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秦汉时期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题材内容及艺术影响? 各位高人 帮帮忙吧

作者&投稿:项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画像石?什么是画像砖?它们主要表现了哪些题材内容?~

画像石是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作者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超,并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荆轲刺秦王》。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号墓、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的《出行、宴乐画像石》为四川汉画像石的优秀代表作。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西汉画像砖则以河南洛阳的出土品为代表,以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著称。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等。

画像砖出现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多见于宫室建筑和墓室中,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汉代的画像砖,在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有大量的出土。其中以四川的画像砖最有特色。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场景的的,如播种、收割、舂米、放牧等,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西汉后期流行一种空心画像砖,主要是用来建造椁室,一般位于墓室的砌墙砖的内侧。空心砖往往重复压印各种花纹,花纹除几何纹样外,还有狩猎、龙、凤、虎、豹、树木、楼阙、车舆等形象,有一些上面富于艺术效果的图案字。
画像石是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在雕刻手法上与画像砖相似,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岷江流域、河南南阳、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地。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嘉祥武氏祠,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共有四个石室,现存构图完整的画像石有50多幅。全部阳刻。内容极为丰富,有反映贵族车马出行的,有反映乐舞、战争、狩猎场面的。其中有一副《庖厨图》,刻画了杀鸡、宰牛、烹调的画面,刻画极为细致,在厨房中,还刻有悬挂的酱鸭,厨房中鼎铛烈火熊熊,鼎内劲气腾腾,手法出神入化。其它的画幅中,有的刻画了女娲、风伯、神农、祝融、帝尧、帝舜等人物形象,有的描述的是专诸刺王僚及刺客要离、豫让、曹沫等人的历史故事。其上还镌刻了石工的名字。
。在艺术创造上,画像石、砖强调的是神,强调所谓大体大貌,讲究寻常之外,画者仅毛而失貌。这就是艺术家不能只注意细小的地方,要关注整体,善于把握大体,不能突出地方而失去整体,这就是“失貌”。这表现出汉代优秀的美术家的才能。形象造型是艺术家关注的首要出发点。例如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石砖,刻画有田猎场景。画中的车马的形象生动,突出了车马在行进中的气势,画中的人物也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
汉代的画像石刻,还善于妥善地表现并处理大场面,大图景。有的壁面、雕塑很大,而且错综复杂,经过画师的巧妙安排,显得有条不紊,主题明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人物多取侧面,不善于正面的刻画。在透视处理方面,也还没有一定的法度,不能表现纵深的远近关系。总结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汉代绘画不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宇,亦大量施于陵寝墓室、享堂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包括绘制被认为能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帛画“非衣”),其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汉书·赵岐传》)。与此可相印证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许多汉代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现存绘画实物。 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 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 45cm 左右、宽 25cm 左右的长方形。分布地区主要是四川,偶见于河南等地。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编辑本段分类
画像砖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编辑本段发展概述
画像砖
  画像砖的产生早于画像石,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是画像砖艺术的滥觞期。最早的画像砖几乎都是战国晚期各国都城宫殿上的建筑用砖,多为体量较大的空心砖和条形砖,主要用作宫殿的台阶和踏步,其中以秦都栎阳和咸阳出土的画像砖最为精美。战国末,秦国最先开始了从木椁墓向砖室墓的演变,使用画像空心砖来修建墓室。伴随着秦军统一六国的号角声,画像空心砖墓被秦人从关中带到了关东地区。   西汉早期,这种画像空心砖墓在今河南地区迅速发展,并在西汉中期影响到今晋南、冀南、鄂北、皖北和鲁西等周边地区。西汉晚期到东汉末是画像砖艺术的繁荣期。从西汉晚期起,画像砖墓开始摆脱了呆板的箱式结构,迅速向居室化发展,画像砖也摆脱了空心砖的旧模式,向多形化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砖艺术发展到巅峰,画像砖墓的分布范围扩大到西至甘青,东到海滨,南起云贵,北达大漠的广阔区域,并形成了以今河南地区和四川、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两大中心分布区,其中四川、重庆地区的画像砖持续繁荣到蜀汉时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扬弃了图案化的构图,而以有完整画面的方形、长方形、条形的实心砖作为主要载体。   其中,以四川成都平原一带的画像砖最具特色,砖的规格均为长方形,一般宽50、高40厘米左右,一砖一个画面,图像内容极具地方特点,整齐地按一定间距镶嵌在砖室墓的墓室和甬道壁面上。魏晋至宋元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衰落期,但南朝时期在以今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画像砖艺术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期,南京地区发现的宏规巨的巨幅拼镶画像砖墓代表了这一时期画像砖艺术的最高水平。隋唐以後,虽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诸多地点都发现过画像砖墓,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分布区域,画像内容也日益趋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元代以后,画像砖作为一种民间美术艺术形式,淡化出了历史舞台。
