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女儿有没有一个是被吓死的吗?

作者&投稿:党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世民有几个子女?各有什么下场?(详细)~

唐太宗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

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

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 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 在颁布杀李 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当然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盖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的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

“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 供其淫乐。

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新唐书》)

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如之何!



太宗(李世民)二十一女。
襄城公主,下嫁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有司告营
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已。
锐卒,更嫁姜简。永徽二年薨,高宗举哀于命妇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驰驿吊
祭,陪葬昭陵。丧次故城,帝登楼望哭以送柩。
汝南公主,蚤薨。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
遂安公主,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
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帝以长孙皇后所生,故敕有司装赍视长公主而倍之。
魏徵曰:“昔汉明帝封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乎?’然则长公主者,尊公
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帝以语后,后曰:“尝闻陛下厚礼徵而未知也,
今闻其言,乃纳主于义,社稷臣也。妾于陛下,夫妇之重,有所言,犹候颜色,
况臣下情隔礼殊,而敢犯严颜陈忠言哉!愿许之,与天下为公。”帝大悦,因请
赍帛四十匹、钱四十万即徵家赐之。
豫章公主,下嫁唐义识。
北景公主,始封巴陵。下嫁柴令武,坐与房遗爱谋反,同主赐死。显庆中追
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高宗即位,进为大长公主。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
斥徙集州。又坐章怀太子累,夺邑封。以长孙无忌舅族也,故武后恶之,垂拱中,
并二子徙置巫州。
临川公主,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主工籀隶,能属文。高宗立,上《孝
德颂》,帝下诏褒答。永徽初,进长公主,恩赏卓异。永淳初薨。道务,殿中大
监、谯郡公范之子。初,道务孺褓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范卒,还第,毁瘠如成
人。复内之,年十四乃得出。历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谥曰襄。
清河公主名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薨麟德时,陪葬昭陵。怀亮,知节子
也,终宁远将军。
兰陵公主名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薨显庆时。怀悊官兖州都督,太穆皇
后之族子。
晋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下嫁长孙曦。
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初,主之婚,帝使卜之,
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马周谏曰:“朝谒以朝,
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
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
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帝乃止。麟德初,瓘历左奉宸卫将军。主
坐巫蛊,斥瓘房州刺史,主从之官。咸亨中,主薨而瓘卒,双柩还京师。子顗,
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琅邪王冲起兵,顗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
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
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
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
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
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
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
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
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金山公主,蚤薨。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
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
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
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
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
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
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常山公主,未及下嫁,薨显庆时。
新城公主,晋阳母弟也。下嫁长孙诠,诠以罪徙巂州。更嫁韦正矩,为奉冕
大夫,遇主不以礼。俄而主暴薨,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以皇后
礼葬昭陵旁。
《新唐书》

恒山王李承乾: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极为宠爱和最为器重的儿子。

李承乾3岁时,唐太宗便让长孙皇后的侄子长孙家庆担任了他的侍读,承乾5岁时,唐太宗又让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秦王府十八学士教导儿子儒学经典。唐太宗即位后没多久,就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皇太子。从贞观4年起,唐太宗便开始让李承乾处理朝中庶务,以及在自己居丧或离京时担负起监国的重任,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小小年纪却干得相当出色。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下旨请了天竺高僧波颇与道士秦英来为爱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承乾祈福。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唐太宗特别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贞观13年,唐太宗在东宫为李承乾设立太子学馆——崇文馆,毫不忌讳承乾有可能会借此机会培植威胁皇帝地位的私人势力。贞观15年,唐太宗为巩固承乾的太子之位,诏令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以保证朝中重臣对太子的鼎力支持。贞观16年,唐太宗有下诏令皇太子出用库物不设上限。但这时的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以及患了足疾,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不过是因事对父亲不满,就敢任性大胆到一连几个月不上朝,而唐太宗不仅对此没有任何的指责与批评,还特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意在告诉众人他是绝对不会废太子的。

