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来源介绍大全:这些来源你不能不知道(2)

作者&投稿:良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国以后,不断有汉人移居云南,他们和当地的土人长期杂居、通婚,相互影响,到隋唐时期就形成白蛮族。唐初,在洱海、滇池周围有数以百计的白蛮部 落。白蛮的族源主要是汉族,因此在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和汉族大体相同,他们的姓氏也基本沿用汉姓。当时,在洱海地区有赵、李、杨、董姓等大部落。其中 有一个张姓部落,相传是从陇西辗转迁来的。他们的首领名叫张氏进求。其子孙衍繁,人口日多,移居各地。到明代初年,白蛮张氏就分布到云南太和县洱西驿、云 南县、浪穹县十二关、阿迷州东山江、猛丁塞(今元阳县老猛)、镇南州英武关、楚雄县、腾冲州、孟合驿、宁番(今北胜县)等地,并且很多人做了土司的驿丞、 巡检、主簿、通把等官吏,其中官阶最高的是腾冲州土知州张铭。按照明代官制规定,土司官是世袭的,因此,明代的白族张氏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在今湖南、广西等省,有很多瑶族张氏的聚居点。如武冈县上洞乡的石界;资源县河口乡的葱坪、猴背、高山;鹿寨县沙寨的乡兴;那坡县百合乡的那乐、民 兴、平坛,下华乡的上华、规六,那隆乡的坡芽;凌云县加龙乡的下伞、尖里;钦州市洞中乡的洞中、那丽、板兴,板八乡的板沟、大坑、细坑、和平。那俊乡的东 山、那钦;上思县有妙乡的更辟、有生;江城县瑶家乡的象脚山、象庄、于龙塘、六家村、大碑村、莫作山、新山、席草塘、小曼凸、牛厩房、勐板山、温箐、漫薄 山、甘蔗园、依郎、高山寒;龙胜县的马堤乡等,都有瑶族张氏分布。瑶族张氏的知名人士有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张有隽。

  壮族张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其由来不很清楚。在清代,广西上林县有一个很有名的壮族张姓家族,兄弟二人,弟弟叫张鸿慧,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 人,著有《女训》、《家训》、《董训》等。哥哥叫张鸿翮,康熙间任永宁州学正。鸿翮的儿子张友朱,曾任庆远府学教授。友朱生滋。滋生鹏展,乾隆时官至通政 使,著有《山左续抄》、《三难通解训言述》。

  黎族张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其由来不清,清代有崖州(海南崖县)洋琳洞黎人张红须,道光九年(1829)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后被镇压。

  侗族张氏一部分是由宋代屯田湘西的章姓改姓并与土居侗族人通婚、交融而来的。其情况见本章第一节。其他支系的由来不很清楚。原来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等区。清乾隆四十三年大旱,晃州(湖南新晃县)有部分侗族张氏迁到湖北的宣恩、恩施、利川、咸丰等地。

  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台湾。清代有张李成,1884年中法战争中,他曾率兵500人,在台湾淡水大败法国侵略军。

  阿昌族张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由来不明。

  纳西族张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由来不明。

  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藏族聚居区。由来也不明。

  僳傈族张氏。主要分布在僳傈族聚居地。

  蒙古族张氏。蒙古族张氏有一支由治良匡氏改姓而来,具体情况见本章第一节。其他支派则不明由来。在明代,有固原蒙古人张把腰,于成化年间领导农民起义于石城堡。

  朝鲜族张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在清代初年,他们大多编人八旗中,率兵打仗,如副都统正黄旗辽阳人张偏图、都统正蓝旗易州人张雅 图、甘肃巡抚镶黄旗人张文兴、山西巡抚正白旗辽阳人张滋德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张良弼,他本是正白旗仓衣旗鼓人,世居沈阳。在攻克辽东时,因功由鼓人升为佐 领。后围攻锦州,击败明朝大将洪承畴,授予二等轻车都尉。其子张时荐,袭父职,后来加爵至三等男。

