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作为儒家后人为什么会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作者&投稿:窦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小时候听说过“孔融”这个名字,最早对孔融的认识,来源于我们小时候听说过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年仅三岁的孔融在还不会吃饭,不会说话的时候便已经学会了礼让他人,帮助他人,兄友弟恭,他将好的东西让给了父母兄弟而将坏的留给了自己。这种礼让的精神在我们心里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并且总是为人称颂。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谦卑的孔融在数十年之后,提出了可谓“大逆不道”的言论,就是题目中所提到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而孔融也就是由于他的此番言论引起了曹操的愤怒,惨遭杀头,无法安度晚年。这句话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原文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 这段在当时看来可谓是大逆不道,将人们所尊崇的父母之爱理解为了情欲之为,也算是引起了众怒。

孔融所写的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父亲对于儿子而言并没有有什么亲情可以说,父亲生子的本意,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也没有做什么,就像瓦罐里所存放的东西,东西被拿了出来,就与瓦罐也没什么关系了 。这段话在当时瞬间引起了人们的众怒,被人们称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瞬间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曹操便以“不孝”之罪将孔融送进了牢狱之中。

而为何孔融作为一个提倡忠孝礼义的儒家学子,为什么会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这样的言论呢?在经过很多研究之后,我们猜测,孔融可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才做了这样的行为。孔融的这种做法也表明了他这个人的性格。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按理说,孔融应该是儒家大学,遵从孔夫子的儒家之理。

儒家极其重孝。“孝”是仁义道德的核心,“孝道”是儒学之本,尽“孝”不仅是儒者的人生首要责任,更是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

正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的论孝言论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他的后人,孔融却偏偏提出了“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呢?

其实早先孔融并无这般论点,而这个理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在他的人生后期了,《后汉书》言:“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论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再反观早年的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口耳相传,一直是知礼懂孝的典范,又怎么会有如此反差呢?况且《后汉书》不可能胡乱编制,理由究竟又是什么?

《秦子》还说: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为什么杀人?因为觉得他不是真孝,如此之作为,更与论点违背。

其实后期的孔融,与早期的孔融早已经不是一样的性子,他言论高调,许多时候的说法其实并非出自真心实意,更像是一种吸引人目光的东西,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孔融在营销,想要把自己炒作成一个网络红人。

这般论调恐怕也是如此,毕竟在当时就算真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轻易不可能说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不孝言论的。

可孔融偏偏做了,还做得十分高调,名气一时之间大躁,却不想终究因为这个,让早就想杀他,却苦于没有理由的曹操逮到了机会,终于还是惨遭杀害。



因为他为了压倒祢衡,所以时常提出一些反常的言论,这句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就是他提出来的。

孔融的观点一直是认为母亲只是生育孩子的一个器皿,一个容器而已,他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恩情这个说法,所以最后也因为这个原因被曹操以不孝的理由杀害。

孔融可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才做了这样的行为。孔融的这种做法也表明了他这个人的性格。


儒道学说给后人带来什么影响
)孔子说“人道政为大”(《礼记·哀公问》、《大戴礼·哀公问》)和“政者正也”(《论语·颜渊》、《礼记·哀公问》),早期儒家的思想学说不仅忠实于中华史三代以来“礼乐文明”的基本特征而重视礼乐或礼乐化的生存,而且早期儒家对作为一般律例的“井刂”以及“政以行之”的“政”,也予以了...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优秀的文化开始逐渐融于世界华化的长河中,中文优秀的文化也日益被全世界人所接受,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仁爱”、“爱民”、“忠恕”、“中正”、“忠孝”、“内省”,思想日益影响后代人...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 天下 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

为什么儒家的思想这么被后人所推崇
“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

论为什么儒家思想 能根植于中华民族
儒家向来是重视教育的,而且这种教育精神是平等的,博爱的。孔子说过,只要给我带学费,向我请教的,我没有不教的,打破了大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而且孔老夫子“学而不厌”的求学精神、“诲人不倦”的尽责精神一直在形象、亲切地感染着后人。 而且孔子的求学精神中令我最敬佩的,莫过于实事求是思想,如“知之为知之...