编辑本段题材种类
画像砖
  战国遗址中曾发现过空心砖,但用于墓室。《诗·陈风·防有鹊巢》中说“中唐有甓”,意思是说堂下通过中庭通往前门的路是用砖砌的。甓,即砖,用砖砌墙是比较晚的事了。一般建筑用砖,是素面的。汉代烧砖,由于其火候高,砖质坚硬如铁,常用作砚材,成为古玩。砌在墓室中的砖,多有画像和文字,一向为收藏家所重视,秦汉砖更为珍贵,有所谓“秦砖汉瓦”之说。   砖刻文字,在证经补史和书法艺术上,有其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画像砖则是十分宝贵的艺术珍藏品,画像砖有的是用雕刻好的模型印制的,也有直接在砖上雕刻的,有的还加施色彩。至东汉和六朝时期,随着厚葬之风和砖式墓的流行,获得更大的发展,其形式也从秦汉的一砖一画,发展为六朝的大型砖印壁画。秦汉时期,多为模制砖,表现手法一般用大块大面的浮雕,块面圆厚、古朴简练,粗放而富于动感,砖体坚硬,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这一时期,画像砖用模制批量生产。画像砖是古代绘画和雕刻艺术高度结合的珍品,是研究中国雕刻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画像砖盛产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河南画像砖
  河南地区的画像砖,形制有四种:长方形的空心砖、长方形的实心砖、方形实心砖、空心柱砖,河南砖一般是经印模多次压印的多个或多组有独立造型的形象,依据一定的构图方式组合在砖面上,形成一个更大的复合画面,并具有一定的创作随机性和装饰性。砖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依不同的时期而呈现不同面貌。   出土于洛阳的西汉空心画像砖,以高度概括的图案为主,布局疏朗,阴刻线条简率、圆韧,具有抽象的象征意义;而出土于郑州、禹县的东汉作品,还增加了神异物象,画面繁密,多重复组合;而出土于南阳地区的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受当地画像石艺术影响较为明显,一砖一画,主题鲜明,绘画性强。 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
  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带出土最为精美,时间大多属东汉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种,即 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约46厘米×26厘米的长方形砖,还有一种就是在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条形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一些砖要施彩,面貌接近绘画,正方形砖的浮雕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区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   四川画像砖已知的题材有数千种之多,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风俗,如宴乐舞戏、庭院楼阙、市井庄园、采桑渔猎、播种收割等。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及祥瑞物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比重,艺术形式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主要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已经表现得相当好。另一种是平面展开式构图,即散点透视法。   画像砖的题材可分为画像、文字和花纹三大类:
四川江口崖墓画像砖(6张)画像类
  1 历史传说:如河南“泗水捞鼎”画像砖,讲的是秦王泗水取鼎的故事。   2 辟邪祥瑞:如北朝瑞狮画像砖,狮子形象是我国常见的艺术造型题材,被视为辟邪吉祥的“瑞兽”,其他祥瑞画像常见有龙、凤、朱雀等。   3 神话题材:如汉代的西王母、羽人画像砖。   4 现实题材:如汉代弋射渔猎画像砖。   5 动物题材:如牛、虎、马、鹿、鱼、象等为题材的画像砖。   6 佛教题材:如北朝五佛画像砖。
文字类
  以纪年、吉文、名号砖为主。文字有篆、隶、楷等多种形式。
花纹类
  分为植物类、云纹类、火焰类、宝相花纹、几何纹等。画像砖中出现纹饰非常丰富,多种纹样常配合使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画像砖是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生产科技、民俗风情等重要的文物资料,极具研究价值,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
编辑本段工艺及成就
  画像砖在本质上属于雕塑艺术,虽然战国晚期的一些空心画像砖是用硬笔直接在半乾的砖坯上刻划阴线图像的,但西汉以后的画像砖都是用模塑的方法成的。画像砖的模塑方法,大体可分为“拍印法”和“模印法”两大类。
拍印法
  西汉时期的空心画像砖大多使用拍印法成的。其作工艺大体有刻模板、脱砖坯、拍印图像、烧成砖和施彩设色五道工序。第一步是作模板。由于空心砖体量较大,砖面上需要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模工匠先在事先备好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用墨线勾画出所需图像的轮廓线,然后用雕刀刻成阴线或凹入雕的图像模板。模板一般面积较小,但西汉晚期也出现了一个砖面印一幅图像的大型模板。第二步是脱空心砖坯,并将其阴晾至半乾。第三步是手持模板,在半乾的空心砖坯上拍印或按印出图像。同一个砖面上往往用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内容的模板印出复杂的图像组合。同一砖面的四边多用长条形模板印出装饰纹样边框,边框内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同一块模板往往在同一砖面上反复使用,造成同一图像的多次出现。第四步,待印好图像的砖坯完全阴乾后,入窑烧成砖。第五步,是给烧好的画像砖施彩设色。
模印法
  模印法是东汉以後画像砖最流行的作方法。其作工艺有作图像坯模、脱画像砖坯、烧成砖和施彩设色四道工序。作坯模时,先在一块与所砖大小一样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勾勒出墨线画稿,用雕刀刻成模板,然后在四周加上木质边框,就成了坯模。利用图像坯模像脱普通砖一样的方法,就可成有图像的画像砖坯了。待砖坯阴干后,经过入窑烧和施彩设色,就成了精美的画像砖。与拍印法相比,模印法省去了拍印图像这道工序,而且画面内容单纯而突出,无疑是画像砖作工艺上的一大进步。 画像砖
模印法的流行,并没有将拍印法挤出历史舞台,南朝时期,拍印法被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了由巨量画像砖拼镶组合而成的、幅面巨大的墓室砖画像。无疑,这种画像砖的作,需要高超复杂的技术,加上图像不是印在砖的正面,而是印在砖的侧面和端面,这就更增加了作的难度。因此,事前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计算。作模板是最复杂精细的一道工序。先要备好一块与画幅面积大小一样的木板,由熟练画工在上面勾勒出图像的墨线稿,再由雕刻木工刻成巨幅模板,然後将模板分割成与墓砖侧面和端面大小相等的小模板,最後依次用小模板在半乾的砖坯侧面、端面按印出图像。这样,整幅图像就被分配到巨量的砖坯上。要将烧好的图像墓砖拼合成完整画像,在砌筑墓室时必须在设计人员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墓砖编号精心施工。毫无疑问,作这种拼镶式墓室画像砖,必须有一个组织严密,由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画工、雕刻木工、砖瓦工组成的专业工匠集团。这一集团,有可能是直属于皇家或朝廷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西方的雕塑艺术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从未出现过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希腊、罗马式的雕塑作品,尽管画像石艺术在魏晋以後曾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也远没有达到希腊、罗马的水平。同中国传统绘画一样,线条的使用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的灵魂。“拟绘画”式画像石和阳线画像砖基本用线条构图,自不必说,浮雕类画像石、画像砖也与希腊、罗马雕刻大异其趣,注重的不是质感和表情,而是轮廓线勾勒出的场景语言和形体语言,质感起着辅助的甚至是夸张的作用。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通过线条运用的变化,各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1]