  满族张氏。满族张氏多由赫舍里氏等改姓而来。今岫岩县哈达乡张氏,绝大多数是满族人,其先祖是长白山二道沟的镶红旗人。

  回族张氏。回族张氏中有一支是在明代由璞罗德氏改姓而来

  的。其他支派的由来则不很清楚。张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如湖南邵阳回民中,以姓马、张、苏、海、蔡者为多。民和县回族大姓依次排列为马、冶、刘、 杨、白、张、陈,他们是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从甘肃水阜河十二庄迁来的。今拉萨市的回族张氏和黎氏、余氏三姓,都是从四川来的。

  彝族张氏。彝族张姓人有一支是南诏王蒙氏之后,详见本章第一节。在四川德昌县麻泉公社有一支张姓,其先祖为会东土司张氏,是彝族人,但后来逐渐汉化,最终成为汉族人。

  苗族张氏。苗族张氏有一支是宋代由江西迁居湘西的大章、小章兄弟二人后裔改姓并与苗人通婚而来的。

  土家族张氏。土家族张氏有一支由宋代大章、小章兄弟后裔改姓而来。在今湖南龙山县境有一个历元、明、清三代的张姓土司世家。兄弟二人,大哥叫张金 隆,是白岩洞长官,弟弟叫张义保,任上溪土知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364)弟弟出继才满一岁的儿子张友谅给哥哥。明洪武九年(1376)友谅袭任白岩洞 长官司职事,而土溪知州一职因义保于洪武三年病故而一直空缺。这种情况下,经宣慰使彭添保出面,让友谅归宗,承袭知州,而伯父白岩洞长官之缺则请族人洞民 总管张那律升补。这两个土司家族世代相传,直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时止。子孙繁多,习俗渐异,渐渐分演成土家、汉、苗族。

  乌丸族张氏。乌丸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古老民族。东汉末年,中山国(侯国)丞相张纯与一个叫做共的乌丸族“大人”(首领)联盟,反对汉王朝,自号天安 定王,成为北方诸郡乌桓元帅。从此以后,张姓成为乌丸的贵族之姓,有好些乌丸人就改姓张氏。后来曹操平定乌丸,将其部落迁往内地。今南皮县张氏,大都是这 时迁来的。

  张姓的来源三:他姓改姓

  前凉王张天锡未称王前就与安定人梁景、敦煌人刘肃相友善,并依靠他们谋杀权臣张邕,谋杀侄子前凉王张玄靓,自立为王。为酬其功,赐二人姓张氏,视为自己的儿子,并依诸子之例,以“大”为字,改梁、刘二人姓名为张大奕、张大诚。

  辽阳(今辽宁辽阳)渤海族人高霸,生活在辽代。因在外做官,改姓张。其子张祐、孙张匡,都眼务于辽代,官至节度使,成为地方军政长官。张匡有两个儿 子,长子玄征,在金代曾任彰信军节度使。次子玄素,字子贞,历任金代静江军、镇西军、兴平军节度使,东京路都转运使等,金世宗时官至户部尚书。他为官以厚 道、正直著名,史称“厚而刚毅,人畏惮之”。玄征之子汝弼,字仲佐。以父荫补军正。正隆二年(1157)中进士。因其妹嫁给金世宗为元妃,所以升迁较快, 先后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尚书左丞。但为官不能“正谏”力争,以不违抗上命为原则,所以政绩不大。

  玄素的同辈人,即高 (张)霸的曾孙张浩(字浩然)也是金代初期声名显赫的大臣。金太祖天辅年间,就以出谋划策而被任命为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1130)赐进士及第,授秘 书郎。天眷二年 (1139)参与制订内外 礼仪 程式,迁礼部尚书。海陵王即位,为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天德三年(1151),主持扩建燕京(今北京)城及皇宫。贞元六年 (1153),金迁都扩建后的燕京城,改名中都,他则因功拜为平章政事,寻改左丞朝。正隆三年(1158),又主持营建汴京(河南开封)城。六年 (1161),海陵王南下进攻南宋,他留治尚书省事,看守金朝中央政权,主持军需后勤工作,支持前线作战。世宗即位,拜为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大定 三年(1163)逝世,谥号文康。张浩有五个儿子:汝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其中以老二张汝霖(卜1190)能继承父业。汝霖,字仲泽,少年时就聪 慧好学,深得父亲喜欢。张浩称赞他是张家的千里驹。贞元二年 (1154)赐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待制、刑部侍郎、中都路都运使、御史大夫、太子少师,拜参知政事、尚书右丞,进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世宗临终前,与太 尉徒单克宁等同受命为顾命大臣,迎立章宗完颜憬(王景)登位。明昌六年十二月(1191年 1月)逝世,改封莘国公,谥号文襄。

