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四次拒绝称帝?

作者&投稿:鄢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为什么五次拒绝称帝?~

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有关他拒绝称帝自立的传闻,一直是乡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曾国藩拒绝称帝的说法,有史料说他曾四次拒绝,但也有五次之说。研究曾国藩的学者朱天旭总结了曾国藩五次拒绝称帝的历史。每次被人劝进时,曾国藩都有很大的机会,但因对清廷心存感激,都放弃了。
第一次:幕客王?运暗示怂恿
1854年的一天,曾国藩府内一位名叫王?运的幕客与曾国藩探讨学术和文艺,曾国藩极力推荐韩愈、欧阳修等人,然而王?运却奉劝曾国藩最好改学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诗文。曾国藩本以为这只是两人文学爱好上的差异,不料很快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在怂恿他学诸葛亮、曹操拥兵割据,先跟洪秀全联手,然后再逐渐夺取天下。
曾国藩在纸上写了一堆“谬”字留给王?运,王?运明白,曾国藩这是在告诉自己,他只有剿灭太平天国,效忠朝廷的忠心,而无割据称王的野心。
第二次:众将对联试探
1861年8月,湘军攻取安庆,曾国藩提出以写对联的形式庆祝。胡林翼、左宗棠、李元度、张裕钊等人想拥戴曾国藩当皇帝。李元度出联:“将相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看后知其用意,当面撕毁。
接下来胡林翼又呈上一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原本对这副对联比较满意,但胡林翼走后,他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马上将胡林翼的对联纸条撕得粉碎,连声说道:“胡说!胡说!”众人不敢再言,就这样,曾国藩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功夫,压下了这场对联劝说。
第三次:幕客王?运再次游说
1864年初夏,湘军攻占南京后,曾府曾经的幕客王?运找到曾国荃,向其提出“兵变”,曾国荃虽十分赞同,但他很怕大哥曾国藩,于是王?运二度劝说曾国藩。
当王?运斗胆说出“兵变”的方案后,曾国藩仍如当年那样,边听边用食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写字,一会儿,又借故离开。王?运探头一看,只见满桌写的都是“妄”字,几年前就领教过这一招,王?运知道自己又白费力了,再次怏怏告退。
第四次:九弟曾国荃劝进
湘军攻占南京八天后,曾国荃率众赴采石矶迎接曾国藩。曾国荃指着采石矶五通古庙说:“这是陈友谅称帝之处,距今已499年,俗话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现在湘军将士都拥戴兄长能像陈友谅当年那样复汉称帝,来一个反满复汉??”曾国藩急忙打断他的话:“吾弟醉也。”
曾国藩进据金陵后不久,皇上发来谕旨:册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又加封太子太保衔;曾国荃封一等威毅伯,加太子少保衔。湘军将士上下皆有奖赏。但是,几天后皇上却又发来谕旨,要求曾国藩严查太平军幼王逃出,并追查太平天国财物。这让湘军上下很是生气。曾国荃再次劝曾国藩,不如反了。
结果,曾国藩以一句“老九,你今天情绪有点失常!可能是湿毒攻心引起心里烦躁的缘故。你静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不要再说胡话了。”曾国荃知其兄已决不敢再往下说了。曾国藩再次阻止了曾国荃的劝进企图。
第五次:湘军群将逼进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一天深夜,曾国藩的部下萧孚泗、朱洪章、刘连捷、彭毓橘、朱品隆等30多名湘军将领一起要拜见他。曾国藩知道这是劝进,于是他写下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随后,曾国藩掷笔而去。
众人上前一看,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有人叹息、有人咋舌、有人木然,还有人摇头不止。曾国荃看后非常无奈,然后吩咐亲兵:“今天的事谁也不准传出去,倘若哪个走漏了半点风声,九爷的刀要借他的血来磨洗!”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
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曾国藩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精细的整修后,前来参观的人,除了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更多的普通百姓。大家最感兴趣的,要数这个封建皇朝货真价实的“高干”之家,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钧,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2007年12月2日下午,目前国内唯一凭《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张之洞(上、中、下)》两度夺得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的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做客黄河科技学院。他不仅欣然接受了该院“客座教授”的聘书,还在该院黄河讲坛上,通过曾国藩一生四拒做皇帝的故事,为大学生上了一课。
2006年12月28日,在湖南双峰县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特举行了湘军“帅”字旗升旗仪式。仿制的帅字旗宽7.85米,高12.4米。帅字旗在4名身着湘军服饰的“勇士”配合下高高挂起。帅字旗是曾国藩统帅的湘军的标志旗。1864年攻克南京后不久,该旗就收藏在富厚堂,此后每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年曾国藩生日这一天,他的后人就把旗拿出来铺在富厚堂坪里来纪念他。该旗于1954年被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收管,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中新社发郭国权摄
唐浩明说,曾国藩一生中,曾有四次被别人劝说当皇帝。能不能做皇帝?他为什么不当皇帝?对此,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唐浩明从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进行了剖析。
他说,虽然有名士相劝,但曾国藩主观上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曾氏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满清历代都不多见,这显然与皇家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对满清皇朝,曾氏心存感激。此外,曾氏客观上也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虽然他创立的湘军一时风光无量,他也官至直隶两江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他更清晰地看到,其嫡系打下南京后便彻底腐败,不可再用,而另一支嫡系水师,在未来的北方战场上,因缺乏河流可用也失去了优势。
唐浩明说,曾国藩的人生历程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平凡而顺遂,第二层是在快乐中度过,第三层是有事业、有成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天资不高且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正是凭着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原则和政治智慧在人生功名道路上做了一次智慧的选择。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虽然有自己组建的湘军,镇压太平军时候手握重兵,但是并没有称帝发,反而对清政府一直是兢兢业业,极力维护清朝的统治。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忠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此外,从客观原因来说,北方还有强大的僧格林沁,所以曾国藩称帝的条件也不具备,因此,虽然有四次称帝的机会,曾国藩却全部都拒绝了。

