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作者&投稿:任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

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出处:曹操的《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扩展资料《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参考资料:观沧海-百度百科

翻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出自:东汉 曹操《观沧海》
原诗:
观沧海
汉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作者成就:
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链接]
  读《观沧海》 文/陈晓彦
  月初,读到曹操的诗《观沧海》。初读时,未能领悟其内涵。但我还是将它背了下来。今天在车上,不知怎的想起,就顺口背了起来,也想想它的意思,觉得虽然不太压韵,但也有它的意境,将沧海之壮丽景象包含其中。于是,我回家后又翻出书来,找到这首诗,参照注解,仔细读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观赏时的位置,临碣石而观沧海,简单明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气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沧海是何等广阔,日月星汉,又是多么的灿烂。读到此,使人不禁想到作者必也是一个大有作为,能叱咤风云的人物。
  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甚至他本人一个时期的心情。关键是去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而这些,是要经过仔细的咀嚼方能体会到。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翻译 -
柏昌万仪: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观沧海》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下一句是啥? -
柏昌万仪:[答案]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 -
柏昌万仪:[答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
柏昌万仪: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

洪洞县13967736508: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行什么意思 -
柏昌万仪: 日月之行中“行”的意思是:运行,指的是日升月落,交替循环. 出处:这句诗出自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洪洞县13967736508: 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赏析要有修辞手法作用之类的,不要太多,至多50字 -
柏昌万仪:[答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

洪洞县13967736508: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怎么理解? -
柏昌万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字面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因为此诗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什么意思 -
柏昌万仪: 意思是: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似乎是头尾都垂在海上,连整个宇宙,似乎是都在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 整首诗的意思也一起发给你吧. 东征登上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盛.冷清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从大海的心窝里放射出来.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来歌咏我的志向 谢谢、、、、没有糊弄你哦、、、

洪洞县1396773650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
柏昌万仪:[答案] 这两个“若”字,写出了月亮和星辰在海天交接处载浮载沉的壮观景象.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

洪洞县13967736508: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叙事的两句是什么 -
柏昌万仪:[答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