  在今湖南永顺、保靖、花垣县境内,有很多张姓人家,其先祖由章改姓而来。相传宋代时,有江西章姓兄弟二人到湘西屯边,当上了屯长,他们就不再东返, 而在此定居落业了。子孙繁衍,人丁渐旺,出于老兄门下的叫大章,出于老弟门下的叫小章。再后来,可能因为章、张读音相同,或许是垦荒拓地离不开弓矢,抑或 是为了鼓励大家的军武奋猛之气,他们就由章而改姓为张了,并且不断分支迁徙,散居于永顺、保靖、永绥(今花垣)各县,尤其集中于平扒、丫家、茶洞、老旺 寨、尖岩等地。湘西山区在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以前,还是土司辖地,是土、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这支由章改张的人,和土居的少数民族通婚、杂 居,人乡随俗,渐渐地他们就被同化了。所谓“在土村为土民,在苗寨为苗人” (清·严如煜《苗防备览》卷9)。不仅姓氏改了,连族别也变了。清代改土归流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这支张氏后裔人数不断增加,于是就向湘西 周边地区扩张迁徙,今天的湘鄂川贵四省边境地区甚至云南、广西都分布着大章、小章的子孙。

  东汉时,有一个名叫聂台的人,因为和人结怨,为逃避仇家追杀,就改姓张,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其后人张辽最有名。张辽(169—222), 字文远。虽然是他姓改归张氏(在古代有关姓氏学著作中,称这种现象叫“私冒”。也就是冒名顶替),但他却得张姓真传的军武之气,成为三国时曹魏的大。 据文献记载,在曹操与陈兰、梅成的天柱山战斗中,张辽率兵冒死攻人纵深二十余里、两面高峻险狭的山谷,全歼陈、梅之军。又有一次,张辽屯兵合肥,被东吴孙 权率军包围。为了突围,他亲率八百敢死队员,趁夜硬闯吴军布下的陷井,高喊自己的名字,一路直杀到孙权帐前,刺死吴军十多名护卫将领后,又冲出重围,将落 进陷井中的人“拔出”。其武猛之威,震慑吴军。曹操“大壮”,拜为东征。

  其后屡立战功,封晋阳侯。公元222年,病死军中,谥号刚侯。儿子张虎、孙子张统先后嗣袭晋阳侯爵。张辽的哥哥张汛也因战功封为列侯。

  天庆五年(1115),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手下一个名叫张家奴的,领兵攻克高州(今内蒙古赤峰市)。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中黑山军首领张燕,本姓褚,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张牛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后,他聚众万余人响应,不久合并张牛角领导的起义军。张牛角死后,他被推为首领,遂改姓张,以矫捷而被称为“飞 燕”。曾与常山、赵郡、上党、中山、河内的各路起义军联合,号为“黑山军”,坚持斗争。后降东汉政府,被任命为平难中郎将,参与军阀混战,所部逐渐脱离, 乃归曹操,任平北。封安国亭侯,食邑500户。其子张方、孙张融先后嗣承侯爵,成为曹魏时期的一个贵族世家。

  张姓其他来源

   1、​张姓始祖

  张姓的来源姓祖: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 脑筋 。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2、​张氏宗祠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张字。

  3、​迁徙分布

  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于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姓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   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 张氏永祖祠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

  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4、​郡望堂号

  郡望

  魏晋以后区别居于不同地域之同姓者为“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治河西走廊西端。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此支张氏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 张氏嘉祖祠 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 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魏 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蜀 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治辖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武威郡:西汉置。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治所在敝邑县( 张氏乾祖祠 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今贵州省遵义市西)。