就算后来李承乾犯下了谋反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也不愿杀了这个儿子,朝中大臣也没人敢说太子谋反按律当斩之类的话。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唐太宗的心意,最终谋反案的一干从犯全部被赐死,身为主犯的李承乾却保住了性命,只被废为了庶人。而来济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任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至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李承乾虽然被废,但唐太宗为了儿子将来的安危考虑,在立新太子时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为由,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贞观18年12月,李承乾病逝,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唐玄宗开元27年,李承乾的嫡孙李适之出仕唐玄宗的左相,李适之因为祖父谋反被废,父亲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礼有阙,于是上疏请求归葬昭陵之阙内。唐玄宗遂下诏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曰愍,陪葬昭陵;又一并追赠了李适之之父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并有褒赠”,“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

事隔数十年后,李承乾终于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自此长眠于昭陵,永远陪伴在父母亲身侧,再也不分离。



楚王李宽:

生母后宫某氏,武德年间过继给唐高祖李渊之子李智云为后,被封为从一品的嗣楚王,早夭,贞观初年唐太宗追封李宽为正一品的楚王,因为无后,国除。



郁林王李恪: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待遇最差的一个。

李恪一生中不仅毫无得宠事迹,而且不过是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连续多次被削去都督的头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李恪还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顿痛骂,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汉武帝的厌恶)。而李恪犯的这些错误与受到的惩罚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记载,互相印证。

贞观2年5月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过是都督,李泰却是大都督(《唐会要》记载,就在李恪受封前三个月,唐太宗将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级为了都督府),所以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李恪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贞观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然而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取用库物的限制。

而史官称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骑射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载,别的皇子具体到擅长哪种书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记录,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不见踪影,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唐太宗虽然一度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但这件事不仅是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又过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提出来的,而且只对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说过,被反驳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对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无保护措施。

还有人试图将李恪当不上皇帝的原因归结为是具有前朝血统的缘故,不过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毕竟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么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样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永徽元年,李恪作为唐太宗的庶长子,与唐高祖的庶长子荆王李元景一起被唐高宗封为三公,永徽四年又与李元景因谋反案被杀。

唐中宗在神龙年间大肆追封李唐宗室时追赠李恪为司空,至于李恪是否恢复了正一品的亲王爵位,《旧唐书》没有记载,《新唐书》同样也没有记载,而且因为一同谋反的李元景等人均有“复官爵”的明确记载,唯独李恪却完全无此一提,所以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提到李恪时,只称其为“郁林王恪”,而不是“吴王恪”。



濮王李泰: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宠爱的儿子,各种得宠事迹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刚出生就被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进封为正一品的卫王与上柱国。贞观2年,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头衔外,李泰还是雍州牧与左武候大将军(这是贞观时期李泰独有的殊宠,除了李泰之外,只有胞弟李治有这样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右武侯大将军)。

贞观7年,与李泰同龄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不仅长期没让李泰去封地,甚至还下诏让李泰搬进武德殿居住,被魏征谏止。不过唐太宗因为疼爱儿子而做出的种种出格举动,并没有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而就此作罢。

有一次李泰对父亲抱怨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对自己不够尊重,结果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是因为对李泰的私爱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对这只青雀的宠爱依然是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贞观14年唐太宗亲临李泰在长安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说到李泰的这座府邸,早在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住之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

贞观15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唐太宗不仅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说,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如此鸿雁往返数次。就连李泰的长子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别宠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宫中抚养,并赐名为“欣”。

贞观17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见圆滚滚的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虽然不得不贬斥李泰,但唐太宗仍在诏书中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就在李泰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唐太宗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三个兄弟的两全之法。”

永徽3年,李泰逝世。唐高宗对此十分伤心,特别以最隆重的丧葬规格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谥曰恭,还为之辍朝,又下令“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并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


庶人李祐:

生母阴妃。李祐十分喜欢和一群小人厮混,还经常狩猎无度。由于李祐的表现十分不好,唐太宗认为是齐王长史薛大鼎教导无方,于是将权万纪任命为新的齐王长史。

贞观10年李祐改封齐王,受到舅舅阴弘智的挑拨,私下招募壮士意欲谋反。而唐太宗见李祐不能悔过,“数以书责让”,几次写信责备李祐,权万纪见状唯恐自己也会像当初的薛大鼎那样被牵连受罚,于是主动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证李祐一定会改过。结果李祐认为只有自己被斥责了,对权万纪极为不满。而权万纪“性又褊隘”,只知道一味地严防死守,不准李祐这个不准李祐那个,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杀了他。不过权万纪事先得了风声,将意图谋杀自己的几个人全部关进牢里,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最后唐太宗令人将李祐与权万纪带回京城,权万纪奉诏先行,却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杀而死。

李祐射杀了自己的长史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谋反,但他治下的青州、淄州等地的士兵并不听他的命令,而兵曹杜行敏号召众人抓住李祐,士兵们却纷纷响应。于是杜行敏带兵包围了李祐等人,堆积柴草准备点燃,李祐不得不束手就擒,他的党羽全部被杀,李祐被带回京城赐死,并被废为了庶人,齐国国除。


蜀王李愔: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唯一被骂作禽兽不如的,待遇之差仅次于胞兄李恪。

贞观10年李愔改封蜀王,担任益州都督一职,但直到贞观13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实封,比其他皇子整整迟了3年。

不过李愔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有所收敛,仍常常在封地上毫无理由地殴打县令,又因为打猎无度,在庄稼地上肆意践踏,惹得当地百姓是怨声载道。他的属下杨道整曾谏言阻止,结果被李愔从马上一把拽了下来,好一顿捶打。而在听闻了李愔种种胡作非为的事情后,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和蜀王府中的官员,以及400户实封,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愔就因为肆意妄为被御史大夫李乾祐弹劾了,唐高宗因此很感慨地对自己的皇叔李元景等人说道:“蜀王打猎过度,侵扰百姓民生,他的县令、典军也经常无罪被罚。别人阿谀奉承他,他就高兴,别人不遵循他的意思,他就发怒,这样的人作为一州长官,又如何能够治理百姓?……李愔如今被法司弹劾,朕实在是引以为耻。”于是李治召见曾极力劝谏过李愔的杨整道,将之任命为匡道府折冲都尉,并赏赐一番,同时又将李愔贬为了黄州刺史。

永徽4年,李愔因为连坐李恪的谋反案被黜为庶人,后来又改封为涪陵王,不过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这对于李愔所在之地巴州的百姓来说,绝对是喜闻乐见的。毕竟李愔先前无论如何被贬,总要担任一州长官的职务,如今李愔没了刺史的职衔,巴州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庄稼总是无缘无故地被踩,巴州的大小官员更不用时刻提心吊胆着会被无故殴打了。

乾封2年,李愔逝世,咸亨初年被准许陪葬昭陵,李唐王室也算是对这位徒有王子皇孙之名的蜀王仁至义尽了。



蒋王李恽:

生母王氏,贞观10年改封蒋王,封为安州都督,赐实封800户。李恽离开安州的时候器物服饰装了四百辆车,当地百姓不堪他的压迫,李恽因此被弹劾,但唐高宗还是赦免了他。

上元年间,有人诬告李恽意欲谋反,李恽害怕之下自杀身亡,唐高宗对此十分伤心,一怒之下将诬陷李恽谋反的张君彻等四人全部诛杀,然后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并将他陪葬昭陵。



越王李贞:

生母燕德妃,李贞少善骑射,对文史颇有涉猎,也颇有才干,当时的人将越王李贞与纪王李慎并称为“纪越”。但李贞容易听信谗言,正直的官员经常因此被贬斥,李贞还纵容仆人侵掠自己治下的百姓,所以人们虽然钦佩他的才干,但也十分鄙夷他的品行。