编辑本段汉画像砖
简介
  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与画像石并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汗画像砖的风格
  汉画像砖包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大百科,现市面上多数以模印为主,雕刻的少见,雕刻还保留彩绘稀有,只以绘画为主的大型空心汉画像砖可称国宝级,对研究汉代绘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汉代,农业和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传统的渔猎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但作为农牧经济的必要补充,狩猎仍然是下层百姓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还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非常热衷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阮(通“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汉武帝曾侵夺民田开辟了上林苑猎场。枚乘在《七发》中说:“驯骐骥之马,驾飞轮之舆,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袒裼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错,此校猎之壮也。”这段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狩猎情景。狩猎往往得是数人或一人单枪匹马配合猎犬在自然山林间进行,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危险性。鹰与犬既是他们的宠物,也是他们捕猎时的助手。在狩猎活动中,伴随而生的就有了比武。比武是汉代盛行一时的娱乐项目,包括以剑、戟、刀等为武器的格斗、比试箭法以及徒手夺刀械。击剑最为常见。猎获物有活的就养起来,于是又派生出驯兽和斗兽。   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王朝在关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林苑,苑中除天然猎场外,还设有专门的斗兽场,当时的汉家天子与远隔重洋的罗马帝王不谋而合,把斗兽当作一种娱乐。不同的只有一点,古罗马的斗兽士是由奴隶充任的,而汉家君民,朝野上下,无不以汉高祖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削平天下而自豪自傲自雄,承平天下,他们只好把毒虫野兽作为假想敌,他们是以血肉之躯操持尺刃寸兵与锯齿钩爪的猛兽相斗。贵族阶级更把斗兽作为炫耀勇武的一种方式。这无疑是危险而残忍的。但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每年秋冬之际,西汉皇帝令武士在长扬榭“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有时技痒,便亲自下场。史载,汉武帝“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公元前87年,武帝病逝,陵墓里竟生殉虎豹190只,表现了他对狩猎和斗兽生死不移的癖好。
编辑本段汉画像砖墓
简介
  东汉时期的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早在清末,这种画像砖已为收藏家所著录,但由于都是非发掘品,对其在墓中的位置及准确涵义并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对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画像砖墓的发掘,搞清了墓中整组画像砖内容的相互关系,同当地的画像石墓相比,虽然比较简略,但基本相似。这种画像砖,是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社会面貌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料。
墓室结构
  可分为砖室墓和砖石混合结构墓两类,规模一般大于当地同时期的普通墓葬。砖室墓内仅嵌入画像砖,以1955年发掘的新繁清白乡墓为例,墓室全长12.72米,由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9室组成,在前、中、后等 5个室中共嵌入画像砖54块。砖石混合结构墓多为画像砖与画像石并用,以1953年发掘的成都扬子山1号墓为例,墓室全长13.84米,由前、中、后室组成,在前室两侧壁共嵌入10块画像砖,画像石则分布在中室,其内容基本一致而又互为补充。墓大多早年被盗,随葬品为大型陶俑、镇墓俑头、钱树、五铢钱等。
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
  砖上的画像均模印而成,均施彩绘,出土时色彩已大多剥落。凡成都、新繁、新都一带墓所出画像砖多方形,长、宽一般在40~50厘米左右,画面复杂,形象生动,制作较精。广汉、德阳、彭县、新津、邛崃、彭山、宜宾等地所出则多为长方形,一般长5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图像简单呆板,制作较粗糙。不同墓内所出的同一内容的画像砖,往往同出一模,可见是墓主的家族按死者的社会地位从市集上买来若干类画像砖组合而建成的墓。
目前发现的不同画面的画像砖已达50余种,其题材内容主要有 5类:①墓主经营的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如播种、收获与弋射、桑园、采莲、井盐生产、市集交易、践碓舂米、酿造等。②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尊贤养老、讲学授经等。③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楼阙、宅院、粮仓、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④神话故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仙人六博等。⑤描绘社会习俗方面的内容,如社日期间树下成群男女相会的高图,反映了一种原始风俗的遗痕。各类画像砖在墓室中的排列顺序,一般近门处为门阙画像,向内依次为车骑出行、生产活动、墓主享乐生活方面的内容,西王母等仙人一类画像砖多嵌装在后室或侧室后壁较高的位置上。   其他地区的画像砖 除四川地区外,在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地东汉时期一些砖室墓的小砖侧面,也往往有模印的简单图像,内容多为仙禽神兽、车骑、祥瑞图和荆轲刺秦王一类历史故事等。但这些画像砖,无论从形制、风格,都与四川地区的迥异。推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杜蕾《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中国期刊网上可以找到

