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称霸一方,为何迟迟攻不下吴蜀两国,其中有哪些原因?

作者&投稿:诸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之所以称霸一方,很大原因是手下有众多谋士,你知道几个?~

曹操在三国这几个势力当中,可以说是谋士最多的一个势力,而且他手上的谋士都是那种大谋士。单拿出来每一个都可以独挡一面,像最早期曹操的谋士有郭嘉,郭嘉这个人可以说为曹操平定北方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要不是天妒英才,过早去世的话,我觉得后面也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了。

就是他死了以后还给曹操留下了一些锦囊妙计,就比如说让曹操去提防司马懿这个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

除了郭嘉,曹操这边还有一个参谋长荀攸,这个人为人很低调,但是他的本领很强大,他也为曹操贡献了非常多的计谋,就比如说在攻打吕布的时候,水淹下邳这条计策,就是荀攸向曹操提出来的。后面也取得了效果,把下邳城给攻陷了,然后生擒了吕布。
还有就是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那边的谋士许攸过来投降,于是向曹操出卖了一些袁绍那边的情报,但是曹操这边的手下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认为他是袁绍放过来的诱饵,当时荀攸力劝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攻打乌巢,这场战争可以说也为后来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除了荀攸,曹操还有一名非常毒的谋士叫做贾诩,他有三国第一毒士之称。他献给曹操的计策可以说是非常很辣的,只要能够成功,一般都会给敌人致命的一击,让你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除了以上这些人,曹操还有程昱,以及刘晔等。

曹操已经位极人臣,封号“魏王”,没有必要为了称帝而背了万世骂名,倒不如打好基础,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

曹操虽有此念,但他审时度势,最终还是决定知难而退,适可而止,把代汉自立的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证据则在《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和《魏氏春秋》。据两书,曹操成为没有皇帝名号的皇帝后,代汉自立的呼声就开始高涨起来。建安二十四年,以陈群、桓阶、夏侯敦为代表的一些人拒绝劝进。陈群、桓阶认为,汉朝早已名存实亡,天底下一尺土地一个子民都不属于汉,只剩下一个虚名,取而代之有什么不可以?夏侯敦则说,什么是万民之主?就是能够为民除害众望所归的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殿下就是这样的人,应该尽快“应天顺民”,有什么犹豫的?曹操的回答是:孔子说过,施行的是政事,就是从政。如果天命确实眷顾我,我就做周文王好了,众所周知,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却仍然服事殷商的。取代殷商的是他的儿子周武王。所以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曹操这话的意思是要曹丕去做他想做的事。果然,曹操去世才几个月,曹丕就逼汉禅位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夙愿难遂。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对荀彧不悦。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郡国,甚至远远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宗室藩王,更加违背了“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锡,建安二十二年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实际上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权倾朝野,汉献帝形同手上傀儡随意摆布。
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和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周文王自己并未除灭殷商,到了其子周武王才克殷。暗示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曹丕来取代汉朝建立新政权。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庚子日(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曹操死后,嫡长子曹丕嗣魏王,同年迫使汉献帝退位禅让,建立曹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民国史学界吕思勉先生曾专门写作文章,辩驳于民间流行的曹操为奸臣的说法,根据他本人的分析考证来看,曹操并非周瑜所称的“名为汉相,实则汉贼”,推测曹操本意乃是平定国家内乱后择机功成身退,并无篡汉之心。并指出曹操被后人广为诟病的那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实乃要效仿齐桓公、晋文公,很多人揣度的欲令其子嗣自立为皇帝的说法实在是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赞叹“魏武帝的度量,是相当大的”。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年轻的时候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的话。这个观念,晚年时可能还有。
曹操世受汉恩,报答之心是有的。
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绝无篡汉之意,总不能自食其言。
刘备和孙权一直把曹操看作对手和榜样,一方面骂他汉贼,另一方面又巴不得他早点称帝。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甚至在建安二十四年上表称臣,说天命就在曹操这里。对此,曹操的头脑倒是很清醒。他明白,只要自己称帝,刘备、孙权他们马上就会跟着来,“篡汉”的罪名却得由他曹某来背。他不可能上这个当。再说了,曹操现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中央”,刘备、孙权也只是“地方”。如果三个人都称帝,刘备、孙权他们就不是“地方”,而是“对方”了。
所以才有“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说法。

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北征乌桓还是消耗他不小的国力,加上他“挟天子”为由,自比蒙恬忠臣,没有想称帝,而且蜀汉东吴有天险为屏,也有人才,并不容易打下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一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风也”

曹操把汉献帝“请”进了许昌,自此以朝廷的名义发号司令,诸葛亮就曾评价说这种做法并不好,虽然这样以朝廷、天子的名义,能让很多爱国人才来效力,从而把这些人招纳入自己的手下,也有名正言顺的名义征伐各种诸侯,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方便。但是东汉末年的,本就是诸侯割地为霸的时期,与曹操势力相仿的人并不会服从于他,多以汉贼、奸臣称呼曹操,甚至乎刘备是以受汉献帝密诏,“匡扶汉室”之名起兵伐曹,这政治上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刘备的了,曹操反而还要承担着汉献帝的费用支出。