唐高宗逝世五年后,武太后临朝,为了安抚李唐宗室,武后将李贞封为太子太傅,但李贞与韩王李元嘉等人密谋反武。恰逢武后将要前往明堂举行大享礼,李元嘉便写信告诉李贞:“大享之际,武后一定会让人密告我们谋反,然后借机处死我们,我们李家子孙将在劫难逃。”李元嘉的儿子李撰也伪造了一封唐睿宗的文书给李贞的儿子李冲,文书中以皇帝的口吻声称:“朕已被幽禁,请诸位皇叔前来相救。”

不过有意思的是,明明推翻武太后一事是韩王李元嘉父子最先挑拨起来的,但最后却只有李贞父子出兵,其他共谋的,尤其是李元嘉父子这对首谋,没一个接应他们。

李贞起兵不久后就听到了儿子李冲兵败的消息,害怕之下想要收兵请罪,这时上蔡县令傅延庆招募到了两千余名勇士,李贞这才重新鼓起了起兵抗敌的勇气。但李贞临时任命的那些官员都是被他所胁迫的,根本毫无斗志,惟有汝阳县丞裴守德是与他一条心。事实上也正因为裴守德骁勇善战,所以李贞早在起事之前便将女儿良乡县主许配给他为妻,将他视为心腹,并委以重任。

等到武后派出了十万平叛大军后,李贞等人便开始一路溃败,李贞大惧之下闭门自守,最后喝下毒药而死,裴守德和良乡县主也一起自缢而死。

李贞父子虽然身死,但武后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不仅下令将李贞和其子李冲的首级砍下来,还送到洛阳枭首示众。而李贞的另外三个儿子要么是因为连坐被杀,要么是流放岭南没多久后就死了,无一幸免于难。


唐高宗李治: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也是唐太宗唯一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

李治一出生,唐太宗就下令只要是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粮食,随后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贞观5年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7年,唐太宗将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并州太原府封给了这个小儿子。而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对父母也十分孝顺,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年仅七岁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不过幸运的是,唐太宗以加倍的父爱弥补了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没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让李治出宫或在皇宫某处单独居住,而是将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寝殿一同照料,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也亲口说过:“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钟爱与殊荣!

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16年,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贞观17年太子李成乾被废,为了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李治为太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

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将宝贝儿子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尽管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也没有让他按制出宫居住或住到东宫去。直到贞观18年刘洎上书,唐太宗这才令刘洎和岑文本同马周按日轮流前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结果维持了没多久,唐太宗又让儿子回到了身边,贞观20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书,唐太宗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

贞观19年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李治还要求父亲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23年,唐太宗驾崩,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后开创了有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间,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人口持续增长;大唐版图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仅对西北和海东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乱,就算是对吐蕃的作战有所失败,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稳定了对吐蕃的态势。

至于所谓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问题,事实上与臆想中的唐高宗对武后言听计从的场景截然相反,史书中处处可见的是武后在一心讨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将母亲长孙皇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所以武后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之最。知道丈夫提倡节俭,所以武后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知道丈夫厌恶外戚坐大,所以武后身为昭仪的时候就特意写过一篇《内训》,当了皇后之后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诫》,并“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见踪影,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后这才有机会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职上。

甚至翻遍史书不仅看不到哪位宰相大将是武后任命的,能看到的却是当年力挺武后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

例如,武后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后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后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

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后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后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对唐高宗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所以武后也只能等到唐高宗死后7年,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一步步苦心孤诣,这才坐上了女皇之位。



纪王李慎:

生母韦贵妃,李慎小时十分勤奋好学,长于文史,在皇族中与越王李贞齐名,时人称他们为“纪越”。李慎担任襄州刺史后颇有政绩,但唐太宗并没有因此奖赏这个儿子,而是直到唐高宗登基后这才褒奖了一番,当地的百姓也自发为他立碑以示纪念。