  提到这个必须的提到南阳汉画像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大,规模最大的汉画馆!
  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一九五二年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在墓的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人物的刻画因职务和职掌的不同而在姿态、衣着上区别,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门下小吏,勇猛过人,有万夫莫挡之气势;举止斯文,神态悠悠的是“主簿”,表现出汉代典型的文职官员形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以简练的墨线勾勒人物的形态特征。衣纹简洁却又合乎运动规律,用笔流畅有力。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我国古代绘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经过逐年积累、不断探索,已在绘画语言的变化运用上取得一定的进步,虽然汉代绘画在线的运用、形的描绘上还处在中国绘画粗犷、拙朴的阶段,但整幅壁画已反映出汉代艺术家描写生活、认识生活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 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汉代历时4个多世纪,是我国传统美术特定的民族精神与形式风格基本确立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巩固的重要时期。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绘画艺术,毛延寿、樊育、陈敞、刘白等都是后世知名的御用画工。

  1972至1974年间,湖南长沙马王堆两座汉墓以及山东临沂全雀山九号汉墓的几幅彩绘帛的相继出土,丰富了汉代绘画的实物资料,弥补了汉初绘画的空白,使人们对于西汉绘画的实际面貌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勾线匀细有力,飞游腾跃,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设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构图以密托疏,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体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奇变动人。在马王堆三号墓,还有3件值得注意的帛画作品。其一是藏在漆奄之内的气功强身图解,人物单个排列,以显示各自的健身体态,形貌服饰各个不同。另两幅分别张挂在棺室东西壁上,其内容被认为是表现统治者的“耕祠”活动,有车马,仪仗之属,数以百计,可谓洋洋大观;构图上克服了先奏时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视的角度来描绘车马仪仗行列的全貌,这是时下所见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大型绘画作品。惜剥损较重,只能观其大略。