曹操北征乌桓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当时孙权和刘备在南方其实局势并不乐观,曹操如果起兵南下,消灭这两个对手还是有可能的。反观乌桓这边,其实以曹操的兵力,就算派一支部队过去,就算没有消灭也能稳住,等拿下蜀汉和东吴再来对付乌桓亦可以的。但是曹操还是以中原为主,对外敌无容忍之地,倾全曹魏之力去征伐乌桓,为此还失去郭嘉这一谋士。

蜀汉东吴天险为屏,人才济济

蜀中易守难攻,再加上当是刘备手中五虎将尚在,诸葛亮,刘备坐阵,蜀汉虽小,却并非容易拿下的,反而东吴长江为险,江东地盘其实很大,加上孙权守成能力非常好,更有周瑜,鲁肃、陆逊相辅,也不是一时就能攻打下来的 ,而且赤壁之战也确实让曹操损失不小,虽然有能力再来一次,却过于冒险不值得实行。曹操错过最初孙权和刘备根基未稳的时期,后续就要考虑的事多了一些。

当然,曹操死后,曹丕其实也是有机会打下蜀汉和东吴的,彼时蜀汉人才已凋零,东吴一度青黄不接,可惜曹丕初上位,重于加固自己的势力位置,不然也不会轮到最后司马炎来一统天下了!



两国的实力不弱、相互照应等原因,两国的实力并不比曹魏差多少,并且两国还经常联合。

因为吴蜀两国的实力并不弱,如果曹操贸然进攻的话,这两国可能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曹军,这样的话就很难有胜算了,而且当时吴国位于江东,有长江天险,而曹军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而蜀国位于山区,地域狭窄,不利于大规模进攻。

因为曹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主要原因是每次曹操攻打一方,另一方就会和被攻打的一方结盟,让曹操不敢全力进攻。

最主要的原因是吴、蜀两国都知道曹魏一家独大,必需吴蜀联合才能抵抗住曹魏的进攻求得自身平安,所以曹操在世时无论攻打哪一方另一方都会趁虚攻打曹操,所以曹操迟迟攻不下吴蜀两国。此外吴、蜀都有著名军师:诸葛亮、陆逊、周瑜坐镇,他们各个都用兵如神都能保护自己属地不受侵犯。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雄吗?如何评价他呢?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是一个奸雄,为人奸诈狡猾,做了很多离经叛道的事情,但他却是一个真小人,比那些伪君子好太多了。同时曹操还是那个时代里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不仅如此,他还擅长诗词、好书法,而且造诣都很高,可见曹操是一个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的多面人物。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主公,在...

吕布要投降曹操,曹操为什么不收留反而杀了他?
其实曹操在其称霸一方的过程中,非因为人品之事处决吕布一人,很多如吕布这样的人被曹操处决。比如杨松,他是张鲁手下谋士,但并不是出色之士,而且此人还有毛病“贪”,吃拿卡要什么事都干。诸葛亮早就知道杨松恶劣行为,曹操手下谋士贾诩也知道杨松的为人。刘备夺西川时,刘璋曾求助张鲁,于是张鲁派手下...

武力超群、杀得曹操弃袍割须的马超,为何归蜀后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马超是一个极其勇猛的人,从他作战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曹操已经是称霸一方,马超却不怕他,直接硬打曹操,让曹操狼狈不堪,但是他的身世也非常的可怜,家中除了他和弟弟马岱全都被曹操杀掉了,到了后来投奔了刘备,刘备让他驻守汉中他也就接受了这一个防守的任务,在汉中也多有政绩,甚至曾经上表请求...

都是称霸一方,曹蜀吴三个政权中哪个国家实力更牛?
三国时代,三方关系错综复杂,任何一方想要统一天下,都需要耐心等待难得的机遇,三方都存在这个机遇,比如,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孙权争夺荆州,曹操出兵汉中,又比如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孙权交战,刘备出兵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之战时,孙权可以出兵徐州,又比如章武元年(公元...

假如诸葛亮出山跟随了曹操,历史将会怎么样?
我国在三国时期,曾有三方霸主,分别是刘备、曹操和孙权,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拥有一番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而在《三国演义》等相关影视剧中,都曾有一方霸主因为得到了贤才的相助,从而称霸一方。而刘备也因为得了诸葛亮这位贤才,并且在诸葛亮“料事如神”般的辅佐下,称霸一方。三顾茅庐是...

三国中你不知道的曹操那些事
它既是三国 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一场生死之战,不仅是决定当时中国 社会 命运走向之战,而且是曹操与袁绍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之战,最终,以曹胜袁败而告终。公元200年前后,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

曹姓夏侯姓为什么是一家
曹姓与夏侯姓的亲戚们在得知曹操要起势时纷纷前来相助,正因如此,这些亲戚不仅是曹操起势的根本,也是曹操最终能称霸一方的原因。曹操的亲戚不仅数量多,对曹操也忠诚,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年少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曹姓的来源 曹姓,中华姓氏之一,三国时...