唐高宗逝世后武后临朝,为了安抚李唐宗室诸王,武后将李慎加封为太子太师(东宫三师中的最高一级)。后来李贞与李元嘉等人意欲起兵反武,李慎不愿参与此事,但李贞失败后,李慎还是因此遭到了连坐。临行刑前,李慎得到了赦免,改以流放岭南,最终病死在路途中。唐中宗在神龙年间追复了李慎的官爵,并以礼改葬。



江王李嚣:

生母燕德妃,贞观五年被封为江王,贞观六年逝世。



代王李简:

生母后宫某氏,贞观五年被封为代王,同年逝世。



赵王李福:

生母杨淑妃,贞观13年封为赵王,随后被唐太宗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为嗣。

咸亨元年逝世,唐高宗追赠其为司空与并州都督,并陪葬昭陵。又因为李福无嗣,唐中宗遂将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封为嗣赵王。



曹王李明:

生母巢刺王妃杨氏,贞观21年封为曹王后被过继给巢刺王李元吉为嗣。

李明擅长书法,工于飞白体,但为人不能遵循法规制度。他在出任刺史时,长史孔祯经常进谏,李明则十分不耐烦地说道:“我是当今天子的弟弟,难道还会失去亲王的身份吗!”孔桢则答道:“恩宠是不可以用来依赖的,大王您不奉行国家的命令,恐怕难以保有今日荣华的地位,难道看不到淮南王刘长的前车之鉴吗?”李明闻言很不高兴。而李明的属下有侵掠百姓的,孔桢将他们逮捕后杖杀了。

后来永隆年间李明因与章怀太子李贤交好,在李贤被废为庶人后也被贬为零陵王,李明终于有所醒悟,说道:“我很后悔没听孔祯的话,才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后来黔州都督谢祐逼令李明自杀,唐高宗得知后将黔州的官员全部罢免。景云元年,唐睿宗将李明陪葬于昭陵。

有被赐死的,倒没有发现有被吓死的。

唐太宗21女的出处及归宿
太宗李世民工有二十一个女儿,其中汝南公主,早死了;金山公主也早死了。常山公主,还没等嫁人呢,在显庆年间就死了。除此之外,还有十八个公主。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王敬直因得罪,被放岭南,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

  遂安公主,下嫁窦逵。窦逵死后,又改嫁王大礼。

襄城公主,下嫁萧锐。公主生性孝顺,守妇人规矩,懂得礼法,皇帝让各位公主以她为楷模。有司说要给她建驸马府,公主推辞说:“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修葺了老宅,门前列双戟而已。萧锐死后,改嫁姜简。永徽二年死,高宗皇帝李治举哀于命妇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前往吊祭,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太宗皇帝因为她是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命令有司按照长公主待遇,加倍给陪嫁。魏征说:“昔汉明帝封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乎?’然则长公主者,尊公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李世民把这话跟皇后说了,皇后说:“尝闻陛下厚礼徵而未知也,今闻其言,乃纳主于义,社稷臣也。妾于陛下,夫妇之重,有所言,犹候颜色,况臣下情隔礼殊,而敢犯严颜陈忠言哉!愿许之,与天下为公。”皇帝李世民很是高兴,所以就给了帛四十匹、钱四十万赐给魏征作为奖赏。

  豫章公主,下嫁唐义识。

  北景公主,始封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因为与房遗爱一起谋反,公主一起被赐死。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高宗李治即位,进为大长公主。

  临川公主,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主工籀隶,能属文。高宗立,上《孝德颂》,帝下诏褒奖。永徽初,进长公主,恩赏卓异。

  清河公主名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死后陪葬昭陵。程怀亮,程知节的儿子。死在宁远将军任上。

  兰陵公主名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显庆年间死的。窦怀悊官兖州都督,是太穆皇后的家里侄子。

  晋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改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下嫁长孙曦。