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儒家在继承西周“德”的基础上,又对之进行了改造和补充,将之视为治理国家,取得民众支持的根本途径,这包括宽惠待民和实行仁政两个方面。此外,儒家还抬高了德的地位,置之于国家法律甚至君主个人权力之上,作为区分“仁君”与“暴君”的准绳。当然,儒家的“德治”并不完全否认刑法的功用,其实,儒家和法家一样,都认为...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阿超急的噢
儒学发展到宋初,已经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种种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儒学本身的僵化衰颓以及佛道之学的挑战这两个方面.面对思想界的这种状况,宋初许多儒者清醒地认识到,佛道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是迥然不同的,佛道之学的盛行,构成了对儒家传统的君臣父子的伦常观念的巨大冲击,削弱了儒学的地位.这种状况...

孔子与儒家文化论文
他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被后人尊为教育始祖。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他的许多思想内容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民俗习惯的准则。《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杰作,它的生命力就在于每一个时代都可以给予人们新的触发,新的启示,从而延续着经典的生命...

儒家思想对古人的影响特别的大,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是什么...
1、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

儒家思想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10、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

鲁山县19758156594: 孔融弑母是否真实,孔融说父母是容器原话
用飘依路: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

鲁山县19758156594: 孔融三岁让梨,可是他年纪大了 怎么提出父母无恩论了?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的后来怎样? -
用飘依路: 世上无绝对的好人,无绝对坏人,人的行为及想法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鲁山县19758156594: 孔融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
用飘依路: 孔融出名是因为让梨,大家都说他仁孝.但是孔融是我国最早提出“父母与子女无恩论”的人,他最反对的就是人要重孝.曹操一直想杀他,但是由于他威望高而不敢,后来就是因为他的这一个观点给曹操一个借口,说他大逆不道.但是这个人还是挺孝顺的,他父母都是自然死亡

鲁山县19758156594: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孔融事典不必介绍了,是什么成就孔融这样的观点的?很好奇! -
用飘依路: 很高兴为您解决问题 我个人觉得他这句是气话,用于讽刺时政的所谓“违背伦常”的话语.. 孔融自少介绍儒家文化的熏陶,我看不至于这么颠覆孔家文化把.

鲁山县19758156594: 孔融是孝子么? -
用飘依路: 是的

鲁山县19758156594: 父母无恩论是谁先提出来的? -
用飘依路: 孔融,《后汉书》但在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之前,王充《论衡》中就有了先声 见http://read.lnd.com.cn/read/liao/200509/993620050927.htm

鲁山县19758156594: 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 -
用飘依路: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鲁山县19758156594: 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妇道真的那么重要吗 -
用飘依路: 甄鹏:孝道可以休矣三纲中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破除得差不多了,留下一个最顽固的“父为子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们普遍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投入,所以需要子女回报.这几乎成了讨论亲子关系的起点,也构成了孝道...

鲁山县19758156594: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一直到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的意思 -
用飘依路: 作为子女,在年少的时候,就要尊敬长辈,学习礼仪.黄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在冬天的时候为父母把睡觉的床暖好,让父母能睡个好觉,不受寒冷.孔融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尊爱兄弟,让大的梨给兄弟.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兄弟姐妹的友爱,需从小就养成,一代代传承下去.

鲁山县19758156594: 世间的事真怪,孔门的学说,最注重的是君臣父子之伦,孔子的裔孙孔融,对于父母问题,略略怀疑,曹操便把 -
用飘依路: 出处: 论语颜渊篇 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大意是说,君应尽为君之道,臣应尽为臣之道,父应尽为父之道,子应尽为子之道. 依礼记礼运篇所解五伦十义, 君义为仁,臣义为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