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日交流

作者&投稿:长沙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交流历史事件有哪些?~

三国时期:日本邪马台时代,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出使曹魏,受到魏国皇帝曹丕的封赏,是中日交流最早的记录。
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发展,这些遣唐使者回国后帮助统治者建立了日本的政治制度,并影响了日本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就是依据唐的制度来改革的
鉴真东渡,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交流
元朝:忽必烈攻打日本,因两度遭遇台风全军覆灭。
明朝:元朝末年开始,由于日本战乱,许多武士逃离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强盗势力,被称为倭寇,多次骚扰我国沿海,到了明朝中期,势力更为庞大,明朝大将戚继光训练军队,消灭了倭寇,保证了东南沿海的安定
明朝中后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发动两次旨在占领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壬辰战争,明朝派出军队与朝鲜军队共同大败日本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和台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1931-1945,抗日战争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三国时期:日本邪马台时代,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出使曹魏,受到魏国皇帝曹丕的封赏,是中日交流最早的记录。
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发展,这些遣唐使者回国后帮助统治者建立了日本的政治制度,并影响了日本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就是依据唐的制度来改革的
鉴真东渡,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交流
元朝:忽必烈攻打日本,因两度遭遇台风全军覆灭。
明朝:元朝末年开始,由于日本战乱,许多武士逃离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强盗势力,被称为倭寇,多次骚扰我国沿海,到了明朝中期,势力更为庞大,明朝大将戚继光训练军队,消灭了倭寇,保证了东南沿海的安定
明朝中后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发动两次旨在占领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壬辰战争,明朝派出军队与朝鲜军队共同大败日本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和台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1931-1945,抗日战争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至推古天皇在位(593—629)、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的国家,隋朝也是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

圣德太子像

随使节一同来华

日本最重要的“遣隋使”是圣德太子于隋大业三年(607年)派出的。他派小野妹子携带日本天皇的国书到达隋朝东都洛阳,谋求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借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这是当时日本在外交上一项重大的措施。从开皇二十年(600年)至大业十年(614年),日本派“遣隋使”达5次之多。公元608年,开创了随团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先例。这不仅仅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圣德太子汉学功底深厚,很重视发展同隋朝的关系,希望通过这种措施,积极地从中国导入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制,因而所派遣的遣隋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唐朝的时候,中国同日本的友好往来更是盛况空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3次“遣唐使”,还有6次迎送唐朝的使者。每次所派遣唐使团规模都很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留学生和留学僧都是跟随使团到达中国,使团回日本时,留学生(僧)们则仍留下来学习中国文化。

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的墓志铭

日本留学生一律被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唐朝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学招生对象不同。唐玄宗命国子监的四门助教赵玄默在鸿胪寺教授这些留学生们的功课。日本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回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他们中间最有名的是从奈良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晁衡:留唐任职,一住54年

阿倍仲麻吕(698—770)是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国名字叫晁衡。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晁衡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为遣唐留学生,当时他还不满20岁。入唐以后,他的学识和品行,很快受到唐朝皇帝和学界的赞赏,先后任校书、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是从三品,可见他很受唐朝的重用。

晁衡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相赠。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天宝十三年(753年),晁衡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许之,并且命他为回访使者。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国,途中遭遇风暴,李白误闻晁衡在归日本时翻船遇难,非常悲痛,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一首,情意深厚:“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名作。

晁衡后来东渡失败,辗转漂泊后又回到长安,继续在唐朝任职,直至大历五年(770年)以73岁高龄在长安逝世。晁衡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日本人民为其在东京的护国寺建了雕像和纪念堂。

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片假名

另一个著名的日本留学生是吉备真备,原名下道真备,开元五年(717年)随“遣唐使”来华。他在长安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深通五经三史、历算、刑律、漏刻、军制、阵法、韵学、书道等诸艺。他在唐朝留学17年,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一月携带中国典籍1700多部归国。与吉备真备同时回国的留学僧玄防,受到日本圣武天皇的重视,吉备真备也因此受到器重,官至右大臣。

吉备真备在华期间,精研经史,博学多闻,成为饱学之士,回国后被天皇拜为大学助教。当时日本的大学设有明经、文章、明法、算学、音韵、书法六科,学生有四五百人。吉备真备为六科的学生讲授学自中国的各种新知识,教读《史记》、《汉书》、《后汉书》。高野天皇也跟他学习《礼记》、《汉书》。

对于日本文化传承,吉备真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这些汉字共50个,被称为“母字”。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学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回国受重用,影响日本文化

入唐留学生大多为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中层官吏子弟,和朝廷关系密切,回国都受到重用。如膳大丘在唐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他向天皇奏请按照中国之例,以孔子为文宣王,获准。这是日本政府尊孔之始,对日本奈良时代儒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长冈,入唐后潜心学习唐律,回国后曾与吉备真备共同删定律令二十四条。营原娓成入唐学医,造诣较深,回国后被任命为针博士,对日本的医学发展极有贡献。