  城阳公主,下嫁杜荷。杜荷因为与太子李承乾一起谋反被杀后,公主又改嫁薛瓘。麟德初,薛瓘任左奉宸卫将军。公主因为参与巫蛊事件,皇帝放薛瓘做房州刺史,公主跟随去房州。咸亨中,公主和薛瓘都死了以后,灵柩被送回了京师。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子房遗爱。公主,是太宗皇帝所宠爱的,所以,房遗爱在太宗的诸位女婿中,也是特别受到宠爱的。永徽中,与房遗爱一起谋反,被赐死。显庆时追赠。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喜怒不形于色。皇帝一旦有所责怪,一定要等皇帝面色和缓了才慢慢的辩解,所以朝中不少人都受过她的恩惠,对她的赞誉也最多。文德皇后死的时侯,公主还是个孩子,还不记事,等公主长到了五岁,经过皇后所游玩的地方,公主竟哀不自胜。在皇帝的诸皇子和诸位公主中,唯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最少,所以特别宠爱他们。公主与晋王关系也最好。公主又聪明又有才学,临太宗皇帝的飞白书法,臣下几乎不能分辨。死以至于得病。群臣进劝,太宗皇帝说:“朕还不知道悲哀无益?可就是不能停止,我也不知为什么。”所以下诏给有司在公主营墓侧建佛祠好留祭拜之用。

   新城公主,晋阳公主的妹妹。下嫁长孙诠,长孙诠得罪迁巂州。公主改嫁韦正矩,韦正矩是朝中的奉冕大夫,对公主很是无礼。不久公主就突然死了,高宗皇帝李治诏三司推查,韦正矩无法为自己开脱,被杀。高宗皇帝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公主在昭陵旁。

没有,但是两个儿子是被吓死的。

唐太宗第7子李恽,贞观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8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唐太宗的女儿有没有一个是被吓死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襄城公主 资料: 襄城公主(?—651年),唐太宗李世民长女,下嫁萧瑀子萧锐。公主生性孝睦,动循矩法,皇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已。萧锐逝世后,公主改嫁姜简。永徽二年薨,高宗举哀于命妇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驰驿吊祭,陪葬昭陵。丧次故城,唐高宗登楼望哭以送柩。

没听说啊

不知道,难道有???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都有哪些女儿?分别叫什么?
说到唐太宗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唐太宗是当时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皇帝,在唐朝史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唐太宗一生还是非常辉煌的,在位期间对唐朝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既然唐太宗本人这么厉害,那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都有哪些呢?唐太宗的女儿我在网上看了一下,一共有21位,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唐太宗有多少子女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唐太宗共有21位女儿: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生年不详。陪葬昭陵。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详。墓葬不详。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生卒年不详。陪葬...

唐太宗有几个儿女?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有太子李承乾、楚王李宽、吴王李恪等14个儿子;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等21个女儿。

李世民唐太宗第十九世女儿兰陵公主简介
唐太宗在的婚姻被封后不久,就把徐从祖父家选了出来,给他心爱的女儿——太皇太后孙窦德素的儿子窦怀秋。史书中不知道李殊的具体年份和月份。不过婚后夫妻俩都很漂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两人都爱好书法,造诣很高,可谓是志同道合。这从徐亲自为立碑可见一斑。李彬彬有礼,不露声色,与窦嫂相处融洽,...

唐太宗有几个女儿
女儿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57]汝南公主:第三女,母不明,早亡 南平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获罪流放岭南,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名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年薨,陪葬...

历史问题-李世民的女儿
二、李世民女儿 1、襄城公主 襄城公主(?—651年),唐太宗李世民长女,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卒于永徽二年,陪葬昭陵。襄城公主雅礼有度,太宗贤之,敕诸公主视为师式。萧锐袭父爵为宋国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征高丽,命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卒于唐高宗显...