  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没骨法的最早范例。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此画像砖人物众多,画面密而不乱,构图谨严。在空隙处点缀两酒樽及二案,表示此图为杯盘尽撤,宴罢歌舞的场面。用简朴的浮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在浮雕的形象上添加线描,倍觉精彩,于古朴中见灵巧,线条遒劲肯定,勾勒熟练,富于起伏,粗细变化、转折顿挫有力,十分生动流畅,穿插在面之间,与面形成对比。点、线、面自然融合,极富韵律感,生动形象地为主题服务。与细腰女伎相对应的手执鼗鼓的男伎,神态诙谐夸张生动而传神。砖左有三人为杂技歌舞伴奏,一男子舒展乘势将起舞,整个画面充满热烈的气氛。

  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莽时期的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轪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荆柯刺秦王石像图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后被掩于地.至清乾隆时才重见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作者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超,并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荆轲刺秦王》。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号墓、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的《出行、宴乐画像石》为四川汉画像石的优秀代表作。

  门楣画像石 东汉(公元25-- 220年) 高40、宽196.5厘米 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汉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浅灰色砂岩。画面减地刻,细部涂色加墨线勾勒,分上下两栏。上栏为狩猎圆,是紧张激烈的射猎场面,左、右上角日月轮中分别绘玉兔、金鸟。下栏为车马出行圆,一行三车。车队前后有导骑扈从三人。这批彩绘画像石是陕西画像石的全新资料。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现存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西汉画像砖则以河南洛阳的出土品为代表,以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著称。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等。