一、曾国藩忠君思想比较根深蒂固。

曾国藩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他个人的追究就是做一个中兴之臣,封臣拜相光宗耀祖就可以了,并不想去取代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曾国藩早年熟读诗书,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也比较严重,起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家卫国,保护清政府的统治,所以从心里层面上来说,曾国藩是不会称帝的。

二、曾国藩是以忠君报国的名号起兵的。

曾国藩虽然建立了湘军,虽然手握兵权,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如果在这种号召下起兵推翻清朝的统治,实属不忠不义,这样会失去人心的。对于曾国藩这样一个军队领导者来说,他的权利来源于军队,所以一定要收拢人心,因此他是不会选择起兵反抗清政府的。

三、当时的称帝条件也不成熟。

曾国藩虽然是晚清重臣,但是在北方还有一个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也很受器重,他带领的是起兵,战斗力也很强。僧格林沁的主要力量在河南,一直对东南虎视眈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毕竟僧格林沁是清政府的忠实部下,肯定是站在清政府的那边的。因此,曾国藩是不会起兵称帝的。



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有关他拒绝称帝自立的传闻,一直是乡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曾国藩拒绝称帝的说法,有史料说他曾四次拒绝,但也有五次之说。研究曾国藩的学者朱天旭总结了曾国藩五次拒绝称帝的历史。每次被人劝进时,曾国藩都有很大的机会,但因对清廷心存感激,都放弃了。

第一次:幕客王闿运暗示怂恿

1854年的一天,曾国藩府内一位名叫王闿运的幕客与曾国藩探讨学术和文艺,曾国藩极力推荐韩愈、欧阳修等人,然而王闿运却奉劝曾国藩最好改学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诗文。曾国藩本以为这只是两人文学爱好上的差异,不料很快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在怂恿他学诸葛亮、曹操拥兵割据,先跟洪秀全联手,然后再逐渐夺取天下。

曾国藩在纸上写了一堆“谬”字留给王闿运,王闿运明白,曾国藩这是在告诉自己,他只有剿灭太平天国,效忠朝廷的忠心,而无割据称王的野心。

第二次:众将对联试探

1861年8月,湘军攻取安庆,曾国藩提出以写对联的形式庆祝。胡林翼、左宗棠、李元度、张裕钊等人想拥戴曾国藩当皇帝。李元度出联:“将相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看后知其用意,当面撕毁。