  沛 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梁 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 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堂号

  清河堂:张姓得姓始祖张挥,字玉爵,号天禄,为黄帝之子或孙,“观弧制矢,赐姓张氏”,或“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或“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挥居于尹城国之清阳,清阳者,清河之南也,汉属清河郡、清河国。后世张氏谱书有以尹城为郡望者,然多以清河为郡望,谱书常标以“清河堂”字样,以示永记先祖之地。清河为极古老之河,战国时为齐、赵两国之界。《水经注》载其源在河南北部,流至今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隋以后东光以下被导浚为永济渠(京杭大运河之一部),东北以上则渐废。今清河县已无清河。

猜你喜欢:

1. 张姓的来源是什么

2. 2017张氏男孩取名大全

3. 张氏祠堂对联大全

4. 2017姓张女孩取名方法

5. 2017年张姓男宝宝取名方法




王姓的来源介绍
王姓的来源介绍 王姓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我为大家整理的王姓的来源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旧百家姓排名:8 新百家姓排名:1 王姓简介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

张姓的来历
1、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本来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2、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3、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

南姓氏的由来,南的祖先的什么地方。
一、姓氏源流 南(Nán)姓源出有四:1、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周代时,周宣王有大夫南仲(据说是商代帝王盘庚的后代),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南氏。2、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

李姓的来源李姓的来源介绍
1、李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出自嬴姓、姬姓、李树图腾以及因封赏赐姓和恢复而得。传统上认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他是黄帝孙子帝喾的后裔。皋陶以皋为姓,后来因为担任重要职务,被赐予李姓。李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人口超过八千七百万,北方人较多,在台湾则位列第五。中国历史上,李姓的王者...

范姓的来源介绍_范姓怎么来
1. 范姓起源 范姓起源于祁姓,得姓始祖为范士会。据《姓纂》记载,范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朝时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后,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其曾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2. 范姓的来源 (1)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裔孙刘累之后,以...

姓氏的由来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各异,但却有一...

陈姓的来源和来历陈姓的来源介绍
1、起源: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

林姓的来源 林姓的来源介绍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介绍
1、李姓源出嬴姓说、源出姬姓、李树图腾说、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相传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李是中国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排名第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因为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2、在...

谁能简单介绍李姓的来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好的+40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唐高祖李渊认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所以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

榆中县15669314474: 姓氏张的由来 -
武响爱汝: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来源20字 -
武响爱汝: 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张的来源如下: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起源有哪些?
武响爱汝: 先看异族同姓的情况.异族同姓反过来说也就是同一个姓却有多种来源,此种情况尤其存在于一些著名的大姓中.据史书记载,张姓可以追溯的起源起码有四个.来源之一...

榆中县15669314474: 百家姓张的来历 -
武响爱汝: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 由来是 什么? -
武响爱汝: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榆中县15669314474: 有谁知道姓氏 张 的由来? -
武响爱汝: 张姓大致有四个来源.� 一、黄帝赐姓.张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由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五千多年以前的黄帝直接赐姓.东汉《风俗通》记载:“张、王、李、赵,黄帝赐姓”.张姓的由来,《广韵》上说:“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由来? -
武响爱汝: 寻根溯祖张氏起源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你姓张吗?你知道弓长张的来历吗 你知道你源自何处,根在何方吗 你想追溯我们张氏的祖先吗 那么,请随我来 让我们共同穿越历史的时空 于中华姓氏诞生的源泉中 倾听那奔流自...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来源 -
武响爱汝: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来源
武响爱汝: 关于张姓的来源,可以从三本文献资料考证. 一是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张姓是以字为氏. 张氏子孙世代在晋做官,三国分晋后,又为韩效力. 张姓的鼻祖是青阳氏第五子挥,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被赐姓张氏而得姓. 二是,依袁桷的《张氏宗谱序》记载,张姓源自姬姓,其望郡共有十二个, 分别是: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 三是,按照《风俗通》上记载,张、王、李、赵,四姓皆为黄帝赐姓. 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一带). 《百家姓》注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东).

榆中县15669314474: 张姓的来源(简洁)大概2句话 -
武响爱汝: 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