唐朝李世民的女儿
安康公主:唐太宗第14女,也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年少时钟情于隋朝王子慕一宽,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结合,最后嫁给了始终无怨无悔爱她的独孤谋,最终建立起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复杂变幻的政治角逐中始终着眼大局,她镇定自若,成为父亲不可多得的知音和助手。新兴公主:贞观十六年许婚薛延陀真珠可汗,第...

唐太宗的儿女有哪些?
安乐公主是长女,出生没多久就被武则天掐死,安乐公主是死后追封的。李令月是儿女,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

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女儿?
母韦贵妃)清河公主李敬 兰陵公主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关于安康公主,唐史只有一句话:“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高阳公主(合浦公主)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母长孙皇后,为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早薨,有其母风)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

李世民有没有女儿叫昭阳的
没有,唐太宗有一位城阳公主非常得宠。永隆二年,唐高宗的爱女太平公主出降薛绍。太平公主出嫁时,唐高宗特意选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举行婚礼,而婚礼之豪华,为了让宽敞的马车通过,有司不得不拆除了县城的围墙;沿路照明的火把甚至连路边的树木都被烤焦了,唐高宗欣喜之余还写下了一首《太子纳妃太平...

秀洲区13081926077: 李乐嫣是真实存在的吗?
崔将正安: 李乐嫣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她是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两个人物的结合体.城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先后嫁了两次,最后死于房州.新城公主是唐太宗...

秀洲区13081926077: 李世民的亲妹妹,受三代帝王宠爱,为何最后没有善终? -
崔将正安: 常乐公主身为李世民的亲妹妹,受到三代帝王的宠爱,最后却因为遭到武则天嫉妒,导致没有善终,全家都被害死.常乐公主在关键时刻,很硬气,展现了唐朝公主应有的风范,维护了李家的尊严.是个值得敬佩的女人.

秀洲区13081926077: 李渊共有几儿子,几个女儿;他(她)们都是杂死的? -
崔将正安: 李渊共有三子,建成,世民,元吉,一女 历史上没有名姓. 长子,三子 死于玄武门之变, 次子即唐太宗 一女 不可考,但是现在阳泉的娘子关相传是当年李渊之女带兵驻守,故称娘子关.这个女儿应该是存在的.历史上记载李渊之女以军礼

秀洲区13081926077: 唐太宗的三个女人,下场都是怎么样的呢 -
崔将正安: 第一位,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历史上十分贤能的皇后,唐朝百姓都为本人有这样的皇后而感到庆幸.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温婉贤淑,很会替李世民思索.而在她做了皇后之后也不断替百姓思索,并且把后宫管理得有条不紊,深得李...

秀洲区13081926077: 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真的存在吗?人生经历是什么样的 -
崔将正安: 高阳公主确实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而且还是唐太宗最喜爱的女儿,但是我觉得高阳公主真的和和尚在一起的话,唐太宗肯定对这个女儿非常的失望,对于扫了他颜面的女儿作出严厉的惩罚.

秀洲区13081926077: 李世民的杨妃怎么死的 -
崔将正安: 李世民的妃子中姓杨的有好多个,生了儿子的就有三个: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的母亲、赵王李福的母亲、曹王李明的母亲都姓杨,都是“杨妃”.这些杨妃中,名气最大的是李世民的表妹、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的奶奶与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的母亲.这些杨妃正史中都没记载她们的生死时间地点和原因,野史中的说法就不要去信了.

秀洲区13081926077: 唐太宗的第九个女儿叫什么名字 -
崔将正安: 东阳公主,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女,生母不详. 东阳公主下嫁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之长子高履行.唐高宗即位,进为长公主(《新唐书》作大长公主之误).韦正矩之诛,公主坐婚家,斥徙集州.又因章怀太子李贤之故,被剥夺邑封.并因为是长孙无忌舅族而被武则天恶之,垂拱(688年)四年,和两个儿子徙置巫州. 望采纳

秀洲区13081926077: 唐高祖的女儿 -
崔将正安: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秀洲区13081926077: 唐太宗的儿子们 -
崔将正安: 唐太宗的儿子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