接下来胡林翼又呈上一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原本对这副对联比较满意,但胡林翼走后,他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马上将胡林翼的对联纸条撕得粉碎,连声说道:“胡说!胡说!”众人不敢再言,就这样,曾国藩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功夫,压下了这场对联劝说。

第三次:幕客王闿运再次游说

1864年初夏,湘军攻占南京后,曾府曾经的幕客王闿运找到曾国荃,向其提出“兵变”,曾国荃虽十分赞同,但他很怕大哥曾国藩,于是王闿运二度劝说曾国藩。

当王闿运斗胆说出“兵变”的方案后,曾国藩仍如当年那样,边听边用食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写字,一会儿,又借故离开。王闿运探头一看,只见满桌写的都是“妄”字,几年前就领教过这一招,王闿运知道自己又白费力了,再次怏怏告退。

第四次:九弟曾国荃劝进

湘军攻占南京八天后,曾国荃率众赴采石矶迎接曾国藩。曾国荃指着采石矶五通古庙说:“这是陈友谅称帝之处,距今已499年,俗话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现在湘军将士都拥戴兄长能像陈友谅当年那样复汉称帝,来一个反满复汉……”曾国藩急忙打断他的话:“吾弟醉也。”

曾国藩进据金陵后不久,皇上发来谕旨:册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又加封太子太保衔;曾国荃封一等威毅伯,加太子少保衔。湘军将士上下皆有奖赏。但是,几天后皇上却又发来谕旨,要求曾国藩严查太平军幼王逃出,并追查太平天国财物。这让湘军上下很是生气。曾国荃再次劝曾国藩,不如反了。

结果,曾国藩以一句“老九,你今天情绪有点失常!可能是湿毒攻心引起心里烦躁的缘故。你静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不要再说胡话了。”曾国荃知其兄已决不敢再往下说了。曾国藩再次阻止了曾国荃的劝进企图。

第五次:湘军群将逼进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一天深夜,曾国藩的部下萧孚泗、朱洪章、刘连捷、彭毓橘、朱品隆等30多名湘军将领一起要拜见他。曾国藩知道这是劝进,于是他写下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随后,曾国藩掷笔而去。

众人上前一看,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有人叹息、有人咋舌、有人木然,还有人摇头不止。曾国荃看后非常无奈,然后吩咐亲兵:“今天的事谁也不准传出去,倘若哪个走漏了半点风声,九爷的刀要借他的血来磨洗!”



首先是因为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起兵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保卫清政府,其次条件并不具备,虽然他的实力比较强大,但是在北方还有更为强大的骑兵队伍,第三一旦称帝史书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是后人为之所唾弃的

1、曾国藩忠君思想比较根深蒂固。2、曾国藩是以忠君报国的名号起兵的。3、当时的称帝条件也不成熟。

因为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使然,而且并不具备称帝的条件。一旦称帝,实属不忠不义,大逆不道,人心必失。


历史上如何评价曾国藩 客观的
四次拒绝称帝,当时条件成熟,湘军是清政府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他们只听曾国藩一人命令,苦于曾国藩以儒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信仰,丢下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拒绝称帝。因此曾国藩被日本和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华盛顿。为人处事低调,不贪功,不好色,清贫一生,当时流传一句话“李...

书生劝说曾国藩称帝,曾国藩听后笑而不语,写下什么字?
再加上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如果国内不安定,只能是便宜了西方那些强盗,曾国藩就算坐上帝位,不安稳不说,还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他才会拒绝。正是因为曾国藩看透了时局,所以书生王闿运再次劝说他之时,他才会笑而不语,送给书生王闿运狂妄二字。

曾国藩的问题?
二、曾国藩坐不了天下。一是接管满清政权需要一套班底,曾没有;二是需要强大的军队,曾的湘军数量不足;三是满清在北方的统治要比南方牢固,曾无法得到北方人的支持(这也是当年孙大炮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之一);四是一旦曾国藩称帝,左、李等人不会安分。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曾国藩从来没打算...

曾国藩何许人也?
曾国藩生於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父亲曾麟书是塾师,参加乡试到第三次、近50岁才考取秀才,常被历史学家拿来与洪秀全的四次不第对比,有「一对宝」之笑柄,自忖功名仅能及此,从此在家乡一心一意栽培长子曾国藩科考。国藩自科举出身,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同进士出身”,成为林则徐政敌、主张「鸦片上税免禁」的军...

