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啥多思想家,西方却那么多的启蒙家呢?

作者&投稿:闳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比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不同点:①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而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②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3)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3、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4、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2)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教材有言,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

(3)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4)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5)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

(6)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革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商鞅变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道理。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因此,其繁荣的原因离不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有: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齐桓公等等。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3、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4、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齐桓公(约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

东西方世界从混沌时代变理性时代,节点为何?

答案是,轴心时代,此说法源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在他的专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特别是公元前600年-300年,是人类精神文明突飞猛进时代,各个主要文明都出现了引导文明发展的伟大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中国有孔子、老子、庄子,墨子以及后数百年出现的诸子百家。

而犹太教的无数先知也出现在那个时代。

整个欧亚大陆,沿着北纬30°经纬线,思想的火光,如燎原之势,远隔千山万水,却此起彼伏交相呼应。

应证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觉醒,也带来了今日世界的主流文明形态。

一:轴心时代,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一场奇迹般的轴心时代文化大爆发,带给了世界关于“终极关怀觉醒”的人性思考!

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式,用道德的目光思考社会与时代,进而同步产生了宗教。

佛教、道教、犹太教、儒家学说理论雏形,在那刻建立。

就连基督教,都是源自犹太教影响,世界主要宗教,除了晚熟的伊斯兰教几乎都出现了。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又让人在回看历史时,不得不反思,只有实现了轴心时代思想突破的文明,如东方中华,西方古希腊及延伸的罗马欧洲文明,中东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才存续至今,而没有实现突破的古巴比伦与埃及,虽曾经辉煌伟大,却难逃灭绝命运,至于古印度几经沉浮,可佛教的光辉依然普读大众。

一边化石,一边钻石,有的已成历史,有的永远流传。

二:谁引动了轴心时代的开启

为何会有轴心时代,为何会有人类思想的启蒙?

这是个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无非知识而已,知识是个好东西,他让人明道理,懂规律,透人性,进而引发思考。

可将时间拉回二千多年前,一个拥有知识的人,多么弥足珍贵,不在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理解!

从世界范围而言,知识分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对较晚出现的群体。

中原文明,最早被定义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就是士,而士最早出现与西周和春秋时代。

当时的士!

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属于贵族最底层,近乎于庶民!

宗法上:依附于卿大夫。

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享有一定数目的“食田”,可以不劳而食。

教育上:必须接受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

由此观之:他们是一群拥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知识储备的人,也因此他们才有冲动和闲暇去思考!

于是,一场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时代背景中被知识分子发现了!

同样,在世界的西方与其他地方出现的先知,贤者们,也和中国的士有着差不多的社会地位,佛教发明者释迦牟尼出生富裕的权贵阶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么出身于希腊公民,要么是特权阶级,都是衣食无忧的主。

中国古话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温饱衣食都无忧的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开始了对于人性和宇宙以及治国之道的探索。

三:群星闪耀时,东西方不同的时代背景。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当人类中的少部分精英,因为衣食无忧,开始了思考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

而推动历史的除了思想还有什么?

无非时代而已,时代的变化,让人拥有思考的空间和方向,特别在大变革大动乱时代,思考本身除了弥足珍贵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改变时代。

由此可进,任何人性的思考,其实都源自于对现实社会的不安和不满!

也因此,思想家们的智慧光芒,常常都有深厚的时代印记。

(1)东方的中华大地,思考者为何思考?不过与乱世中求治国方略而已!

东方思考者的时代背景起于春秋时代。

那时代简而言之就是:

“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书录》

此话何解,不过礼乐崩解,人心不古!

存在数千年的氏族国家,因周平王东迁,失去绝对权威,进而崩解,历史渐进与停滞的发展,被无情斩断,无数神圣的传统遭到空前挑战,所谓的天下共主成了吉祥物!

没有次序,进而引发的动乱和战争带来无数苦难,也使当时的人们,遭遇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沮丧!

这样的时代,毫无光亮,谁也不知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在至暗时刻,当有光!

于是在时代的呼唤中,理智之光出现于东方,“士”作为同样遭受苦难的平民代表,用他们的知识开始了传道之路!

我们熟悉和敬仰的先贤,老子和孔子,是最早出现,最早发声之人。

在哪个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时代,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审视这个乱世,用理想的目光去思考,用知识的角度去衡量,用谦卑的态度去救世!

使命感和充沛的知识,给了他们一种历史使命感,溃烂的世界,堕落的人性,如何去挽救?