许多日本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就对日本的部民制提出了改革要求。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

入唐留学的僧人和留学生一样,回国后在政治、文化和佛教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留学僧除本身的天赋外,与朝廷达官之间关系密切,也是基本条件之一。最早回国的僧人玄防就是与改革派发生关系得到重用。大多数在唐留学回国的僧人,都在宣传佛教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公元653年入唐留学的道照,在中国学习法相宗,回国后在奈良右京建立禅院,在日本创立法相宗。留学僧智藏在唐朝学习三论宗,回日本后即创立三论宗。公元743年左右,佛教各宗派如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禅宗都传入了日本,与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都在日本有了新的发展。

留学生和留学僧作为中日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中日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日交流达到高峰时期在什么时期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

谁能帮我系统总结一下中日文化交流史
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清朝与疏球的宗藩关系也就遂告结束。从清代到现在的中日交流也就众所周知了。

历史书上说中日交流最早在汉朝,我想知道是什么事件
中日交流始于汉朝 东汉光武帝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18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中日两国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式交流从未中断对吗
自两汉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日交往未曾中断过。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两国文化由间接向直接交流的过渡时期,为以后隋唐时期两国文化的大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唐朝中日交流是怎么样的?
高表仁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抵达日本,最后却居高自傲拂袖而去,大概算得上是脾气最大的唐使了。高表仁回国后受到了唐太宗的严厉处分,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罚没两年俸禄。史籍中也给了他一个“无绥远才”的评语。让日本惊骇的唐使 公元663年,唐朝与日本因插手朝鲜半岛纷争,在白村江(今韩国西...

唐朝时期中日有哪些主要的文化交流
唐代著名律僧鉴真为佛教戒律在日本的传播,在经历艰难曲折的连续5次东渡失败之后,第6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开始了长达10年的传法授戒的生涯,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写下璀璨篇章。4、习俗文化方面 唐朝的经济繁盛,人民总体生存问题得以解决,便兴盛了众多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

中日文化交流史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记录,涵盖了从远古时期直至19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历程。它由六个章节构成,共23节正文,30篇考察报告,以及6篇全面概述的文章。正文部分以人物交流为线索,深入剖析了中日文化交融的主线,呈现了一幅历史画卷,揭示了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人物的贡献。30篇考察文则如同鲜活的历史...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目录
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一部跨越千年的丰富篇章,展现了两国间深厚的文化互动与影响。早期的交流主要通过传说和实证事件来体现,如徐福的传说象征着上古时期中国移民对日本的贡献,而金印之谜则揭示了汉代的交往实况。隋唐时期,中日使节的往来频繁,小野妹子与裴世清的互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里程碑。遣唐使的派出...

概述中日交流史的标志性事件,并说其作用
田中角荣访华。田中角荣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同年9月底,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因此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用: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后中日关系的不正常状态,不仅使日本在与美国的外交争斗上首次居于主动,而且为...

井研县15935565295: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哈待依姆: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

井研县15935565295: 列举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哈待依姆:[答案] 汉委奴国王印 唐遣唐使、佛学交流什么的

井研县15935565295: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有那些? -
哈待依姆: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井研县15935565295: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哈待依姆:[答案] 隋朝,日本派遣隋使 唐朝,日本拍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 鉴真东渡日本.

井研县15935565295: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哈待依姆:[答案]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井研县15935565295: 中国与日本至今关系 - 中日关系从古至今的相关史实分析中国与日本从古至今的相关的历史史实
哈待依姆: 一,中日交流始于汉朝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

井研县15935565295: 请说说古代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求 -
哈待依姆: 传说:商朝东渡曾途径日本到了美洲;秦朝徐福东渡日本; 有实物的历史:东汉.证据:汉倭奴国印; 最辉煌的时刻;自从唐朝与日本自朝鲜半岛的“白江村之战”后日本打败,日本开始学习唐朝.标志是“遣唐使” 交恶开始:南宋灭亡,蒙元伐日,最后蒙元全军遭遇台风,全军覆没;明朝,戚继光抗倭战争;清朝,日本开始彻底鄙视中国.

井研县15935565295: 中国和日本最早的交流是什么时候
哈待依姆: 史记记载徐福东渡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中日交流的事件,在日本也有很多关于徐福东渡的文物、地名、传说等的记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这方东汉光武帝亲授给倭奴国的金印,于1784年在北九州博多湾正面的志贺岛奇迹般出土,被认定为日本的国宝,也是中日交流史上最早的物证之一.

井研县15935565295: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哈待依姆: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

井研县15935565295: 列举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哈待依姆: 汉委奴国王印 唐遣唐使、佛学交流什么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