提到这个必须的提到南阳汉画像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大,规模最大的汉画馆!
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一九五二年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在墓的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人物的刻画因职务和职掌的不同而在姿态、衣着上区别,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门下小吏,勇猛过人,有万夫莫挡之气势;举止斯文,神态悠悠的是“主簿”,表现出汉代典型的文职官员形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以简练的墨线勾勒人物的形态特征。衣纹简洁却又合乎运动规律,用笔流畅有力。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我国古代绘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经过逐年积累、不断探索,已在绘画语言的变化运用上取得一定的进步,虽然汉代绘画在线的运用、形的描绘上还处在中国绘画粗犷、拙朴的阶段,但整幅壁画已反映出汉代艺术家描写生活、认识生活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 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汉代历时4个多世纪,是我国传统美术特定的民族精神与形式风格基本确立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巩固的重要时期。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绘画艺术,毛延寿、樊育、陈敞、刘白等都是后世知名的御用画工。

1972至1974年间,湖南长沙马王堆两座汉墓以及山东临沂全雀山九号汉墓的几幅彩绘帛的相继出土,丰富了汉代绘画的实物资料,弥补了汉初绘画的空白,使人们对于西汉绘画的实际面貌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勾线匀细有力,飞游腾跃,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设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构图以密托疏,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体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奇变动人。在马王堆三号墓,还有3件值得注意的帛画作品。其一是藏在漆奄之内的气功强身图解,人物单个排列,以显示各自的健身体态,形貌服饰各个不同。另两幅分别张挂在棺室东西壁上,其内容被认为是表现统治者的“耕祠”活动,有车马,仪仗之属,数以百计,可谓洋洋大观;构图上克服了先奏时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视的角度来描绘车马仪仗行列的全貌,这是时下所见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大型绘画作品。惜剥损较重,只能观其大略。

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没骨法的最早范例。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此画像砖人物众多,画面密而不乱,构图谨严。在空隙处点缀两酒樽及二案,表示此图为杯盘尽撤,宴罢歌舞的场面。用简朴的浮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在浮雕的形象上添加线描,倍觉精彩,于古朴中见灵巧,线条遒劲肯定,勾勒熟练,富于起伏,粗细变化、转折顿挫有力,十分生动流畅,穿插在面之间,与面形成对比。点、线、面自然融合,极富韵律感,生动形象地为主题服务。与细腰女伎相对应的手执鼗鼓的男伎,神态诙谐夸张生动而传神。砖左有三人为杂技歌舞伴奏,一男子舒展乘势将起舞,整个画面充满热烈的气氛。

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莽时期的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轪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荆柯刺秦王石像图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后被掩于地.至清乾隆时才重见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作者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超,并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荆轲刺秦王》。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号墓、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的《出行、宴乐画像石》为四川汉画像石的优秀代表作。

门楣画像石 东汉(公元25-- 220年) 高40、宽196.5厘米 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汉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浅灰色砂岩。画面减地刻,细部涂色加墨线勾勒,分上下两栏。上栏为狩猎圆,是紧张激烈的射猎场面,左、右上角日月轮中分别绘玉兔、金鸟。下栏为车马出行圆,一行三车。车队前后有导骑扈从三人。这批彩绘画像石是陕西画像石的全新资料。

秦汉画像砖
这应该是你要的吧。。。


列举战国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是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时期。其表现有以下主要特点:1、辩证论治思想的确立。辩证论治的思想出现于先秦。秦汉时期,经过无数医家的努力,特别是东汉张...

请评析秦汉时期中央封建政权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是秦汉时期活跃在大漠南北的一个重要民族。解放前发表的论文,对匈奴族源族属、匈奴地理、汉匈关系以及匈奴西迁等问题作过探讨。建国以来,史学工作者结合匈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对匈奴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匈奴和汉族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成绩显著的是马长寿和林干...