于是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求“经世致用”用思想改变时代,挽狂澜于既倒。

(2)西方世界,思考者们,为何而思考?不过因思想汇聚,求理智之光。

苏格拉底诞生的时代,正是希腊全盛期,对战波斯的大胜,让希腊威名传遍西方,也引得无数智者云集雅典,古典民主制时代的雅典,是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国度!

智者云集的时代,雅典迎来了对于新知的讨论,对于自由的辩论,对于人性的探究。

而苏格拉底,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他向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求教,讨论的问题,从不是如东方一样基于混乱动荡局面,如何求长治久安的治国思索,而是社会、哲学、科学与人性的问题!

这也引导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西方三圣贤的理论几乎一脉相承,都是对于哲学社会以及科学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思考,超脱时代,因此成了历史的另类,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喝毒酒自尽,柏拉图郁郁不得志,亚里士多德则不明不白死去。

三人两个死于非命,一个不得志,但圣贤虽死,对理性的追求,哲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没死。

反而在文艺复兴后被传承,进而成了西方传统,成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源点!

理智之光,从此照耀西方!

四:思考不同,引发的不同理论。

由前文所述,我们可知,西方三圣贤,从不是因为时局的动荡和战争而进行的思考,而是因为知识汇聚,引发思维共振,并再共振持续后,不断发展自己的思想,也因此,西方的智慧多了理性之光与思辨的存在。

那么东方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其实归根结底不过一句话,那就是救世,东方智慧集中在“救世精神”上!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孔子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都是对治国理念的思考!

由此可进,东方知识分子,迈出思考的第一步,其实就放弃了“启蒙“甚至科学的道路,而走上了对于治国和救世的思考!

他们感叹“上智与下愚不移”,感叹“智者过之,愚者不及”,

所思所想都是经世救国,而不是普度众生,科普世间!

这是一条属于特定时代的中国路,在“内圣外王”情怀依托下,他们幻想用自己的主张,寻明君助力,进而改变国家!

在先贤心目中,他们是售卖者,用自己的知识,换取王权认同,以帝王之师身份,借明君之手,还天下太平!

这样的情怀基础上,无论孔孟甚至老庄,都因救世情怀,强调和统治者合作以推行自己主张,最后这条路在后世无数人发扬光大之下,成了常态,诸子百家也都是这条路的追随者!

中国无数思想家追寻的道路,那就是不游离于权威,而和权威契合,寻治国之道。

这就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一个弊端,少了对于人性和科学的思考,多了对于帝王术的思考,进而引发大一统思想!

五:名言上的历史,帝王术与大一统,和西方价值观生成源头。

(1)先说东方的情况。

大一统这个词,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大一统王朝不计其数!

无数英雄枭雄也都以大一统为毕生的追求,仿佛没有大一统,就功不成名不就一样。

其实这也是有文化起点的,而起点也和诸子百家主张有关!

且听下面几句话。

孔子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两句话可谓儒道两家对太一统思想的诠释。

孔子以解读《易经》为带入点,阐述了宇宙的真理汇聚与太极,无论两仪、四象、八卦,都归于太极,而太极只有一个!

老子以解读世间的真理,从一开始,变成二,最后又出现三,才有天下万物,一是天下万物的起点!

典型一元独断,进而引发两元对立,对抗总不是好的,只有一才是安宁的开始!

儒道两家虽然见解不同,但最后的思维模式却大体一致,都遵循一才是安宁的开始!

随后兴起的百家,都尊而行之,于是一元独断和两元对立,成了先秦时代的固定思维模式,也由此引申出了无数名言!

什么“大一统”,“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如此思想升华后的表现。

以思想指导行动,最后政治上,追求大一统,文化上追求独尊儒术。

一成了真理,而对立的二,甚至分离的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没有了关于一二三思辨的思考,最后再集权需求下严控思想,知识分子只能依附皇权。

由此可进,思想被禁锢,独立性缺失,最后由根源看,其实也是自己主张的结果。

(2)在说西方的情况。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柏拉图说: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古希腊先哲的三句名言,揭示了西方知识分子贯穿如一的价值观。

苏格拉底强调独立思考,柏拉图在强调知识该如何使用,智慧的定义要和公正联系在一起,服务于强权的知识只是狡诈,而亚里士多德则用科学的态度诠释了实践的真谛。

思考的独立,知识的定义,科学的真谛,这三重递进的态度,在文艺复兴后,传遍欧洲时,欧洲的启蒙和觉醒,变的势不可挡!

即便在罗马帝国时期,和黑暗中世纪时期,这火焰也从未真正熄灭。

由此可进!

东方智者谈论更多的是道法术,所谓术势结合,道法自然,追求的是什么?

不过是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而已。

西方智者谈论跟多的是思意行,所谓实践和思想结合,追求的是什么?