曾国藩小时候夜读书
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住”,选择作官并不是个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 曾国藩说的官场四忌 曾国藩认为为官有四大忌,即“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把这“四...

如何评价曾国藩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

曾国潘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
能被称为圣人的人那是在各个方面都近乎完美的人,但是能达到这个程度的人并不多。我所知的能够称为圣人的人也只有孔子和王阳明而已。而曾国藩,他显然是并不满足作为圣人的所有条件的,所以他就只能被后世叫做半个圣人。虽然,曾国藩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举重若轻的人物。在清朝的末期,他是朝堂上的...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1870年(同治9年)60岁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

后世对曾国藩不同评价的原因
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胡林翼...

毛主席早年推崇曾国藩,为何晚年却很少提及?刘伯承:其人不可取
所谓“国藩”,隐藏着“为国藩篱”、报效祖国的意思,入朝为官的曾国藩,心怀宏大抱负,拉开了自己官场的序幕。 进入清廷以后,曾国藩兢兢业业在朝中从政,他的官职不断提升,单就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一年,官职“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 为官时顺风顺水的曾国藩,在朝中积攒了不少人脉,然而他的心中仍有壮志...

文安县13810462570: 曾国藩一生中四次拒绝称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暨莲羧甲: 曾国藩主观上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曾氏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满清历代都不多见,这显然与皇家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对满清皇朝,曾氏心存感激. 此外,曾氏客观上也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虽然...

文安县13810462570: 历史上为什么曾国藩一生多次拒绝称帝 -
暨莲羧甲: 曾国藩满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清朝,保卫明教.他的个人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如果自己称帝,周围亲信的态度如何,曾国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会身败名裂,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而且朝廷对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说反就反,容易让历史学家扣大帽子啊.

文安县13810462570: 一生中四次拒绝称帝的真正原因,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
暨莲羧甲: 曾国藩离称帝还差的远呢.没听说有人劝进,估计是传说吧.当然即使有这事,他不称帝应该是有自知之明,否则会满门抄斩.

文安县13810462570: 为什么曾国藩不称王 -
暨莲羧甲: 你好!一方面是封建思想,作为封建士大夫忠君思想是他的精神支柱,所以不可能造反.其次,湘军与淮军并非铁板一块,一旦称王很可能被朝廷以毒攻毒.再者南方久经战乱,人民厌战,一旦称王很可能失去民心.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文安县13810462570: 曾国藩为什么不做皇帝? -
暨莲羧甲: 1、他是标准的忠君的封建官吏2、手头只有湘军,想谋反实力肯定不够(淮军他就对付不了)而且他还不能完全控制湘军.3、他的价值观就不可能让他这么做4、太平天国失败的例证(他谋反实力恐怕不...

文安县13810462570: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暨莲羧甲: 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 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利时 有同僚和朋友劝曾国藩叛变夺权 称帝,但曾不反反而上交军权与朝廷,削弱自己的军事力量 以保自身安危.其实曾当时面临两个选择 要不反要不“认怂”,曾选择了后者.满族之外的官员位置太高没有好下场 有太多的史例 曾不会不了解他所处的环境.也许他有过叛变的想法 但是称帝的欲望并大,相比他更想安定的继续效忠 为清朝工作吧 不想用生命去折腾了..

文安县13810462570: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暨莲羧甲: 天时地利人和 不够

文安县13810462570: 倚天照海花无数?
暨莲羧甲: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已经有答案了,多半都不采纳我的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

文安县13810462570: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赏析下 -
暨莲羧甲: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

文安县13810462570: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谁知道含义?
暨莲羧甲: 倚天照海花无数 此句道的是:当君身处高处,君临天下时,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很绚丽,很出色的花朵.当年曾氏以此表达"只要你(们)站在更高处,就会发现天下有很多人比我出色". 高山流水心自知 此句道的是:高山和流水本是相关和缠绵的,但是彼此无耐只能是擦肩而过,因为彼此都知道不可能有长久的相处.当年曾氏以此表达"我虽有意于此,你等也有情为我,但即便我当上了皇帝,面临这等乱世,还是没有好的结局的,只要我们彼此心照就好了,你们的情意我心领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