秦汉时期郎官制度的政治意义
按秦汉的宫省制度 ,帝王所居可分为宫中、 禁中,那么对应起来,郎中给事禁中者为中郎 ,给事宫中的称郎中,给事宫外者为外郎。统称所谓三郎 。即中郎、 郎中、 外郎也。三郎由上隶对应的朗将,朗将及郎中由郎中令统一管辖。而郎官制度的盛行却是在汉武帝时期,提别是汉武帝实施郎官给事中外朝...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白话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

一般筷子多长
刚刚量了我家的24厘米

古代怎么做蜡烛
由此看来,东汉时期已使用的蜡是蜂蜡。不过大概数量还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灯烛仍用脂膏制作,要不就在脂烛外挂一层蜡以减少烛泪,或在脂膏中掺少许蜡。有资料表明以脂膏为烛,熔点是比较低的,因此当时的烛比较粗短。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汉画像石中的烛灯的烛都较粗短,而没有像唐李寿墓壁画中所描绘的那种细细...

秦汉时期,哪些天文学著作比较详细记载了对天文现象的观察
这些论述大都只是从哲学上的推理,很少涉及到天文学的本身.张衡作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曾经从天文学的角度论述了宇宙的无限性.在这个意义上说,要比仅...2011-01-20 中国古代二十四星宿天文学的书 15 2015-01-13 列举战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五项天文历法成就 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先秦道家与黄老道家的联系与区别(要求比较全面的,论述清晰)谢谢...
先秦道家包括黄老道家 从道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虽然老庄派、杨朱派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唱主角的,还是讲究经世致用安邦治国的黄老派,在春秋战国乃至后来的两汉时期,黄老派不但是道家学派中的正统,而且在诸子百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著作最丰,在战国晚期甚至形成了“黄老独盛...

什么是赋比兴?(需举例)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

蜡烛的谁发明的?蜡烛的历史
由此看来,东汉时期已使用的蜡是蜂蜡。不过大概数量还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灯烛仍用脂膏制作,要不就在脂烛外挂一层蜡以减少烛泪,或在脂膏中掺少许蜡。有资料表明以脂膏为烛,熔点是比较低的,因此当时的烛比较粗短。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汉画像石中的烛灯的烛都较粗短,而没有像唐李寿墓壁画中...

成华区13919301415: 简要论述秦汉时期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题材内容及艺术影响? -
晁要参丹:[答案] 提到这个必须的提到南阳汉画像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大,规模最大的汉画馆!秦汉绘画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

成华区13919301415: 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
晁要参丹: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分期上,秦汉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秦汉是佛教尚未传入(秦、西汉)或开始传入(东汉)、还未对华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因此,秦汉文化相对纯净,表现出华夏文化的一种原生状态.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

成华区13919301415: 什么是画像石?什么是画像砖?它们主要表现了哪些题材内容? -
晁要参丹: 画像石是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

成华区13919301415: 汉代绘画有那些主要艺术特征 -
晁要参丹:[答案] 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

成华区13919301415: 简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分布地区,题材范围和艺术特色. -
晁要参丹: 画像砖出现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多见于宫室建筑和墓室中,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汉代的画像砖,在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有大量的出土.其中以四川的画像砖最有特色.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

成华区13919301415: 请问什么是画像砖?
晁要参丹: 画像砖与画像石一直是我国收藏界的重要角色,其古朴典雅的气息很受欢迎.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装饰构件,主要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画像砖,是出土于陕西成阳等地的秦代遗物.

成华区13919301415: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有何特色?
晁要参丹: 画像石指的是在石料上雕刻图像的石刻 艺术.它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 堂、石碑、石阙、门楣、棺椁上.画像石的 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乐舞杂技、车 ...

成华区13919301415: 画像石的概念? -
晁要参丹: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扩大了分布地区.

成华区13919301415: 关于画象石
晁要参丹: 画像石与画像砖都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资料,艺术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扩大了分布地区.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