不过是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进而引发的科学精神。

追求不同,体现在政治关系上也不同。

六: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关系,独立游离或依附!

(1)东方知识分子关系渐变。

当东方更多将思考,引申为治国之道时,不可避免就要和君王扯上关系,因为所有的治国之道都需要去实践!

作为思考者的知识分子,无权无势,如何实践自己的主张?

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开始态度虽不同,但都殊途同归,选择与君王结合!

在春秋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们尚可独立!

狂妄的喊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代表独立人格的话语!理智的喊出“朝闻道,夕死可也””这样代表独立思索的话语!

但是,这也仅限春秋时代而已。

那个时代虽也有鸡鸣狗盗之徒、摇唇鼓舌之士、可是他们依然有着属于知识分子的傲骨,而少有深入骨髓的奴性!

经历后续数千年历史实践,中国知识分子逃不脱权利轮回!

这又和时代更迭有关,从春秋进入战国,是中国历史又一变动时代,七雄争霸,为大一统目标大打出手!

智谋之士,还能有挑挑拣拣的权利,不是君择臣,臣亦可择君。

有的选的时候,士子依然可以游离与权威之下,又不是你一家需要人才,国家多了去了,你对我不好我就去别家呗!

吴起历仕三国,商鞅跳槽,都属于哪个特定时代。

可中国历史,有个弊端,那就是从多国纷争,到最后归于一统,而且不断重复!

而这一切又和士子阶级的政治主张和需求有关!

确实如此,每个治国之道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国家大一统,最后国泰民安吗!

但是国泰民安之后,知识分子也发现了一个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原本吃百家饭的他们,最后只有一家饭可吃!

当只有一家饭可吃的时候,你是吃还是不吃?

不吃就没得吃!

这偶尔的一失足,因为自己主张的后遗症,让中国士子阶级,从此失去了独立自主性,进而成了皇权的附庸。

春秋时代的知识分子是独立的,他们并没有预见这可悲的下场。

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游离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主张的实践,从未想过这后果。

而这后果,则让后续的无数士子们,从独立和游离与权威之外的人,变成了皇权的附庸。

正所谓:无心插柳,有心成事,最后结局早注定。

(2)西方知识分子关系渐变,独立思考从不止歇。

而反观西方知识分子,他们却没有集权时代的困扰!

这又和东西方的不同政体有关,东方政体,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成了一!

这个一就是大一统的中原政权,在大一统的境地下,全国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权威,一个政体,这就让知识分子的选择只有唯一的一个,那就是皇权。

没有选择的知识分子如何待价而沽?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不来请便,想当官的挤破头。

而西方则不同,从希腊城邦,到后世的罗马帝国。

虽然也被称呼为帝国,可是却一直是封建分邦制度的延续,这延续的历史惯性,从罗马共和国时代到罗马帝国时代,进而影响到了近代,最后的分封制国家,神圣罗马的继承人奥匈帝国都是这制度的代表,也因此,欧洲从未有过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基于分邦建国的政治影响,和中国等同大小的欧洲,今日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只有一个!

在邦国林立的时代,掌握知识的人,在民族国家概念崛起前,依然有选择权,当选择的权利在手的时候,他们就有独立的权利。

有了独立权利,选择权利,对权威他们可以处于游离甚至独立状态,泰然处之!

而西方的统治阶级,除了教皇政教合一的黑暗中世纪时代禁锢人的思想!

在其他时代,都在鼓励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的进步。

即便处于黑暗中世纪,也因为希腊三圣贤的启蒙理智精神,而悍不畏死的探索!

哥白尼和布鲁若不就是他们的代表吗?

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综述:很久之前,都想写一篇关于东西方思想渐变的文章,可是一直不敢动笔,踌躇不前的原因,不过学识有限!

最后这成品,其实也不算满意,限于篇幅只能粗矿的理理脉络。

东西方的文化延伸和由此引发的时代精神,其实在今日看来也许有差异,可是在历史的沉浮中来看,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思想的进步和火光的绽放,很多时候,除了时代伟人的作用,更多的是历史的惯性,以及环境和经济因素引发的。

就如东西方为何一个四分五裂一个大一统,如果仅用文化去解读,也是偏颇的。

地理环境看:东方易于统一,中华文明核心区没有地理阻隔,而西方限于地理因素,山脉河流的分野,统一本身就很难。

经济环境看:东方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导,农业为本,农耕条件比西方优越不少,对于贸易的驱动力不足,进而不能形成商人阶级,而西方则不同,农业产出不足造成必须以贸易补充资源,再加上地中海沿岸的优越条件,进而形成了商人阶级。

而商人阶级的利益诉求和成长又是东西方一个大一统,一个四分五裂的经济基础,没有商人阶级的中国,根植于农业的中国,当然没有科技发展的动力。

追求生产力的提升,和廉价劳动力是商人阶级最关心的事情,也因此,西方在度过黑暗后形成了扩张形文明,而东方,在占据亚洲最好的地域之后,止步于东亚,也是可以想见的。

今时今日世界商业经济的格局虽然不同,但是西方的做派不还是一样如此吗?

