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成语故事_成语“饮鸩止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作者&投稿:比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饮鸩止渴成语故事_成语“饮鸩止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霍谞,东 *** ,从小就显露不凡的才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十五岁那年,有人诬告他的舅舅宋光,说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于是被捕入狱,在牢中遭到严厉的审问拷打。

  于是霍谞写了一篇奏记为他申辩,其中有一段写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来日可能被征聘入朝,而且他的品格也没有什么缺失。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就像是一个饥渴的人,去吃有毒的附子来止饥,喝毒酒来止渴,食物还没进到肚子里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这样做啊!”大将军梁商看了以后,便上书为宋光脱罪,霍谞也因此而显露名声。

  后来“饮鸩止渴”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只求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将来更大的祸患。




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成语】: 饮鸩止渴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故事】: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谞有个舅...

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霍_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霍_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

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 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諝,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諝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宋光下狱后,霍諝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諝虽然只有十五 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

有关饮鸩止渴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对行为不加思考,直冲直撞,不顾后果,于是吃亏的人很多,严重的还会搭上性命。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不管如何,都不能为所欲为做事不顾后果,否则...

饮鸩止渴的意思
范晔《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饮鸠止渴”。成语故事: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

饮鸩止渴的后果
饮鸩止渴(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成语寓意: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

饮鸩止渴的成语解释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成语造句:茅盾《三人行》:“借印子钱,饮鸩止渴,也是没有法子呀!”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

有关饮鸩止渴的成语典故
[辨形] 鸩;不能写作“鸠”。[近义] 饥不择食 急功近利 [反义] 从长计议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饮鸩止渴的 成语 典故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

止渴的成语
饮鸩止渴含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鸩鸟的羽毛泡在水中,喝起来会有些苦涩,但可以解渴。这个成语比喻为了暂时解决问题而采取不利的措施。据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宠爱他的妃子。有一天,这个妃子生病了,国王非常担心,便命人去找一种名为“鸩”的鸟。这种鸟的羽毛有剧毒,可以止痛,...

安溪县15522635252: 有关饮鸩止渴的成语典故 -
谭迫阿托: 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安溪县15522635252: 成语玩命猜一个人举着一坛酒喝坛子上面写个鸩字是什么成语 -
谭迫阿托:[答案] 饮鸩止渴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

安溪县15522635252: 成语故事(100字):君子之交淡如水 秀而不实 韦编三绝 饮鸩止渴 明珠暗投 吴牛喘月,蜀犬吠日 杯弓蛇影 -
谭迫阿托: 君子之交淡如水: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

安溪县15522635252: 有一个成语叫饮什么止渴,那个字念什么,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
谭迫阿托:[答案] 是饮鸩止渴吗?这个字念zhè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安溪县15522635252: 成语,饮 止渴 -
谭迫阿托: 饮鸩止渴

安溪县15522635252: 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
谭迫阿托: 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成语】. 【成语故事】: 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

安溪县15522635252: 饮鸩止渴的鸩是什么意思?
谭迫阿托: 毒鸟鸩,传说中的毒鸟,这种鸟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有三只脚,红色眼睛,羽毛是深... 饮鸩止渴,汉语成语,拼音为yǐn zhèn zhǐ kě,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

安溪县15522635252: 饮鸩止渴的意思是什么 -
谭迫阿托: 词 目: 饮鸩止渴 发 音: yǐn zhèn zhǐ kě 释 义: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 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安溪县15522635252: 饮鸠止渴是什么意思 -
谭迫阿托: 成语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举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鸩,不能读作“hè”. 成语辨形:鸩,不能写作“鸠”.

安溪县15522635252: 饮鸩止渴的主要内容 -
谭迫阿托: 你好 饮鸩止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 zhèn zhǐ kě,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出自《后汉书·霍谞传》. 成语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