜宝氨酚: 楼上的你说的那是哪辈子的陈年往事了, 人家是现代要结婚, 不是古代要结婚. 把自己办婚礼的大概流程一说不就行了么. 也没什么特别,就是第一天男方家请客,女方可以在偏厅开1-3桌娘家人的饭,第二天女方办,叫回门,就不请男方家...

宝应县17025597374: 想问,山西五台人,结婚有什么风俗习惯? -
潜宝氨酚: 五台的结婚礼仪,走过了一条由繁到简的路.解放前,男娶女嫁不得自主,需由媒妁介绍,父母认可.结婚过程一般有五个环节,即纳彩、问聘、送期、嫁娶于归.下分述:纳彩:联姻第一步,男家要向女家送礼物,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

宝应县17025597374: 山西长治婚礼习俗 -
潜宝氨酚: 1.没有什么特别,你参加别人的婚礼,主要是捧场,在一起乐呵乐呵(要是新郎或新娘那讲究就多了),不过你作为同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贴贴喜字,放放炮,陪新郎找找鞋(娶新娘时有找新娘鞋的风俗)等等,不过这些主家一般早有安排,你不懂得话也可以不参与. 2.礼金一定要上的,你可以直接给同学(最好不要这样,因为他那天事多,可能会弄丢,事后久了也许还不一定记住你上了多少礼),或给了帐房(就是专门记账的,记下你的名字和礼金),这样相对更稳妥.至于礼金多少那你可以量力而行,同学一般不少于200元,多则不限. 3.送礼送酒很好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祝愿你玩的开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