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渐变,其实也和经济因素影响有关,给你饭,你听话还是不听话?这就是答案!

很多时候,当思考历史时,如不从大格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地理去看历史,就不会理解为何历史有其必然性。

中国的大一统精神和各家学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促成了中国政治的早熟,进而让中国引领了时代千年之久,这思想当时并不落后,只是后续没有跟上而已。

今日当中西方精神交汇结合后,后续之世界谁主沉浮,就看谁更开发和包容吧!

属于先秦春秋战国的黄金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下一个黄金时代,当在历史中找寻办法,在未来找寻道路。

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其实都不可取。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有那么多的思想家?
1、政治原因。当时的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之间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霸主的地位,因此当时的诸侯国间都是招收吸纳人才,想要运用不同的学说来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这样的环境便给了各方学士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同时也给百家争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

为什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思想家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多元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多元且复杂,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局面,这种多元的社会背景为思想家们的思考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2. 学术传统的重...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中国产生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
连年的社会动荡不安,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兼并,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促使许多国家不得不进行变革,统治者迫切需要一批有识之士来帮助国家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倡导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这就催生了一批思想家。不同的思想文化开始相互碰撞,并且逐渐愈演愈烈,最终...

为什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很多思想家
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那么多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在...

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巨著没有很多,为什么反而出现了很多大的思想家?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巨著没有很多,为什么反而出现了很多大的思想家?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说,一定要多读书(那个时候没有书,读的也不多),交游也很重要。不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确实走过不少地方。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一个明证,道不同的国家...

春秋战国为何能涌现那么多大思想家,他们都是跟谁学的?
有国家经济的支持,各地的学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潜心专研学术。另外还有儒家道家一类比较著名的大思想家兴办学府积极传播文化知识,这也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兴盛。另外春秋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各学派并存,对“百家争鸣”的出现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战国为何能涌现那么多大思想家?他们都是跟谁学的?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不同的知识学派,各个学派的内容都不一样。后来,学者们针对社会问题,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知识总结在一起,最后就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学派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因为这些学派的涌现,人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想法,并且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都没读过什么书,为何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
时势造英雄,出现思想家是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都想要占领自己的土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思想来统一人民的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虽然当时人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很多人都开始找到自己的一番理论去建功立业,国王也需要一些治国纲领,他们需要一些更加...

春秋战国有那么多思想家这和当时社会背景有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

武功县18443173557: 战国时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思想家 -
时哲双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 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

武功县18443173557: 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时期出现那么多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哲学家,而几千年过去了,能和他们比肩的人少之又少啊?人类思想文明进步了多少?... -
时哲双歧:[答案] 你说的现象有个特别的称谓:北纬30度.这条线贯穿了珠穆朗玛峰、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四大文明古国等.两千多年以前,在这条线上,人类文明有了一次大爆发,至于什么原因,至今没人说的清楚.

武功县18443173557: 春秋战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思想家 -
时哲双歧: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也更加的造就了更多的思想家.

武功县18443173557: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时哲双歧: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最重要的是:1,因为在这之前,尚未出现能够占统治性地位的思想流派,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老百姓,都需要一种认可度非常高的思想.2,当时尚未出现严厉的思想禁锢作风,譬如:史家写什么,甚至连帝王都不得干...

武功县18443173557: [转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思想家 -
时哲双歧: 看了易中天的文章,觉着不错.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家,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武功县18443173557: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
时哲双歧: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思想解放、人才辈出的局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罕见的现象.它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究其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

武功县18443173557: 为何那个时期人才多?
时哲双歧: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

武功县18443173557: 春秋战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思想家 -
时哲双歧: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

武功县18443173557: 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哲学家? -
时哲双歧: 哲学的特征是自由、深入地思考万事万物的本质并发表见解,古希腊城邦林立、相互竞争激烈,同时又缺乏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的传统,学术氛围较之东方各国显得极其宽松,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就为哲学家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武功县18443173557: 为什么古代会产生那么多的思想家? -
时哲双歧: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分裂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便使许多有识之士为探索拯救人民的道路奋斗,由此出现了各种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同时,诸侯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也极力拉拢各种人才,耿促进了各种思潮的出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