你认为曹操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呢?
实际上曹操的军事谋略是很强的,官渡大战曹操能从劣势中敏锐的捕捉到战机,一举逆转制胜,最终奠定了称霸一方的基础,在早期的战役中曹操的过人军事能力显露无疑,他的出色是多方位的,在占据了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过分的扩张,而是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方式,曹操治军极严,并且知人善用,这些才能都是...

曹操是英雄还是狗雄?
首先他不是英雄:他不会行侠仗义,而且此人疑心很重,不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胆子就不必提了!!其次他也不是狗熊: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他毕竟是个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白手起家,称霸一方,证明他很有才略!毕竟是战乱时期,本身根本就不存在有好坏之分!所以他也不是“狗熊”。但至少他...

三国时期,究竟是曹操厉害还是刘备厉害?
曹操厉害。曹操是一个有担当,敢作为,有思想的当世豪杰。但是曹操颇为多疑,心狠手辣。刘备是一个目光长远,能屈能伸的人。但刘备也是心胸狭隘,虚伪至极的人。两个人虽然都是称霸一方的雄主,但是二人的能力却不可同日而语。曹操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东汉末年的格局。刘备则是依靠和东吴的抱团才...

西市区17348893428: 曹操为何不能统一中国? -
通孟严灭: 东汉末及三国史中,曹操可谓一位真正的风云人物,他论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同一时期,无人能比. 曹操是真正的豪杰,他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提笔能写诗,拔剑能杀人....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不攻打西藏? -
通孟严灭: 那时候 连云南都是不毛之地呀 打下西藏容易 但是没用啊 现在藏民才200来万人 那时候估计也没有10万人 还得派兵镇守 没意义呀 而且派去镇守的都得最后严重的高原反应 早衰呀 得不偿失滴! 得到的牦牛也不能代替战马呀

西市区17348893428: 曹操打败袁绍后为什么不继续向北进攻北方少数民族,假如曹操征服了少数民族,能否攻进俄罗斯 -
通孟严灭: 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又继续向北进攻,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又征服了乌桓然后由于北方那时还没有开发,都是大森林,加上气候恶劣,所以停止北进,转而南下,更何况那时的西伯利亚除了一些游牧民族,基本空无一人没有征服价值,那时还没有俄罗斯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何而败?(自身原因) -
通孟严灭: 赤壁之战曹操军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只不过这回曹操变成了失败的强者.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历史上,为什么曹操有很多次机会,却始终不杀刘备? -
通孟严灭: 众所皆知曹操和刘备是死对头,两人的关系用另一个枭雄孙权的话来形容最为恰当,那就是“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但令人诧异的是历史上曹操明明有很多次机会,却始终没有杀刘备,这是什么缘故呢?事实上早期曹操不仅不杀刘备,反而...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大家怎么评价曹操的? -
通孟严灭: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好的军事战略家,没有之一.他少的是时间.三国演义把人们误导认为曹操是坏人,刘备是好人.其实历史上,不存在好坏,都是为了统一.演绎的事情也大部分不是史实.我觉得曹操算英雄 胜者为王 刘备和孙权也是英雄.只是结局不同罢了.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时的老大是谁 -
通孟严灭: 魏国的老大自然是曹操,但曹操建立魏国并没有称皇帝,而是魏公,曹操名义上还是尊汉献帝为皇帝的.魏国名义上还是汉朝统治的.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他儿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另外两国为蜀国和吴国.其后蜀国刘备,吴国孙权先后称帝. 三国中单看国力的话应该是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这也是诸葛亮北伐魏国以攻代守方略的原因之一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时期的谋士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自己打天下 -
通孟严灭: 打天下要有自己的武装,光靠脑子是不够的! 东汉时期士族势力最大,如果你没有做官的家族背景,有本事的人都不愿意跟你混,这就是为啥刘备要冒充皇族后裔的原因,像诸葛亮这样的躬耕一族,曹操未必会看得起并重用,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出主意的人很多,出现很多牛人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也有作者的艺术夸张在里面,譬如诸葛亮智商并不是最高的,被作者捧成无敌了……从他后来的表现看,应该是苦苦支撑而已.

西市区17348893428: 为什么三国时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通孟严灭: 魏国实力最强,无人可以左右.蜀国占据天险.易守难攻.吴国有长江阻隔,水军天下第一.就这么简单.

西市区17348893428: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那么多谋士和将领? -
通孟严灭: 名义上,曹操是汉丞相、武平侯,政治上占优势,这是有理.实质上,曹操平定了北方,实力最为强大,这是有利.从个人角度来说,曹操主张唯才是举,赏罚分明,使得大批寒门知识分子和武将愿意效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