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岳阳楼中,作者登岳阳楼为什莫流泪?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严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岳阳楼中,作者登岳阳楼为什莫流泪?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眺远方,想到常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提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应该是标准答案了:-D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 祝你考试玩手机,不会被你的语文老师发现.....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4.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5.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登上了岳阳楼。此时他57岁,还差两年就要死了。
这时候,唐朝内忧外患,安史之乱还没平定,杜甫漂泊一生,穷困潦倒,浑身是病,其中感叹,又岂是一首诗能说尽。
  解释
  1.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
  2.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3.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4.老病有孤独: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5.戎马:借指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6.凭轩:倚着楼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7.坼:分开,裂开。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译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简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其一)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什么主旨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4、创作背景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5、作者简介 ...

《登岳阳楼》的译文。陈与义的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作品简介】选自《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两首。岳阳楼,华南岳阳...

《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诗人老泪纵横。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总结: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

《登岳阳楼》诗中的"字""戎马"分别什么意思
《登岳阳楼》诗中的"字""戎马"意思分别如下:字:这里指书信。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登岳阳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此外,诗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诗人年老多病,没有亲友陪伴,只能独自漂泊在湖中,感到无助和孤独。同时,他也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希望能回到他们的身边。总的来说,杜甫的《登岳阳楼》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更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内心...

杜甫在少年时期代表作是什么
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3、《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是所做,当时杜甫有湖北的江陵、公安漂泊到了湖南的岳阳。这里有著名的洞庭湖和岳阳楼,作者登临岳阳楼写了《登岳阳楼》。首句的意思是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今天终于有幸登上了岳阳楼。初读是感觉是长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之后的喜悦,但是,再考虑就会发现...

登岳阳楼的主题是什么
登岳阳楼的主题: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难酬的感慨。《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郁南县15824849751: 古诗岳阳楼中,作者登岳阳楼为什莫流泪?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焦盼眩晕: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眺远方,想到常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提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应该是标准答案了:-D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中凭轩涕泗流中诗人登岳阳楼后为什么会''涕泗流” -
焦盼眩晕: 老杜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戎马关山北可以看出战事未平,再加上自己的身世之感,所以涕泗流.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 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焦盼眩晕: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杜甫 诗歌鉴赏及答案.1作者登岳阳楼为什么会流泪 -
焦盼眩晕: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2. “吴楚东南坼,...

郁南县15824849751: 在《登岳阳楼》一诗中,作者“凭轩涕泗流”的原因 -
焦盼眩晕: 1、早期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报国无能的哀伤幽怨的情怀. 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注释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杜甫'凭轩涕泗流 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
焦盼眩晕: 杜甫当时应该是政事不顺,看到岳阳楼感慨叹息,有感而发,不仅涕泗横流,其实去看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上面第三段隐约有写原因,可以借鉴的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杜甫)解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回答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焦盼眩晕: 杜甫《登岳阳楼》:沉郁顿挫的岳阳楼《岳阳楼记》写的是范仲淹想像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第一联:昔闻洞庭...

郁南县15824849751: 登岳阳楼通过对什么景物的描写,触景生情抒发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焦盼眩晕: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郁南县15824849751: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对杜甫的了解,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想象 -
焦盼眩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达了作者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郁南县15824849751: 岳阳楼记作者不对岳阳楼做具体描写原因的句子是什么 -
焦盼眩晕: 作者当时并不在岳阳楼处,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应朋友之邀而做的,并没去过岳阳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